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业教育学 (第三章),主讲教师:程琳 (2012-2013第二学期),第三章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第一节: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 依据第二节: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第三节: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第一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一、职业教育目的及培养目标二、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三、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依据四、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第一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一、职业教育的目的及培养目标1、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职业教育最为基本的理论问题之一,人们通常把教育目的看做各级各类教育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建立学校制度、确定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
2、法,以及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依据。按照教育大辞典的解释,所谓教育目的,指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一般是以国家法令形式颁布的要求各级各类教育必须遵守的统一规范。“关系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样素质的根本性质问题。根据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需要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概念是与教育的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受教育者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格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种活动过程之中。狭义的教育是指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的影响,在职业教育领域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教育。教育的目
3、的的具体化就是培养目标。前者是高度概括和抽象的,后者则是由不同学校、学科或专业的目标构成的一个体系,具有系统性。,知识链接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具体化。它是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的,也随着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类型、级别而变化。为了满足各行各业、各个社会层次的人才需求和不同年龄层次受教育者的学习需求,才有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建立。各级各类学校要完成各自的任务,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就要制定各自的培养目标。教材第90页的概念比较。,第一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2、我国对职业教育目的的规定: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实
4、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从这里可以折射出我国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大批有一定科学文化基础和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在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一线工作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第一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第一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二、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系统的科学,对我们各方面的工作都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在这门科学中,与教育联系最紧密的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认为
5、: (1)社会发展是个体发展的基础。 人向什么方向发展,怎么发展,发展的程度如何取决于社会条件。教育的作用就是促使人去适应社会条件以获得他所能够获得的那种发展。 A、工场手工业的分工使工人片面发展; B、现代大工业要求人全面发展; C、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人将得到全面发展。 (2)教育是发展人的一种重要手段。 马克思认为教育离不开人的发展,如果抛开人自身的发展,教育就无从反映和促进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社会功能就实现不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指导方针,因此也必然是制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理论基础。,第一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二、职业
6、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2:终身教育理论“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一词由法国成人教育家保尔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理论主张将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强烈要求冲破传统教育不合理的僵化体制,利用社会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满足一切学习需求。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这一教育思想被称为“学习的四大支柱”。由于职业技术、工艺等的不断更新,迫使从业人员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情况,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因此,职业教育在人的职业生涯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终身教育理论、观点和方法指导职业教育目标不仅是现实的,更是必要的。
7、,第一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二、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3:社会人才结构模型职业教育总是以客观的人才结构为依据,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而发挥其教育功能从而服务于社会的。对于社会人才类别与层次的不同看法,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人才结构模型。 人才结构模型从“金字塔”型理论模式发展到“职业带”人才结构理论模式,到现在最为广泛认可的“阶梯状”理论模式。“阶梯状”人才结构模型”也成了现代人才分类及分层的主要理论。,技术员,技术工人,工程师,职业带,金字塔,技术工人,技术员,工程师,第一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高,低,技术工人系列,技术员系列,工程
8、师系列,图示:人才结构“阶梯状”理论模式,结构模型为我们设定各层各类人才规格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根据这个理论,我们把社会人才按其生产或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标来分,就可以分为这样四类: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对职业教育而言,它通常是指向工程型、技术型及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的。职业教育机构可以根据这样的人才结构模型,考虑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并在全局上对受教育者的终身学习及可持续发展设计可能的通道。,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相互衔接,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相互衔接,第一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理论基础4:职业分析职业分析是对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分析过程,即对某一特定职业的特
9、质和内容所作的多层次分析。它将各项工作内容、任务、完成的难度、工作质量标准以及对工作者的要求等加以分析,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标准。职业分析的基点是职业岗位,它一方面确定了特定工作在整个社会职业结构中的位置,另一方面确定了该工作的职能性质、劳动的具体内容和条件。这就可以帮助克服职业教育的模糊性和随意性,为培养目标及整个教学设计提供准确的依据。职业分析的方法日趋成熟,如任务分析表、艾莫门技术、工作要素法、PAQ职业分析问卷、TTA入门素质分析等等。 1999年3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6565-1999职业分类与代码,为新世纪我国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确定培养目标提供了定位框架。
10、,职业分析不仅是确立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更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及首要工作!后面讲职业教育课程时会讲到!,第一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三、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依据 依据1:党和国家的法律和教育政策法律和政策是影响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因素,其内容包括教育的指导思想、人才的培养规格及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等。教育政策是一个国家依据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任务、基本方针制定的,同时,教育政策又是教育法规规定的依据。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较快,国家出台和颁布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政策及法规。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业化
11、、产业化、城镇化建设”等一系列工作方针和政策,均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有着千丝万缕的经联系。,第一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依据2:社会经济形态及产业结构发展的需要社会经济形态及产业结构是确定职业教育目标的客观依据。职业教育的经济作用决定着其受制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促进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形态的拓展要求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竞争意识。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需要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培养大量“本土化”、“外向型”的中、高级技术应用人才。“服务地方及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12、的重要内容。,第一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依据3:学制、学历及国家职业分类与职业技术等级标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需要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按人才类型:管理类、技术类、技能类等; 按人才层次:初级、中级、高级等; 按人才规格:知识型、心智型、动作型等。 各类各层次人才的培养应该各有其特点。因此,学制与学历要求是培养目标的具体表现,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技术等级标准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内涵的得要依据。 依据4: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需要是职业教育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依据。个体的生存及职业选择的需要是其接受相关教育的内在动力,因此,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制
13、定必须考虑如何满足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包括:终身学习的需要、就业与创业的需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第一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及依据,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目的,以这一教育目的为指导和依据,国家对不同层次的职业学校都规定了符合各自特点的培养目标。 四、我国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1、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中等职业教育目前仍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1999年下发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的意见(教职成19993号),指出要”优化资源配置”,“淡化中专、职高、技工学校的界限”。统一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第一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我国
14、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能力 ,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级专门人才。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教职成20001号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一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2、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不长,至今不过20年。高等职业教育起初大都为专科层次的高等教育(本科的压缩),近十年来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深化教学改革,以示范型高职院校的建设带动高职的发展,成效显著。至
15、今,高职已发展成为包括职工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及专科学校等,它的培养目标基本上就是高级应用型和工艺型人才。,第一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 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专门地提出了职业价值观的教育。知识、技能与职业价值观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第一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
16、础及其依据,3、时代发展与职业教育目的反思: 从1996年颁布中国职业教育法至今已经过去10多年,这些年中,国际国内形势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全球化造就了“地球村”;知识经济带来了知识工人;知识的快速更新造就了学习化社会及全民自主学习 的氛围;高等教育大众化圆了更多人的“大学梦”; 所有这些现象都正在深刻影响着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使我们必须反思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第一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我们对职业教育目的反思是: 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目的表述存在着“狭窄化”和“陈旧化”的弊病,为了能够与时俱进,培养出立足于新时代的新型劳动者,职业教育的目的应该更加充实:应注重
17、加强培养跨地区、跨国界的劳动者,使他们具备任何岗位都要求的能力,如解决问题能力、自控能力、判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应适应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工作性质转变,培养灵活的、主动的、弹性的知识型或智能型劳动者;应满足学习化社会中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生涯发展,包括就业和升学等各方面需要;不仅应关注学生能否找到工作,能否上岗,更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并赋予他们一定的创业能力。,关键能力,核心是:更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授予“渔”,而非只授予“鱼”!,第二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一、职业知识结构二、职业能力结构三、职业素质结构,第二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素质
18、结构即是它的基本内涵,主要涵盖知、技、意三方面。“知”,即知识,指对培养对象的知识素质要求,包括文化基础知识、现代科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技”,即技能,指对培养对象的技术能力素质要求,包括本专业技术能力、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是人才规格的核心;“意”,则指的是态度和情感,即对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就是人类知识内化到个体头脑中所形成的类别、数量、质量及相互联系。(一)科学文化知识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方法论知识。(二)专业技术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
19、学、历史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的知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事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知识。,第二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二、能力结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个体的认知能力、操作技能、技术分析和学习潜力。职业能力素质既是个体职业发展的平台,又是职业素质的综合表现。而操作技能是这个层次的核心。所谓操作技能是指将认知所得成熟的工艺技术变为实际职业活动并获得预期工作结果的能力。 操作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动作技能以肢体活动为主的技能,如厨师、计算机录入人员等; 心智技能以推理判断技术为主的技能,如营销员、会计员等;,第二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现今对高
20、职生培养目标的能力结构的表述:,关键能力,能力结构,关键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称为“关键能力”,在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也有人称它为“关键能力”;美国称为“基本能力”,在全美测评协会的技能测评体系中称为“软技能”;香港称为“基础技能”、“共同能力”,也有称作“通用能力”、“可迁移能力”等等。,第二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三、素质结构素质:是指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教育、环境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素质与知识和能力相比层次更高
21、。素质与知识、技能的区别就是素质是内化了的并且是能够再现出来的,它已经超越了知识形态。素质结构包括: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道德素质、身心素质。例如: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及职业心理素质。 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个体顺利完成其所从事的特定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这些心理素质包括:职业动机、职业效能感、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感和职业理想与追求。 职业价值观:是个体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是核心)。 职业道德感:是指个体对职业道德标准的认识和体验,包括职业荣誉感、幸福感、义务感和责任感(是核心)。,案例1产业对人才的质量需求(工程师所应具有的能力和素质)美国波音公司提供较好掌握工程科学基础知识(数学
22、、物理、生物,化学)较好了解设计和制造流程具有复合学科和系统的观点基本了解工程实际知识(经济学、商务、历史、环境、顾客及社会需求)较好的沟通能力(写作、口头交流、图形、理解别人)高道德水准批判性、创新的思维能力,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博采众家之长具有自信和能力去适应多变快变的环境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求知欲深刻了解团队工作的重要性及具备能力,第二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第二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第三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一、改革和完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二、建立与健全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三、建设“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四、创设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环境五、强化职业学校内部管理,第三节
23、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一、改革和完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顶岗实习,专业课,文化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三段式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改革课程体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第三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一、改革和完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综观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其办学思想的相似之处在于以能力本位为基础,以提高职业技能为核心,这正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曾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这已成为国际通用标准。,第三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二、建立与健全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实践操作,使实践教学始终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在实施教育上
24、,既有校内专职教师,又有校外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需加强实习基地及实训室建设。,第三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三、建设“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所谓“双师型”,本质特点就是指能集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于一身的教师。既有学校系列的“讲师”职称,又有专业系列的中级以上职称,如工程师、经济师等。“双师型”的深层内涵: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国家对职业院校有一定要求,是达成培养目标的重要决定指标,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第三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四、创设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社区文化,在培养人才上有着特殊的功能,有价值导向功能、人格塑造功能及对情感激励功能。
25、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要与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紧密联系 要注意硬环境与软环境的结合。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要与产业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第三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五、强化职业学校内部管理质量的生成基于有效的管理,在追求高质量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建立完善职业教育保障体系与标准尤其重要。从招生、教学到毕业就业,要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和全员质量管理。只有全员质量意识的形成,建立岗位责任制,遵循科学管理程序,搞好教学过程的设计、执行、控制,使各管理层次间相互支持与协助,资源共享,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章小结,1、教育目的及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2、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确立的理论基础及依据3、我国中等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4、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素质结构)5、实现培养目标的保障,本章作业与思考,1、教育目的是什么?从狭义及广义的角度如何理解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培养目标的关系如何?2、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3、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确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依据又是什么?4、请简述我国中等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有何不同?5、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是什么?6、如何才能保障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本章课程结束第四章我们学习职业教育体系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