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护母语,捍卫传统文化临潼区华清中学高二一班 陈至玉在距今几千年的远古时代,东方大地上,一个仓颉得人发明了文字。于是这个民族文明进程的每一步便被刻画在那大大小小的符号之中。从那时起,文字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在一代又一带人的丰富与整理下,时至今日,成为这个民族中华民族文化强有力的载体与优秀代表。与上古时代可在青铜上的铭文相比,现在的语言文字当然是大不相同了。文字在时间的风沙里无时无刻不在历经着改变。然而在 21 世纪的今天,汉语的某些“改变”似乎是愈演愈烈了。回家打开电脑,大篇幅的“火星文”映入眼帘。记得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对“童鞋”这个词迷惑不解:这是对学生的代名词吗?可为什么偏偏是 “鞋”呢
2、?后来我才明白, “童鞋”与“同学”谐音,便产生了此用法。大批的数字、外文字母也混进了汉语中,甚至还出现了用标点符号构成的一系列“象形文字” 。阅读这样一篇错别字满篇的“火星文” ,真的是令人哭笑不得。出门走在大街上,广告招牌、启事上的错别字、病句比比皆是。有些商家为了打出好的广告,肆意篡改成语,本来蕴含着汉语文化气息的成语经一番包装,倒还真是吸引了不少眼球。我不能说这些发展完全有害无利。语言文字的创新是要有的,可是不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肆意篡改,甚至为了商业效益的胡编乱造,会使得汉语逐渐丧失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当然,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人们日益开放与多元化的思维有着密切联系。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经济一体化,文化入侵现象也悄然进入人们的生活。据统计近百年来,世界上的语种骤减,许多载着民族优秀文化的语言已永远消失。如果汉语再继续按照现在“多远”的路子发展下去,建会面临怎样的命运?我们的祖国,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著称的中国,在文化这软实力的竞争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文字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保护文字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职责。就让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规范语言文字,保护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