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死一瞬间韩国三丰百货大楼倒塌之谜大灾难的诱因,往往是对小细节的忽视。1995 年 6 月 29 日,韩国首都的三丰百货大楼在短短 30 秒内夷为平地。无关地震、爆炸,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历史背景三丰百货店(韩语:) ,位于南韩首尔瑞草区瑞草 1洞,是一个已倒塌的大型百货商场,于 1989 年下半年竣工,1990年 7 月 7 日开幕,1995 年 6 月 29 日下午 6 点 05 分,大楼开始倒塌,在 20 秒内,5 层百货大楼层层塌陷进地下 4 层内,共造成 502 人死亡,937 人受伤,是韩国历史上在和平时期伤亡最严重的一起事故,也是世界上建筑自行倒塌的最大伤亡事故。历史背景199
2、5 年夏天,韩国汉城欣欣向荣,堪称亚洲经济奇迹的代表。时髦的三丰百货公司(TheSampoong)是地标,也是汉城在全球快速成功崛起的象征。6 月 29 日下午,这里却成为一场恐怖浩劫的中心。在 30 秒内,五层百货大楼层层塌陷,导致 501 人被压死。盛怒的韩国人追问:是什么造成韩国史上和平时期最惨重的灾难?时髦的三丰百货在 1989 年开幕,百货公司位于汉城最贵地段,堪称奢华的代表。两栋侧楼以巨大的镶铬玻璃在中庭相连,墙面的装饰是意大利粉红色大理石。货架上陈列着高级服饰、各种家具及奢侈品,五楼有多家时髦的韩国餐馆,锁定消费能力惊人的市区上班人潮。三丰百货前 5 年半的业绩非常好,平均每天营
3、业额超过 50万美元。但在 1995 年 6 月 29 日,这一切瞬间分崩离析。倒塌前曾有预兆朴胜贤在地下室的童装部工作。她记得屋顶的冷气发生了故障,因此店里极为闷热。 “即使空调坏了,我们仍继续上班。那天和平常一样,顾客照常逛街,员工照常工作,看起来没什么不同。 ”其实当天早有异状。上午 8 到 9 点间,有职员发现春元餐厅的地板磁砖破裂,楼板似乎变形。楼内的震动把餐具部门的玻璃器皿摇得哗哗作响。10 点半,多名店员听见店内传来巨大爆裂声响,大家以为没事而照常工作。临近中午,五楼厨房员工听到天花板传出龟裂声。当天 14 点,三丰集团会长李召集各主管,商讨裂缝和莫名声响的对策。他们请来专家鉴定
4、损害并评估风险。15 点,结构工程师李鹤洙来到大楼检查,他为四、五层天花板的裂缝拍照,也拍了餐厅厨房地板的大块隆起。此时楼顶的裂缝已经横跨整栋建筑,部分区域还有崩塌。李鹤洙在 16 点向三丰百货高层报告,虽然证据显示有危险,他却表示建筑物还安全。裂缝可以暂时填补,打烊后再帮上面楼层修补结构。三丰主管下令百货继续营业,员工也继续上班这个决定导致 501 人丧生。灾难只需 30 秒钟傍晚用餐前,正值营业高峰,走道挤满了店员和下班回家途中购物的人潮。17 点 30 分,五楼忽然传来巨响,一根柱子从天花板处裂开大缝。17 点 47 分,上面楼层传出巨响。4 分钟后,店内警报器大作,建筑物晃动,尘土落下
5、,灯光熄灭,店里的另一头传来像地铁进站的声音。起先朴胜贤努力保持镇定,等她发现不逃不行时已经太迟,一块混凝土砸到她头部,她昏倒了。街上的行人简直难以相信接下来发生的恐怖情景。在 30 秒之内,地面上的五层楼连续倒塌,地下的四层楼全部被压在下面。事故发生后的瞬间,现场异常寂静,之后伤者惶然从尘土瓦砾中陆续冒出,接下来大混乱开始了路人纷纷冲上瓦砾堆,尽可能协助生还者。当时百货公司里有上千人,死伤人数根本无从掌握。几分钟后,救难人员在警笛呼啸声中抵达。救难人员步步危机,一边要在死者当中寻找生还者,一边又担心矗立的外墙再次倒塌。各种装备纷纷出笼,但由于建筑物全部倒塌,被埋的人数超过 500,就连搜救犬
6、也效果不彰。由于担心推土机等重型机械压到幸存者,救难人员开始徒手搬开混凝土和钢筋。一些工厂派出大型起重机,架设在现场外围,用长长的吊杆谨慎吊起残骸。三丰百货为何倒塌韩国上下都在问同样的问题:三丰百货为何倒塌?大楼的设计是否暗藏祸因?是地基下陷还是结构的混凝土强度太弱?鉴识工程师与专业刑事侦察小组将揭开这起韩国和平时期最大灾难背后的真相。地震是调查人员可以立即排除的第一个可疑因素。通过比对地震图,调查人员发现当天的朝鲜半岛并无地震活动,会不会是炸弹爆炸或恐怖攻击?调查人员在现场仔细搜寻炸弹或爆裂物残余的痕迹,但一无所获。调查重点转到建筑物所在的地基,在那里发现了第一条可靠线索。三丰百货盖在一个旧
7、垃圾的掩埋场上面,如果地面没有整理好,地基就会不稳。调查人员从瓦砾堆下钻取土芯样本进行分析。工程师郑亨植率领小组钻取地基的土芯样本,以鉴定建筑物的地基结构是否是塌陷的原因。造成倒塌的原因通常有两种:建筑物的施工方法或地基。我们要找出地基是否足以支撑建筑物。如果地基太弱造成建筑下陷,就会破坏大楼的结构。三丰百货由两栋相同的侧楼组成,中间以玻璃中庭相连,但只有一栋侧楼倒塌,另一栋还矗立着。调查人员发现塌陷的是南翼,它建在垃圾掩埋场的上方。没倒的北翼则建在坚固的地面。这似乎十分吻合地基不稳酿祸的说法,但是调查的结果排除了这一可能性:建筑物的地基打得很正确。设计曾有过大幅变更调查人员感觉,问题一定出在
8、建筑物本身。调查人员在瓦砾中共采集约 150 组混凝土样本,提取到工程实验室测试强度。使混凝土达到最佳强度的条件之一就是正确搅拌,否则将不够坚固。如果凝结过程中没有排除气泡,就会在内部形成蜂窝状气孔。三丰百货的倒塌与这是否有关呢压力检测结果是混凝土强度够坚固。于是调查人员被迫再度扩大搜查范围。致命的设计这时,一位组员有了惊人的发现:大楼的原始蓝图里隐藏了不为人知的秘密。三丰百货属于所谓“平板”结构,是当时广泛采用的设计,成本低而且工期短。楼面由厚厚的混凝土板构成,支撑的混凝土墙柱将建筑物的重量下传到地基。平板结构施工优点多,却很敏感,它的规划必须更精确,完全不能出错。1968 年在英国伦敦,一
9、名妇女开炉火时引起小规模爆炸,破坏了建筑物的支撑结构,导致一栋 23 层的公寓大厦侧楼倒塌。1987 年在美国康涅狄克州的桥港,一栋 16 层平板结构大楼在施工时倒塌。调查小组中的建筑师在检查大楼建筑蓝图后发现,原先受雇兴建三丰百货的建设公司,并没有机会完工。地基灌浆后不久,三丰百货主管就要求大幅变更设计。工程师曾警告整栋楼改成平板结构会很危险,但会长李索性解雇了他们,由自己的建设公司接手。三丰建设公司无视危险,继续按照大幅修改的设计图施工。问题出在五楼调查小组发现,最关键的变动在五楼。五楼本来要当溜冰场,但后被改成传统的韩国餐厅,导致楼面重量增加了三倍。将五楼改建成餐厅,是最大的失误。传统的
10、韩国餐厅里,客人座位下的地板有热水管加热,这些水管需要许多额外空间。这样由于五楼的楼板多了一层混凝土,导致厚度增加了 1 尺。每家餐厅又加装了大型厨房设备,而这些多出的重量从未列入结构计算。紧接着,调查人员又发现屋顶的一项大修改:由于邻居抱怨噪音,大型冷却水塔从地面移至屋顶,水塔装满水重量可以达到 30 吨。上面楼层重量大增,理应加强支撑,但建筑商却反其道而行。调查小组在进行大楼的骨架与蓝图的比对时,发现有些柱子与楼板间没有托板,但托板却是平板结构的要件,因为柱头的托板可以分散混凝土楼板的荷载。实际调查的结果是许多托板的尺寸太小,有的柱头甚至没有托板。大约两年前,由于附近的居民抱怨三丰百货大楼
11、楼顶的空气冷凝器噪音太大,三丰老板决定给这些设备挪个位置,然而为了省钱,他们没有动用起重机,而是放在滚轴上把它们推到了楼顶的另一边,这是最致命的错误。建筑工程和力学专家布莱恩麦克唐纳:他们视物理规律为儿戏,这太让我惊讶了,无视物理规律的存在,这就是三丰百货大楼发生的一切。紧接着发现的更大秘密是支撑四、五楼的柱子直径大幅缩水。顶楼的重量大幅度增加,结构支撑却大幅度缩水,这两大因素带来了致命的结果。调查人员望着三丰百货的蓝图即可看出灾难迟早发生。他相信这栋大楼完工伊始就处于“毁损状态”,但为什么它还能支撑 5年多?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又是什么?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具讽刺意味的是,最后毁了大楼的,
12、竟然是新添的安全设施。汉城的法规,要求百货公司在电扶梯旁加装防火墙。防火墙遇到火警会自动关闭,以免火势浓烟蔓延到其他楼层。而为腾出空间加装防火墙,工人必须切开电扶梯旁的混凝土柱。这样的行为使大楼减少了 25%以上的重要支撑。这一系列致命的组合就像颗定时炸弹。三丰百货倒塌的元凶,是所谓的“贯穿剪力”。当太细的柱子承受过多的重量,就会贯穿上方的天花板,如同手指戳破湿纸巾。楼顶不堪重负,开始出现裂缝,慢慢的会将重负传到被瘦身过的5 层大楼支柱,并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层一层往下传。在 1995 年 6 月 29日的下午,在餐厅就餐的顾客就发现了天花板上的裂纹。厨房里的情况更糟,不断有掉落的尘渣,天花板开始
13、爆裂。餐厅工作人员迅速向三丰老板报告。建筑结构评估专家被请到了现场,评估专家表示,该大楼很不安全,应该立即疏散大楼里的人。然而,一切都晚矣,早就摇摇欲坠的大楼终于坍塌了。坍塌首先是从 5 楼电梯旁的几根支柱开始,这是整座大楼中最“苗条”的一组支柱。随着支柱的倒塌,楼顶也随之轰然坍塌。于是就这样一层一层塌陷下去。幸存者三丰百货大楼倒塌事故是韩国建筑事故史上空前的惨剧,但是出现了一些幸存者的生命奇迹,也算不幸中的万幸。时年 21 岁的大学生崔明锡(音)被困在三丰百货大楼的废墟里面,靠喝从瓦砾堆缝隙中滴落下的雨水,吃身边的硬纸板坚强度过了 9 天并获救。事故发生时崔正好去楼下餐厅用餐,突然他感到大楼
14、在晃动,拔腿就跑,但大楼一下子就倒塌了,他连忙伏倒在地。现场一片漆黑,他觉得呼吸困难。后来他听到身旁废墟中传来一位妇女的呻吟声。这位妇女名姓李,是三丰百货大楼的售货员。他俩一直在相互鼓励。但是仅过了一天,那名妇女就支撑不住而死去。最令人惊奇的是,在大楼倒塌后的第 17 天的 7 月 15 日中午 11 时左右,一名操纵铲车的工人正清理废墟,忽然在一堆扭曲的钢筋混凝土板之间发现了一个空洞,他上前查看,竟然惊喜地发现了 19 岁的童装部的售货员朴胜贤。经过医院检查,除左膝有青肿的擦伤外,她的状况非常好。据朴胜贤讲,事故发生时,她正欲夺路逃生,却被掉下的硬物砸中,而昏迷。等醒来,发现已被困在了一个倒
15、 V 字形的空间里(此处位于地下 2 层的电梯升降井下),她和附近的一位同事相互鼓励,但几天后同事不幸罹难,只剩下她一人独自艰难支撑。朴胜贤还告诉医生,在被困期间没有吃过东西,只饮过少数滴水,这少数滴水是消防员为了使灾场得以而大量洒水所致,朴胜贤还活着的唯一理由,就是搜救人员为了抑制尘土而喷洒的水。这些水沿着瓦砾缝隙滴下,朴胜贤一直在吸用碎布沾起来的水分。她这样的生还令医生和所有人大为惊奇,大呼奇迹。反思调查人员在最后报告中阐明,三丰百货倒塌的原因就是兴建时改变图纸。三丰会长李因刑事过失判刑 10 年。悲剧发生的原因就是连续的错误,以及在施工方法与程序上玩忽职守。三丰百货大楼侥幸支撑了 5 年
16、多,但最后这场豪赌,却赔上了 501 条人命。调查结果出炉后,韩国政府要求加强建筑物的安全质量检查工作。然而,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让三丰百货老板一错再错呢?在坍塌事故发生前,每天,三丰百货的营业额都在几十万美元以上,正如调查人员所说的,归结到最后,还是钞票的诱惑。三丰百货大楼坍塌事故的幸存者 :现在回头看这次事故,我认为这是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我想归根结底全是源于一个人的贪婪。“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建筑界,尽管这是最基本的原则,但在所谓节约成本的口号下,往往会出现设计上的冒险、偷工减料和没有监控的施工,这不仅让人担心,我们的建筑物正在挑战安全施工的临界线。建筑工程和力学专家布莱恩麦克唐
17、纳:任何时候,如果让一个设计越来越接近材料承受的极限系数,任何时候如果你让安全因素缩水,那么你离悬崖也越来越近了,而且你每一步都会非常地小心翼翼。据说,现在韩国的大型建筑旁边,都会树立石碑刻记设计者和建筑者的姓名。这是惨痛教训之后,人们重新审视对于生命应有的尊重,以此提醒责任和良心的分量,以个人名义对群体的未来做出承诺。21 世纪,不断涌现着新的建筑材料、技术和设计,无论是怎样的建造方法,安全质量仍旧是第一位的。而对于现有的建筑物,当它开始试图对我们诉说微恙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倾听,在还能补救的时候,也许能避免悲剧的发生。1995 年,韩国三丰百货公司坍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是新闻联播之中短短的
18、一条新闻。过了这么久,晃动的镜头和人们脸上的悲恸都只留下隐约模糊的印象。我在网上查看了资料,五百多人在事故中丧生,近千人受伤。让人惊骇的不仅仅是伤亡人员的数字,而是促成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大楼的建设者和经营者的贪婪、冷漠和独断。事故的原址,新的大楼早已拔地而起,一切似乎无迹可寻。但是,对于人的痛苦,总有人去纪念。 ipod converter 转换秋天路的出品时间是 2005 年。十年之坎,最适合回顾过去。如果只是重述悲剧本身,纪念就失去了应有的重量。电影选择了秋天这个季节,让所有人沿着一条轨迹,把掩着灰尘的痛苦擦拭、放大,以小人物的视角重温过去,然后治愈伤口。敏珠在工作中经常跋山涉水,她喜欢在
19、厚厚的笔记本上记录旅途中的美景和感悟,希望作为自己蜜月旅行的指南。这个女孩子只能用灵秀来形容,她热爱自然,敏锐而细腻,能够清晰得嗅到风的味道,偶然之间的一句话语都有诗的隽永。和这样的女孩相爱,贤宇当然无比幸福。贤宇是一个聪慧质朴的大男孩,刚刚开始在检察院从事法律工作,有着一股涉世未深的年轻人的笨拙和天真,一旦笑起来,眉眼之中都是真切的快乐。这样幸福的两个人就快要结婚,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在一个初夏的午后,贤宇因为工作繁杂,让前来与他约会的敏珠去百货公司继续等待偶尔,一念之差,就完全改变人生。他们临别之前闹别扭的话语、表情的细微变化、手指扭动的小动作都会让人在脑海之中浮现“最后”两字。敏珠在百货公
20、司悠闲地游荡,关闭的空调、匆匆而过的抢修人员,都像倒计时的数字变动,每次闪现就使人焦虑。敏珠体贴地为贤宇买了礼物,顺着电梯下楼,一楼的大门拥挤又明亮,她本可以走出门外,但她没有,因为贤宇和她约好在地下咖啡厅见面。此时,电梯口上方悬挂的时钟却指向一个即将凝固的时刻。忙碌的贤宇终于赶到,他在斑马线前等绿灯亮起,然后眼睁睁地看着大楼坍塌了 巨大的粉红色建筑瞬间成为瓦砾。也许有人认为这一段的电脑特效仍然不够真切,但是,出于不忍的私心,我宁愿这轰然倒塌的过程根本就不曾发生。在敏珠最后的那段时间里,她身边的每一处细节,都让人无法忽视,年轻清秀、彬彬有礼的销售人员,电梯上被妈妈牵着小手的乖巧女童、咖啡厅里为
21、对方擦拭额头的恋人他们都只占了镜头的一个小小角落,但是,这些无辜、鲜活的生命突然之间就消失了,也许再无踪迹。而敏珠写满生命历程的笔记本,也随她被埋葬在瓦砾堆之中。悲剧并没有就此终结。亲人们漫长而绝望的寻找过程,痛苦得令人不忍直视,贤宇和敏珠的父母也挤在崩溃的人群中。敏珠的父亲,一个睿智而稳重的老人,失去了最后的希望,他静静地安抚妻子,突然像孩子一样,发出无比尖利的声音号啕起来。贤宇也在事故现场旁边的电话亭给敏珠的传呼机留言,留言已经爆满,贤宇兀自握紧话筒,依然说着温柔的话语,泪流满面 十年过去,一切都变了。贤宇成为老练的公诉人,职务的升迁还不能够完整地表明这个人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他封闭了自己,
22、除了工作以外,即以冷漠麻木面对这个世界。一场充满微妙政治玄机的案件之中,贤宇成为力量角逐的牺牲品。多么讽刺,即使是站在公平之秤的背后,他也依然是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和他的敏珠一样,轻易地被人们身后无法控制的力量牺牲。贤宇被迫离职休假,这时,敏珠的父亲找到他,送给他敏珠的笔记本,没有等到他的回应,就扭身离去。笔记本上沾着褐色的血迹,蒸腾着劫后余生的气息,然而翻开扉页,敏珠清秀的字迹闪动着十年前的幸福温柔,那上面写着“贤宇和敏珠的蜜月”。笔记本里有敏珠亲自绘制的地图、留影的相片、旅途之中写下的一字一句,饱含她对生活的热爱。我每每被她的文字折服,清雅的景致、细琐的感受,她娓娓道来,大海、沙漠、溪水、手
23、中的树叶,都在波澜不惊的叙述中融入旅行笔记之中,成为贤宇最好的向导。贤宇追随着敏珠当年的足迹,他与敏珠再次有了心灵的沟通。秋天的景色绝好,沙漠之中、日出之前、庙堂之内、森林之角,贤宇不是独自旅行,陪伴他的除了敏珠的笔记,还是旅途中一再不期而遇的另一女生。他们或擦身而过、或间隔咫尺、或相对而坐,一切都好似巧合。最为神奇的是,这个女生和敏珠,最终在某些方面惊人地重合在一起。贤宇和那女生意识到,一切不是巧合,过去和现在终于连接在一起,他们彼此所知的和未知的,拼凑在一起,秋天的旅程呈现出人生某个过程的全貌。痛苦不再像黑洞,会剥夺一切,他们了解到在苦难之中,微小的个人并不脆弱,即使如敏珠那样柔弱的女子也能以最强的勇气、最大的努力,去鼓励自己和他人,并把爱和力量完全地传递出去。贤宇终于将早已压垮他的自责爆发出来,痛失爱人的无力感,找到了最终的宣泄出口,他和那女子都在敏珠所指引的秋天道路之上,找寻到人生的力量,在各自的心灵中生出大片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