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写融合、 创设实践略谈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提 要 阅读和习作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语文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语文教学要读写融合、创设实践,提升习作素养。把随文练笔融入到课堂内外,使阅读与习作有机结合。关 键词 读写融合 创设实践 随文练笔 挖掘潜能 强化功能 设置情景在以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教学创新与之相适应,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语文教学为现代人服务,应发挥重要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学习的基础。语文教学的主体是阅读和写作,这历来是广大教育者研究的主体。实际证明,语文教学做到读写融合、创设实践,的确是挖掘教材内
2、在潜能提升作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一、读写融合的作用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也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工具和手段,而且携带着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任,起着传递文化,塑造人格、构造精神的重要作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 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也有专家、学者称为“ 一鸟双翼”或“双子座”,在 语文教学中是不可缺的,离了哪一面,语文教学都会倾斜和失衡。因此,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应该互渗互
3、透,相得益彰。没有阅读修养的写作,就像井底之蛙视野狭窄;没有写作欲望的阅读,人们潜在的创造能力就会受到抑制。可以说阅读和写作分则两伤,和则共荣。写作能力的培养仅仅靠作文课上的训练是不够的,有必要在语文课堂上挖掘教材内在潜能,创设实践机会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内外结合起来,使之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从而迅速提升学生的作文素养。二、读写融合的功能及实施语文教学的读是为了写,而写是体现读懂的一种手段,读写是密不可分的。(一)、解读功能随文练笔,加深内容理解有些文章在表现人物的精神、心里活动或语言方面,能够做到恰如其分地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力求精炼。有文学素养的人定能对那一个词或那一句话进
4、行揣摩,产生无限遐想。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却难以做到这一点。因此可以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对文章进行解读。1、挖掘课文插图内在潜能,进行练笔, 对文章进行解读。课文中经常有一些紧扣课文内容的插图,这也是练笔的好资源。深入挖掘教科书的这一潜能,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邱少云烈火 烧身” 这一节时 。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然后独立思考: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学生说了之后,再让学生以两个人或多个人为一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外貌、神态、表情深入到心理活动,进行口头练说。完成以上的口头训练之后,先请学生对邱少云进行外部描写,再设身处地地体验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感受,才来描写
5、邱少云的心理活动,从而解读邱少云这样做的力量来源于高度的政治觉悟。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见到奶奶这一情景时。可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的插图,然后思考问题:从画面中你看到小女孩的穿着打扮是如何的?说明了什么?小女孩的奶奶是一个怎样的奶奶?小女孩见到奶奶之后表现怎样?等问题。先请学生进行口头训练,然后再将画意描写下来。这样,学生真正知道了小女孩的悲苦、见到奶奶的心情,从而对文章内容进行了解读。2、读补情节,解 读课文课文作为学生的学习材料,文章却是精炼含蓄的。作者往往对某些情节进行细致描写,有意布设地雷需要学生在阅读中去发现,去排除。教师要抓住材料的这一特点,让学生补充写作。如教学挂两支笔的孩子
6、这一课,课文中写陆小亮由不挂笔到又挂笔的转变过程只使用一个过渡句来说明,处理极妙:“后来,王老师 知道了他的心事,找他谈了话。 ”省略了王老师和陆小亮的谈话内容及陆小亮的神态、 语言。对这些进行细加揣摩,可知人物的好品质、作者的写作目的。让学生对这一略写情节进行补写,要求很简单:只要能说服陆小亮又挂两支笔就行了。 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会 联想出王老师可能告诉他:写错别字、知识不巩固与挂两支笔没有关系;教授、作家、记者小时侯在学习期间,也有写错别字的时候,知识不一定全牢固掌握;挂上笔只会给学习、书写带来方便、更便于帮助别人。通过这些方面来描写王老师和陆小亮的话,这样既提高了作文的水平,又能够使学
7、生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明确中心,解读课文。(二)、挖掘课后练习潜能进行练笔,对文章进行解读现行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文章课后习题中会安排练笔训练。这些练笔训练有的紧扣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是文章内容的延伸。深入挖掘教材的这一潜能,不仅能更深入地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中心思想,而且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如第十一册第三课了不起的女孩一文的课后就安排了“你从李欢身上学到什么?写下你的读后感。 ”这一练笔题。学生在完成这一练笔题时 ,必定会对文章再一次进行解读,会再一次感受李欢的坚强,会再一次被李欢坚强的意志品质所震撼。学生在这过程中,深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深刻体会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
8、样不仅解读了课文,而且写出来的课文是情真意切的,学生被李欢感动,这对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建立也起到了有益的作用。又如学生学习第十二册请求一文时,对文章中语句的意思不是很清楚,这就可以利用课后练习“写一篇短文,向爸爸妈妈说说你的心里话。 ”学生一定有非常多的心里话想和爸妈说,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是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作文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想对父母说的话会有:请父母多给他们一些玩耍的时间;希望父母别把他们当小孩子,虽然他们是小孩,但是他们自己有能力、有自己能做好事情的愿望等。通过写自己想要对父母说的话,既提高了作文水平,又能使学生了解请求作者对父母说的话,理解了文章的主
9、要内容,解读了课文。(三)、强化功能随文练笔实现单元目标随文练笔,或有对话,或有设置谈话情景,或有人物动作、心理活动等丰富多样,不拘于形式,这样对实现单元目标更深,从而强化练笔功能。抓单元提示练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文学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 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段、开头、结尾、过渡以及结构安排是学生可以模仿和借鉴的练笔资源。如现行语文教材中每一单元都安排了一项单元提示,平时在教学中许多老师却忽视“提示” 。仔细分析,可见课文安排的训练内容都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随文练笔能突出对该项目的强化训练。如
10、第十一册第五单元制定的训练项目是:“过渡句和 过渡段。 ”学了将相和之后,就让学生使用过渡句将23 件事连起来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进行连笔。学了庐山云雾让学生采用过渡的方法将不同的某一景物不同的特征连接起来。例如:梳羊角辫的小姑娘要求学生采用过渡的方法,简要地写出张丽对“羊角辫 ”看法的转变过 程。又如:第七 单元训练重点是:”分清课文的详略。 ”学了劳动的开端第一次挑煤的详写和第二次挑煤的略写,学生知道了详写和略写的方法有突出重点和中心的作用,就让学生进行连笔,用两、三件事来反映人物的某一品质,按详略的方法进行训练。(四)、创新功能随文练笔,仿写训练结合课文课堂教学,利用仿写指导习作训练
11、,虽与课文延伸有些相似,但对小学高段学生作文的完善以及平时的作文提高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仿写的用意不在于刻意的模仿,而在于加入主观感受的再创造。仿写,即仿照课文句段的语言形式,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写一句或一段话。如采蒲台的苇这一课是以物写人,学了这篇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仿照该文以物写人的方法,写“路灯、蜡烛、垃圾箱”等物品来反映某一人的一种品质或特点,只要求学生仿照这一方法,而不力求语句也要和文章一样,使学生有更加宽广的思维空间,从而有创新。又如,学了数鸡这一文章之后,可以 让学生仿写该文的第一段的对话形式,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作文中避免对话总是出现:你说、我说、他说的形式,使学生的文章有新意。
12、在讲读课文中,教师可以按课前准备的进行提问:这节对话的新颖之处有哪几方面?依据学生的回答,可归纳为: 人物语言在先、 语言的诉说者、动作、神态在后;中间 是说者、 动作、神态,两头语言;说明部分承前省略。写 对话、标点符号的应用也值得学生重视。可先布置学生自学,要求掌握文中使用标点的要决,疑惑之处在小组里请同学解释,也可以直接向老师请教。待掌握之后,布置学生在练习本上抄写没有标点的原文,然后离开课文添上标点,再打开课文与原文校对,自行批改,找出错误分析原因。这样,吸取教科书的精粹,再附之相应的对话练习,学生习作中的对话也就相应地活了,作文看上去就更灵活,作文素养也就提升了。又如讲述花潮这一课时
13、,教师提出写景类文章要写近景,也要写远景,还要写出由景物生发的联想,加深景物的内涵。同时,要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一系列修辞手法将景物写活。课后,让学生按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学校附近的一条大河,并要求仿写一篇写景文。有的学生在仿照课文的基础上,写出了不少的美文,还有的联想到河水哺育了两岸的人民,联想到大河与校园相应成趣等等,在仿写的基础上达到了一定的创新。(五)、拓展功能随文练笔,立足课内带动课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学生在课文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学到许多写作的知识,积累到不少的写作素材。如
14、优美的词语、叙事的方法、描写的高度等。通过句、段、片段、篇的 练笔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断提高。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学生慢慢地乐于写作文,于是也就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的一事一物,以便以后学到某一篇文章时,可仿其写法对平时的事物进行描写。学了庐山云雾,学生就对家乡的雾景特别留心,平时注意观察家乡云雾的特点,以及被云雾笼罩的景物,写出了较多描写雾景的文章。又如学了淞坊溪的冬天时,刚好是在冬天,学生被文中的冬天的景物所吸引,他们就在课余闲暇之时观察自己家乡冬季景物,观察完了后仿照课文写冬季景物的写法描绘自己家乡的冬天。如学生学习三顾茅庐一文时,会对刘备、关羽、张飞、 诸葛亮这些三国人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15、从而去阅读有关三国故事的书籍。当他们了解到一些故事之后,同学之间会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就是口头缩写文章,对作文水平的提升是有帮助的。学生学了养花后会交流自己养花的经验、教训以及一些趣事,这就是口头仿写作文。读写融合式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虽然能逐一填补自己在作文上的不足,但是也永远满足不了写作上的需要。随着写作水平的逐渐提高,自己也本能地对习作有着更佳境界的追求,新的疑惑、新的好奇,推着他们继续探求,更留意周边的一言一行、一事一物,自然地做起笔记来。不少学生定了自己喜爱的书报,班级书刊也常有人看,还有不少学生把自己的书报与他人的对换着看。资源丰富了,学生的兴趣广而浓,久而久之,良好风气形成, 读写融合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在语文教学中读写融合、探究教材的潜能,然后进行练笔,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仅积累了习作知识,还敢于习作、乐于习作,这样学生的作文素养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