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灯黄卷 书香磨痕阅读教学应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一个牢固的精神底子。 阅读和阅读教学是在搭建学生整体的精神构架。有了这个精神底子和构架,他们的未来就可以拥有一个严肃而美好的人生。阅读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学校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首先必须具有广泛的阅读需求和兴趣,这是阅读的“内动力”。因此,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发和培育学生阅读的内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养成一种习惯。 阅读教学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阅读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阅读当中充满了丰富的智力操作
2、。读者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可以形成熟练的阅读心智技能,可以尝受到巨大的智力劳动的愉快。学生在形成和发展阅读能力的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激发出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总之,阅读在使人成为一个“文化人 ”的同时,也使他们享受到智慧人生的乐趣。这些观点我很赞同,今天几位老师的研讨视频课又引发了我进一步的思考。陶行知说:教育是立国之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方老师说:缺乏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藉于此我认为,我们阅读教学的长远目标应该是让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民族:多一些青灯黄卷,多一些书香磨痕。在语文教育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提出的教学建议之一就是“逐步培养
3、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样一来,我们的阅读就应该是活的书,活的读。相应的,就需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陶行知)。我们的阅读教学就不能以文字为中心,而应以生活为中心,授学生以渔。那么在阅读教学中,要学生做的,我们要先做。朱凤红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隆中对时,先给学生声情并茂的读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先领其入水,再任其畅游”。师生共读,学生的阅读才能成为习惯。在教法上,我们要努力避免把学生当做鸟儿,生硬的填入一些零碎知识,而要课
4、内找方法,多给学生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的、自发的去开发文化的宝藏。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引领学生:伴着青灯黄卷,渗着书香磨痕,品着诗意生活。莫再 画地为牢 越俎代庖谈综合性学习王丹阳老师的莲文化的魅力一课给人诗情画意般的享受,学后再反思,感觉还是有点遗憾:学生一直流连于美文、美景、美句,开放不够,自主不够,合作不够。自课改以来,每次综合性学习课后,总感觉没有达到课标要求,今天王老师的课再次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们的综合课难上,问题在哪里?我认为是:我们在,画地为牢越俎代庖。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的教师生怕自己忙不过来,或者怕学生的创新打断自己原来的计划,或者怕教学场面不好控制,就把学生圈定在自己确定
5、的范围内,把自己准备好的思路、材料交给学生。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剥夺了学生实践的权利和机会。有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把它当作添头,敷衍了事,没有拿出专门的课时来进行教学,仅处于传统的讲讲语文知识阶段而已。让综合性学习成了考试的牺牲品。即使上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为了应付考试,就让学生识记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考试题型进行讲解,这样,综合性学习中原本蕴含的教学目标也就付诸东流了。尽管也专门拿出时间来上,却往往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衬托,老师全程组织,学生只是配合而已。没有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出发点,没有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主要目的。还有家长的问题。他们也在画
6、地为牢,越俎代庖。老师把任务布置下去以后,学生由于刚开始接触,难免有点手忙脚乱,家长看见了,生怕孩子交上去的功课不好,就亲自为孩子设计形式,查找、粘贴资料,对孩子写的、画的、做出来的东西指指点点,这不好,那不行,非得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完成不可,结果很多时候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家长的操作过程。致使孩子畏首畏尾,不能独立学习,更罔谈创造性的学习了。如何上好综合性学习课呢?首先,要树立尽信书不如无书及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理念。这样就能放给学生,老师就可以只在指导上下功夫了:指导学生做活动计划;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调查方法,获取有效的信息;有意识地组织学生交流调查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组织学生评价
7、调查结果的展示方式与内容。通过这样的指导,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筛选、整理信息,发展语言等方面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提学习设想,老师做帮手,提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注意几个问题:小组的人数不宜太多,以增加学生参与、表达的机会;小组内各成员的学习程度、能力水平尽量相当,以利于他们合作与竞争;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尽量多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应该是支持者、合作者、帮扶者。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意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实践中学习语文,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这一点季海红老师的漫游语文世界做得比较好。
8、在活动内容选取上,放给学生教师不面面俱到,活用教材,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学习的效果出发,从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季老师的课,学生从歌曲、戏剧、商店名称、网络聊天、成语演绎等各个角度进行了开发的、自主的、合作的学习。另外,教师应当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着眼于学生语文素质的长远发展,切切实实地把每一次综合性学习落到实处。以往老师们对综合性学习认识不够,认为综合性学习花的时间、精力太多,弄得大家疲惫不堪,有时还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学习效果又得不到保证,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没有什么帮助。针对这一问题,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综合性学习对学生培养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集体参与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
9、文素养。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另外做好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支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有宽容心,通过适当的启发,严密的组织,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善于及时总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还有,就是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综合性学习是一项实践活动,它应体现出学生自主探究、尝试学习、合作交流、个人感悟这样的过程。我们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采取适当的鼓励和惩罚措施来发动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每一次的综合性学习中来,让他们真正动脑动手动
10、脚,扎扎实实的锻炼自己的语文能力和培养自己的自主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参与中尝到探索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切实让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在综合性学习中得到落实。这样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就应贯穿于活动的过程中。评价的内容也应该是多样的,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准备、组织、合作、展示、创新等。可以是家长的评价,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评价,可以是教师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起点基础、学习条件、努力程度,要考虑学生的变化与进步,以鼓励为出发点,以兴趣和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为目标。这样,每一个学生才更容易看到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不断发挥自己
11、的个性特长,锻炼自己的能力。实际上,教材在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安排上大多是一个话题,给予教师与学生很大的空间,当中提到的内容只是一种提示,我们可以从学情出发,与生活相衔接,紧扣生活的脉搏。以课文为本进行内容的引申拓展,课文作为前导,可以是综合性学习的引进材料,用来做交待、做铺垫、做悬念。以 09 年研修课莲文化的魅力为例,教师就用爱莲说为导入,通过活动,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综上所述,综合性学习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课程,综合性学习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是一个与传统课程完全不一样的课堂,它需要教师花上更多的时间来准备,需要学生全员参与,教师莫再画地为牢越俎代庖了。只有这样才能让综
12、合性学习这门新课程大放异彩。 历春夏秋冬 积风花雪月 成语文素养语文积累是个过程,它不是机械地抄抄写写,也不是死背词语解释、语段、篇章。我们指导学生积累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忽视语文积累的记忆与理解、感悟、鉴赏等环节的联系,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把学习者的理解、感悟、体验逐出积累的领域,一味强调记诵,只能是事倍功半。许多人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等“重读”传统为理由,为不求甚解的读书辩护,殊不知古人重“多读”,更重“自悟”,陶渊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没有“悟”的“多读多背”与死记硬背并无区别。缺乏真正的教学交流。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教师和学生是拥有不同
13、文化的两代人,在沟通交流中进行心灵碰撞,才能相互提高。如果以教师的好恶代替学生的自主选择,把积累变成硬性灌输的过程,必然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积累偏重于强迫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文学常识、诗词;更有甚者,将名句名言名家硬塞给学生,学生即使一时记住了,也是不明所以。对待名家名篇过分依赖,缺乏批判性指导。只能培养出盲目崇古、崇书、崇尚权威、亦步亦趋的人云亦云者。生活积累方面,太强调了解、感受、体验生活的必要性,把认识生活与参与生活分离开来。只看到生活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看不到语文学习又是认识生活、参与生活、改造生活的工具。语文积累确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某些内容的理解、感悟、鉴赏很难一次完成,往往要
14、随着生活经验、阅历的增加多次反复。因此利用最佳年龄时期多记诵一些优秀作品能够终身受益。语文积累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语言积累。锤炼语感,典范语言,如记诵古今中外精彩的语段、篇章等。语言典范往往包蕴着丰富的语汇、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思,还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规律的成功范例。生活积累也很重要。语文学习需要一定的生活阅历。了解一定的生活常识,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生活情趣,形成高尚的生活理想,积累丰富深刻的生活体验、生活感受,语文学习才有基础,才有持续发展的动力。阅读理解,需要这样的积累;作文创作,更需要这样的积累。积累是积极、自觉、主动的学习活动。积累的兴趣、愿望的强度,直接影响积累的成效。孤立地进行
15、语言积累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针对当前语文积累的视野过于狭隘,理解过于机械这一问题,可以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积累才会有内驱力。像江苏罗天涛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课,其中“听美乐诵诗词”这一环节,很有创意。把语文积累与其它文化及生活阅历联系在一起,指导学生掌握价值判断的标准,研究探索积累的方法策略,而不是只充当影迷、粉丝。我在教学中进行过如下操作:立足教材,做好字词积累。在预习新课时布置学生利用工具书学习新字词,连同它们的用法写在积累本上。在阅读与交际中,做有心人。读书时见到的新鲜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要有意识地去想一想,记一记,在以后的写作或交谈中自己也
16、试着用一用。利用课前演讲积累成语名言。成语和格言是我们语言中的瑰宝。我要求学生按学号在每天上语文课之前轮流把成语和名言写到黑板两侧,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给大家听。然后,让学生摘抄到固定的语言积累本上,每天摘抄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一些成语典故及名垂千古的至理名言,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很大提高,学生在作文中优美名句及成语的运用,可谓信手拈来。加强对课内外优美句子的积累。课文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句子,在教学中可以开发这些资源,如春、谈生命、地下森林的断想荷塘月色等文章中的句子很美,有很多警句,可以让学生积累背诵。有很多好的杂志,如读者、艺林等有很多短小精悍且蕴含深刻的文章,值得背诵摘抄。我在所执教的班级开辟读者
17、赏析课,我把我历年来订阅的读者定时拿给学生,调动了学生自发阅读的欲望,将我做的读书笔记展示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美文积累阅读。加强诗歌的积累。一个诗的国度,语文教学绝不能离开诵读与欣赏诗歌。我校开展了每天一首诗活动,此外,我们还在教学课文中优秀的诗篇时,进行延伸。教泰戈尔的金色花,就引导学生学习他的好友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在梦一般的意境中进行积累。教沁园春雪,就引导学生欣赏沁园春 长沙,在澎湃激情中积累。读书做摘记,写自己的感受,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布置学生每星期一次读书笔记,并展示优秀的作业。这为他们的良好读书习惯打下了基础,丰富了学生的人生感
18、悟。积跬步,成千里;积小流,成江河。历春夏秋冬,积风花雪月,成语文素养。濯清涟才不妖平原四中王书华濯清涟才不妖今天几位老师的讲座,又引发了我对前面一篇作业的再思考。我先把那篇作业的主要内容摘录在下。精讲多练讲,是练的基础,只有讲的明白,练才能顺利进行;练,是讲的延伸,只有通过练,讲的内容才能巩固。朱红梅老师教学时,就注意到讲应该精,尽量少占用教学时间,练要充分,使讲的知识真正消化。黛玉也是这样做的。当香菱拜她为师学习作诗时,她只讲了四句话:首先讲了诗的基本知识,接着讲要重视立意,然后讲了学习方法,最后指明了学习内容。她的话提纲挈领,有条有理,使香菱茅塞顿开。在此基础上,黛玉安排了充足的练习时间
19、,让香菱大量阅读来领会。循序渐进人对知识的接受遵循着循序渐进的规律,只有由易到难,螺旋上升,逐步积累,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邹平的随笔化作文就出色地运用了这个原则。魏书生老师也是这样教的,写日记哪怕只写一句,慢慢坚持下去,一句一句的增加,兴趣渐浓。而黛玉更是如此:王维的五言律杜甫的七言律李白的七言绝句,这样安排是很有深意的: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读来容易入境,故由此起步;杜甫的诗沉郁顿挫,能发人深思,读来容易入情,故以它为继;李白的诗飘逸奔放,想象奇特丰富,比较难学,故而放在最后。这样 “入境入情想象”的教学,由易到难 ,所以能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邹平的随笔化作文就是这样的路子。科学评价评价是
20、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及时有效的评价不但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为学生指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从而激发他们继续创作的欲望。邹平李波老师的教学就明显的体现了这一点,在“写给母亲”的话题作文教学中,适时的评价,激发学生了悟生活、随笔是写作之源;多角度思维、深刻的立意是作文之法。黛玉对香菱的评价也起到了这样的作用,黛玉对香菱的作品作了两次评价:第一次,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辞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再作一首”第二次,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这两处评价,都是先肯定成绩,接着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具体要求。这样既能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又能使他们
21、认识到不足,接下来该怎么做就了然于心了。这样的评价,比“不错”、“你真棒”、“说的真好”之类的应景评语,实在要具体得多。讲究讨论培根说“辩论使人机智,写作使人精确”。黛玉在教香菱时也说正要“讲究讨论” 。我觉得,作为老师,黛玉的高明之处在于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她主要充当了一个倾听者的角色,很少开口说话,一说就说在学生迷惑的关键处。你看,当香菱对王维的诗洋洋洒洒作评论时,黛玉始终面含微笑,倾听着她的谈论。别小看这微笑,它本身就是肯定,是鼓励。如果黛玉听时面无表情,左顾右盼,或者不时与身边的姐妹们说说笑笑,香菱还会这样评论吗?我们以往的作文教学就缺少老师和学生的沟通,老师辛辛苦苦的批语,学生几乎看
22、也不看。能做到和学生讲究讨论,学生才会少应付,真作文。 从现实生活的教学出发,引生活之水,做真情文章。在作文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生活为中心,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教学生面对作文要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西南联大时,刘文典教学生写文章,用了“观世音菩萨”五字,解释说:“观,乃是多多观察生活;世,就是需要明白世故人情;音,就是文章要讲音韵;菩萨,就是救苦救难、关爱众生的菩萨心肠。”其教学核心也是生活。那么我们只要抓牢生活这一中心,科学的、人文的教导学生,终有一天学生的作文会因生活泉源丰盛而笔下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笔下的文章自然也就清新
23、脱俗,如“清水芙蓉”。 我的再思考是: 一题多做如香菱,以读促改成美文。 声情并茂朗读说真话,抒真情是作文的基本要求。只有真挚的情感才能打动读者的心,引起共鸣。古人讲究涵咏吟哦,我们就教学生做成文后,声情并茂地朗读,于语感中、情感中发现弊病,学习王安石、贾岛,反复推敲,寻找恰当的材料和用词。字斟句酌疑读材料充实切合题意了,思路清晰结构也合理了,感觉语言也很流畅感情很真挚:这往往是刚写完一篇作文后的自我陶醉。这时要引导学生有勇气否定自己,甚至就像老舍说的“有勇气扔掉,重新创作”。去年汶川地震后,教学生以“爱”为话题作文,有位学生在写因为有爱时,写道:顷刻之间,地动山摇,天崩地裂,人民流离失所。在
24、作文课上,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字斟句酌的疑读,最终学生找出了不当点,说“流离失所”一词不能充分体现灾区人民的悲惨,而“哀鸿遍野”才更恰当。这时及时评价鼓励学生:莫泊桑作文就是这样做的。培养学生改好作文的信心。多维思考品读万事万物,由于观察者所站角度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同一事物,同一材料,不同角度所作出的判断,得出的主题也不尽相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视野开阔,能从多角度立意,并将这些不同的立意归结到一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择其一,在反复多维思考的品读后,学生的作文就极有可能从平庸走向新颖。删繁就简略读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米”于作文应是写作素材,但“米陈”了就未必新鲜。很多学生的作
25、文千人一面,写老师离不开“蜡烛”,写母亲就是“关心学习”和“生病”,写爱心总围绕“希望工程”,写同学不忘“雪中送炭”等,更有创新外篇,邯郸学步的文章,使人读之生厌。引导学生删繁就简的略读,把无用之米摈弃,只留鲜活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延伸改出自己的特色。精益求精细读材料要精,生活中印象深刻或感动的事例一定很多,引导学生学会筛选,以一当十。写成作文后,就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那不妨往细里读,思考如何进行更具体深刻地刻画和描写,运用何种语言表达方能“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从而避免陈词滥调,能鲜活新颖,多层次的表现人物特点,达到拨动读者心弦的目的。大家名篇累读适时的将学生习作和名家名篇放在一起,赏析,
26、肯定学生的成绩,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式阅读。以春为例,“嫩嫩的,绿绿的”作者为什么不写“又嫩又绿”,为什么不让它做小草的宾语?再以范进中举为例,吴敬梓写胡屠户嗜钱如命时,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段,有什么好处?这样以名家为范,进行积累式阅读,终有一天学生的作文也有经典味了。师生互换赏读师生互欣赏,互质疑,能相与提高。在“黄河”话题的作文教学中,我与学生互换阅读,将我写的寻找黄河的踪迹印发给学生,学生们给了很好的建议,同时调动了学生极大的热情。学了冰心的谈生命,师生模拟创作,互相欣赏,然后再创作,学生的创作热情被激发,同样能出美文。附学生习作:生命就像一片辽阔的沙漠,它可以吮吸勒托女神赐予它的露珠使自己
27、稍微滋润一下,面对将要到来的酷暑,那是无尽的骄阳啊,它默默承担着不回避,连天的黄色中没有发丝烧焦的痕迹.夜晚,寒冷主宰了它,狂风铺天盖地,它依然无语,它知道风带不走什么,明天又是一个熟悉的天地,这样往复,直到有人带来了绿和生机,还有子规鸣啼,从它身下挖出石油煤炭和地下暗河时,它知道这已不属于它自己,但它仍无语,转身含笑离去。生命就象一块顽固的石头,它从山顶上滚落下来大概与同伴撞击过,这给了它班驳的裂痕,它大概被雨打过,身上留下了一个个小坑,它大概被火烧过,身体因煅烧而无比坚硬,它大概被风吹过,裂风把它的棱角一一抚平,它一生与这些相伴毫无怨言.直到有一天它也被撕裂洒落土里面。有人问,消失的东西去了哪儿,它会说物质化为虚无,精神化为万物。不是每片沙漠都能被发掘,不肯忍受创伤的永远那样贫瘠;不是每颗石头都能永恒,没有信念的,物质化为虚无时精神比它早一步逝去。王储悦作文之旅漫漫,你,我,他,牵手,助学生架一座彩虹桥,披一身光辉,去采摘鲜花,拥抱掌声,也绽放惊风雨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