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微小的生物 单元备课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引导学生从耳熟能详的病毒、细菌和真菌开始,认识一些微生物,从微观处揭示生命世界的奥秘,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将馒头发霉、食品变质等自然现象与微生物的生命繁殖活动结合起来,理解自然事物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单元内容介绍1、认识各类病毒,搜集和整理有关病毒资料,了解病毒对人们的影响以及预防措施。2、借助显微镜的观察,认识细菌,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3、观察蘑菇的结构特点,认识真菌中的食用菌,丰富学生对菌类的认识。单元教学目标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2、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3、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
2、镜、显微镜)对微生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4、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5、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6、能对实验现象做出详细的记录和分析。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病毒生物中的一类。2、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3、初步学会利用显微镜对微观事物进行观察。4、能通过观察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大约用四课时:1 病毒一课时;2、细菌一课时;3、食用菌一课2时;机动复习一课时。第一课 病 毒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
3、法和结果。科学知识: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教学重难点:通过课前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和课上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病毒这一特殊的生物类型,让他们了解病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积极参与科学事业的热情。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病毒的资料学生准备:了解有关病毒的有关知识。教学过程 (一) 、引入1、教师提问: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二) 、新授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33.教师讲解.4.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
4、是什么?如何预防?5.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6.麻疹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7.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8.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三) 、拓展延伸(网上学习)1、教师讲述:关于病毒,你还知道些什么?请回去以后在网上自主学习。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和体会。3、课后作业:(1)回去查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2)利用作文、图画或小报的形式,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板书设计1 病毒1、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有哪些?如何预防?2、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课后反思:本节课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病毒和病毒的危害,常见病毒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感染的症状
5、。让学生知道流感、麻疹等主要疾病的预防措施。第二课 细 菌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2、使学生了解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4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细菌在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教具准备:显微镜,三种类型的细菌的永久涂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观察、讲述与谈话相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课前你们搜集了有关细菌的图片或资料,现在你对细菌有了哪些认识?2、学生作答:把你查找到的或听到的有关细菌的资料介绍给老师和同学们。3、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
6、价和鼓励。二、交流资料1、老师出示搜集的有关细菌的永久涂片。2、教师向学生简介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指导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4、学生汇报自己在显微镜下了解细菌的情况。5、师小结:细菌有球形、杆形、螺旋形三种基本形状。三、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细菌是人类的朋友还是敌人?2、学生列举生活事例从正反两方面作答。(1)细菌对人类不利的一方面是(2)细菌对人类有利的一方面是3、教师小结四、自由活动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了解了这么多有关细菌的知识。你想怎样做好宣传,防止病菌入侵呢?2、学生分组讨论53、教师给予肯定并布置一个展览比赛活动。五、知识拓展1、让生思考:假如没有细
7、菌我们的自然界会是怎样的?2、让生思索:把鸡或鱼的内脏放在广口瓶中,一段时间后,观察所发生的现象。板书设计2 细 菌细菌的分类:球菌、杆菌、螺旋菌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课后反思:本课力争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不把结论的得出、概念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以提出问题,进行观察、思考、比较得出结论等活动来关注学习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尤其是要为那些羞于表达的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使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也得到相应的提高,让学生在自身的实践中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第三课 食用菌教学目标1.描述食用菌的主要特征。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蘑菇。3.了解识别有毒蘑
8、菇的有关知识.4.了解蘑菇生长需要的条件.教学策略食用菌一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注意引导学6生不仅了解食用菌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要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用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同时了解一些食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在进行有关各种各样的食用菌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交流一下他们对食用菌的了解。虽然蘑菇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用菌,但是学生可能没有仔细观察过它们,因此教师要利用观察与思考活动,引导学生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观察这些食用菌,说出蘑菇的结构。教学重点: 知道食用菌的结构, 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用菌。教学准备: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用菌教学过程一.让学生思考:蘑菇是在什么样的
9、环境里生活?(食用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观察蘑菇.二.蘑菇分为哪几部分?(地下菌丝, 菌丝,柄, 菌褶,菌盖. )是怎样吸收营养的?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用菌有哪些?四.如何识别有毒蘑菇?( 毒蘑菇与食用蘑菇,在形态特征上往往只有很微小的差异,不少种类还需要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其孢子的大小、颜色、表面特征,并参阅有关的科学资料进行核对,才能确定是否有毒。有的人认为,毒蘑菇色泽鲜艳,外形美观,具有麻、辣、酸、苦的味道,有的毒蘑菇有乳汁,毒蘑菇子实体受伤后伤面变色。这些经验有其可取之处,但也不是任何一种毒蘑菇都具有这样的特征。例如,多种牛肝菌的伤面常常变色,松乳菇具有乳汁,然而
10、它们都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有些毒蘑菇吃起来味道也是很鲜美的。有人说毒蘑菇能使银器变黑,毒蘑菇不容易生蛆长虫,这些说法都是不确切的。事实上,很多种毒蘑菇遇到银器并不变黑,有毒的豹斑毒伞往往会生蛆长虫。总之,要想用一两个性状来概括蘑菇是否有毒,目前还做不到。因此,在野外采集食用蘑菇时,一定要细心辨别。对于不能识别的蘑菇,应该向当地有经验的群众请教。)7五.了解蘑菇生长需要的条件.观察与思考1.在夏季或秋季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湿的树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蘑菇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2.蘑菇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潮湿的环境和丰富的有机物。所以在养殖食用蘑菇时,一方面要保持养殖场所
11、的清洁、温度和潮湿;另一方面要提供蘑菇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物。板书设计:3 食用菌1 观察我们带来的蘑菇2 识别有毒的蘑菇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通过观察带来的蘑菇,初步认识了食用菌,知道了食用菌的结构。通过学生观察和动手研究蘑菇,知道了蘑菇被撕开后有无色或白色的液体流出。知道了怎么样识别有毒蘑菇。第二单元 认识自己 单元备课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从我们的身体切入到人体生理的研究,通过观察、实验、比较、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人体生理的奥秘,让学生了解肌肉和骨骼、人体消化、呼吸和血液循环、神经和信息传递,懂得人体器官卫生保健的重要性,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认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人类复杂的信息传递系统。
12、教学资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因为是从自己的身体入手来进行人体生理的研究。所以每个人自己、同学、家人都是教学资源,另外还有仪器室内的“人体骨骼模型” 、 “人体消化系统”挂图、 “人体呼吸系统”挂图等都是很方便的教学资源。8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骨骼、肌肉及其作用;了解人体的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的过程,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意识到个人对身体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2、了解人类需要那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了解动植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及特点。3、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3、了解骨骼、肌肉及其作用;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研究呼吸的作用,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难点:认识血液循环系统的机能,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单元课时安排4、我们的身体-1 课时5、我们的营养-1 课时6、食物到哪里去了-1 课时7、我们的呼吸-1 课时8、心脏和血管-1 课时9、脑与神经-1 课时第四课 我们的身体教学目标:1、启发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像解暗箱一样去推测身体内部有什么。2、通过上述亲历活动,引起孩子们对认识自己身体的兴趣,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总体概略地了解。93、培养学生充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习惯和能力。能运用看、摸、听等多种
14、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教学重点: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教学难点:观察身体内部器官。教学准备:空白纸、放大镜、尺子、人体基本结构图等。活动过程:(一)引入:动物的本领和它们的身体特点有关。1、提出问题:人人知道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为什么善于捕虫?老鹰为什么能抓住机灵的老鼠?啄木鸟为什么能吃到树干中的害虫?2、放映录像带:青蛙的眼睛、后腿、舌头具有善于捕虫的特点,肤色用伪装来保护自己;老鹰有坚硬而带弯钩的喙,以及尖利的爪子,适于捕捉老鼠;啄木鸟的嘴尖尖的适合啄食隐藏在树干中的虫子,爪子两趾在前两趾在后,适于抓住树干。3、小结:动物的本领和它们身体的特点有关
15、系。4、引出课题:人有哪些本领?人为什么这样有本领?今天我们来观察自己的身体。(二)观察人的身体。1、观察身体的外形。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让学生观察到人体可以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大的部分外,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把这些大的部分再划分为小的部分。如躯干部还可以可以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2、人体是左右对称的。(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从头顶开始,通过鼻尖画一条线,把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人体是对称的。这里要求学生具体说出怎样对称。通过讨10论,学生明确:人体的左边和右边的眼、耳、鼻、上肢、下肢等各部分不仅大小、长短、粗细、颜色、形状而且位置都是一
16、样的,即一一对应的)(2)让学生亲自体验身体左右对称这种结构的好处。活动:体验用两只眼睛看,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广;活动:让学生体会两只眼睛比用一只眼睛看得准确;活动:让学生先用两只手系红领巾,接着用一只手系红领巾,让学生体会两只手比一只手做事方便灵活;活动:让学生体会如果两只脚不一样长,弯腰、上台阶、转向都会很不方便,身体也不易保持平衡。(这些活动生动有趣,又使学生体会到我们身体器官左右对称的优越性。当然从人体外部来看,结构上还有不少特点,但对小学生来说观察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不便观察,所以也就把重点放在身体的左右对称这个特点上。从教学的情况来看,选择这个观察点,不仅符合学生的水平,而且选
17、择的体验活动,方便易行,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很有兴趣,也使课堂气氛很活跃。 )3、观察身体的内部。(1)教师用解暗箱的游戏引入。教师准备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有一个塑料瓶,瓶里装半瓶水,另外还有其它的如夹钳、钟表等物品。教师让学生想办法推测里面的物品,并说出自己这样猜测的理由。学生通过用手摸、捏、摇、听等方法最后终于猜出了里面的物品。接着教师出示一幅画,上面画有一个人体外表的轮廓,告诉学生人体好比刚才那个纸袋子,外面由皮肤包裹着,看不见里面,让学生想办法推测内部有什么。这时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想出了许多好办法:有的说,用耳朵可以听到心脏的跳动,从而可以知道心脏的位置;有的说,手臂曲起,可以摸到鼓起的肌
18、肉;有的说,说话时有手摸喉部,可以摸到正在振动的声带;跑步后胸部一起一伏,可以知道那里是肺部;11有的说,吃饱饭后,胀起来的地方是胃;有的说,饿的时候,肚子咕咕叫,这里可能是肠子;有的说,用力往下捏,可以摸到硬的,那是骨头;最后让学生根据大家用看、摸、听等方法所得到的信息,综合想象一下人体的内部是什么模样?(皮肤下面是什么、肌肉下面是什么、骨胳包着的是什么,血管和神经怎样分布)(三)课的延伸。问题:直立行走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请查阅资料了解人体具备什么样的结构特点,使其能直立行走?(四)作业板书设计:4 我们的身体观察我们的身体:头.颈.躯干.四肢课后反思:本课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19、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1、整堂课以学生的自主体验为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猜想、观察、比较和整理来自自己身体的信息资料,系统地了解了人体的内部器官;2、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探究水平,利用课件、图片、模型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展示人体内部器官,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有结构的探究材料;3、采用大环节教学法,以自主体验、小组合作的探究形式认识人体内部器官,避免了因教学内容过多,造成教学散乱的现象。12第五课 我们的营养教学目标:1、知道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营养素。2、能借助资料设计探究食物营养成分的试验,借助简单的器材对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活动,并做好试验记录。3、在探究过程中,能与其他
20、同学合作、交流;并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善待生命,珍爱生命。4、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密切联系,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关注自己与他人的健康。教学重点:通过简单的检测食物营养成分的试验,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素,同时知道维持人类健康的主要营养素。日常饮食注意科学、合理地搭配。学会科学搭配自己的饮食。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各种水果和蔬菜、馒头、饼干、花生等。并查找有关食物营养的资料。课外收集、整理饮食与健康方面的资料卡。向父母、老师或身边的厨师、保健医生了解各种菜谱中的营养搭配技巧,设计一个一日三餐的食谱。2、教师准备:酒精灯、火柴、碘酒、镊
21、子、小刀、白纸等。教学过程:一、发现并提出问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能告诉老师你们喜欢吃哪些食物吗?(多名学生说)对于你们喜欢吃的这些食物,你想知道些什么呢?2、学生们提出问题,教师归纳: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总起来都是想研究食物中含有哪些我们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同时板书课题:我们的营养)3、让学生根据日常积累的知识和查找有关食物营养的资料说一说:食物中主要含有哪些我们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如果13学生说的不全或不对,教师要及时补充和纠正)4、师问:食物中真的有这些营养素吗?(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一下)二、计划与组织1、教师展示课前准备好的食物:各种蔬
22、菜和水果、馒头、饼干、花生、鸡蛋、肉等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准备研究教师展示的哪些食物?打算怎样研究?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教师参与到每个小组交流)3、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的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看看在最短的时间内,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三、事实与证据1、教师让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到“食物超市” (材料区)选择想要研究的食物。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并把实验提示打在大屏幕上,供学生参考。实验小提示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性质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烧焦头发的气味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比如:酒精灯
23、的使用不正确等) 。四、表达与交流1、教师示意实验的时间到,学生们把实验物品摆放整齐。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并及时纠正或补充实验结论)3、各小组汇报完后,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实验做的很认真,也很成功。通过看、闻、尝等很多方法发现:在纸上挤压花生米和肥肉时,会留下油渍,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脂肪;在馒头和饼干上滴上 2-3 滴碘酒后,它们14变成了蓝色,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蛋清和瘦肉在燃烧时会发出烧焦头发的味道,说明它们里面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除了这几种营养素外,食物中还含有矿物质、纤维素和维生素,关于这几种营养素的检验我们以后将继续学习。五、交流饮食习惯师:同学们,为了
24、健康我们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是吃饭,那老师问一下你们会吃饭吗?生一定会笑着答会师:既然都会吃,那么交流一下你们是怎么吃的,一日三餐吃了什么?学生交流并汇报师:现在,把你们的一日三餐的情况写在纸上,一会我们再来分析你们是不是会吃。师出示食物结构金字塔,让学生说出金字塔给我们的信息,然后结合“资料卡” ,分析自己的饮食结构,互相说说各自的饮食结构是否科学。生再次交流讨论,并对照课本中的资料卡分析自己的饮食是否合理(有的可能缺少蔬菜或水果,也有的可能肉吃的太多等)师:接下来,我们通过收集的资料,参考食物结构金字塔,讨论怎样饮食更有益于我们的健康。因为每个人身高、体重、运动量等拜托,会产生饮食差异。我们
25、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需求制定属于自己的健康饮食计划。下面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和交流,自己设计自己的一日三餐。学生设计的比较好,展示给大家看。师再根据专家建议,向学生提供营养餐:早餐:1 杯牛奶1 个苹果;午餐:高蛋白食物为主1 份水果;晚餐:少油少调味为主1 份水果。师并板书六、自由活动师:科学健康饮食中,除了膳食结构要合理以外还有什么因素影响健康?学生猜测,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师生小结:151、合理分配三餐;2、荤、素搭配;3、不挑食、不偏食;4、不暴饮暴食。5、要选择无毒、无污染的食物。6、注意不要食用不洁食物以及过期食物,注意饮食卫生。7、不要边看书边吃饭。等等四、拓展活动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
26、识?你今后将怎样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饮食?请同学们回家后对家里的饮食情况作一次调查,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编辑营养与健康报 。最后我把一首儿歌送给了同学们:小学生,要记牢,科学饮食很重要。一日三餐巧搭配,定时定量要做到。五谷杂粮是主食,蔬菜水果不能少。鸡鱼肉蛋宜适量,糖脂食物控制好。饮食且要讲卫生,身强体健学习好。五、总结评论1、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2、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都表现的不错,希望你们今后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讲究营养卫生,保证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最好资本。六、拓展延伸课下,请同学们统计自己每天所吃的食物种类,分析你每天
27、都获得了哪些营养成分?并适当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板书设计: 5、我们的营养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糖类)、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早餐:1 杯牛奶1 个苹果;午餐:高蛋白食物为主1 份水果;晚餐:少油少调味为主1 份水果。课后反思:本课是让学生通过收集、观看资料、交流等获取信息,丰16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和继续探究的兴趣。会通过实验等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激发探究营养成分的浓厚兴趣。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 ”教育之“育”应该从尊
28、重 生命开始,是用知识生活而不是用习惯生活,本课旨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促进个体生命的和谐成长。第六课 食物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1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消化器官的作用和食物的消化过程,以及人是怎样吸收营养的。2学会用唾液消化淀粉的对比实验,培养动手能力。教学准备:每组 1 号 2 号两个试管、淀粉糊、碘酒、录像带。教学过程:(一)导入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它们是怎样被人体吸收的呢?(二)学习新课1什么是消化?(1)学生自由讨论。(2)汇报:人体把不溶解的食物变成能溶解的养料,这种变化叫做消化。2认识消化器官(1)食物的消化过程是在人的消化器官中进行的。人体有哪些消化消化器官?17它们分
29、别在什么部位?(2)学生阅读,小组讨论。(3)小结:口腔在人体的头部,内有牙、舌及分泌唾液的腺体开口。食管是一根管子,位于胸腔内,是食物的通道。胃在左上腹,像一个大袋子。肝在右上腹,分泌胆汁到达小肠。胰在胃的后面,能分泌胰液。小肠在下腹部,又细又长,长约 56 米。大肠在小肠周围,末端是肛门,它是粪便的出口。3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1)观看录像(2)汇报小结:食物进入口腔,初步消化,经食管入胃,胃液消化蛋白质。小肠液、胆汁、胰液消化食糜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小肠绒毛吸收营养,入血液,运送全身。食物残渣在大肠中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三)巩固总结什么是消化?人体有哪些消化器官?它们分别在什么
30、部位?(四)布置作业细嚼米饭,为何有甜味?板书设计:6 食物到哪里去了口腔食道胃 小肠大肠18直肠课后反思:本课不仅使得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保健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出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达到能够珍爱生命,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最终目的,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表现。第七课 我们的呼吸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和阅读认识呼吸的意义。知道呼吸器官的名称和呼吸的过程,养成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的综合能力。教学准备:1、保鲜袋(一样大) 、火柴、澄清的石灰水(瓶上要有石灰水的标签) 、气
31、球、钟表、多媒体“人的呼吸”课件。2、人的呼吸器官的模型、挂图或投影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谈话:人每天都要吃食物,是因为要从食物中获得长身体所需的营养和获得热量。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人为什么要呼吸?呼吸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呼吸器官” 。 (板书课题)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呼吸的意义。(1)分组用保鲜袋收集自己呼出的气体。谈话:我们不停地进行呼吸,吸进去的是什么?呼出来的又是什么?请同学们取出保鲜袋罩住口和鼻,不要留缝隙。这时你的呼吸有什么感觉?过一会儿又有什么感觉?当你感到呼吸困难时,抓紧袋口,不能漏气,左手把保鲜袋取下来,并扎紧袋口备用。19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现象。师生小结:保鲜袋
32、刚刚罩在口和鼻上时,呼吸还正常,过一会儿,感觉到呼吸困难。这是为什么呢?可能是因为保鲜袋内的空气中氧气越来越少了,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了。(2)推测吸进和呼出的空气成分有什么变化。谈话:开始时保鲜袋里是什么气体?现在保鲜袋里还有气体吗?它的成分有没有变化?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推测。学生讨论。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开始时保鲜袋里的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现在保鲜袋内空气中氧气可能变少了,二氧化碳可能多了。我们可将燃烧的火柴棒放进袋中,火柴立刻熄灭了,说明缺氧;再把澄清石灰水倒入袋中,变浑浊,说明袋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3)实验:检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师生小结:实
33、验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很少,所以燃着的火柴会熄灭。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袋中晃动后,变浑浊了,说明袋中的二氧化碳较多。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知道了人在呼吸中,要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人体只有连续不断地得到充足的氧气, “生命之火”才能旺盛,才能源源不断地供给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2、指导学生测量每分呼吸的次数,认识静坐时、活动后每分呼吸的次数是不同的。(1)测量静坐时,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讲述: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呼吸,你知道你 1 分钟呼吸多少次吗?每人用右手掌平伸进胸部,默数 1 分钟呼吸的次数,并作记录。学生活动:学生实验(由教师统一计时,学生默数) ,并填写测量结果。(2)测量做操后
34、,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谈话:我们做操以后,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是不是和刚才测的一样呢?20学生活动:做室内操。提问:请同学们用手摸胸部,与活动前比较,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学生随即测每分呼吸的次数,由教师统一计时) ,填写测量结果。师生小结:静坐时,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比较稳,儿童平静时的呼吸频率在每分 2025 次左右。运动时,因为需要用力,呼吸肌加快收缩,胸腔进一步扩大或缩小,呼吸深度急剧增加,呼吸次数同时急剧增加。3、指导学生认识人在呼吸中有最大的通气能力(肺活量) ,但各人不同。(1)谈话:现在我和同学们一起吹气球,轻轻吸一口气,然后全吹进一个气球内,看看气球有多大;深深吸一口气,再全
35、吹进气球内,看看气球有多大,这说明什么?(2)学生实验,汇报。(3)师生小结:深吸气比轻吸气吹的气球大。因为深呼吸时,能使胸腔进一步扩大,身体内气体的容量随呼吸的加深而增大。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是在一次呼吸活动中最大的通气能力。(4)提问:全班同学都用最大的力气吸一口气吹气球,比一比,每个人吹起的气球有什么不同,这又说明了什么?(5)学生讨论。(6)师生小结:人吹的气球有的大,有的小。说明各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各人身体内呼吸气体的容量就不一样。那么是哪些器官能够容纳气体呢?现在我们一道研究人的呼吸器官。4、指导学生认识人的呼吸器官以及呼吸的过程(1)认识人的呼吸器官。谈话:人时刻都在呼吸,你知
36、道人有哪些担负呼吸任务的器官?它们在人体的哪个部位?它们是什么样的?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呼吸器官课件、挂图后再讨论、汇报。师生小结: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鼻、咽、喉在人的头部,气管在人的胸腔内,表面呈一环一环的,很有弹性。21气管从上往下不断分支,成为支气管和很多小支气管,像树枝一样。肺在胸腔内,有左肺和右肺。肺很有弹性,由很多很多小肺泡构成。肺泡内是空的,可以容纳气体,与小支气管相通,表面包着很多很细的血管。让学生指着自己的身体说出各个呼吸器官所在的部位。(2)认识呼吸的过程。讲述:观看空气在呼吸器官中流动的多媒体课件,并根据自身呼吸的情况,说说人呼吸的过程是怎样的。
37、学生讨论、归纳、汇报。师生小结:空气首先进入鼻腔。鼻腔里有鼻毛和潮湿的黏膜,能滤去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鼻腔还能使干冷的空气变得湿润温暖。空气由鼻腔经喉进入气管。气管的下端分成左右两根支气管,分别进人左肺和右肺。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吸进的氧气能从这里进人血管,再被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去;全身各处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由血液送到肺泡里释放,再经支气管、气管、鼻腔呼出体外。5、向学生进行呼吸的卫生教育。(1)讲述:我们已经知道呼吸器官有这么重要的作用,那么就一定要注意保护呼吸器官,不要让它生病,否则就会影响身体健康。请你们思考:呼吸器官容易得哪些病?得这些病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预防呼吸器官的疾病?(2)学生
38、讨论并回答。(3)师生小结:为了保护呼吸器官健康,必须做到:一注意呼吸卫生,如不随地吐痰,扫地前先洒水,用湿布擦黑板。这样可以保持空气的清洁,预防肺结核等传染病;二坚持锻炼身体,以增加肺活量,预防感冒和气管炎;三不要吸烟。烟不仅刺激气管,使气管发炎,还能使人得肺癌。课后感受:通过本课教学,学生都能了解人体的呼吸器官有哪些。板书设计:7 我们的呼吸呼吸器官: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课后反思:本节课让学生自己亲自设计和动手做实验,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知道了怎样做实验。能通过提示画出人体呼吸的气体在人体内部22的旅行路线。通过图片等知道了各种呼吸道疾病,怎样保护我们的呼吸系统。第八课 心脏和血管
39、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测量心跳和脉搏,认识人体血液循环的功能。并知道心脏和血管是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2、使学生初步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懂得保护心脏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学准备:1、猪的心脏、人的心脏模型图、干净抹布。2、钟表、多媒体血液循环器官课件或挂图、投影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谈话:当我们在运动场上奔跑、做剧烈运动时,除了感到呼吸急促外,还会有什么感觉?(学生自由发言)除了感到呼吸急促外,还会感到心跳明显加快。 (板书:心跳)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测量心跳次数。(1)测量静坐时,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讲述:每时每刻我们的心都在跳动,请各位同学用右手掌平伸进
40、胸部左侧,紧贴心脏的部位,有什么感觉?学生实践,分别感觉。汇报感觉结果。23讲述:请同学们测一下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学生测量。 (由教师统一计时,学生默数)学生汇报结果:每分心跳大约 65 次、70 次、75 次小结:测得每分心跳 60100 次,都属正常的。(2)测量一般性运动及剧烈运动后,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谈话:当我们做一般性运动和做剧烈运动后,每分心跳的次数是不是和刚才测得一样呢?学生活动:学生运动。 (学生蹦跳半分、1 分,由教师统一计时)测量心跳次数。(学生随即测量每分心跳的次数,由教师统一计时)汇报测量结果。小结:剧烈运动后,测得每分心跳的次数比静坐时每分心跳的次数多,这是为什么
41、呢?请比较 3 次心跳数。2、指导学生认识心跳的实质和人的血液循环器官。(1)了解心跳的实质是什么?阅读课本。学生汇报。师生小结:心跳实质上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2)认识心脏。谈话:为了使同学们对心脏有个清楚的了解,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猪的心脏,猪的心脏和人的心脏基本构造和形状差不多。分组观察猪心脏。 (提出观察要求:i)外形像什么?ii)有多大?iii)捏一捏心脏的肌肉,有什么感觉?)师生小结:心脏外形像桃子,有自己的拳头大小,心脏具有强有力的肌肉。(3)了解心脏跳动的原因。谈话:下面看心脏跳动的多媒体课件,看看心脏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与心跳有什么关系。学生仔细观察。24师生小结:心脏总是在
42、有规律地收缩舒张。收缩时,把血液压到全身各处的血管中,舒张时又让全身血管中的血液流回心脏。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就是我们感到的心跳一次。(4)认识血管。谈话:人的血液是通过血管在体内循环流动的。我们手臂上的一根根“青筋”就是血管。人的全身布满了血管。你能找到自己身上的血管吗?学生活动:在自己身上寻找血管。观察人体血管多媒体课件。 (借助形象的描述,使学生对人体血管有初步了解,同时渗透血液循环的知识)提问:人的血管有几种呢?师生小结:人的血管有三种。从心脏通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叫动脉血管。动脉血管逐渐分支,越分越细,细到肉眼看不见的叫毛细血管。从全身各处通到心脏的血管叫静脉血管。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
43、液循环器官。3、指导学生认识血液在人体中的循环过程及其作用。(1)认识血液循环的过程。谈话:血液在人体内是怎样流动的?我们把人的血液循环示意图用多媒体放出来,看看血液的流动情况,以及血液在人体中的循环的过程。学生观察。学生参照课文图中人的血液循环示意图相互描述血液在人体中循环的过程。(2)认识血液循环的作用。谈话:人的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的。心脏不停地收缩、舒张,血液便沿着这个过程不停地循环流动。血液循环有什么作用呢?血液流到小肠绒毛时会怎样?血液流到肺泡时会怎样?如果心脏停止跳动了,血液循环就停止了,人的生命也就终止了,这是为什么?阅读课本。师生小结:血液在循环过程中,经过小肠时携带
44、上养料,经过肺时25携带上氧气,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处去,又把全身各处收集的二氧化碳和各种废物运送到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如果血液循环停止了,人体各器官就得不到氧气和养料,它们产生的废物也就不会被运走,人的生命就结束了。在做剧烈运动时,身体需要的养料和氧气增多,为了保证更多的养料和氧气的供给,所以就要加快血液循环,因而心脏的跳动也就加快了。师生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为什么在剧烈运动后,测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比静坐时测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多。4、指导学生认识心跳和脉搏之间的关系。(1)认识脉搏的位置。提问: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第 71 页图。这个学生在做什么?你在哪里见过类似的情景?学生观察汇报
45、。师生小结:这个学生在手腕上寻找跳动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在找“脉搏” ,在中医院的门诊室里时常看见中医在给病人“搭脉” 。(2)什么叫脉搏?谈话:你也可以模仿照片上的同学找到自己手腕上的脉搏,并学会数自己和别人的脉搏。教师示范“搭脉” 。提问:是什么在动?为什么动?什么叫脉搏?学生实践,汇报结果。师生小结:脉搏是血液通过血管时使血管产生的搏动。(3)认识心跳和脉搏之间的关系。谈话:同一个人的心跳和脉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同桌的同学相互测试。即同时测试一个同学的心跳和脉搏,具体方法是:用右手按着同学手腕上的脉搏,并把耳朵贴在那个同学的胸前听一听。也可以一个同学测量脉博,另一个同学测量心跳,同时计时
46、。最后汇总测量到的数字。学生实践,汇报结果。 (由教师统一计时)师生小结:在一定的时间里,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是一致的。5、指导学生认识脉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怎样保护自己的心脏。26提问:有人说脉搏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为什么呢?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心脏?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师生小结:通过听和摸脉搏了解心脏跳动的情况,可以进一步了解人体健康情况,这是医生诊断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正常情况下,少年儿童每分脉搏跳动 60100 次,如果低于 60 次或高于 100 次,就可能有病了,例如在发烧时脉搏常会加快。我们学会了摸脉搏的方法,平时就可以用这种方法监视自己身体健康情况。人在运动时,心跳和脉搏
47、跳动都会加快,那是正常的。要保护好心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但是体育锻炼要适量,否则会增加心脏的负担。烟、酒对心脏、血管伤害很大。同学们的心脏还在发育中,特别怕烟酒的伤害,千万不能吸烟饮酒。板书设计:8 心脏和血管1、测脉搏2、找心脏和血管3、怎样保护心脏和血管课后反思: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心脏的基本结构、位置以及心脏、血管、血液之间的关系,但只是表面粗浅的认识,着重是懂得了一些医疗基础知识,如:摸脉搏,知心跳及心跳次数、运动与心跳次数的关系、简易听诊器制作和使用的方法。第九课 脑与神经教学目标:1、指导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初步了解的构成及其功能。培养他们科学用脑的
48、良好习惯。2、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来进行初步人体科学的探究活27动。教学准备:人的神经系统图,人体神经传导信息图,人脑外形图(或人脑模型) ,人脑功能示意图(或使用相应的投影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谈话:1、我们已经认识了人体的哪些器官,它们各有什么作用?2、天气渐渐变暖了,被称为“四害”之一的蚊子又渐渐多起来,干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你发觉被蚊子叮咬时,你会作出什么反应?3、做一做这一反应过程,讨论一下你是怎样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这一反应的?这一反应过程是靠人体的哪些部分来指挥和协调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神
49、经系统的构成和作用。(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认真观察人体的神经系统图。(2)讨论:你通过阅读知道了哪些知识?发现了哪些问题?(3)出示“人的神经系统”挂图或投影片,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学生自由发言,并根据学生汇报所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解决)(4)根据学生汇报板书:2、指导学生认识神经传递信息的特点。(1)学生分组实践:去拿桌上的苹果(或钢笔) ,说一说从看到拿的过程。先是眼看到苹果,并把这个信息由视神经(传入神经)传入大脑,脑决定“去拿这个苹果” ,这个命令由传出神经传到手上的某些肌肉,这些肌肉收缩,这样就伸手拿到苹果了(2)计算一个 1.4 米高的人,光脚无意踩上一燃着的烟头所作出的反应过程要用多长时间?(3)讨论并汇报:神经传递信息的特点,一是单向传递,分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两种;二是速度快,100 米/秒。3、指导学生认识脑的构造及大脑各部分的功能。(1)观察:课文上脑的外形图(或挂图、人脑模型) 。28(2)讨论:人脑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大脑各部分有哪些功能?(3)汇报并归纳小结:人脑中有大脑、小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