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名 称 】 行 行 重 行 行 【 年 代 】 东 汉 【 作 者 】 无 名 氏 【 体 裁 】 五 言 诗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1作 品 注 释重(chng 崇):又。这句是说行而不止。 生别离:是“生离死别”的意思。屈原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 ” 相去:相距,相离。 涯:方。阻:艰险。 胡马:北方所产的马。 越鸟:南方所产的鸟。 “胡马倚北风,越鸟朝南枝”,是当时习用的比喻
2、,借喻眷恋故乡的意思。 已:同“以”。远:久。 缓:宽松。这句意思是说,人因相思而躯体一天天消瘦。 顾返:还返,回家。顾,返也。反,同返。 “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 “晚” ,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青春易逝 弃捐:抛弃。 (13)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些都丢开不必再说了,只希望你在外保重。作 品 释 义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
3、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 云 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编 辑 本 段 作 品 鉴 赏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 ) ,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 字绾结。 “行行”言其远, “重行行 ”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
4、,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 “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 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与君一别,音讯茫然:“相去万余里”。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也。 “道路阻且长 ”承上句而来, “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 承“ 万余里 ”,指路途遥远,关山迢递。因此, “会面安可知”!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然而,别离愈久,会面愈难。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
5、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思妇说: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 如果稍稍留意,至此,诗中已出现了两次“相去”。第一次与“ 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相距之远;第二次与“ 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
6、长。相隔万里,日复一日,是忘记了当初旦旦誓约,还是为他乡女子所迷惑,正如浮云遮住了白日,使明净的心灵蒙上了一片云翳。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诗人通过由思念引起的猜测疑虑心理“反言之” ,思妇的相思之情才愈显刻骨,愈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 猜测、怀疑,当然毫无结果;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这就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 “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
7、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故诗最后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至此,诗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离乱的歌唱。 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 式单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蝶 恋 花 伫 倚 危 楼 ( 1) 风细细,望 极 ( 2) 春愁,黯 黯 ( 3) 生天 际 (4) 。草 色 烟 光
8、( 5) 残照里,无言谁会 ( 6) 凭阑 ( 7) 意。 拟 把 ( 8) 疏 狂 ( 9) 图一醉,对酒当歌,强 ( 10) 乐还无味。衣 带 渐 宽 ( 11) 终不悔,为伊 消 得 ( 12) 人憔悴。 编 辑 本 段 注 释 译 文注 释( 1) 伫 倚 危 楼 :长时间依靠在高楼的栏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 ( 2)望 极 : 极目远望。 ( 3) 黯 黯 : 迷蒙不明,形容心情沮丧忧愁。 ( 4) 生 天 际 :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 5) 烟 光 : 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 6) 会 : 理解。 ( 7) 阑 : 同“栏” 。 ( 8) 拟把:打算。 ( 9) 疏 狂
9、:狂放不羁。 ( 10)强 (qi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 ( 11) 衣 带 渐 宽 : 指人逐渐消瘦。 ( 12) 消 得 :值得,能忍受得了。 译 文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 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蝶恋花最简洁的概括: 无 限 相 思 倚 危 楼 , 登 高 望 远 为 春 愁 。 借 酒 消 愁 何 时 休 , 无 怨
10、无 悔 人 消 瘦 。 词 牌蝶 恋 花 ,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又名 黄 金 缕 、 鹊 踏 枝 、 凤 栖 梧 、 卷 珠 帘 、 一 箩 金 。其词牌始于宋。双片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编 辑 本 段 作 品 鉴 赏集 评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上片写境,下片抒情。 “伫倚”三句,写远望愁生。 “草色”两句,实写所见冷落景象与伤高念远之意。换头深婉。 “拟把”句,与“ 衣带” 两句,更柔厚。与“不辞镜里朱颜瘦”语,同合风人之旨。 王国维人间词话
11、: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以“衣带 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为第二境。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长守尾生抱柱之信,拼减沈郎腰带之围,真情至语。 1 赏 析“伫倚危楼风细细” 。说登楼引起了“ 春愁”。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 “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 “春愁” 油然而生。 “春愁”,又点明了时令。对这“ 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 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刬尽还生
12、,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连绵无尽。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呢?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了。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 “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凄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 “无言谁会凭阑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有“春愁” 又无可诉说
13、,这虽然不是“ 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 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 “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拟把疏狂图一醉” ,写他的打算。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 春愁 ”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图一醉”。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他并没有抑制住“ 春愁 ”。故作欢乐而“ 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 至此,
14、作者才透露这种“春愁” 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不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 相思 ”二字。 编 辑 本 段 作 者 简 介柳 永 2(约 987-约 1053)北宋著名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仁宗景佑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很不得意,生活穷愁潦倒,处事方面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他在城市生活的时间很长,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与教坊乐工和歌伎们交往,因而熟悉士
15、民、歌伎的生活,并通晓乐律。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由于他的生活环境及其他各个方面的条件,使他成为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与影响。第一,他制作了大量的慢词长调,使词从小令为主过渡到慢词占优势地位,从而为词容纳更多的内容提供了相应的表现方式;第二,他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善于运用白描,写景抒情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谐优美。柳永词对秦关等人都有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作家在曲辞创作上也有影响。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有词集 乐 章 集 。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适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伎
16、们一起,过着衣红偎翆、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注释】: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丝方尽:丝,与“思” 是谐音字, “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
17、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 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本诗也许还有别的寓意,但作为爱情诗却是几无异议。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 “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
18、传递相思情。鹊 桥 仙 原 文纤 云 弄 巧 ,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 期 如 梦 ,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 久 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编 辑 本 段 注 释鹊桥仙 秦观: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始见欧 阳 修 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 、 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仄韵。 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 商 隐 辛 未 七 夕 :“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 露 时”。
19、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玉露:秋露。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忍顾:怎忍回视。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 玉 高唐赋 。 编 辑 本 段 译 文云彩在天空变幻出千百种奇巧的样式,牛郎、织女守候在遥远银河两岸,每年只在七夕的夜晚相会,可这相逢就如同秋风和露水般的交溶,胜过了人间那些日日相守,却不懂珍惜的人间伴侣。 这刻缠绵的情思,像天河里,流了千年的河水,绵绵不绝,这如梦似幻的短暂欢会,却最终还是要结束,牛郎、织女恋恋不舍的各自踏上归去的路,在心中相互劝解:我们的真情已至死不渝,天荒地老,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 编 辑 本 段 评 解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 情 故 事 而创
20、作的乐曲。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 诗 十 九 首 中的“迢迢牵牛星”,曹 丕 的燕歌行 ,李商隐的 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柳 永 、苏 轼 、张 先 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 观 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 “织云弄巧”二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用墨经济,笔触轻盈。 “银汉” 句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 “金风玉露”二句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
21、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 “柔情似水” ,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织女缠绵此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 “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 “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不说“忍踏”而说“ 忍顾”,意思更为深曲:看犹未忍,遑论其他?“ 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振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