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藤野先生》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7667654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藤野先生》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藤野先生》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藤野先生》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藤野先生》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藤野先生》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1 课 藤野先生教学目的1理解、积累“绯红、标致、落第、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抑扬顿挫”等词语,了解有关的文学文化常识。2理解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3理解藤野先生,理解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教学重难点1理解、积累“绯红、标致、落第、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抑扬顿挫”等词语,了解有关的文学文化常识。2理解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课时:2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积累“绯红、标致、落第、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抑扬顿挫”等词语,了解有关的文学文化常识。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藤野严九郎在谨忆周树人君中说:“周君来日本的时

2、候正好是日清战争以后。尽管日清战争已过去多年,不幸的是那时社会上还有日本人把中国人骂为“梳辫子的和尚”,说中国人坏话的风气。所以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也有这么一伙人以白眼看待周君,把它当成异己。少年时我向福井藩毕业的野坂先生学习过汉文,所以我很尊敬中国的先贤,同时也感到要爱惜来自这个国家的人们。这大概就是我让周君特别亲切,特别感激的缘故吧。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藤野的文字表达了哪几层意思?明确:表达了三层意思:鲁迅留学日本之时,正值日清战争之后,日本社会有普遍歧视中国人的现象。藤野先生曾向野坂先生学习过汉文,很尊敬中国的先贤,同时也感到要爱惜来自这个国家的人们。藤野先生让鲁迅先生特别亲切,特别感激

3、。1902 年 4 月,去日本留学,人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1904 年,人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鲁迅到日本,最初, “梦很美满,预备毕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在仙台医专学医时,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中神情麻木的中国人给鲁迅以很大刺激,决定弃医从文。1909年 8 月,由日本回国。课文记叙了作者 1902 年至 1906 年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时间则是在离别藤野的二十余年后的 1926 年 10 月 12 日。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开头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是作者往仙台的缘由,接着写初到仙台受到优待,与藤野先生的相

4、识,相处、离别。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2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一、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校正读音:绯红 fi 宛如 wn 驿站 y 解剖 pu 油光可鉴 jin 畸形 j 不逊 xn 匿名 n 杳无消息 yo 诘责 ji 凄然 q 教诲 hu 瞥见 pi 抑扬顿挫 cu 深恶痛疾 w绯红:鲜红。 诘责:质问并责备。 标致: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油光可鉴:(头发)光得像镜子一样可以拿来照人。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文中指考试不及格。不逊:无礼。逊

5、,谦逊。 托辞:借口。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掌故(zhng g):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二、整体感知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第一部分(1-3) :东京见感,前去仙台。第二部分(4-35):师生交往,老师关爱。第一层(45):我在仙台的生活情况第二层:(623)“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第三层(2428):匿名信事件第四层(2931):看电影事件第五层(3235):与藤野先生道别第三部分:(36-38):怀念先生,激我奋斗。2关于课文主旨的理解,论争颇为热烈,下面的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为什么?标题是“藤野先生

6、” ,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教师总结:较倾向于第种:“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为这篇回忆散文的主旨和本意。理由:第一,散文叙述的焦点是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题自然和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恰如结尾处点明的“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而从作品的实际效果看,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的容貌和言行,是藤野先生的性格和品德。第二,从全文的结构看,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来组织材料的;虽说也贯穿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但前

7、者是明线,后者是暗线。也正因作品饱含的爱国主义感情,从而使藤野的形象更为感人,可以说,爱国感情是文章的“底色”和背景。第三,鲁迅一直怀念藤野先生。1935 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鲁迅全集 ,译者增田涉写信征求选文意见,鲁迅回信说:“请你全权处理好了。在我看来,非放进不可的东西是没有了。不过藤野先生一篇请你译出加入。 ”1936 年鲁迅又向来到上海的增田涉打听藤野的近况,可见其怀念3之情。所以说,歌颂藤野先生是文章的主旨。总结固趣本文以藤野先生为课名,选取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表现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为读者刻画出一位相貌普通、生活简朴,工作认真负责、治学严谨,对学生热情诚恳、循循善诱,毫无民族偏见

8、的医学教授的形象。从而表达“我”对藤野先生的情感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装订收藏讲义,悬挂先生照片,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2思考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藤野先生的。第 2 课时教学要点1理解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理解藤野先生,理解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3深入理解课文。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1935 年日本岩波文库中要出鲁迅选集的时候,曾经来问鲁迅先生自己,选些什么文章好。鲁迅先生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 ,目的是在借此探听藤野先生的

9、一点消息。当这选集出版的第二年,译者增田涉到上海来访问鲁迅先生,鲁迅先生打听藤野先生的情况,增田涉说没有下落时(此时藤野先生还健在) ,鲁迅先生慨叹地说, “藤野先生大概已经不在世了吧?” (摘自许钦文语文课中鲁迅作品的教学 )(藤野先生的侄子藤野恒三郎说)40 年前,也就是鲁迅逝世的那一年,有一位记者拿来了一张鲁迅逝世时的照片给我叔父严九郎看。这时,我叔父才知道鲁迅逝世的消息,当时,严九郎正襟而坐,把那张照片举过头顶,然后提笔写了“谨忆周树人君”,由此可见,藤野严九郎对鲁迅的敬慕之情多么深切!(摘自心随东棹忆华年 ,1976 年 11 月 7 日人民日报 )探究生趣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0、课文,并在基础上理解理解藤野先生,理解作者描写藤野先生的手法一、深入理解课文1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明确: 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作者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东京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远大抱负与灰色的环境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心绪包容在这感慨良多的一句话里面。反衬出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2 “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明确: 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 “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4致” ,增强了这一反

11、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而改动后则语意直露,缺乏了讽刺意味。3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缘由是“物以稀为贵” ,那么句中的“大概”可以用“因为”替代吗? 明确: “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丁不肯定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点自谦、自喜,还有点隐含的感激之情。作者把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推断为“物以稀为贵” ,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而“因为”则表达不出这层意味。4 “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明确: “居然”表示出乎

12、意料,想不到;前面说明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稳了,表露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 “居然”一词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5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明确: 这是在考试风波一事使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人格受到极大伤害后写下的一句极为愤慨的话。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是以:歧视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的:在他们看来,贫弱中国的国民是低能儿,分数六十分以上,是老师漏题,而不是个人能力所能达到的。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到

13、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所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祈盼祖国强盛的愿望。6 “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特意写明呢?明确: 文中看电影事件中所叙述的中国人的情形,是依着一个要被枪毙的中国人、一群围着看枪毙的中国人和一个“我”的次序来说的。特意写明:“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说明作者没有把自己看做局外人、旁观者。7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句中“何尝”是什么意思?明确: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 “酒醉似的喝采”原指日本学生看到枪毙中国人

14、时兴高采烈的表现。句中的“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8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明确: 匿名信事例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现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看电影事件反映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这两件事各有侧重,第一件事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志使自己祖国富强的志向,第二件事写中国国民的不觉悟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9第 38 段中的“良心发现”一词指什么?如何理解?明确:语段中“良心发现”一词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 “增加勇气”是指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

15、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正人君子”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等。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文章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思想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5现实意义。二、理解藤野先生1藤野先生是一个 的老师。 (要求在填写形容词的同时能结合课文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表现藤野先生的特点的?明确:特点鲜明的肖像:“黑瘦” “八字须” “戴着眼镜”的医学教授生活习惯角度:生活简朴,甚至有些寒酸。治学的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对

16、待学生的角度:热情诚恳,循循善诱。3藤野先生对鲁迅有哪些帮助?明确: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为我改正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对我不学医的叹息,送我照片。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4 “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文中的资料加以回答。明确:“我”对藤野先生的情感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装订收藏讲义,悬挂先生照片,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三、理解手法作者是如何通过典型事我来描写藤野先生的?明确:添改“我”的讲义(第十一自然段至第十五自然段)表现先生正直热忱,工作负责,一丝不苟;纠正“我”的解剖图(第十六自然段至第十

17、九自然段)表现先生要求严格,循循善诱,尊重科学;关心“我”的解剖实习(第二十自然段至第二十二自然段)表现先生真诚关怀,正直无私,热情;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情况(第二十三自然段)表现先生认真求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6 我离开前到藤野先生家告别(第三十五自然段)表现先生对我的关心、依依惜别之情小结:前三件可以看作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帮助,体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关心爱护。先生送我照片的事可以说明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而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为了说明他认真治学的精神。虽然这些事情不是都在写藤野先生对我的帮助,但它们却共同刻画了一个藤野先生的完整的形象。第三步,选读课文

18、,个性解读1你对本课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2学习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6总结固趣欣赏一篇优秀的作品,就像品味陈年佳酿,只有用心体悟,才能获得心灵的飞跃和思想的升华。鲁迅的文章尤为如此。走进散文藤野先生 ,使我们更亲近地触摸丁鲁迅奋然前行的心迹,更深透理解了鲁迅感念师恩的丰富内涵。藤野先生,令鲁迅感念,更镌刻在读者的心中,愿我们在关爱的沐浴中,生活的天空更为湛蓝、亮丽。布置作业:预习我的母亲 ,要求基本理解课文,列出不懂之处;在网上搜集有关胡适的资料。有关的趣味教学资料藤野严九郎简介藤野严九郎生于日本福井县,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他生于 1874 年 7 月 1 日,9 岁时父

19、亲亡故,由大哥二哥抚养。严九郎排行老三。他在读小学时,同时跟酒井藩校教师野坂先生学习过汉学。1892 年 4 月,从福井学校中途退学,进入爱知医学校,1896 年 10 月毕业,留校作解剖学教师奈良坂的助手。1897 年 5 月,得到医生开业证明书。同年 7 月后,在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学习解剖学一年。1901 年 10 月,藤野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其时藤野刚刚满 27 岁。他和敷波重次郎教授担任一年级的解剖学理论。他还担任二年级的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一年级的专业课只有解剖学,一年级的正副班主任大体上照例由敷波和藤野担任。班主任管理的范围很广,据当时仙台医专规定,诸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

20、生的管理教导、出席情况、考试成绩的统计以及教室的整理和保管,都由正副班主任负责。1904 年 7 月 6 日,即大约鲁迅到仙台前两个月,藤野由讲师升为教授。藤野生活朴素,当时教授上课,来回都坐人力车,而藤野则是步行,他住在空堀町,离仙台医专有步行三五分钟的距离。鲁迅离开仙台前曾到他家去过,他送给鲁迅一张照片,背面写上:“惜别藤野谨呈周君。”鲁迅为了安慰藤野,曾故意说:“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是有用的。”据说后来藤野跟侄子藤野恒三郎说过:“周君是个好学生但不是当医生的人。看来是为研究生物学才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的。”恒三郎说,听藤野先生的口气,他是相信了鲁迅分别时为安慰他而说的想学生

21、物学的话。1911 年,东北帝国大学成立,1912 年仙台医专并入,成为东北帝大医学部,所有校舍、教职员、学生原班未动。1915 年决定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够,被迫于 6 月底提出“请求免职”,7 月 1 日降为临时讲师,8 月 9 日被解除讲师职务。藤野因生活关系,认为可以搞一搞耳鼻喉的工作,到东京三井公司的慈善医院就业。1919 年回故乡自立诊所,1945 年 8 月 11 日在福井逝世,享年 72 岁。藤野严九郎在战后被认为是对中日友好作出了贡献。1961 年在福井市建立了纪念碑。1983 年5 月 18 日,鲁迅的故乡绍兴市和藤野的故乡芦原町(现芦原市)结成友好城市。

22、1984 年 7 月,他的故居被改造成藤野严九郎纪念馆。他生前任教的日本东北大学(原名东北帝国大学)设立了“东北大学藤野先生奖” 。 藤野先生作为中日两国的语文课课文,他的名字也广为人知。2006 年,北京的鲁迅博物馆和藤野的出身地福井县芦原市分别向东北大学赠送了鲁迅和藤野的胸像。谨忆周树人君藤野严九郎7因为是多年前的旧事了,所以记忆不是很清楚。但我可以确定我从爱知医学专门学校转职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是明治三十四年(1901 年)末的事。在那之后两年或三年,周树人君作为第一个从中国来的留学生进入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因为是留学生,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周树人君和一百人左右的新入校生以及三十多人的

23、留级生一起听课。周君身材不高,脸圆圆的,看上去人很聪明。记得那时周君的身材就不太好,脸色不是健康的血色。当时我主讲人体解剖学。周君上课时虽然非常认真地记笔记,可是从他入学时还不能充分地听、说日语的情况来看,学习上大概很吃力。于是我讲完课后就留下来,看看周君的笔记,把周君漏记、记错的地方添改过来。如果是在东京,周君大概会有很多留学生同胞,可是在仙台,因为只有周君一个中国人,想必他一定很寂寞。可是周君并没有让人感到他寂寞,只记得他上课时非常努力。如果留下当时的纪录的话,就会知道周君的成绩,可惜什么纪录也没留下来。在我的记忆中不是非常优秀的学生。那时我在仙台的空崛街买了房子,周君也到我家里来玩过,但

24、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了。如果我过世的妻子还在世的话,或许还可以回忆起一些事情。前年,我的长子藤野达也在福井中学时,主讲汉文的管先生说:“这本书上写了你父亲的事,你拿去看看。如果真是那么回事,给我们也讲一讲那些事情。”于是长子达也借回了周君写的书让我看,这些作品似乎都是佐藤翻译的。这以后大概过了半年,管先生来和我会面,也谈到了书中所讲的那些事情。从管先生那里,我知道周君回国之后成了优秀的文学家。管先生去世了。听说在姬路师范当老师的前田先生也说过周君的一些事情。让我再回到前面的话题。周君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总共只学习了一年,以后就看不到他了,回忆起来好象当初周君学医就不是他内心的真正目标。周君临别时

25、来我家道别,不过我忘记这次最后会面的具体时间了。据说周君直到去世一直把我的照片挂在寓所的墙上,我感到很高兴。可是我已经记不清是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形式把这张照片赠送给周君的了。如果是毕业生的话,我会和他们一起拍纪念照,可是一次也没有和周君一起照过相。周君是怎样得到我这张照片的呢?说不定是妻子赠送给他的。周君文中写了我照片的事情,被他一写,我也很想看看自己当时的样子。我虽然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但我所做的只不过是给他添改了一些笔记。因此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我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周君来日本的时候正好是日清战争以后。尽管日清战争已过去多年,不幸的是那时社会上还有日本人把中国人骂为“梳辫子的和

26、尚”,说中国人坏话的风气。所以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也有这么一伙人以白眼看待周君,把它当成异己。少年时我向福井藩毕业的野坂先生学习过汉文,所以我很尊敬中国的先贤,同时也感到要爱惜来自这个国家的人们。这大概就是我让周君特别亲切,特别感激的缘故吧。周君在小说里,或是对他的朋友,都把我称为恩师,如果我能早些读到他的这些作品就好了。听说周君直到逝世前都想知道我的消息,如果我能早些和周君联系上的话,周君该会有多么欢喜呀。可是什么也无济于事了,真是遗憾。我退休后居住在偏僻的农村里,对外面的世界无甚了解,尤其对文学是个完全不懂的门外汉。前些天从报纸上得知周君鲁迅去世的消息,让我回忆起上面所说的那些事情。不知周君

27、的家人如何生活?周君有没有孩子?深切吊唁把我这些微不足道的亲切当作莫大恩情加以感激的周君之灵,同时祈祷周君家人健康安泰。周令飞与藤野幸弥的对话8鲁迅的孙子周令飞和鲁迅的恩师“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的孙子藤野幸弥,2009 年 9 月 24 日相约在鲁迅曾经工作过的厦门大学会面,参加日本东北大学和北京鲁迅纪念馆共同在厦门主办的“中日视野下的鲁迅”国际学术研讨会。两人还将于当晚展开现场对话,就“鲁迅与藤野、中国与日本”进行广泛交流。日本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田尻和宏先生与一大批国内外著名鲁迅研究专家、高校教授、学者和北京、上海、绍兴等地鲁迅纪念馆的科研代表,群贤毕至,围绕“鲁迅与日本”、“鲁迅与中国现

28、当代文学”、“性别视角下的鲁迅”等议题,进行为期三天的学术、交流活动。鲁迅于 1926 年九月至 1927 年 1 月,曾在厦门大学担任国文系教授、国学研究教授,其笔下回忆恩师藤野严九郎的著名散文藤野先生正是在厦大执教期间创作而成。日本东北大学的前身就是鲁迅曾就读过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鲁迅曾生活过的这两所大学,首次联袂举办有关鲁迅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旨在深入研讨鲁迅在日本东北大学和厦门大学的生活、思想变化,以此深入研究鲁迅与中日两国文化的关系。鲁迅的孙子周令飞现为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主任,“藤野先生”之孙藤野幸弥则是日本神奈川县农业共济组合支所长,两人的聚首,是鲁迅家族和藤野家族第三代人的首次对

29、话。据了解,在本次国际学术会议举办期间,日本东北大学还在厦大举办了“鲁迅在仙台”图片展,共展出各种珍贵图片一百五十多张,其中,鲁迅在仙台医专教室所观看的幻灯片(十五张) 、以及藤野先生为鲁迅亲自批改的“医学笔记”影印件,是这次展览的核心内容。仙台与鲁迅先生藤野先生是散文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正是通过它,我们知道了仙台,知道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知道了那个不修边幅却又极其认真地为鲁迅修改讲义笔记的藤野先生。仙台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对于很多的中国人来说,是通过鲁迅的藤野先生,知道仙台的吧!这篇情文并茂、感人至深的回忆散文,被收入中学教科书,使得藤野严九郎这个热诚、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普普通通的日本人,

30、走进了亿万中国读者的心里。文章的字里行间饱含着他对这位日本老师的崇敬、感激与深沉的怀念,“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虽然藤野只是日本一个普通的姓氏,但藤野先生一词却有了特定的含义,成了认真、善良日本人的代名词。鲁迅 1902 年 2 月来到日本,到 1904 年 8 月,他在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1904 年 9 月鲁迅来到仙台,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1906 年 3 月,鲁迅突然决定退学离开仙台,返回东京。他在仙台只呆了一年半的时间,但却给他留下了很深的记忆。在这里,他遇上了藤野先生;在这里,他受到了歧视;在这里,他通过幻灯,看到了中国人麻木的灵魂,决定弃医从

31、文,以拯救这个苦难深重、饱受欺凌的民族。有人说,绍兴是周树人的故乡,而仙台却是鲁迅的故乡了。确实如此,仙台的种种经历,促成了作家鲁迅的诞生。仙台是宫城县的首府,距东京 350 公里,人口 100 万,是日本整个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这里四季分明,清澈的广濑川从市区流过,市区中心的街道、公园绿树成荫,被称为“森林之都”9,郊外有多处使人流连忘返的温泉胜地,海边名胜松岛其实是一个岛群,260 多个小岛,点缀在海滨,岛上长满了松树。碧海、绿树,在明净的天空映衬之下,格外美丽,被公认是日本最美的“三景”之一。鲁迅也一直对松岛留有记忆,“我先前寓居日本时,春天看看上野的樱花,冬天曾往松岛去看过

32、松树和雪”。他的一同在日本留学的好友许寿裳也说,“他在仙台时,曾和同学游过一次松岛,有很多张海上小岛的松林雪景给我看”。仙台的名字是也从中国来的。她本来叫“千代”,在日语里和“仙台”同音。有一天,有人读到了唐代诗人韩的同题仙游观,诗中“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的诗句,很是让他倾倒,于是在他提议之下,取海外仙山、天上楼台之意,“千代”改成了“仙台”。仙台虽然位于日本东北,但因地处海边,夏天不闷热,冬天也不很冷,平均气温为 12。最热的 8 月平均气温 24,最冷的 1 月份平均气温为 1.5。但鲁迅在藤野先生里,对仙台的记忆却不太好,主要是太冷。“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

33、当时的仙台,确实不大,人口不到十万,在日本排第十一位。藤野先生里还提到,“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深冬就更冷了吧?也许,鲁迅生长在中国南方,到日本一开始也是在东京生活,刚来到总是比东京气温低三四度的仙台,不习惯吧?其实,翻查当年的气象记录,可以发现过去仙台的冬天也没有那么冷。但是,很不巧,鲁迅来留学的 1904 年到 1906 年前后,寒潮连续袭击这个地带,冬天变得气温很低,也造成了农业生产的欠收。特别是 1906 年初,仙台下了一场 60 年不遇的大雪,那时鲁迅还没有离开仙台,更让他对仙台的寒冷印象深刻了吧!当时,在千叶和金泽都设立有医学专门学校。但是,鲁迅不愿意与东京那些乌烟瘴气环境里

34、的留学生为伍,就选择了由于路远天冷,还没有中国留学生的仙台。当时仙台确实显得远,坐火车要花 12 个小时,现在从东京乘坐新干线不用两个小时就到了。日本的鲁迅著作翻译者、友人增田涉曾经问他,如果能再去日本,希望去什么地方看看?鲁迅回答,他希望去东京的丸善书店去看看。丸善是专门出售西方书刊的书店,在东京的时候,他经常去,从那里吸收了世界的文学和美术的知识,鲁迅直到晚年还从丸善邮购书刊。他还说,也希望到仙台去看看。增田涉推测,“仙台是先生青年时代做学生学习过的地方,尽管只呆了一年半多一点的时间,但我想年轻时代的印象仍然永远铭刻在他的心上。”也许,那些五味杂陈的记忆,更让鲁迅难以忘却,才使他在 20

35、年之后,把这段经历行诸文字,留给世人吧!藤野先生与鲁迅藤野先生 1874 年 7 月 1 日出生于福井县芦原町的一个医生世家,1896 年毕业于名古屋爱知医学专门学校,曾到东京帝国大学进修解剖学,1901 年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书,1904 年升任解剖学教授。鲁迅进仙台医专时,他对鲁迅十分热情、关心,给予了很多的帮助。藤野先生经常给鲁迅改正讲义。鲁迅说:“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

36、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10由于鲁迅的刻苦,也由于藤野先生的帮助,他第一学年的成绩在 142 名同学中位居 68 名,算是中游吧。鲁迅的成绩,引起了一部分对中国人持有偏见的日本学生的嫉妒,曾惹起部分学生鼓噪、寄匿名信,诬蔑说藤野先生在讲义上给鲁迅泄漏了解剖学的试题,所以鲁迅能有这样的成绩。鲁迅感到深深的耻辱,“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但鲁迅在一年级时的解剖学成绩平均 59.3 分,没有及格,这说明藤野先生没有照顾他。藤野先生“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

37、坏了一口叫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其实,这些笔记后来失而复得,1951 年在绍兴被找到,共 6 本,954 页,即脉管学、有机化学、五官学、组织学、病变学、解剖学。藤野先生批改得最为详细的是他所亲自讲授的脉管学,甚至连他不担任的课堂笔记也做了批改。现在这 6 本笔记珍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看到这些笔记的复印件,我非常着震惊,藤野先生不厌其烦,用红笔密密麻麻做了很多纠正,由于当时教科书和参考书少且贵,课堂笔记非常重要。可能是藤野先生担心鲁迅毕业回国用错误的笔记教书,会误人子弟吧,所以他做了非常认真仔细的纠正。鲁迅觉得,“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

38、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确是不错。这些无微不至的关心,使鲁迅非常感动,后来他把藤野先生的相片,挂在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1934 年,日本岩波书店准备出版增田涉、佐藤春夫合译的鲁迅选集,译者请鲁迅对所选篇目提出意见,鲁迅回信说:“我看要放进去的,一篇也没有了。只有藤野先生 一文,请译出补进去。”同年在给日本友人的信里,他也提到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大约三十年前,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解剖教授,是真

39、名实姓。该校现在已成为大学了。三四年前曾托友人去打听过 ,他已不在那里了。是否在世,也不得而知。倘若健在,已七十左右了。”1935 年 6 月,日译本鲁迅选集出版,藤野先生这篇散文也第一次和日本读者见面。1936 年夏天,增田涉从东京赶到上海,看望病中的鲁迅。鲁迅先生十分关切地询问有没有藤野先生的消息。当增田涉回答他调查仍没有结果时,他很悲伤,叹息道:“藤野先生大概已经不在世了吧。”1935 年,藤野先生的长子藤野恒弥,从他在福井初级中学时的国语和汉语教师菅好春那里看到了日译本鲁迅选集,并听菅先生说藤野先生一文写的可能是他父亲的事,由此藤野先生才知道曾经是留学生的周树人,已经成了作家鲁迅,并把

40、在仙台的事情写进了散文里。当时菅先生还拜访了藤野先生,听他谈了在仙台时的情况。可惜菅先生很快去世了,这次拜访的情况没有公开发表,鲁迅先生到去世也不知道藤野先生还活着。鲁迅去世后的 1937 年,日本的文学向导刊登了藤野先生怀念鲁迅的文章。藤野先生写道:“他大概曾到我家来辞过别,最后的会面是什么时候,却忘记了,一直到死还把我的照片挂在房里,真是让人欣慰的事,上面这样的情形,这照片照得什么样子,并在什么时候送给他的,也记不起了。若是毕业生,也会一道照纪念相片的,但我却一次也没有和周君摄过。我的照片他是怎样拿11到手的呢,也许是妻子交给他的吧。这样一说,我倒也希望见见那时候自己的样子。把我敬仰为唯一

41、的恩师,我自己也觉得奇妙。先前说过,我仅仅给他看过笔记”。至于他为什么那样对待鲁迅,他也做了解释,“我少年的时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野坂先生教过汉文,一方面尊敬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所以这在周君就以为是特别亲切和难得了罢。如果周君因此而在小说里和朋友之间把我当作恩师谈着,要是早读到这些该多好呀。而至死周君还想知道我的消息,倘有音信,我会怎样的喜欢呢?遗憾的是,到如今是怎样也不成了。蛰居在这样的乡间,外边的事尤其对于文学我更是门外汉,所以什么也不知道。”从藤野先生的话里可以看出,他并没有觉得对鲁迅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这很可能是藤野先生的谦虚,老师对学生的关怀,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越来越看不起、歧视中国的历史背景之下,日本老师对中国留学生的这种关怀就显得非比寻常、弥足珍贵了。所以,在时隔二十年后所写下的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对藤野先生的印象依然是那么深情、崇敬,充满感激。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