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 1 页单 元 备 课课题 第一单元 白天和黑夜 教学总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记录影子的变化和移动。2、会做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3、知道物体的影子和物体之间的关系。4、知道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移动和变化的规律。5、知道太阳的影子能够表示时间,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6、认识月相变化,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7、能够持久(为期一天的太阳观察和为期一个月的月相观察)地进行观察。8、体会到长期收集的数据的价值,因为数据中会隐藏着一定的规律。9、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教材解读本单元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 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这方面内容在本套科学教材中是
2、第一次出现。探究活动将从观察和研究最常见的太阳和月亮开始,这也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开始。本单元共五课,按照时间的顺序,依次研究白天常见的太阳的东升西落、影子的长短变化、夜晚的昼夜的交替轮回、月相的阴晴圆缺以及因昼夜变化而引起动植物的节律变化及其规律:1. 第一二课主要认识太阳和影子变化的规律及其运用。2. 探究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3. 连续观察月相的变化。 4. 认识由于昼夜变化而引起的生物节律现象。重点难点1、知道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移动和变化的规律。2、认识月相变化,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课时安排1、太 阳 和 影 子-2 课时2、太阳钟-1 课时3、昼夜交替-1 课时 共计 6 课时4
3、、看月亮-1 课时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1 课时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 2 页课 型 新授 课 题 1、太 阳 和 影 子教学时间 共 2 课时 第 1 课时 备 课 山口镇 整 理 禹俊香教学目标1、能借助身体和器物进行观察,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2、能连续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教学重点 认识太阳的运动规律教学难点 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日出日落的景色图片学生准备:记录纸、橡皮、小棒教 学 过 程 复 备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看见户外的阳光了吗?站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2、你能描述太阳此时此刻的位置吗?(引导学生通过方位和高度两个方面来描述)二、交流展示3、看有关太阳升起落下的
4、动画片,请大家注意一天中太阳是怎样变化的?把你们画的太阳图片展示一下。三、精讲点拨(1)指导学生观察影子1、猜谜语: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白天跟着你,晚上离开你。 (影子)2、太阳和影子有关系吗?怎样证明它们有关系呢?3、引导学生到室外“立杆” 、 “见影”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 3 页教 学 过 程 复 备4、指导学生用粉笔画出整条影子,测出长度,并记录当时时间。(2)讨论影子会有变化吗,怎么变?(3)探究实践指导学生分别观察记录一天内太阳的方位、高度、温度和影子长度。时间 太阳位置 影子方位 影子长短 气温早晨中午傍晚板书设计 1、太 阳 和 影 子影子的产生条件:有光源 物体不透明影子形成
5、的原因:物体挡住了阳光教学反思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 4 页课 型 新授 课 题 1、太 阳 和 影 子教学时间 共 2 课时 第 2 课时 备 课 山口镇 整 理 禹俊香教学目标1、能进行太阳的运动与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2、一天中气温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3、知道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意义。教学重点 进一步了解太阳的视运动规律教学难点 分析一天的观测和记录的结果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了解学生对太阳和影子的观察记录学生准备:手电筒、竹篾(mie)、小标杆教 学 过 程 复 备(一) 、组织讨论,总结太阳位置、高度和气温的变化规律1、学生展示自己观测到的太阳一天内位置、高度和气温变化的记录2、
6、讨论总结太阳一天内位置、高度和气温变化规律3、小结:太阳位置运行:东西太阳高度运行:低高低气温变化:低高低(二) 、组织讨论,总结影子变化规律1、学生展示自己观测到的影子一天内位置和长度变化的记录 2、讨论总结影子一天内位置和长度的变化规律3、小结:影子位置运行:西东影子长度变化:长短长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 5 页教 学 过 程 复 备(三)模拟太阳运动与影子变化的实验1、讨论:太阳运动与影子的变化有关系吗?2、实验探究:模拟太阳运动与影子变化的实验3、讨论总结(1)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气温和影子的长短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而影子
7、较短的时候,气温就高。作业设计:1、制作一个日影仪2、太阳运动与影子变化有什么关系?3、气温变化与影子变化有什么关系?板书设计1、太阳和影子1、方位关系:相反(太阳由东至西,影子由西至东)2、影子的长短:长短长3、气温变化:低高低教学反思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 6 页课 型 新授 课 题 2、太阳钟教学时间 共 1 课时 第 1 课时 备 课 山口镇 整 理 禹俊香教学目标1 、知道太阳钟是利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成的。2、了解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及其原理。3、能做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4、意识到掌握利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服教学重点 了解各种不同的形状、不同国家、不同制作方法的日晷教学难点
8、 根据当地的纬度制作太阳钟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各种日晷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卡片学生准备:卡纸片、指南针、钟表、硬纸板、胶水教 学 过 程 复 备一、交流展示1、谈话:现在几点了?你是怎么知道的?2、提问:在没有钟表之前,人们是怎样知道时间的呢?3、讲述:大家把你们搜集的有关太阳钟的资料进行展示一下,并详细介绍,比一比哪个小组做的好。二、精讲点拨(一) 、介绍古代计时工具日晷和太阳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日晷和太阳钟的资料(课本及课堂练习中的相关资料)2、谈话:认识了这么多太阳钟,它们是利用什么原理来计时的呢?(渗入各种计时器发明的先后顺序)3、学生交流讨论4、教师小结: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来计
9、时的。(二) 、玩手掌日晷1、提问:在没有日晷的情况下,你能利用日晷的原理来计时吗?2、学生讨论交流3、教师介绍手掌日晷的玩法(面朝正南站好,手掌平端横放在胸前,观察铅笔直接手上的投影上午用左手、下午用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 7 页右教 学 过 程 复 备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 8 页手)4、学生尝试利用手掌日晷计时(三) 、制作日晷1、谈话:由古代计时方法和手掌日晷的有效性,激发生制作太阳钟的兴趣2、讨论:如何制作太阳钟3、交流各组想法,教师介绍其他方法4、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制作太阳钟5、学生尝试制作太阳钟(五) 、课堂总结1、太阳钟的制作原理2、古代计时工具的发展历史三、作业设计:1、你知
10、道哪些不同形状的日晷或太阳钟?2、人们利用什么知识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的?板书设计2、太阳钟(日晷)1、制作原理:利用太阳与影子变化的关系。2、计时器的发展:3、制作太阳钟教学反思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 9 页课 型 新授 课 题 3、昼夜交替教学时间 共 1 课时 第 1 课时 备 课 山口镇 整 理 禹俊香教学目标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2、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3、知道昼夜的成因。4、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教学重点 认识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及其规律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光的教学碟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或者手电
11、筒) ,地球仪分组:手电筒,小地球仪。教 学 过 程 复 备一、导入新课1、多媒体演示昼夜交替情景,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大家知道是什么现象吗?2、昼夜变化有什么规律呢?对此,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3、学生讨论交流。二、学习新课活动一: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1、 你认为昼夜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太阳的东升西落,太阳不断的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2、学生讨论并交流。3、 那你认为昼夜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以上两种情况,会是哪一种?)4、你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解释你们的假设吗?(出示地球仪和手电筒)学生讨论汇报并上台演示过程。教师提醒学生几个注意点: (1) 根据太阳的东
12、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2) 把投影仪(手电筒)的光射向地球仪;(3) 投影仪(手电筒)不能靠地球仪太近,要让射出的光“包围”地球仪。5、 学生分组模拟实验,讨论昼夜的成因。6、 分组汇报。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 10 页教 学 过 程 复 备活动二:确认不同地点所处的时间差异1、 观察转动的地球仪,想一想地球上一部分国家和地区是白天的时候,哪些国家和地区正处于黑夜?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清晨?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黄昏?(这里以中国为例)提示:(1)先找到“昼夜交界线” ,然后再判断;(2)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4) 地球自转时,哪边先进入白天,哪边先进入夜晚。2、小组实验,填表3、
13、汇报活动三:根据已知地点的已知时间,推测其他地点的所处时间1、 如果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 20 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提示:(1)确定这些国家所处的位置;(2)考虑地球自转方向。2、 学生分组讨论3、 分组汇报。活动四:了解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历史1、 分组自学书 P18 页内容讨论:(1)这几种传说和理论当中哪一种更加可信?(2)找出这几种理论中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2、 分组讨论3、 分组汇报4、 阅读了这些资料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板书设计3、 昼 夜 交 替地球自转 昼夜交替 (西 东)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 11 页教
14、学反思课 型 新授 课 题 4、看月亮教学时间 共 1 课时 第 1 课时 备 课 山口镇 整 理 禹俊香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记忆,画出多个月相图,并能够按顺序排列;2、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3、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4、能够实事求是的观察,意识到如实现观察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给月亮的形状排序,了解其成因及规律。教学难点 能够坚持给月亮记日记,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教学准备教师:记录纸、月相盒、多媒体课件学生:记录纸、制作月相盒的材料(鞋盒、细线、乒乓球、小电筒)、月相日记表教 学 过 程 复 备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 12 页一、导入新课1、猜谜语“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到了二
15、十多,又生两只角。 ”(打一天体)2、学生思考后汇报3、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月亮二、学习新课活动一:知道月亮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不同的日子里月亮会显出不同的形状。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提示:(1)多准备一些同样大小的小纸片,在纸上画出一个虚线的圆。(2)学生分组活动,尽可能画出自己见到过的各种各样的月相,越多越好。2、小组汇报3、让学生给画出的月相排序。(提示按时间先后排,会是怎样的排法呢?)学生讨论后,演示汇报。教 学 过 程 复 备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 13 页(可能会出现右蛾眉月在前还是左蛾眉月在前的争论,这个留在后面通过实际观察,给月亮做日记来解决)指导学生制作月相盒。学生小组合作
16、制作。活动二:连续观察月相,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坚持每天晚上给月亮记日记。提示:(1)讨论要记哪些内容?怎样记录?(画图)(2)内容除了画出月相外,还应该包括观察日期(尤其是农历日期) 、时间、天气状况。(3)记录在书后 P65-66 页上(4)强调要有足够的耐心,是一项长期作业。记录完以后再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此处要等后面记录结果出来后再继续完成!板书设计4、看月亮1、月球在圆缺变化中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2、月相的变化排列顺序: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新月教学反思课 型 新授 课 题 5、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 14 页教学时间 共 1 课时 第 1 课时 备 课
17、山口镇 整 理 禹俊香教学目标1、学会调查身边动植物变化与昼夜交替的关系。2、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会产生影响.。3、知道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4、体会到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奇妙影响。5、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的初步认识。.教学重点 昼夜对动植物、人的影响。教学难点 探究昼夜变化的成因。教学准备 大量关于夜行动物的图片或影片片段,课前布置学生观察一种植物早晨7 点、中午 12 点和下午 6 点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教 学 过 程 复 备一、导入新课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特,比如: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
18、在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学生回答过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二、学习新课昼夜对植物的影响(1) 观察郁金香、牵牛花、合欢树、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2) 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交流每个人的植物日记。给予表扬与鼓励。(3) 小结: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 24 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4) 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5)我们能不能根据一些常见开花植物也编制一个花钟呢?(6
19、)学生分组根据课前调查的植物开花时间设计花钟。2、夜对人的影响(1)植物有生物钟,人类有吗?那么你们的生物钟是怎样的教 学 过 程 复 备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 15 页呢?(2)学生说说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 (要排除特殊日子或事件。)(3)小结:我们发现大家的作息时间有着类似的规律,都是按 24 小时变化的,这就是我们的生物钟。3、昼夜对动物的影响(1)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能不能举例说明。(2)观看收集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学生讨论各自解释。(3)看图:你认识他们吗?这些动物哪些在昼间活动?哪些在夜间活动?夜间活动:蛾,猫,猫头鹰,蝙蝠。白天活动:狗,公鸡,刺猬,蜜蜂。(4
20、)为什么它们会这样?-昼夜影响和环境变化。(5)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它们在夜间都干些什么?-调查。(6)该怎样调查,要注意些什么呢?师生共同讨论确定方法。4、生物都有生物钟,你能不能改变它们的生物钟?出示图片:夏天能看到菊花吗?冬天能吃到西瓜吗?为什么?学生发表意见,预测。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简单交流,找结论。小结:原来,当我们改变光照条件时,就能改变动植物原来的生活节律和生长状况。它们和人类一样都能自己调节生物钟。三、拓展作业从收集的资料中选择常见的进行改变光照状况的实验,并做好记录。板书设计5、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1、有些动物白天活动,夜晚休息;有些动物夜晚活动,白天休息。2、人为改变白天和黑夜的长短会影响生物的习性。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