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毕生发展,印度狼孩,1920年的一天,在印度加尔格达西南的一个小城附近,一位牧师救下了两个由狼抚养长大的女孩儿。这两个女孩,大的大约七、八岁,起名为卡玛娜,活到了十七岁;小的不到两岁,不到一年后就死在了孤儿院里。卡玛娜不喜欢穿衣服,给她穿上衣服她就撕下来;用四肢爬行,喜欢白天缩在黑暗的角落里睡觉,夜里则象狼一样嚎叫,四处游荡,想逃回丛林。她有许多特征都和狼一样,嗅觉特别灵敏,用鼻子四处嗅闻寻找食物。喜欢吃生肉,而且吃的时候要把肉扔在地上才吃,不用手拿,也不吃素食。牙齿特别尖利,耳朵还能抖动。她十五岁时的智力水平大致相当于三岁半的儿童。,巴西的鲁查努,巴西有一个名叫鲁查努的三岁的小孩儿,
2、出生后一直被关在一个竹笼子里,每天和三只狗做伴。这个孩子脸色苍白、不能睁眼,不会站立,不会讲话,只会爬,发出汪汪的狗叫声,还象狗一样耷拉着舌头。,同样的人类大脑,却不能发展出与人类相同的心理功能?,第三章 毕生发展,本章从心理产生与发展的角度,探讨人类个体心理的变化历程,重点突出儿童心理的发展。首先对心理发展的含义与相关观点作界定与介绍,然后分别对个体认知和语言的发展、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作概要阐述。心理的发展及其主要观点认知与语言的发展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心理发展的含义及毕生发展观。2、了解关键期的基本含义。3、了解四个主要学派对心理发展的基本看法。4、理解并记住皮亚杰提
3、出的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及主要特征。5、解释依恋的含义,并说明依恋与其后心理发展的关系。6、根据自己的成长历程,说说影响性格成长的主要因素。,1、心理发展概述,一般包含三个大的方面: 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心理的发展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心理的发展 人的个体从出生到衰老过程中心理发展,发展的两层含义,广义的发展,指心理发生的起源问题,心理的从无到有。 狭义的发展,指心理在时间上的变化过程,心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具体来说,发展是心理的生长和衰退两方面的对立与统一。(卡特尔和霍恩的“晶体智力(作为文化知识的智力)与液体智力(作为基本信息加工能力的智力)”学说),个体心理发展的含义,个体发
4、展是指个人从诞生到成年直至衰亡的身心变化过程。发展既有量的变化,更有质的变化;既指向前推进的过程,也指衰退消亡的变化。“个体发展”有时与“个体发育”、“个体成长”等词交替使用,但含义不完全相同。,心理发展历程的观点,持续论: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在生物因素和学习经验相互影响的下产生的一种行为上的平稳连续的变化。 阶段论:心理发展是不连续的,分阶段进行的,由一些列的步骤组成;在特定阶段,行为围绕一个居于支配地位的主题组织起来、某一阶段的行为与较早较晚出现的行为有性质上的不同、所有儿童以相同次序通过所与阶段。,伤仲永、张炘炀,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1、 连续性与阶段性2、方向性与不可逆性3、
5、不均衡性4、个别差异性5、逐步分化与统一6、发展的关键期,心理毕生发展,心理发展不是随着生理的成熟而停止,发展是一个从出生到中年到老年的持续的过程。 鲍帝斯的主要观点 个体发展是一生的过程,行为的变化可以在人的一生中任一时期发生,没有哪一个阶段在发展居于首要地位。,发展具有多维性和多向性,发展的方向也因种类的不同有所不同。 发展有获得和丧失结合而成,发展并非意味着增长。 心理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可塑性,而且发展有很多形式。 心理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个体发展是年龄阶段、历史阶段和非规范事件三种影响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毕生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孔子的人生心路历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6、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学记论求学历程,“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2、儿童心理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 儿童的社会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认知的一般概念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认知:就是指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及想象过程。 图式:皮亚杰看来就是人们为了应付某一 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认知的一般概念,认知:人对世界的认识过程。 认知的特性: 认知活动的成分和认知的阶段 认
7、知的功能: 同化:主体把客体的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 顺应:按照外界信息调整或改变自己主体原有认知结构,甚至建构新的认知结构,主体、客体 主观、客观,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也就是说,当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如果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这就是同化。顺应就是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即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的刺激情境时,有机体就会对自身图式作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新的情境。,皮亚杰认为: 为适应环境,发展认知,同化与顺应是一个也不能少的。这是平衡的一个意思。皮亚杰指出,大部分适应环境的过程
8、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只不过有时同化成分多,有时顺应成分多,互相补短,这是平衡的又一个意思。皮亚杰认为完成任何一次平衡包含着三个阶段,以儿童对“生命”概念的认知发展为例:一是儿童满足于现有的认知图式,处于暂时的平衡阶段;二是儿童意识到已有的认知图式存在不足,因此产生不满足感,平衡状态于是被打破;三是儿童克服既有认知图式的不足,发展起一种更有效也更成熟的新的认知图式,从而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儿童认知发展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sensorimotor stage)主要特点:儿童的智力只限于感知和运动。他们主要通过感知和动作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主要成就:客体永久性的获得;因果关系的
9、简单推理。,婴儿 的感知觉,吉布森(E.G.Gibson 1960)等的视崖实验。,主要特征:凭感觉与动作以发挥其图式功能;由本能性的反射动作到目的性的活动;对物体认识具有物体恒存性概念。 典型现象:循环反应,即婴儿一遍遍地重复因自己的动作而形成的新经验。(咀嚼自己的手指) 儿童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最重要的认知结果是“客体永久性”认识,即当物体从婴儿的视野中消失时,他(她)知道这不表明该物体不存在了,而表明该物体被藏在了某个地方。,2、前运算阶段(27岁),(preoperation stage) 主要特点:符号功能的出现,使儿童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思维开始摆脱具体动作的
10、束缚。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明显,同时具有非守恒性。主要成就:表象符号能力;语言符号能力。,主要特征:能使用语言表达概念,但有自我中心倾向;能使用符号代表实物;能思维但不合逻辑,不能见及事物的全面。 典型现象:延迟模仿,即当被模仿的对象消失后或不在时模仿该对象。 实验手段:球状泥团和香肠状泥团,3、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concrete operations stage)主要特点: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主要成就:守恒能力的获得;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化;分类和序列;类包含。,主要特征
11、:能根据具体经验思维解决问题;能理解可逆性的道理;能理解守恒的道理。 典型现象:“类包含”和“传递性排序” 实验实例:ABC,与积木比较高低,4、形式运算阶段(11 岁-15岁),(formal operations stage)主要特点:儿童能够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思维具有抽象性,摆脱了具体事物的约束,能将事物的内容与形式区分开来。主要成就:假设演绎推理能力;归纳推理能力。,主要特征:能抽象思维;能按假设验证的科学法则解决问题;能按形式逻辑的法则思考问题。 典型现象:钟摆实验。,皮亚杰(一),J.Piaget(18961980),皮亚杰(二),皮亚杰(J.P.Piaget,18961980)
12、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1915、1918年相继获学士学位和博士(生物学)学位,后在苏黎世、巴黎从事过精神病诊治用儿童测验工作。曾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和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还长期(19291967)担任设在日内瓦的国际教育局长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之职。1955年,在日内瓦“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并担任主任直到去世为止。他曾被哈佛、巴黎、剑桥等20多所著名大学授予名誉学位,并获得埃拉斯穆斯、巴尔赞、桑代克等多种科学奖。,皮亚杰(三),皮亚杰的主要贡献在发展心理学领域,他对儿童关于现实、因果、时空、几何、各种物理量的守恒等概念的形成和心理运算的起
13、源与发展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他创立的发生认识论体系已成为当代儿童与发展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皮亚杰一生发表了500余篇论文和50多部专著。主要的著作有:儿童的语言和思维(1923)、 儿童的判断和推理(1924)、智慧心理学(1947)、发生认识论导论(19451950)、儿童的道德判断(1952)。,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皮亚杰的研究方法临床法(clinical method)即通过对儿童的观察、谈话和儿童的实物操作等手段,多方面收集儿童心理活动的有关材料并加以分析、综合。特点:丰富多彩的小实验合理灵活的谈话自然性质的观察新颖严密的分析工具,认知结构与图式,认知结构(cognitive c
14、onstruction)个人在感知及理解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主体认知活动的产物,是儿童记忆、思维、动作和策略相互渗透的结果,儿童借此去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世界。在大脑中没有相应的生理结构。,认知结构组织的最基础单元称为图式。图式(scheme)是儿童对一个事件基本要素和相互关系的抽象表征,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三类图式: behavioral schemesymbolic schemeoperational scheme,发展的机制,智力的发展是通过适应(adaptation)实现的。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取得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平衡(equilibrium),达到平衡的具
15、体途径是同化和顺应。同化(assimilation):将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有机体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之内。顺应(accommodation):机体根据环境要求作出调整的过程。,皮亚杰关于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理论,阶段性的含义各阶段都具有独特的认知结构或图式(scheme) ,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点。每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后两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的顺序是不能改变的。,儿童的社会发展,早期的社会反应 依恋 性别社会化 家庭中的社会性学习 道德认知发展,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期,关键期: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在某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儿童学习
16、某种行为、经验比较容易,效率最高,错过了这一时期弥补非常 困难,这一时期被称为儿童心 理发展的关键期。,母亲印刻(Lorenz,1952),早期的社会反应,微笑的婴儿与母亲的微笑,依恋,哈洛(Harlow,1958)的实验,实验证明,身体接触的舒适感比食物在依恋形成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母亲印刻(Lorenz,1952),依恋行为在2岁时候达到高峰,2岁以后逐渐分开,3岁时,儿童在母亲不在时候也感觉不到孤单或不安全,能够开始和其他儿童交往和成人交往。,一些心理发展关键期列举,性别社会化,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 孩子之间相互对待的态度 服饰和装束来体现,家庭中的社会性学习,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家庭经
17、济条件 父母的文化水平 家庭气氛或家庭教养方式,民主型 严厉型 溺爱型 放任型 冷淡型 对儿童的独立性,合作性,同情心,坚持性等形成具有重大影响。,道德认知发展,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学说(三水平六阶段) 一级水平:前习俗水平,7岁以下 1惩罚服从倾向:避免惩罚 2朴素的工具性享乐主义:以获得好感为原则,二级水平:习俗水平,13岁 3追求别人的夸奖 4坚持权威道德 三级水平:后习俗水平, 5遵守道德,法律 6以个人良心为中心,尊从,避免道德谴责。,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前道德:他律道德:自律道德:,3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青少年身体的发展 青少年的智力的发展 青少年人格与社会的发展,青少年身体的
18、发展,女孩子9-14岁之间,男孩10-16岁 身高和体重的增加 第一性征出现 第二性征出现 早熟者的优势与劣势 心理断乳期,青少年的智力的发展,抽象性思维的出现 假设演绎推理,青少年人格发展,自我认同感 对职业和将来的思考 主要观点 霍尔 米德 弗洛伊德 埃里克森,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1、口唇期(出生1岁)力比多主要集中在口腔。通过吸吮、咀嚼、吞咽和咬等口腔的动作来获得快感。此阶段早期,儿童的世界是“无对象”的,还不能意识到他人的现实存在,只是笼统地渴求快感。后期才开始发展他人的概念。此阶段快乐的满足状况对以后的人格产生长远的影响。,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2、肛门期(13岁)力比多主要集中在
19、肛门区域。大便产生肛门区的快感,儿童以排泄为乐,以玩弄粪便感到满足。儿童第一次被要求放弃他们的本能愉快,其行为受到外界的要求。此可能与父母发生冲突,强烈的冲突可能导致日后人格异常。,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3、 生殖口器期(36、7岁)力比多集中到生殖器区域。儿童喜欢抚摸、显露生殖器并产生性欲幻想。儿童出现“恋母(父)情结”,在行为上有了性别差异。“恋母(父)情结”对于以后个体的精神健康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道德规范、社会价值观的内化以及性别角色的认同也有密切关系。,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4、 潜伏期(5、612岁)性冲动减缓直至暂停活动。儿童的典型特征是对性缺乏兴趣,男女之间界限分明,主要与同
20、性别伙伴游戏、学习和体育活动。,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5、 生殖期(1220岁)力比多冲动和能量活跃,对性的兴趣剧增。这一阶段个体最重 要的任务是摆脱父母的控 制、建立独立生活、寻求 同龄伙伴友谊、试图建立 长期稳定的性关系。,简 评,强调儿童早期经验和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态度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把人格结构分成三部分,通过描述各部分之间的矛盾,把人格发展的过程看作是动态的、变化的过程。对性本能的过分强调。缺乏实证依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基本观点,人格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每一阶段有一个主要冲突(社会心理危机)。每个阶段发展的顺序不变,其冲突是先天预定的,是生物成熟的表现。人格发展处于积
21、极和消极两端之间,不存在发展不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的方向问题。,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1、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2岁)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要使儿童的生活有规律,有保障,让儿童的期望得以实现。发展的两端是希望和惧怕。,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2、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羞耻感与疑虑(24岁)主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耻感 ,体验意志的实现。允许儿童去做力所能及的事,给予儿童一定的自由;对儿童的行为也要有一定的控制,让他学会服从社会秩序,即形成一种自由意志力,一种自我控制力。发展的两端是自我控制、意志和自我疑虑。,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3、
22、基本的主动感对内疚感(47岁)主要任务是形成主动感,获得良心和性别角色,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本阶段也称为游戏期,游戏执行着自我的功能,在解决各种矛盾中体现出自我治疗和自我教育的作用。发展的两端是方向、目的和自卑感。,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4、基本的勤奋感对自卑感(712岁)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勤奋既体现在学习和工作上,也包括了人与人之间互相接触的胜任感。发展的两端是能力和无能。,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5、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1218岁)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 发展的两端是忠诚和在确定性。,自我同一感,自我同一
23、感(identity)指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有何地位、将来会怎样等稳定的自我形象和自我历程的体验。第一、二阶段完成了机体的同一性,第三、四阶段完成了社会角色的同一性,第五阶段是形成一个人心理社会的同一性,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特殊的人。,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6、亲密对孤独(成年早期):体验爱情的实现。7、繁殖对停滞(成年期):体验关怀的实现。8、完善感对失望(老年期):体验智慧的实现。,青少年人格与社会发展,青少年与父母: 代沟 诱发的原因:功课,家务,交友,约会,外出时间等。 青少年与同伴 重视友谊 分享生活与感情,4成年期的心理发展,自我意识发展和自我同一性确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是成
24、年初期的主要任务。 成年初期 职业与工作 婚恋与育子,最堪回首的岁月,成年前期(25-45岁),中年期,35-60岁 心理智力精力最强盛的时期 事业成就和价值转变(价值观的实现和工作环境) 危机与压力(更年期、社会、工作压力) 空巢(父母的落寞),老年期,60岁到死亡 认知的变化(智力水平,生理素质) 退休 丧偶 疾病 死亡,5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问题:天生的聋子能不能欣赏音乐?天生的瞎子能不能欣赏美术? 实例:高斯9岁能解决数列求和问题莫扎克3岁弹钢琴,6岁指挥乐队维纳发明了控制论,14岁大学毕业我国王勃,遗传对个体的心理发展的作用表现: 1、遗传是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评价“3岁看到老”的说
25、法?反例:伤仲永、罗斯福、爱因斯坦 2、遗传给个体的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心理发展的主要观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相互作用论最近发展区理论,遗传决定论,主要观点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 定,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素质 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过程,外界影响和教育不能改变遗传的本质。,高尔顿的智力遗传说,高尔顿(F.Galton,18221911)是遗传决定 论的创始人和著名代表。他进行了著名的家谱调查,并以此方法证明 了他的遗传决定论,且由此得出了一条“遗传定 律”,认为人的遗传性1/2来自父母,1/4来自祖父 母,1/16来自曾祖父母。,研究:高尔登实验,
26、运用了家谱分析的方法,挑选了英国当时977个名人,包括政治家、法官 、军官、文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通过家谱分析的方法,调查他们的亲人,结果发现:他们的亲人有322名具有和这些名人相同的成就,接着有选择了977名普通的人调查他们的亲人,只有1名比较有声望。 问题:两个家族之间为什么存在这么大差异?,霍尔的复演说,霍尔(G.S.Hall ,18441924)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重复。胎儿在胎内的发展复演了动物进化的过程,而出生后个体的心理发展,则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个体心理发展是由种系发展决定的。“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格塞尔的自然成熟说,格塞尔(A.Gesell,188
27、01961)认为,成熟(由内部因素控制)决定机体发展的方向和模式,环境只是支持、改变和控制儿童的成长(不是发展的主要原因)。双生子爬梯实验。(在儿童生理成熟以前的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没有多大的作用,成熟是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双生子爬梯实验,精神分析论,性本能是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心理的发展就是性的发展。心理发展经历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两性期,环境决定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J.B.watson,18781958)是环境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人物。1、否认遗传的作用。2、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提出了教育万能论,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
28、(B.F.Skinner,19041990)也是环境决定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创立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行为是由伴随它的强化刺激所控制的,强调强化在人的行为塑造中的作用。,相互作用论,主要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代表人物皮亚杰(J.Piaget,18961980)瓦龙(H.Wallon)苏联的维列鲁学派,毕生发展观,毕生发展已成为发展心理学中的主流趋势。基本思想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的理
29、论,从遗传决定论到环境决定论,早期的西方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由生物因素决定的。例如:霍尔提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弗洛伊德提出性本能决定论;格塞尔提出成熟决定论;高尔顿提出心理遗传决定论等。 后来心理学家们认识到人心理的发展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例如:华生提出教育万能论;斯金纳提出强化塑造论;维果斯基提出社会历史文化决定论等。,从环境决定论到相互作用论,皮亚杰提出“相互作用论”。他指出:“人的认识既不来至于主体之外的客体,也不来至于客体之外的某一主体。它来至于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中途。” 朱智贤认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一样是在他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儿童的实践活动乃是
30、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从早期决定论到毕生发展论,早期的西方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早期的心理发展决定一生的发展。他们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过了关键期,心理就难于发展了。 毕生发展理论认为:个体发展是一生的过程。发展中的行为变化可以在一生中的任何一个时候发生。没有哪一个年龄阶段在调节发展的性质中居首要地位。在一生的发展中,连续的积累和非连续的变革都起作用。,艾里克森的人生心理发展观,E.H.Erikson(1902-1994) 祖籍丹麦,出生法国,师承弗洛伊德的女儿。1933年定居美国,精神分析医生,著名心理学家。心理社会期理论的创始人,弗之后对人格发展理论贡献最大,权威的青年心理学家
31、。,一 基本思想,人格的发展是逐渐形成自我的过程。 在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我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 每个人在生长过程中,都普遍体验着生物的、生理的和社会事件的发展顺序,按一定的成熟度分阶段地向前发展。 每个阶段都有发展目标和任务,即发展的主要矛盾,矛盾的解决会使心理健康发展。,二 人生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婴儿期(02岁)主要发展任务是满足生理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儿童早期(24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怀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学前期或游戏期(47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二 人生的发展阶段(
32、续一),第四阶段:学龄期(712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第五阶段:青年期(1218岁)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25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二 人生的发展阶段(续二),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50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第八阶段:老年期(50死亡)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先天遗传的影响 环境因素的影响 胎儿期,家庭环境,学校因素影响,社会因素影响,先天遗传的影响,环境因素的影响,胎儿
33、期 评价“ 胎教 ”的科学性? 母亲自身的那些因素对胎儿产生影响? 体重、身高、营养、怀孕次数、年龄、疾病、药物、情绪、高空飞行、辐射等。,家庭环境,家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首先,儿童的模仿性强 其次,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 第三,家庭氛围 第四,家庭结构 第五,长幼关系 第六,家庭完整性,学校因素影响,学校主导作用 华生:“ 如果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采用特殊的方法任意的加以改变,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典型的环境决定论者,夸大了教育的作用,教育万能论,但绝对的思想理念,往往有他正确性的一面。,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有: 第一、教师的影响 (1)教师的态度
34、(2)教师的评价 (3)教师的期望 第二、同伴关系的影响模仿 第三、学校环境,班级风气的影响,社会因素影响,1、传统文化 中国:情感、伦理、保守、安分守己 西方:理智、法律、开放、进取冒险 2、民俗文化 3、媒体文化,人的心理受到环境的影响! 举例:范仲淹岳阳楼记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放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哀怨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其他社会 首先、人不能脱离人类社会 其次、社会氛围的影响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风气: 个人主义: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 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 享乐主义:只求今朝拥有,不求地久天长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当,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的快,杂志翻的勤,琢磨下象棋,寻思打扑克,可以打瞌睡、写情书,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苦心,心中曰:“ 混张文凭 ”,影响您的心理发展的因素?,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问题:联系实际分别个体心理发展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总结,作业,P61 1、2、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