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美术欣赏讲义.docx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764254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欣赏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美术欣赏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美术欣赏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美术欣赏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美术欣赏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美术欣赏讲义1.1 美术的意义与领域1.日出*印象法国 莫奈 油画(1)作品简介:日出印象,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于 1872 年在勒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 在送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 两幅画都没有标题。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 只能给人一种印象“。莫奈于是就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 日出印象。它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 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 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 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2)作品赏析:日出印象 描绘的是在晨雾笼

2、罩中日出时港口景象。这幅名画是莫奈于 1872 年在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 在送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 两幅画都没有标题。它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 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 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 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3)画家简介: 克劳德莫奈,生于法国巴黎,1874 年,莫奈发起和组织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就在这次画展中,莫奈的一幅日出印象引起了欧洲画坛的强烈震动。莫奈也一举成名。他被誉为印象派之父,是印象画派代表人物。该画是印象主义绘画的开

3、山之作, 它标志着印象派绘画的产生。迅速成为一个风靡全球,影响深远的世界性画派。它强调自然界的光和色,把光与色的变化作为绘画的主流。莫奈被认为是第一个采用外光技法进行绘画的印象派大师。(4)地位影响:印象主义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对欧美、日本乃至中国的画家产生过重要影响。2. 开国大典中国 董希文 油画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开国大典是中国画家董希文于 1953 年完成的著名油画,描绘1949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刻,为董希文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场面气势恢宏,喜庆气氛热烈。11 位

4、领导入画,他们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秘书长林伯渠,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和两位副总理董必武、郭沫若,共计 11 人。在文革期间,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原作不幸遭到两次修改,破坏了艺术的真实性。2011 年 6 月,为庆祝建党 90 周年,油画真迹首度向公众开放。该作品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2014 年 12 月,开国大典草图首面世,并将在 2015 年 1 月 8 日的“油画中国风董希文百年诞辰纪念展”中展出。3.3.作品赏析:它没有表现任何戏剧性的场面,只是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画面的主体不过是三个弯腰拾麦穗的农妇而已,背景中是

5、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麦垛。这三人与远处的人群形成对比,她们穿着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体态健硕,谈不上美丽,更不好说优雅,只是谦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寻找零散、剩余的粮食。然而,这幅内容朴实的画作却给观众带来一种不同寻常的庄严感。米勒一般采用横的构图,让纪念碑一般的人物出现在前景的原野上。三个主体人物分别戴着红、蓝、黄色的帽子,衣服也以此为主色调,牢牢吸引住观众的视线。她们的动作富于连贯性,沉着有序,布置在画面左侧的光源照射在人物身上,使她们显得愈发结实而有忍耐力。或许长时间的弯腰劳作已经使她们感到很累了,可她们仍在坚持。尽管脸部被隐去了,而她们的动作和躯体更加富于表情 忍耐、谦卑、忠诚。米勒

6、以凝重质朴,造型简约的概括力,来极富表现力地塑造平凡人物。他表现的是人和大地的亲密关系,是史诗所不能达到的质朴平凡。从这三个穿着粗布衣衫和沉重木鞋的农妇身上感到一种深沉的宗教情感,在生存面前,人类虔诚地低下他们的头。虽然远处飞翔的鸟儿依旧烘托出田园诗般的意境,但人类凝重的身躯似乎预示着生存的重压。正是这种宗教般的感情使拾穗者超越了一般的田园美景的歌颂,而成为一幅人与土地、与生存息息相关的真正伟大的作品。3 作者简介: 米勒(1814-1875)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省格鲁契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兄妹多而和睦,自幼参加田间劳动,淳厚朴实是他天生的秉性,勤劳清贫成了他生活的习惯。他 23 岁到巴黎,拜画家德

7、拉罗什为师,由于师生不和谐而离开。到卢浮宫向米开朗基罗、普桑、曼特尼亚作品学习。以簸谷者为起点,开始了他那伟大的农村风俗画的创作。此后 27 年坚持边劳动边作画,上午下地干农活,下午在家作画,生活贫困,常有“断炊之虞”。他的绘画主要反映农民生活,他满怀对受苦农民的无限深情,以深厚朴实的绘画语言去歌颂农民那种真挚、勤劳、朴实、善良的美德,反映他们生活的不幸与顽强的生命力。对这不合理的社会予以揭示与控诉。他是一位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画家,一生画了 80 多幅作品。主要作品有播种者、拾穗者、牧羊女、晚钟、小鸟的捕食等。米勒的艺术语言十分平静,造型概括,情调含蓄,笔法朴实。他常常用默写的方式来记录他的感

8、受和印象,画风苍茫沉寂,质朴凝重,色调浑厚,感情真挚动人,人物形象庄重而富有纪念碑性。2明朱耷鹤鹿凫雁四条屏:此四条屏分别描绘鹤、鹿、雁、水鸟,均为八大惯画的母题,是其 70 岁左右的佳作,署款“八”字呈两点,并改“画”为“写”,每幅构图精简、取象夸张、笔墨浑沦,俱象征性传达其孤傲落寞、清空出世的思想情愫。朱耷:朱耷(1626 约 1705 年),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本名由桵(rui),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 、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

9、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存世作品有水木清华图、荷花水鸟图等。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 xi,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 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

10、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1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主要成就: 诗书画三绝, 书法艺术郑板桥书法,用隶体掺人行楷,自称“六分半书” ,人称“板桥体”。其画,多以兰草竹石为主,兰竹几成其心灵的郑板桥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郑板桥的题画诗已摆脱传统单纯的以诗就画或以画就诗的窠臼 kji,他每画必题以诗,有题必佳,达到“画状画之像 ”“诗发难画之意”,诗画映照,无限拓展画面的广度齐白石: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