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ould you like小学英语课例 一、引言与背景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为目的的新思想。要求在教学中要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其参与、体验、交流与合作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并通过交往互动发展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围绕食物、蔬菜、水果、饮料等相关内容展开,重点学习 Would you like? Id rather have句型。学生在经过了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后,已基本掌握与之相关的词汇,并能较为熟练的运用 What do you like? Id li
2、ke句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加深对 What would you like? Id rather have句型的理解和综合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Words: vegetable/fruit/drinks/food Would you like? Yes, please. No, thanks. Id rather have. ()教学目标: To master the new words, phrases and some key points. To understand the passage(text)in this less
3、on. To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by using the past tense correctly. ()学习策略目标 由学生将课前搜集的有关食物、饮料、蔬菜、水果的词语呈现出来,引出本课内容,再通过一系列教辅手段开展教学,创设语言环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牢固掌握知识点,并能理解运用,形成语言技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2教学重点 学生相互间表达自己喜欢或更喜欢的食物、饮料、水果、蔬菜。 3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和使用 What would you like? Id rather have?句型。 三、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从听说
4、向读写过渡的阶段。所以,各种技能的培养均很重要。为此,我把导入设计成学生自己展示自己收集的词汇的形式,从学生较为熟悉的环节入手,减少其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然后,通过任务调查,让学生口头表述课后完成调查小报告等方式,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最终达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四、教学媒体的运用: 本节课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是从学生年龄特征、学习兴趣的角度出发的。本节课主要采用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它集音、像于一体,形象、生动、直观,能快速从视、听的角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加快教学节奏,加大教学容量。 五、教学过程描述与教学反思 1导入 老师通过邀请学生参加野炊激起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老师通过问学生出
5、去野炊我们需要准备哪儿东西,让学生把课前搜集的知识素材呈现出来。 如:Its a wonderful day. Do you want to have a picnic with me? What should we take? Do you know? 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学生课前的资料收集让学生带着一定的知识储备走进课堂的,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具主动性。 2讲授新课 ()首先进行复习提问,检查学过的 Do you like? What do you like? 句型,为讲授新课打下一定基础。如
6、“Do you like vegetables? What do you like? I like carrot very much.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进行口语热身练习,既结合学过的内容,又注意语言的准确度。这样就可以从单纯的对话练习过渡到语篇练习,也就促使学生考虑如何在较短时间内用更多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提出问题:Would you like some?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 Yes, please./No, thanks. Id rather have句型。 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开篇即导入目标内容,旨在将整堂课作为一个完整的演练过程。整堂课始终在创设
7、的情境中进行语言教学和操练,学生身临其境,心理上自然,放松,且充满参与的热望,淡化了对新学语句的戒备感,每一个语句的学习最终均要归位到具体情景的交际活动中去,给学生一个完整而明确的认识:语言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实际交际活动的需要。通过接下来大面积、高效率的机械操练让学生掌握新的词汇和句型,为下一步有意义的实际操练奠定语言基础。 3、巩固操练。 打开课本,先由小组讨论课文内容,再由老师讲解课文并对学生进行训练,重要知识点用投影展示,学生在听讲的同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复习学过的知识,讨论新知识,并学会运用。 教学反思 目前很多专家提出采用交际法教学,让学生“习得”英语,尽量不讲语法。在具体语境的情况
8、下,能产生最佳效果。 4、任务调查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调查,并完成表格的信息填写。学生实际有意义的情景中操练已学的语言点。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全员参与、共同操练、全面提高。 教学反思 语言学习的最高层次是运用,不能把书面语言转变为自己的语言,所学的英语就只能是“聋哑”英语。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互相配合、交流、借鉴,完成了语言的运用,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培养了组织语言的能力与合作能力。 5课后作业 写一篇短文。要求学生调查自己的家庭成员他们喜欢的食物,并以小报告的形式写在作业本上, 教学反思 课堂上充分的听说读演练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课后的调查和书写小报告
9、是由听说读过渡到写的过程,让学生在书写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各项语言技能的训练,更好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六、讨论与反思 1、本节课的可取之处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体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等的教学理念。从学生主体发展出发,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重点培养了其交际能力,学生活动中设计的具体场景,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以英语语言作为第一反映的、在体验中自然习得用英语进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课堂组织形式以小组活动为主,增加每个学生课堂参与的机会和发挥个性特长
10、的机会,在参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以及相互学习、资源共享的意识。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整合已经学过的知识,进一步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记忆、观察、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完成了本课所设定的各个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 2、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课前学生的紧张情绪没有得到很好地缓解,导致了学生在接下来的环节中不能真正进入角色。另外,在进行小组练习时,学生不愿表现自己,讨论、交流、活动极不充分。 2、本课中学生的活动量较大,但学生间的差异还是存在。尽管是同学间相互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但每个孩子的活动量还是有所差异的。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
11、是给这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 6.7 单元现在进行时案例分析http:/ 2008-6-10 17:14:50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 6.7 单元现在进行时案例分析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 6.7 单元现在进行时案例分析 一、课堂教学背景 从第五单元开始出现了新的语法现在进行时态.现在进行时,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时态,而学生容易忘记它的构成方法,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愉快地记住,而且记牢呢?课前我精心准备了现在进行时态的几个例句,这些例句分别运用不同的人称、动词,我还刻意将每句的相同句子成分竖列对齐,这样,现在进行时态的结构特点就很明显地呈现出来了。学生很积极,也很快达
12、到了预期的设想,现在进行时态的结构归纳出来了“主语+be 动词+doing sth”。接下来,我将例句一一翻译成汉语,翻译过程中有意突出强调“现在”的时间限制,再启发学生发现、归纳出这些例句是描述正在发生的事情,之后我进行了总结,引出了现在进行式这一语法现象。 二、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在黑板上写上几个动词并做动作,如:write, read, draw 等,然后问学生:“What am I doing?”师自问自答:“I am writing (reading, drawing)”教师把该句子写于黑板并领读。接着师又问:“What am I doing?”引导学生回答:“You are wri
13、ting (reading, drawing)”。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到前边表演,教师拿出几张画好的简笔画让表演者看(不让其他学生看),表演者根据简笔画的要求进行表演,并说:What am I doing? S(学生)1:You are singing. S2:You are jumping. S3:You are swimming. S4:You are running. S5:You are drinking. 引导学生“一句多变” T(教师 ):教师领读说过的句子,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he” 并问:“What is he doing?”同学们沉默了一下,又开始了表演回答。 T:What i
14、s he doing? S6:He is dancing. S7:He is shopping. S8:He is drawing a tiger. S9:She is washing. S10:She is sweeping the floor. T:教师领读并写于黑板之上,过后,教师和一个或几个学生一起表演跳舞、读书、做游戏等。并问:“What are we doing?”一学生说:“We are dancing.” 其他同学表演,教师问其中的一个学生: T:“What are you doing?” S11:I am flying a kite. T:“What are they doi
15、ng?” S12:They are reading books. They are playing cards. T:让学生们进行练习巩固。 三、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在做练习时很容易把 be 动词忘掉,作业中错误较多,而且动词的现在分词如何变得,尤其是最后一个字母要双写的单词很难把握,我通过大量的练习,由简入难,和学生一起分析解决难题,学生接触多了,知识就自然掌握了。 四、课后反思 这节课暴露出我教学的一大突出问题对教学任务的难易度不能准确把握,这也为困惑我长久的问题“课堂上学生反应热烈,而成绩总上不去” 找到了答案,我的知识传授已到位,但传授之后,学生的运用环节或练习没跟上,原因在于我设置
16、的练习任务份量偏少,或难度把握不够理想。我想这一突出问题的解决非一朝一夕,一方面多和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知识的供求状态;另一方面多和有经验的教师交流,补充自己的经验储备。 Go for it 七年级(上册) Unit8 教学案例分析 Go for it 七年级(上册) Unit8 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中说: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目标 1. 词汇 掌握 1-12 月份的表达序数词 1-31 2. 日常交际用语 When is your birthday ? My bir
17、thday is 3. 语法日期表达法 (2) 能力目标在连惯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快速反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 使学生能熟练应用: When is your birthday? 句型及其回答。 (3) 德育目标热爱生命,孝敬父母的思想教育二、本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及其理论依据根据新课程标准。重点是 When is your birthday? 句型服及其回答,难点是日期表达中月份和日期的正确使用,关键点是正确熟练运用 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句型。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的实质是交际,为此我选用了以下教学法: 1 、提问引
18、入法通过提问,集体,分组,分行回答 , 或学生逐个回答的形式开展教学,检查和巩固新旧知识。 2 、交际功能法通过集体,分组,两人,个人操练等形式,达到交际的目的。 教学模式和教师特色针对本课的内容,我采用了五步教学法:第一步:热身 - 激活旧知识,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第二步:呈现 - 呈现新内容,感知旧内容;第三步:操练 - 用多种方式操练新知识;第四步:巩固 - 通过游戏,听力练习和笔头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巩固新知识。第五步:应用 - 布置任务性活动,让学生在用中学,在乐中学,学了就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强化记忆者 (Warm up) ;示范表演者 (Presentation) ;组织指挥
19、者 (practice) ;*者 (Consolidation) ;记分员 (Application) 四、教材分析 ( 一 ) 教学内容 Unit 8 Section A ( 二 ) 教学准备 ( 三 ) 教学过程本课以交际为核心教学,我采用五步教学法,并且灵活穿插使用各步教学。 Step1 Warming up( 热身 ) 1. 体现师生间的初步交际 2. 根据实际情况,用句型: What is your number? 询问学生的学号,复习数字,激活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3. 问学生: Are you happy today? 告诉学生说: I am very happy tod
20、ay, because today is my birthday. Would you like to sing a song for me? 集体唱生日快乐歌,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带着积极活跃的心情进入课堂。 Step 2 presentation( 呈现 ) 1. 利用歌曲的呈上启下作用,说: Today is my birthday. When is your birthday? 引出月份的教学 2. 运用多媒体手段,在一页页翻动的日历中学习 1-12 月的新单词采用集体,分组,分排,两人,个人轮流等方式操练,再利用卡片操练 ,加深印象。 3. 指着挂历上的日期说加重语气重复
21、21 ,让学生感知序数词的读法。自然呈现序数词的教学。 4. 序数词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归纳序数词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力,注意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启发性教学原则。 5. 用卡片突出操练序数词中的几个特殊的数字,突破难点。 Step 3 Consolidation( 巩固 ) 找朋友游戏:部分学生手持缺了部分字母的单词,说: Where is my friend? 手上持有该字母缺了部分的同学站起来说: I am here. 该活动主要是通过游戏方式巩固新单词,并且增添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Step 4 Presentation 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新
22、句型: 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1 、教师先让学生看 3a 中的中的人名。假设学生就是这些中的人物,问学生“ When is your birthday, John/William/Tian? How old are you? ”这些问题。再让学生相互提问,回答,不过要用下面的句型: -When is John s birthday?-His birthday is March21st -How old is he?-He is fifteen. 2 、教师先让学生自问自答,设计自己的,然后收集起来,用英语来描述,问是谁的。学生自问的句子:
23、1) hat is my name? 2) When is my birthday?3)How old am I? 教师所用的句子: 1) He/She was born on 2) Sois his/her birthday. 3) He/She is years old? 4)Who is he/she? Step 5 1 、反复操练句型: 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通过集体练,小组练,两人练,个人轮流练习方式,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提高语感。 2 、做相关练习和设计的练习,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巩固新知识。 Step 6 Applicati
24、on( 应用 ) 布置任务性活动:找日期比赛。该比赛分两步:首先,学生读老师提供的几组日期,选手将听到的日期找个。其次,听老师读,选出正确的日期贴在黑板上。本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巩固新知识,达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目的。(四)学法和教学方法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策略,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依新课改的精神,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 、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用生动的课件调动学生的感观进行听说读写训练。 2 、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我在教学 3 、学习能力的培养 4 、
25、学习策略的指导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一)教学特色和成功的方面:、采用比赛和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训练口语, 2 、采用了任务性教学法,、以歌曲的形式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学习了语言知识。 4 、充分发挥了小组活动的作用,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二)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没有完成任务。原因:有些学生懒惰,加上基础较差,学习欠自觉;我在组织教学时,考虑欠周到,没有料到有些学生会不够自觉。改进措施:用评价去激励和监督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安排每个学习小组长结束后要对组员进行检查,对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评价。老师表扬完成了任务的学生。新目标英语九年级课例分析U
26、nit 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The First Period1. 执教人 :齐慧玲2. 上课时间:2006年9月26日3. 上课地点:安庆四中初三(12)班 4.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好,大部分学生热爱英语,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有少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接受能力稍弱。知识背景:学生已经接触过被动语态的基本形式be+p.p.5. 教学内容:Unit 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The
27、First Period)6. 教学方法和目标:通过集体讨论的形式,谈论一下学校制度和家庭制度,以练习“允许做某事 ”(allow sb. to do sth.)“应该被允许做某事”(should be allowed to do sth.)的用法。7.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学校和其他制度的讨论,培养学生自我判断是非的能力,作为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针对社会一些不良现象,也应该有极强的判断力和正义感。8能力目标:能正确使用情态动词和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should be allowed to do sth.)结构表达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和观点。9任务设计:(1)
28、 Talk about what you are allowed to do (2) agree and disagree, 通过任务(1)中句型的操练,掌握should be +p.p.的用法,能够应用句型组织句子,通过任务(2)学会熟练表达自己的观点,达到练中学,学中用。10教学步骤:(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lead-in)。我先通过实际生活和学生问答,引出本课的结构、功能,T: What do your parents let you do at home? S1:My mother lets me go shopping on Sundays. T: That sounds
29、nice. So you are allowed to go shopping on Sundays. What about you, Tracy? S2: My father lets me watch TV at home. T: Good. So you are allowed to watch TV at home. 几轮对话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两句被动语态的句子,让学生自由讨论他们在家可以做的事情,然后列出清单。 (2)布置任务,激励学生学会联系实际运用被动语态,任务(1)收集个人资料。任务(2)将每一种情况都用被动语态表出来。任务(3)集中各种家庭规则,讨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30、。任务(4)展开讨论,针对校规的一些内容,用“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do because” or “Teenagers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do because”句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在收集时对自己感兴趣的都能记下来,不过有些学生在表达时,对被动语态的灵活运用有待个提高,如有些学生说“ My parents should be allowed me to play computer games.” 以及类似的句子,通过小组合作,有学生发现这个问题,有的能纠正,有的就举手问老师,所以我在他们的训练中反复强调主语在被动语态中
31、的位置,引导他们自己纠正错误,认识到主动句中的主语和谓语动词的关系,最后很多学生收集到下面一些句子。I am allowed to watch TV for half an hour every night./I am allowed to go shopping with friends once a week./I am allowed to play computer games every night. 教师将以上句子展示出来,要求他们根据这些句子内容,谈谈自己观点,用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do sth. 句型来表达。 (3)操练:学生通过家里的
32、实际情况互相沟通,并且让学生在训练中熟练掌握基本的被动语态和带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4)拓展: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展开讨论。学生在讨论中反复运用被动语态的句型,然后结合实际不断产生新的句子,在校规的好与不好的比较中,很多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很多学生在小组中就校规的几点规定展开讨论,比如说“Students should be allowed to wear their own clothes at school.” 有很多同学就不赞成,他们认为“Students shouldnt be allowed to wear their own clothes. They should we
33、ar uniforms at school.” 他们在争论时结合以前的一些知识来解释原因,各叙己见,但是在说英语时,虽然一些学生太激动了说了中文,但大部分学生能坚持用英语交流,使被动语态的句型得到充分的练习,并且能对现实提出自己的见解。(5)辩论:为了使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让学生在说中学,灵活运用所掌握的句型拓展内容,在课堂的结尾,我设计一个辩论赛,辩题是:“Students should be allowed to bring the mobile phone to school.”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大组再分几个小组。先小组讨论,然后将大家的观点综合起来,由大组中的小组分别发言,就对方
34、的观点进行反驳,通过辩论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最后由教师总结性发言。(6)课外巩固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句型写出他们最希望得到允许去做的5 件事情。11.案例点评:(1)本节课我主要运用了小组内合作学习法,通过讨论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2)我根据本课的语言目标(情态动词+be+p.p.)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创建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问题情景(谈论家规) ,适当运用target language来启发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3)通过“任务型” 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产生“ 成就感 ”的机会,特别是对于一部
35、分英语基础差的同学,使他们感受一下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新的课程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 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本节课本人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课后学生反映较好,基本达到本节课的预期目标。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我主要注意了以下几点:(1)活动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2)活动中以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兴趣为焦点话题,内容形象生动,学生易理解掌握;(3
36、)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英语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4)分组活动时尽量创造机会,促使学生主动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尝试用英语与他人交流,提高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教学反思:教师在探究活动中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体现在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励,至力于探究学习氛围的营造。针对本课的知识点,我灵活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本课的讨论,学生充分运用了被动语态,并且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交流,在运用中感受自己的成就感,体会到了学英语的快乐,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初中英语课例分析(圣诞节)南汇区六
37、灶中学 凤刚一、课文简介:本课题目是“圣诞节”,是一篇阅读文章。本课围绕庆贺节日的话题展开各项语言活动,其主要交际功能项目为圣诞节和新年的节日问候。英语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表达祝愿及问答的日常用语大部分在本课都有所体现。本课介绍了西方国家庆祝圣诞活动、圣诞老人的故事以及基督精神。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有关圣诞节的词汇,了解西方国家的“圣诞文化”,加深对基督精神的理解,并能向别人介绍圣诞节。二、学生分析:初三学生经过两年的初中英语学习,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能借助于词典正确理解课文,庆祝圣诞情况也略知一二。他们也有能力通过网络查询有关信息。此阶段的学生还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对具有一定知识
38、性及历史背景的语言材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三、教学目标及对应的课程标准:1. 语言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根据音标正确读出、记住 kind-hearted 等 14 个单词,了解它们的词性、语法功能及体现于词汇中特殊的文化含义;掌握 even though 等 15 个词组的用法,会使用这些词汇描述圣诞节庆祝活动,会正确使用近义词。2. 语言技能目标:听:能听懂本课录音,并回答有关问题。说:能正确描述有关圣诞活动。读:能读懂难易程度与课文相当的短文。写:能以圣诞为题写一篇 100 字的短文。3. 情感态度目标:具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乐于进行小组合作,不懂不会之处,主动寻求帮助,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积极
39、探究问题,不断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4. 学习策略:积极预习,复习课文,思考问题,记好笔记,在学习中大胆联想,学会运用知识。大胆与同学用英语交流,积极思考问题,掌握重点难点,学会运用速读、细读技巧阅读文章。学会正确运用词汇描述事物,熟悉西方主要节日的庆典活动。积极利用媒体、资料、网络资源辅助学习,探讨问题,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5. 文化意识:“圣诞”是西方文化的奠基。了解“圣诞”有助于学好英语并理解西方文化。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及基督精神,让“Its better to give than to receive.”溶入学生的思想中,并在提高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同时,提高跨
40、文化交际能力。四、教学重点:1. 词汇:from house to house , do sth. for fun, on Christmas Eve, during the night, as well, fill with, is based on, It is said, spirit of generosity, live on, Merry Christmas, no longer, in a single night, Father Christmas, cant wait to do sth.2. 关于圣诞节的文化知识。五、教学难点: fill with / be filled
41、with/ be full of 的区别。 no longer = not any longertoo 前加 not, never,表示肯定,例:You are never too old to learn.六、教学理念: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将学生的发展作为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制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英语教学应创设一种互动的、开放创新的教学关系。教师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而是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者,个性发展的辅助者,学习的指导者。师生共享信息,共同欣赏文章,
42、共同了解异国文化,彼此交流感受与观念,实现教学互长,共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探究精神,要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构建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文化知识。七、教学方式:1 采用个人阅读、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寻找难点、讨论解决、教师补充讲解的方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是学习的参与者,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与合作实现任务目标;教师是协助者、调控者。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是否积极学习,积极参加小组讨论,积极举手发言,参与语言活动。对于积极的学生给予表扬与鼓励,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也要为他们创造练习的机
43、会,鼓励他们大胆参与语言实践。八、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为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需采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包括图片、重点词组、难点讲解和巩固练习。九、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阶段A 利用 powerpoint 制作课件。B 布置学生网上查询圣诞节的由来。2 课堂教学步骤 1 导入:A 展示预习:请两位小组代表向全班报告“关于圣诞节”。B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When is Christmas Day?How do western people celebrate it?步骤 2 展示:A 看图片(课件),回答下面问题: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What does F
44、ather Christmas look like?What is the use of the stocking on his back?What is he doing?B 学生以“On Christmas Eve”开头接故事。步骤 3 阅读:A 速读课文,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Where did the children think the Christmas presents come from when they were young?B 细读课文并找出本课词组,教师加以补充并板书(见重点:词汇)C 学生练习用下列词组造句,教师纠正错误。as well , be based on, i
45、t is said that , even though, cant wait to do步骤 4 朗读学生听录音跟读一遍。步骤 5 练习A 学生讨论并回答 Wb. Ex.1B 学生讨论个段落大意,两名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C 讨论难点,教师加以解释,学生造句。fill with / be filled with/ be full ofno longer = not any longer too 前加 not ,never 表示肯定。例: You are never too old to learn.D 突破难点专练。选次填空:fill with , no longer, tooto , be
46、full of,notany longer, 1. Lucy is _ a little girl _.2. She could _ go on reading.3. He _ the bottle _ medicine.4. When I read the good news, I _ pride.5. Again she _ hope and happiness.6. Its _ good _ be true.步骤 6 讲述圣诞节四人小组讲述,可采取对话、采访、接故事等多种形式。两个小组在全班交流。步骤 7 补充阅读,全班核对答案。步骤 8 小节由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步骤 9 写作A 以“圣
47、诞节”为题写一篇短文。(80-100 字)B 教师选读讲解作文两篇。步骤 10 布置作业两篇课外阅读,并做文后题。十 课后反思通过学生自己上网查阅资料,培养了科研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前展示预习满足了学生的展现自我能力的。本课的设计主线以 Christmas 为中心。课堂上通过师生共同活动,对圣诞节赏识的提问和学生对圣诞老人图片的描述以及归纳总结与圣诞节相关的词语,使学生对圣诞节常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学生小组讨论问题及难点,形成互助互动的学习环境,增加了口语练习机会。学生主动参与,大脑处于积极活跃状态,对于接受新知识大有好处。难点讲解之后,配以同义句填空练习,使师生得以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巩固所学知识,各种形式的圣诞,为学生提供了巩固所学知识、发展语言技能的平台,使所学语言活起来,学生从书本走进现实生活中,在日常交往中有效地进行表达。另外,补充材料使学生增加了阅读兴趣,拓宽了知识面,加深了对基督精神和西方文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