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 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第一章 仁为核心,仁者,二人也,即人与他人的关系。此篇: 从“仁”的定义开始,探讨“仁”是什么?不是什么?有何内涵?怎样才能做到?然后探讨“仁”在不同社会关系中所呈现出的不同形态孝、悌、信,以及外化为“礼”,成为人们相互间的行为规范。最后,
2、从仁者的种种行为,展示出“仁”所各有的特质。,(一) 仁是什么?,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樊迟问仁是什么? 孔子回答:“爱人”。,点 评:,这句话是孔子对“仁”所做的最简洁也最准确的概括。“仁”字由“人”和“二”组成。说文解字解释“仁”:从人从二。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是仁的本职。“爱人”之“爱”,即善待之意。爱人,就是善待他人,并在心中视他人为友。 繁体之“愛”,有“心”有“友”,可以为证。,2、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说:“曾参啊,我的学说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思想。”曾参说:“是的。”孔子走后,其他
3、弟子问曾参:“说的是什么意思?”曾参回答:“就是忠和恕而已。”,点评:,这句话是孔子对“仁”的进一步解释。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其内涵是“忠”和“恕”。,3、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悔乎?”,孔子说:“爱一个人,能不为他操心吗?忠于一个人,能不对他直言劝导吗?,点评:,仁之有“爱”,爱是关怀、操心;爱之有“忠”,忠是诚心诚意,能讲真话。“忠”,总与“言”相关,另如:“言思忠”。,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点评:,“已所不欲,勿施
4、于人”是孔子对“恕”的最好解释。一般而言,“忠”主要是对自己的要求,而“恕”更多的是对他人的态度。,(二) 仁不是什么?,5、6、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人!”,孔子说:“讨好的言辞,装出的喜悦,哪里会有仁啊!”,点评:,巧言令色,不是出自内心的真实情感,自然不是“仁”。 此句两见于论语,说明孔子可能在不同场合多次说过这句话。,7、“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好胜、自夸、怨恨、贪欲都没有的话,可以算是仁了吧?”孔子说:“可以说很难得了,至于是不是仁,我就不知道了。”,点评:,这句话是弟子原宪问的。“克、伐、怨、欲”,都是人性中的缺点,而克服了这些缺点,孔子也不认为就达到了“仁”。 仁,不仅要抑心中之恶,还更需扬人性之善。,(三) 如何做到仁,8、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说:“仁离得很远吗?我想要仁,仁就来了。”,点评:,仁,源自内心,深植于人类本性之中,是我们的本能需求之一。 仁的实现,是自我的实现,如同个人的修行,凭借内在的力量就可以完成。,谢谢观赏,WPS Office,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WPS官方微博kingsoftw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