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教案课题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数 1 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受迫振动,知道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2.知道什么是共振以及发生共振的条件。3.知道共振的应用和防止的实例。重点难点重点:1.什么是受迫振动. 2.什 么是共振及产生共振的条件难点:1.物体发生共振决定于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的关系,与驱动力大小无关. 2.当 f 驱 固 时,物体做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教学过程 主 要 内 容来源:Z|xx|k.Com(教师填教法或点拨的方法,学生填知识要点或反思)一、二、三、四、【预习导引】1.什么是阻尼振动?学生答:实际的振动系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摩
2、擦阻力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系 统的机械能损耗,导致振动完全停止,这类振动叫阻尼振动。来源:Z#xx#k.Com2.引入:同学们,我们知道,物体之所以做阻尼振动,是由于机械能在损耗,那么如果在机械能损耗的同时我们不断地给它补充能量物体的振动情形又如何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有关的问题.【 建构新知】1.受迫振动(1)演示,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向下拉一下振子,观察它的振动情况.学生答:振子做的是阻尼振动.请一位同学匀速转动把手,观察振动物体的振动情形和刚才有什么不同?学生答:刚才振子振动一会就停下来,而现在振子能够持续地振动下去.教师问: 使振子能够持续振动下去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答:是把手给了振动系统一
3、个周期性的力的作用.(2)通过上述演示分析:作用于振动系统,使系统能持续地振动下去的外力叫驱动力.物体在外界驱动力作用下所做的振动叫受迫振动.(3)教师问:如果我们给系统施加一作用时间很短的驱动力,系统能持续地振动下去吗?学生讨论后得到:要想使物体能持续地振动下去,必须给振动系统施加一个周期性的驱动力作用.(4)同学们想一想:有哪些物体做的是受迫振动?来源:Zxxk.Com学生答:发动机正在运转时汽车本身的振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纸盒的振动;飞 机从房屋上飞过时窗玻璃的振动;我们听到来源:学.科.网 Z.X.X.K五、声音时耳膜的振动等.(5)受迫振动的实例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振针;工作时缝纫机的振
4、针;扬声器的纸盒;跳水比赛时,人在跳板上走过时,跳板的振 动;机器底座在机器运转时发生的振动.(6)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物体在周期性的驱动力作用下所做的振动叫受迫振动;那么周期性作用的驱动力的频率、受迫振动的频率、系统的固有频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还以上图中的装置进行如下演示:用不同的转速分别匀速地转动把手,观察振子的振动快慢情况.学生叙述观察到的现象:当把手转速小时,振子振动较慢;当把手转速大时,振子振动较快.定性总结:物体做受迫振动时,振子振动的快慢随驱动力变化的快慢而变化.(7)教师:经过 定量实验证明物体做受迫振动时,振动稳定后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受迫振动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没
5、有关系.2.共振过渡引言: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但是如果驱动力的频率接近或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1)演示实验(二)介绍右图所示的共振演示仪在一根张紧的绳子 ab 上挂了几个摆,其中 A、B、C 的摆长相等.演示:先让 A 摆摆动,观察在摆动稳定后的现象.学生描述看到的现象.A 摆动起来后,B 、C、D、E 也随之摆动,但是它们摆动的振幅不同,A、B、 C 摆动的振幅差不多,而 D 摆动的振幅最小.(2)出示分析思考题a:A、B、 C 摆长相同,意味着它们的固有频率有什么关系? 根据是什么?b:B、C、D 、E 做的是什么振动?若是受迫振动,驱
6、动力由什么提供?c:据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到什么结论?(3)学生讨论后回答 据和 得到,A、B、C 三摆的固有频率相同.B、C、D 、E 做的是受迫振动,它们的驱动力都是由先摆起来的 A 摆提供的.据实验现象得到:驱动力的频率 f 等于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六、来源:学科网 ZXXK七、f 时,振幅最大,驱动力的频率跟固有频率 f 相差越大,振幅越小.(4)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得到:受迫振动的振幅 A 与驱动力的 f及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之间的关系有关,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可用图象来表示:这个图象叫共振曲线.用多媒体出示共振曲线a:学生叙述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纵轴:表示受迫振动的振幅.横轴:表示驱动力的频率
7、.b:据图象 特点,学生叙述受迫振动的振幅、驱动力的频率、物体的固有频率之间的关系.当驱动力频率等于物体固有频率时,物体振幅最大,驱动力频率与固有频率相差越大,物体的振幅越小.结论:驱动力的频率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5)演示: 介绍实验用具:两个频率相同的带有共鸣箱 的音叉,放在实验台上.先用小槌打击音叉 A 的叉股,使它发声,过一会儿,用手按住音叉 A 的叉股,使 A 停止 发声,学生描述产生的现象.可以听到没被敲响的音叉发出了声音.在音叉的叉股上套上一个套管,重新做步骤,学生描述产生的现象.听不到音叉 B 发出的声音了.(6)学生阅读课文,得到产生上
8、述现象的原因音叉 A 的叉股被敲时发生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声波传到音叉 B,给音叉 B 以周期性的驱动力.第一次实验时,A、B 的固有频率相同,符合产生共振的条件,于是 B 的振幅最大,就可以听到 B 发出的声音.第二次实验时,由于给 B 的音叉套上了套管,使 A、B 的固有频率不再相同,此时 B 不能产生共振,发出的声音很小,甚至听不到.(7)学生回答什么是声音的共鸣? (声音的共振现象叫共鸣 )共鸣箱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使音叉的声音加强.3.共振的应用和防止(1)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共振的应用和防止的实例.(2)学生回答:应用的实例:共振筛、音箱.防止的实例:火车过桥慢开,控制机器的转速
9、等.(3)实例:应用的实例:a:小提琴、二胡等乐器设置共鸣箱.b:建筑工地上浇铸混凝土时使用的振捣器.c:粒料分离时使用的共振筛.防止的实例:a:军队或火车过桥时要放慢速度或便步走.b:轮船航行时要看波浪的打击方向而改变轮船的航向和速度 .c:机器运转时为了防止共振要调节转速.(4)学生通过上述实例 分析,回答:利用共振时,应如何去做? (利用共振时,应使驱动力的频率接近或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防止共振时,应如何做?(在需要防止共振时,应使驱动力的频率与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不同,而且相差越大越好.)中要防止共振?【知 识运用】例题 1一悬挂于 天花板上的单摆的共振线如图,由图可知(1 )此单摆的摆长为 _。( 2/10smg)(2 )共振时单摆的振幅为 _。【课堂训练】课本问题与练习 P12【回顾小结】1.物体在外界驱动力作用下所做的振动叫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频率取决于驱动力的频率;2.共振是受迫振动的特殊情况,共振是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的现象.3.共振在实际中的应用,往往是利用共振振幅大的特点,但有时也要防止发生共振,避免产生有害后果. 八、教学反思九、课后作业: 课本中本节课后练习 1、250.Afcm/Hz/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