收藏 分享(赏)

认知学习理论之奥苏贝尔.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7684986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知学习理论之奥苏贝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奥苏贝尔-美国心理学家,是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2、奥苏贝尔的主要成就:(1)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及其对教育的适合性。(2)根据智力发展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维度,将发展序列大致分为思维的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抽象逻辑阶段。(3)对“一切发现学习永远都是有意义的,而一切接受学习永远都是机械的”这一看法提出批计,指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可以是有意义的也可以是机械的。(4)提倡在教学中设计“先行组织者。3、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非字面的)联系的过程。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应用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吸收并固定新学习的知识的

2、过程,即知识的同化过程。有意义学习被分为:下位学习(概念同化过程):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例如:哺乳动物 蝙蝠(哺乳动物有马、牛、羊等,是固定点,蝙蝠是新知识) 。上位学习(概念形成过程):当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其抽象、概括和包摄性高于新知识,新旧知识建立下位联系,新知识类属于旧知识时,于是产生下位学习或类属学习.例如儿童在知道“青菜” 、 “萝卜” 、 “菠菜”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时,新学习的概念总括了原有的概念,新的概念就有了意义。并列结合学习:要学习的新观念与原有观念无上位、下位关系,但在横向上有彼此吻合的关系。例如,后一变量随前一变量的变

3、化而变化等。根据这种共同特征,新关系与已知的关系并列结合,新关系便具有了意义。4、如何使有意义学习得以发生:(1) 、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理倾向;(2) 、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知识基础;(3) 、要学习的新知识本身有逻辑意义,而不是随意捏造的无意义材料。5、有意义学习的两大原则:逐渐分化原则:教学内容安排从一般到个别。综合贯通原则:重新组合以前与现在教学内容。6、先行组织者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来促进有意义学习,引导性材料就叫组织者,这一过程发生在学习内容之前,故称先行。7、先行组织者的三个教学策略过程:(1) 、 “先行组织者”的呈现。阐明上课目的,呈现“组织者” ,举例等。(2) 、学习任务和材料的呈现。明确知识结构,维持注意,明确材料等。(3) 、认知结构的加强。运用综合贯通的原则,促进主动学习等。8、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如果设计得当,可使学生注意到已有的那些的认知,并把新知识建立在那之上,通过把各方面的知识包括进来,并说明概括各知识的基本原理,有助于新知识的接受,使学生不必再机械式地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