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17

类型wn职业学校群科课程纲要-食品群.doc

  • 上传人:精品资料
  • 文档编号:7663877
  • 上传时间:2019-05-23
  • 格式:DOC
  • 页数:217
  • 大小:2.24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wn职业学校群科课程纲要-食品群.doc
    资源描述:

    1、I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食品群目次壹、總綱 4一、教育目標 4(一)職業學校教育目標 4(二)食品群教育目標 4(三)科教育目標 4二、群科能力 4(一)群核心能力 4(二)科專業能力 5三、群科歸屬與設科原則 6(一)類科歸屬 6(二)群科歸屬 6(三)設科原則 6四、課程架構、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 7(一)課程架構 7(二)教學科目與學分 (節)數 8五、校訂科目規劃原則 11六、實施通則 12(一)課程設計 12(二)教材編選 12(三)教學實施 13(四)教學設備規劃 13(五)教學評量 14(六)行政配合 14貳、教學綱要 15一、一般科目 15(一)語文領域 (Language

    2、Field)151.國文 A()(Chinese A(-)152.國文 B()(Chinese B(-)283.英文(English-)40(二)數學領堿 (Mathematics Field)58II1.數學 A(Mathematics A)582.數學 B(Mathematics B)613.數學 C(Mathematics C)644.數學 S(Mathematics S)67(三)社會領域 (Social Studies Field)701.歷史 A(History A)702.歷史 B(History B)743.歷史 C(History C)784.地理 A(Geography A

    3、)825.地理 B()(Geography B(- )876.地理 B()(Geography B() 927.公民與社會 A(Civics and Social Studies A)978.公民與社會 B()(Civics and Social Studies B()101(四)自然領域 (Science Field)1091.基礎物理 A(Basic Physics A)建議適用於商業類、家事類、藝術群 1092.基礎物理 B(Basic Physics B)建議適用於農業類、海事水產類 1123.基礎物理 C(Basic Physics C)建議適用於工業類 1174.基礎化學 A(Ba

    4、sic Chemistry A)1265.基礎化學 B(Basic Chemistry B)建議適用於工業類 (化工群除外)、家事類、海事水產類 1296.基礎化學 C(Basic Chemistry C)建議適用於工業類化工群、農業類 1337.基礎生物 A(Basic Biology A)1378.基礎生物 B(Basic Biology B)建議適用於工業類、商業類、家事類、海事群 1409.基礎生物 C(Basic Biology C)建議適用農業類、水產群 143(五)藝術領域 (Arts Field)1471.音樂(Music) 1472.美術(Fine Art) 1503.藝術生

    5、活(Arts and Life)152(六)生活領域 (Life Field)1541.生活科技(Living Technology)1542.家政(Home Economics)1583.計算機概論 A(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A)1624.計算機概論 B()(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B()1645.生涯規劃(Career Planning) 1666.法律與生活(Law and Life) 170III7.環境科學概論(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 Science)175(七)健康

    6、與體育領域 (Health and PE Field)1781.體育(Physical Education-)1782.健康與護理(Health and Nursing)203(八)全民國防教育 (Citizen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209(九)綜合活動 (Integrative Activities)212二、專業及實習科目 216(一)食品加工 (Food Processing)216(二)食品加工實習 (Food Processing Practice )219(三)食品微生物 (Food Microbiology) 222(四)食品微生物實習 (Foo

    7、d Microbiology Practice)224(五)食品化學與分析 (Food Chemistry and Analysis)226(七)生物技術概論 (Introduction to Biotechnology)2321教育部公告教育部令 中華民國 97 年 3 月 31 日台技(三)字第 0970027618C 號修正職業學校群科課程暫行綱要 ,名稱並修正為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 ,自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八月一日生效。(請至教育部網頁下載 http:/www.edu.tw ,法令規章/ 本部行政規則)部長 杜 正 勝 依據職業學校法(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一月二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096001

    8、77891 號令修正)第 2 條 職業學校以分類設立為原則,並按其類別稱某職業學校,必要時得併設二類;二類併設時,商業類及家事類、海事及水產類、醫事及護理類、藝術及戲劇類得視為一類。前項每類各設若干科,科之設立、變更或停辦,由學校報請各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准。但申請設立尚未訂定課程標準或綱要之新科,應先層轉教育部核准後設立。職業學校依前項規定經各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准,得設實用技能學程,其課程得分年段修習。第 8 條 職業學校之教學科目,以實用為主,並應加強通識、實習及實驗;其課程標準、設備標準及實習辦法,由教育部定之。(第二項以下略)2職業學校食品群課程綱要實施函教育部函 中華民國 97 年

    9、 3 月 31 日台技(三)字第 0970027618D 號主旨:職業學校群科課程暫行綱要 ,業經本部於中華民國 97 年3 月 31 日以台技(三)字第 0970027618C 號令修正發布,名稱並修正為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 ,茲檢送發布令影本 1 份,請 查照轉知。說明: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請至教育部網頁下載(http:/www.edu.tw,請點選法令規章/本部行政規則),紙本另送。正本:臺北市政府教育局、高雄市政府教育局、臺北縣政府教育局、國立編譯館、本部中部辦公室副本:本部中教司、技職司部長 杜 正 勝壹、總綱一、教育目標(一)職業學校教育目標職業學校以教導專業知能、涵養職業道德、培

    10、育實用技術人才,並奠定其生涯發展之基礎為目的,為實現此一目的,須輔導學生達到下列目標:1.充實專業知能,培育行職業工作之基本能力。2.陶冶職業道德,培養敬業樂群、負責進取及勤勞服務等工作態度。33.提升人文及科技素養,豐富生活內涵,並增進創造思考及適應社會變遷之能力。4.培養繼續進修之興趣與能力,以奠定其生涯發展之基礎。(二)食品群教育目標1.培養學生具備食品群共同核心能力,並為相關專業領域之學習或高一層級專業知能之進修奠定基礎。2.培養健全食品相關產業之實用技術人才,能擔任食品科技相關領域之工作。(三)科教育目標各校應依據職業學校教育目標、群教育目標、學校特色、產業與學生需求及群核心能力等條

    11、件,訂定明確之科教育目標。二、群科能力本課程綱要之規劃、設計、實施,應培養學生下列各項能力:(一)群核心能力1.一般能力1.1 生活適應及未來學習之基礎能力1.1.1 具備解決問題及調適情緒之能力。1.1.2 啟迪尊重生命之意識。1.1.3 奠定生涯發展之基本能力。1.1.4 養成終身學習之態度。1.2 人文素養及職業道德1.2.1 陶冶人文基本素養。1.2.2 養成尊重差異之態度。1.2.3 培養同儕學習之能力。1.2.4 涵養敬業樂群之精神。1.3 公民資質及社會服務之基本能力1.3.1 深植積極進取之觀念。1.3.2 培養自我表達及人際關係處理之技巧。1.3.3 陶冶民主法治之素養。1.

    12、3.4 養成樂於服務社會之態度。1.3.5 增進國際瞭解之能力。2.專業能力2.1 專業知識:2.1.1.具備食品科技相關專業領域的基本知識。2.1.2.具備食品科技相關技術與機具原理的認識。42.2 專業技能:2.2.1.熟悉對食品科技各項基本技術的操作。2.2.2.培養基本的食品科技技能。2.2.3 具備取得食品相關證照之能力。2.3 專業態度:2.3.1.養成專業負責及敬業樂群的態度。2.3.2.建立生涯發展與終身學習的認知。(二)科專業能力各科應依據學校特色、職場需求、學生生涯發展等,依其專業屬性及職場發展趨勢敘寫科專業能力。三、群科歸屬與設科原則(一)類科歸屬表 1 食品群之類科歸屬

    13、表適用學校類別 農業類 家事類 海事水產類食品加工科 食品科 水產食品科適用科別其他依法設立之新科別(二)群科歸屬1.同一科不得同時歸屬二群以上。2.同群若有二科以上者應組成群課程研究小組,規劃、統整群課程科目及教學資源。(三)設科原則科之設立、變更或停辦應依職業學校法相關規定及下列原則辦理:1.考量國家建設及地方產業需求,並注重學生未來就業發展。2.因應社會變遷及職場需求,發展具前瞻性、實務性科別。3.配合學校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及特色,考量軟硬體教學設施、專任師資素質水準、學生就業情形等,整合現有辦學條件、規模及資源自行發展規劃。4.科別名稱應與設科目標、課程科目特色相符,並不得與其他已設科

    14、別名稱相似或相近,以避免混淆。5.科之設立、變更及停辦須於前一年度十月底前,報請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定。6.新設科別應符合類科及群科歸屬,並依職業學校法之規定辦理。7.科之設立、變更及停辦經課程發展委員會、校務會議決議通過後,函報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定。但申請設立尚未訂定課程綱要之新科,應先層轉教育部核准後設立。四、課程架構、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5(一)課程架構表 2 食品群課程架構表類別 部定必修 校訂 (必修、選修)科目 學分 百分比(%) 學分 百分比(%)一般科目1.國文(16)2.英文(12)3.數學(4-8)4.社會領域(6-10)5.自然領域(4-6)6.藝術領域(4)7.生活領域

    15、(4)8.體育(12)9.健康與護理(2)10.全民國防教育(2)66-76 34.4-39.6%專業及實習科目 1.食品加工(4)2.食品加工實習(6)3.食品微生物(2)4.食品微生物實習(6)5.食品化學與分析(4)6.食品化學與分析實習(6)7.生物技術概論(2)30 15.6%86-96 44.8-50%小計 96-106 50-55.2% 86-96 44.8-50%彈性教學時間 0-8(可作為補救教學、輔導活動、重補修或自習之用)可修習總學分 184-192 學分活動科目 18(含班會及綜合活動,不計學分)上課總節數 202-210 節畢業學分數 160 學分說明:1.本群所屬各

    16、科規劃課程時,應符合本架構表規定。2.本群所屬各科之部定科目應符合本表規定。3.校訂科目由各校課程發展組織自訂(可含一般科目與專業及實習科目)。4.上課總節數係活動科目及可修習總學分二欄位之合計。5.彈性教學時間,可作為補救教學、輔導活動、自習或重補修之用,其中重補修得依規定核計學分,其餘不計學分。6.校訂科目學分數範圍之計算,依可修習總學分之上限 192 計算。7.本表各百分比的計算,其分母依可修習總學分之上限 192 計算。6(二)教學科目與學分 (節)數表 3 食品群課程綱要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表建議授課節數課程類別 科目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名 稱 名 稱 學分 一 二 一 二

    17、 一 二備註國 文 - 16 3 3 3 3 2 2語 文 領 域英 文 - 12 2 2 2 2 2 2數 學 領 域 數 學 4-8 2 2 【 0-2】 【 0-2】 可以彈性調減至多 4 學分合計 4-8學分歷 史地 理社 會 領 域公 民 與 社 會6-10 【 2-4】 【 2-4】 【 2】社會關切議題須開設課程融入教學(參考總綱六之( 一) 之 7)基 礎 物 理基 礎 化 學自 然 領 域基 礎 生 物4-6 【 1-2】 【 1-2】 【 2】社會關切議題須開設課程融入教學(參考總綱六之( 一) 之 7)音 樂美 術藝 術 領 域藝 術 生 活4 (2) (2)( )表 各

    18、 校 自 選 二 科 , 共 4 學 分生 活 科 技家 政計 算 機 概 論生 涯 規 劃法 律 與 生 活生 活 領 域環 境 科 學 概 論4 (2) (2)社會關切議題須開設課程融入教學(參考總綱六之( 一) 之 7)( )表 各 校 自 選 二 科 , 共 4 學 分體 育 - 12 2 2 2 2 2 2健 康 與體 育 領 域 健 康 與 護 理 I 2 1 1全 民 國 防 教 育 I 2 1 1男 、 女 生 均 須 修 習 , 各校視需要自行規劃選修課程一般科目小 計 66-76 18-21 18-21 11-13 7-9 6 6 各 群 依 屬 性 不 同 得 進 行 差

    19、 異 性 規 劃食品加工 4 2 2食品加工實習 6 3 3食品微生物 2 1 1食品微生物實習 6 3 3食 品 化 學 與 分 析 4 2 2食 品 化 學 與 分 析 實 習 6 3 3生 物 技 術 概 論 2 2各校得依需求選擇開課學期專業及實習科目小計 30 0 0 14 14 2 0 各 群 依 屬 性 不 同 得 進 行 差 異 性 規 劃部定必修科目 部定必修科目合計 96-106 18-21 18-21 25-27 21-23 8 6專 題 製 作 2-6必修小 計各 校 視 需 要 自 行 規 劃選修小 計各 校 原 則 開 設 規 定 選 修 學 分 1.2 倍 之 選

    20、修 課 程 , 供 學 生 自 由 選 修校訂科目校 訂 科 目 合 計 86-96 11-14 11-14 5-7 9-11 24 26彈 性 教 學 時 間 0-8 0-1 0-1 0-1 0-1 0-2 0-2 可作為補救教學、輔導活動、重補修或自習之用合 計 ( 學 分 ) 184-192 31-32 31-32 31-32 31-32 30-32 30-32 畢業學分數為 160 學分班 會 6 1 1 1 1 1 1 必 修 科 目 不 計 學 分部定必修科目活動科目 綜 合 活 動12 2 2 2 2 2 2必 修 科 目 不 計 學 分每 週 教 學 總 節 數 202-210

    21、 34-35 34-35 34-35 34-35 33-35 33-357說明:1.本表所定節數為每週上課教學節數,每週 35 節,每節 50 分鐘;每週上課 1 節,持續一學期(18 週) 以 1 學分計。2.每週得規劃 0-2 節彈性教學時間,可作為補救教學、輔導活動、自習或重補修之用,其中重補修得依規定核計學分,其餘不計學分。3.專業實習(含實驗、實務)科目內容及學分之認定及採計原則,依相關辦法之規定。4.數學 、 社會與自然領域之部定必修部分,以學科基本知識為主,注重通識及對人文、生命與自然的關懷,俾有助於提升終身學習之能力與興趣。5.數學領域包括數學- ,建議開設於第一學年第一、二學

    22、期及第二學年第一、二學期,每學期 2 學分,各校可依群科屬性、學生生涯發展、學校發展特色彈性調減至多 4 學分,合計為 4-8 學分。6.社會領域包括歷史 、 地理 、 公民與社會三科,各校可依群科屬性、重大議題融入、學生生涯發展、學校發展特色、師資調配等彈性開設,合計為6-10 學分。7.自然領域包括基礎物理 、 基礎化學 、 基礎生物三科,各校可依群科屬性、重大議題融入、學生生涯發展、學校發展特色、師資調配等因素彈性開設,合計為 4-6 學分。8.藝術領域包括音樂 、 美術 、 藝術生活三科,各校自選二科共 4 學分建議開設於第一學年第一、二學期。9.生活領域包括生活科技 、 家政 、 計

    23、算機概論 、 生涯規劃 、 法律與生活 、 環境科學概論六科,各校自選二科共 4 學分彈性開設。10.活動科目每週 3 節,包括班會 1 節及綜合活動(含社團活動與週會)2 節;班會列入導師基本授課時數。11.表中所列科目所設置之學年、學期或學分數,得視實際需要酌予調整,惟科目內容有其學習先後順序者,應依序開設,不得任意顛倒。12.校訂科目分為必、選修科目,可開設一般科目、專業及實習科目,每一科目規劃以 2-4 學分為原則,其中 必修科目須規劃 專題製作至少 2 學分。13.數學 、 社會 、 自然等三領域之各科,學校可依群科屬性、學生生涯規劃、社會需求和學校發展特色,經由課程發展委員會決議,

    24、擇定開設科目、學分數及授課學期。14.職業學校學生畢業學分數為 160 學分,包括:14.1 表列部定必修科目 96-106 學分均須修習,並至少 85%及格,始得畢業。14.2 專業及實習科目至少須修習 80 學分以上,其中至少 60 學分及格,含實習(含實驗、實務)科目至少 30 學分以上及格。14.3 學校可依課程特色報經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定後,增減學生畢業學分數,8最低畢業學分數不得少於 150 學分。15.職業學校體育班之課程、教材及教法應保持彈性,適合學生身心特性及體育類別需求,其課程綱要由教育部另訂之。16.校訂科目學分數範圍之計算,依可修習總學分之上限 192 計算。五、校訂科

    25、目規劃原則(一)校訂科目應依各群科課程綱要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表之規定及下列原則進行規劃:1.校訂科目應依學生生涯發展之需求,規劃就業準備、專業預備、認證或證照等類別多元模組課程,並注意橫向統整及縱向銜接。2.學校應依據課程規劃理念、課程架構、學生進路需求、師資結構、設備狀況等因素,進行校訂科目之規劃。(二)學校應依據區域特色、學校背景、優勢與機會,建立校訂課程規劃與審查機制。(三)校訂科目之選修科目學分,原則開設 1.2 倍之選修課程,供學生自由選修。然得視各群科實際需求,酌減選修課程 10%,但須事先陳報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定後方可實施,並於總體課程計畫中敘明。(四)校訂專業及實習科目須明

    26、列專業科目或專業實習科目屬性。(五)校訂必修科目中須開設符合職場專業需求之專題製作科目,培養學生創作及統整能力。(六)校訂科目不可重複開設相同內容之課程,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於各校陳報總體課程計畫時列入備查檢核重點,並為督導考核與編列經費、補助款之重要參考項目。六、實施通則(一)課程設計1.學校課程設計與規劃,須以本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為依據。2.課程發展,應以部定各群必修科目為基礎,以科為單位,發展各科校訂必選修科目,以落實學校辦學特色。3.部定必修科目,其目的在培育各群人才之核心能力。學校應優先籌措資源,以有效達成課程目標。4.一般科目應著重人格修養、文化陶冶及藝術鑑賞,並應注意與專業知識能

    27、相配合,尤應兼顧後期中等教育共同核心課程指引之融入,以期培養學生基本核心能力,務使學生成為均衡發展之健全公民。5.部定一般科目中除語文領域、健康與體育領域及全民國防教育外,數學、社會、自然、藝術、生活等領域之各科目,學校可依群科屬性、學生生涯規劃、社會需求和學校發展特色,經由課程發展委員會決議,9於各領域中依規定擇定開設科目、學分數及授課學期。6.專業科目及專業實習(含實驗、實務)科目、專題製作應以實務為核心,輔以必要的理論知識,以配合就業與繼續進修之需求,並兼顧培養學生創造思考、問題解決、適應變遷及自我發展之能力,務使學生具有就業或繼續進修所需基本知能。7.各科目教學或活動時應融入下列社會關

    28、切議題:海洋教育 、生命教育 、 生活教育 、 多元文化 、 性別平等 、 人權教育 、道德教育 、 憲政與法治 、 全國法規資料庫 、 輔導知能 、 情緒管理 、 挫折容忍 、 永續發展 、 環保教育 、 消費者保護 、醫藥常識 、 職業安全衛生 、 災害防救等,以充實學生學習內涵,並與日常生活密切結合。8.各科目教學綱要所列之教材大綱,可視學生程度、社會需要及科技之發展酌量增減;各單元教學時間亦可視實際需要酌量調整。9.男女學生一律修習全民國防教育、健康與護理課程,並得合班上課,其教學內容相同。10.活動科目每週 3 節,其中班會 1 節,綜合活動(含社團活動與週會)2節為原則。11.學校

    29、應就每學年入學之新生擬妥修業期間之總體課程計畫,最遲應於實施前半年函報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備查並上網公告,修正時亦同。(二)教材編選1.學校應訂定教科書選用及教材編訂有關規定,以利教師編選合適的教科書或教材。2.學校應鼓勵教師針對學生程度編選適性教材,以利學生適性學習。3.教材選擇應顧及社區及學生需求並配合科技之發展,使課程內容與生活相結合,以增進學生學習興趣,且能理解實際生活之各種問題,並謀求解決之道。4.教材之選擇應顧及學生之學習經驗,並配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程序,一方面能接續九年一貫課程的學習經驗,一方面須考慮與技專校院銜接。5.教材之選擇,須衡量不同學習階段間縱向銜接,教材內容由簡而繁、由易而

    30、難、由具體而抽象,逐次加深加廣程度與內容,以減少學習困擾及課程重疊,提高學習效率。6.教材之選擇須重視橫向統整,相關科目彼此間須加以適當的組織,使其內容與教學活動能統合,俾使學生能獲得統整之知能,以結合運用於實際工作中,並有利於 將來之自我發展。107.教材之選擇須具啟發性與創造性,課程內容及教學活動須能提供學生觀察、探索、討論與創作的學習機會,使學生具有創造思考、獨立判斷、適應變遷及自我發展之能力。(三)教學實施1.教師應依據課程目標、教學綱要、學生能力與教學資源,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以達成教學之預期成效。2.各科目教師於每學期開學之前應擬妥教學計畫,並應備妥教學所需器材及相關事項。3.教師

    31、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同時學習原則,不僅要達成各單元的認知及技能目標,也應注意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4.教師應透過教學過程,培養學生具有主動學習及獨立、客觀的判斷能力,以適應多變的社會環境。5.學校應舉辦課程與教學研討和觀摩,以充實教師教學知能,並結合學校、社區資源,使理論與實務結合,以提升課程效能與教學成效。6.教師教學時應充分利用教學設備、教材、教具及其他教學資源。7.學校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適時舉辦學生校外參觀、實地見習和建教合作,使理論與實務相互結合,並提高學習興趣和效果。8.教師應不斷自我進修,充實新知,並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改善教材內容與教學方法,以符合科技進步與時代要求。(四)

    32、教學設備規劃1.本群科課程綱要之設備基準係指部定科目之設備基準,各校校訂科目之設備應依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經費籌措、現有設備適用情形妥善規劃,以利教學實施。2.學校應考量現有空間及設備,並參酌部定設備基準,優先增置不足之基本設備,以滿足各群科之教學需求為原則。3.部定一般科目所列設備基準,學校應跨學制、科目整體規劃使用;部定專業與實習科目所列設備基準,學校應依群別或跨群科、學制整體規劃使用。4.各專科教室及實習場所使用率以 70%(每週上課 21-24 節)為原則,使用率超過前述範圍時,得視需要增設之。5.校訂科目如需添購教學設備,應由各科教學研究會提出,經課程發展委員會審核通過,逐年編列預算購

    33、置。116.視聽教室為各群科及一般科目共同教學資源,學校得優先增置並整合運用。(五)教學評量1.教學應作客觀的評量,而評量內容應兼顧認知、技能、情意等面向,評量方法應採取多元評量方式,如觀察、口試、筆試、實作與檔案等評量,教師可按單元內容和性質,針對學生的作業、演示、心得報告、實際操作、作品和其他表現,相互配合使用。2.教學評量在實施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時,應考量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先備知能,以建立學生學習興趣與信心。3.教學評量的結果應妥為運用,除作為教師改進教學及輔導學生學習外,並可作為學校改進課程之參考依據。4.未通過評量的學生,教師應分析、診斷其原因,並適時實施補救教學;對於資賦優異或學

    34、習能力強的學生,應運用增廣教學,使其潛能獲得充分發揮。(六)行政配合1.本群科課程綱要實施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應舉辦課程相關研習會,使教師充分瞭解本群科課程綱要精神與內容。2.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及各校對課程設計、教材編選、教學實施等具有創意,並有具體事蹟者,應給予獎勵。3.本群科課程綱要實施後,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得就課程設計、教材編選與教學實施作整體或抽樣評鑑,並提供各校改進所需之資源;各校依據評鑑結果,秉持學校本位與教師專業精神積極改進。4.本群科課程綱要各科目課程所規劃之設備基準,學校得視教學需求統整運用,以撙節經費,並建立各科之間設備共享機制,充分發揮教學器材、設備的效益。貳、教學綱要一、一

    35、般科目(一)語文領域 (Language Field)1.國文 A()(Chinese A(-)1.1 國文 A()(Chinese A()表 1-1 國文 A()科目大要學分數:3建議開課學期:第一學年第一學期本科目目標在培養學生閱讀與欣賞現代文學作品及淺近古籍之興趣及能力,並能應用於語言表達及文字書寫。主要內容包含:文選、古典詩選(一)、現代詩選、論語12選讀(一 )及書信、便條、名片等。方法宜兼重教師課堂講授與學生習作練習,以連結語言及文學間的學習機制,實施生活化教學。表 1-2 國文 A()教學綱要一、科目名稱:國文 A()(Chinese A()二、科目屬性:一般科目三、學分數:3四

    36、、先修科目:無五、課程目標:(一)培養學生閱讀、表達、欣賞與寫作簡易語體文之興趣及能力。(二)培養學生閱讀與欣賞文選、古典詩選等淺近古籍之興趣及能力,以陶冶優雅之氣質及高尚之情操。(三)指導學生理解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論語,以培養倫理道德之觀念及愛國淑世之精神。(四)指導學生熟習常用應用文書信、便條、名片等之格式與作法,以應實際生活及職業發展之需要。(五)培養學生思考、組織、創造及想像之能力。(六)指導學生認知人文素養,以培養人文關懷之情操。六、教材大綱: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節數 備註1.範文1.1 文選1.2 古典詩選(一)1.3 現代詩選範文教學。1.作者介紹。2.題解說明。3.課文講解暨

    37、賞析。4.課後評量活動。36語體:文言50%: 50%2.文化教材:論語選讀(一)文化教材教學。1.孔子生平及思想簡介。2.論語內容之講解。3.相關人物介紹。4.論語之現代意義與價值解析。9表 1-2 國文 A()教學綱要 (續)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節數 備註3.應用文 應用文教學:書信、便條、名片等。1.應用文格式介紹。2.應用文之作法教學。3.應用文之習作練習。4.應用文之應用及創新。34.作文 作文教學。1.文體解說。2.寫作方法教學。3.相關範文觀摩。4.課外讀物導讀。5.習 作 練 習 (含 課 外 閱 讀 報 告 一 篇 )。61.作文教學囿於教學時數上的不足,不易落實教學,宜

    38、在校訂科目中加強學生寫作演練的教學。136.習作檢討。 2.教材選編可融入社會關切議題,如生態文學、海洋文學等相關文章與創作。表 1-2 國文 A()教學綱要 (續)七、實施要點:(一)教材編選1.範文之選材,必須具有語文訓練、文藝欣賞、理性思辨及精神陶冶之價值。2.編選教材時,宜把握語文基本素養的要求,通盤規劃,按文體文類、文字深淺以及內容性質,做有系統之編排。3.每課範文宜附有題解、作者、注釋、課文賞析及問題討論等項目。4.選文應力求內容旨趣切合時宜;思理精闢,層次分明;情意真摯,想像豐富;文詞雅暢,篇幅適度;並兼顧當代議題,啟發學生思考。5.課外讀物之選材,宜求文字難易適中,內容賅博周洽

    39、,思想新穎深刻,文學樣式多元,並使學生能自行閱讀吸收,以作為範文教學之補充。(二)教學方法1.講述法 2.發表法 3.問答法 4.練習法 5.討論法6.欣賞法 7.自學輔導法 8.觀摩法 9.演示法 10.戲劇表演法11.結合科技資源的教學 12.分組討論法(三)教學評量綜合口試、筆試、作品、演練、講演、學習態度及學習檔案資料整理等各方之整體表現。(四)教學資源1.參考工具書:與語文教學有關之百科全書、叢書、字典、辭典、書目、索引及電子工具書。2.一般用書:與語文教學有關之典籍及古今中外文學名著。3.期刊雜誌:與語文教學有關之資料。4 網路資源:與語文教學有關之資料。(五)教學相關配合事項1.

    40、校方應配合教學活動,舉行班際或校際間之各種語文競賽及相關藝文活動。2.校方應視學生的語文程度,開辦校訂科目的相關語文課程。141.2 國文 A()(Chinese A()表 1-3 國文 A()科目大要學分數:3建議開課學期:第一學年第二學期本科目目標在培養學生閱讀與欣賞現代文學作品及淺近古籍之興趣及能力,並能應用於語言表達及文字書寫。主要內容包含:文選、古典詩選(二)、現代詩選、論語選讀( 二 )及柬帖、會議文書、傳真等。方法宜兼重教師課堂講授與學生習作練習,以連結語言及文學間的學習機制,實施生活化教學。表 1-4 國文 A()教學綱要一、科目名稱:國文 A()(Chinese A()二、科

    41、目屬性:一般科目三、學分數:3四、先修科目:國文 A()五、課程目標:(一)提升學生閱讀、表達、欣賞與寫作簡易語體文之興趣及能力。(二)提升學生閱讀與欣賞文選、古典詩選等淺近古籍之興趣及能力,以陶冶優雅之氣質及高尚之情操。(三)指導學生研讀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論語,以培養倫理道德之觀念及愛國淑世之精神。(四)指導學生熟習常用應用文柬帖、會議文書、傳真等之格式與作法,以應實際生活及職業發展之需要。(五)培養學生思考、組織、創造及想像之能力。(六)指導學生認知人文素養,以培養人文關懷之情操。六、教材大綱: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節數 備註1.範文1.1 文選1.2 古典詩選(二)1.3 現代詩選範文教

    42、學。1.作者介紹。2.題解說明。3.課文講解暨賞析。4.課後評量活動。36語體:文言50%: 50%2.文化教材:論語選讀(二)文化教材教學。1.孔子生平及思想簡介。2.論語內容之講解。3.相關人物介紹。4.論語之現代意義與價值解析。93.應用文 應 用 文 教 學 : 柬 帖 、 會 議 文 書 、 傳 真等 。1.應用文格式介紹。2.應用文之作法教學。3.應用文之習作練習。4.應用文之應用及創新。3表 1-4 國文 A()教學綱要 (續)15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節數 備註4.作文 作文教學。1.文體解說。2.寫作方法教學。3.相關範文觀摩。4.課外讀物導讀。5.習 作 練 習 (含 課

    43、 外 閱 讀 報 告 一篇 )。6.習作檢討。61.作文教學囿於教學時數上的不足,不易落實教學,宜在校訂科目中加強學生寫作演練的教學。2.教材選編可融入社會關切議題,如生態文學、海洋文學等相關文章與創作。七、實施要點:(一)教材編選參考國文 A() 教學綱要 。(二)教學方法參考國文 A() 教學綱要 。(三)教學評量參考國文 A() 教學綱要 。(四)教學資源參考國文 A() 教學綱要 。(五)教學相關配合事項參考國文 A() 教學綱要 。161.3 國文 A()(Chinese A()表 1-5 國文 A()科目大要學分數:3建議開課學期:第二學年第一學期本科目目標在培養學生閱讀與欣賞現代

    44、文學作品及淺近古籍之興趣及能力,並能應用於語言表達及文字書寫。主要內容包含:文選、詞選、現代詩選、孟子選讀(一)及契約、規章等。方法宜兼重教師課堂講授與學生習作練習,以連結語言及文學間的學習機制,實施生活化教學。表 1-6 國文 A()教學綱要一、科目名稱:國文 A()(Chinese A()二、科目屬性:一般科目三、學分數:3四、先修科目:國文 A()五、課程目標:(一)培養學生閱讀、表達、欣賞與寫作較具深度語體文之興趣及能力。(二)培養學生閱讀與欣賞較具深度文選、詞選等淺近古籍之興趣及能力,以陶冶優雅之氣質及高尚之情操。(三)指導學生理解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孟子,以培養倫理道德之觀念及愛國淑世

    45、之精神。(四)指導學生熟習常用應用文契約、規章等之格式與作法,以應實際生活及職業發展之需要。(五)培養學生思考、組織、創造、想像及分析之能力。(六)指導學生蘊育人文素養,以鎔鑄人文關懷之情操。六、教材大綱: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節數 備註1.範文1.1 文 選1.2 詞 選1.3 現 代 詩 選範文教學。1.作者介紹。2.題解說明。3.課文講解暨賞析。4.課後評量活動。36語體:文言45%: 55%2.文化教材:孟子選讀(一)文化教材教學。1.孟子生平及思想簡介。2.孟子內容之講解。3.相關人物介紹。4.孟子之現代意義與價值解析。93.應用文 應用文教學:契約、規章等。1.應用文格式介紹。2

    46、.應用文之作法教學。3.應用文之習作練習。4.應用文之應用及創新。3表 1-6 國文 A()教學綱要 (續)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節數 備註174.作文 作文教學。1.文體解說。2.寫作方法教學。3.相關範文觀摩。4.課外讀物導讀。5.習 作 練 習 (含 課 外 閱 讀 報 告 一 篇 )。6.習作檢討。61.作文教學囿於教學時數上的不足,不易落實教學,宜在校訂科目中加強學生寫作演練的教學。2.教材選編可融入社會關切議題,如生態文學、海洋文學等相關文章與創作。七、實施要點:(一)教材編選參考國文 A() 教學綱要 。(二)教學方法參考國文 A() 教學綱要 。(三)教學評量參考國文 A()

    47、 教學綱要 。(四)教學資源參考國文 A() 教學綱要 。(五)教學相關配合事項參考國文 A() 教學綱要 。181.4 國文 A()(Chinese A()表 1-7 國文 A()科目大要學分數:3建議開課學期:第二學年第二學期本科目目標在培養學生閱讀與欣賞現代文學作品及淺近古籍之興趣及能力,並能應用於語言表達及文字書寫。主要內容包含:文選、曲選、現代詩選、孟子選讀(二)及履歷、自傳等。方法宜兼重教師課堂講授與學生習作練習,以連結語言及文學間的學習機制,實施生活化教學。表 1-8 國文 A()教學綱要一、科目名稱:國文 A()(Chinese A()二、科目屬性:一般科目三、學分數:3四、先

    48、修科目:國文 A()五、課程目標:(一)提升學生閱讀、表達、欣賞與寫作較具深度語體文之興趣及能力。(二)提升學生閱讀與欣賞較具深度文選、曲選等淺近古籍之興趣及能力,以陶冶優雅之氣質及高尚之情操。(三)指導學生研讀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孟子,以培養倫理道德之觀念及愛國淑世之精神。(四)指導學生熟習常用應用文履歷、自傳等之格式與作法,以應實際生活及職業發展之需要。(五)培養學生思考、組織、創造、想像及分析之能力。(六)指導學生蘊育人文素養,以鎔鑄人文關懷之情操。六、教材大綱: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節數 備註1.範文1.1 文選1.2 曲選1.3 現代詩選範文教學。1.作者介紹。2.題解說明。3.課文講解暨賞析。4.課後評量活動。36語體:文言45%: 55%2.文化教材:孟子選讀(二)文化教材教學。1.孟子生平及思想簡介。2.孟子內容之講解。3.相關人物介紹。4.孟子之現代意義與價值解析。93.應用文 應用文教學:履歷、自傳等。1.應用文格式介紹。2.應用文之作法教學。3.應用文之習作練習。4.應用文之應用及創新。3表 1-8 國文 A()教學綱要 (續)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節數 備註194.作文 作文教學。1.文體解說。2.寫作方法教學。3.相關範文觀摩。4.課外讀物導讀。5.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wn职业学校群科课程纲要-食品群.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766387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