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学生创新性学习型组织构建的环境构成研究.doc

上传人:dwy79026 文档编号:7639179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创新性学习型组织构建的环境构成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大学生创新性学习型组织构建的环境构成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大学生创新性学习型组织构建的环境构成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大学生创新性学习型组织构建的环境构成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大学生创新性学习型组织构建的环境构成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学生创新性学习型组织构建的环境构成研究摘要:结合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方法和经验,论述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课程体系等相关理念;根据高校本科生实际情况,提出构建项目制本科研究性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团队组建、教学目标和管理机制。实践证明,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较好地实现了本科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关键词:项目制;学习型组织;科技创新团队;研究性教学;科技创新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还处于粗放型阶段,整个高等教育带有趋同性,几乎千篇一律地按照精英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和课程安排,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训练,重视书本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高校对创

2、新素质教育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 【1】 例如,开展科技作品竞赛活动,设立课外科研班,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1 研究背景 11 知识经济时代对个人和组织的要求111 要求个人终身学习在21世纪,面对比以往更加激烈的全球竞争、知识更新周期的短以及知识经济的出现,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职业更换的频率也加快。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进入社会之后可能己经面临淘汰的命运。因此,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学校后需要不断地在工作环境和生活中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个人从出生至临终的全部历程都必须是学习的历程。人们不仅需要直接从事与知识、信息有关的工作,从工作中学习,而且要终身学习,即不断地持续学习。整个社会正在向学习

3、化社会迈进。112 要求组织全面、快速获取知识组织是世界整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学校、公司、机关、企业、商店、银行和医院等等都属于组织。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不断变化的环境,都要求组织必须拥有范围广阔的竞争能力,尤其包括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组织如果不进行变革就无法生存,要实现变革,必须反复不断地学习,反复不断地改进。通过改变形成某种新的东西,具备了完全新的能力,就可使组织处于能竞争的状态,这就要求建立新型的组织,以提高学习力和竞争力的组织。113 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要整合学习、工作与知识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许多组织不能称为学习型组织,是因为存在两种分离:从组织角度看,工作与学习的分离,从个人角度看,

4、是工作与知识的分离。前者导致组织绩效中没有学习而带来的改善,后者则妨碍了个体成长。而整合学习、工作与知识的方法,就是创建学习型组织。12 教育技术领域的新发展121 从个体学习的研究到关注团体、组织学习的研究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目前教育技术研究主要关注个体的学习。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普遍应用,学生学习方式不仅仅是个体学习,而且伴随有大量的小组讨论,相互合作、协商解决等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再仅限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

5、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在共享学习资源基础上开展讨论、沟通、合作将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教育技术将要同时关注群体学习、组织学习。122 从关注学校教育扩展到学校以外的教育目前,教育技术主要是把学校教育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很少涉及到学校领域以外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非常重视智力资本,个人需要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学习新知识,组织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的共享、沟通与创新。为此,教育技术在关注学校教育的同时,也应关注学校以外的教育领域,树立全社会教育观念,关注学校以外的学习和知识的获得,关注组织内部的学习。123 更加重视挖掘隐性知识目前,教

6、育技术还主要研究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供知识的传播效果,重点还是书本知识的接受性学习方面。随着以创新目标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采用发现式学习,关注如何准确、有效、迅速地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科学、有效和富有个性化特点地加工、处理、组织、创造,挖掘隐藏在信息背后的知识的问题。也就是说,人们希望借助于某种技术将现有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在组织内部有效地共享知识,进而把知识上升为智慧。这就是学习型组织学习的方式。因此,我认为教育技术学领域越来越应关注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组织,从获得信息到知识的转化,研究新知识的创造、知识的创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和共享化等,以拓展其应用和研究的领

7、域。 【2】13 国外学习型组织的发展和现状131 初期: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企业辅助管理“学习型组织”最初的构想来源于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的佛睿斯特教授。佛睿斯特40年代发明了随机存取记忆体(RAM),而使电脑走上高速发展时代。50年代他应邀到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管理学的新课题。1956年,佛睿斯特以他在自动控制中所学到的信息反馈原理研究通用电气公司的存货问题(这也是ERP的雏形),取得了惊人的发现。从此他致力于研究企业内部各种资讯与决策所形成的互动结构究竟是如何影响各项活动的、并回过头来影响决策本身。他研究起伏变化的形态从而开发了系统动力学。佛睿斯特觉察到系统动力学对于全人类的重要性。原来人类

8、社会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处在这种动态系统中,只是思考的方式与工具不当,以致无法有效地处理这类问题。也就是说,在面对动态性复杂问题时,人类常有“学习智障”。“学习型组织”最初是他在1965年写的一篇文章“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中提出的。他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非常具体地构想出未来企业的思想组织形态层次扁平化、组织资讯化、系统开放化,逐渐由从属关系转向工作伙伴关系,不断学习,不断重新调整结构关系。 【3】132 快速发展时期:相关理论和技术出现从国际范围来看,虽然对组织学习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60年代,但直到1990年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彼得.圣吉(PeterSenge)出版了第五项修炼一一学习型组织

9、的艺术与实务一书,才掀起了研究和实践学习型组织的浪潮。此书也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成为全球畅销不衰的商业巨著。十多年来,圣吉博士的理论得到了全球学术界和企业界的赞誉。据粗略统计,近年来关于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的文献呈直线增长态势,不仅有很多论文发表,而且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专著;不仅有理论探讨,而且有大量的实证分析与案例研究,并且出现了一些咨询公司专门辅助企业转变为学习型组织。与理论界相呼应,三分之一的全球财富500强企业其中包括微软、福特、杜邦等都已经应用圣吉博士的管理方法和工具,着手建立学习型组织。大批优秀企业也纷纷表示了对学习型组织的兴趣,有的还积极推进组织学习或导入学习型组织项目,并取得了明

10、显成效。133 现状:学习型组织在全球众多企业得到推广和应用就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发展而言,目前国际上最广泛、影响最深远学习型组织是以彼得圣吉为首的及其发展的。1991年,为了培养公司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研究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组织学习中心(TheeenterforOrganizationalLearning)在麻省理工学院(MIT)成立。中心建立的最初目的是通过系统思考、改善心智模式、自我超越和建立共同愿景来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在几年之内,中心迅速发展。到了1995年,有19个合作伙伴加入进来,包括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克莱斯勒汽车集团、联邦快递、福特汽车公司、惠普、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英特尔公司、朗讯

11、技术公司、太平洋贝尔、壳牌石油公司和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等。许多公司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关于学习型组织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他们在整个团队中充分挖掘了员工的学习能力,创建了学习型组织的基础设施,改变了领导阶层的思想和行动方式,并且在内部成立了学习委员会。14 国内学习型组织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第一个将组织学习的概念引进中国的是大学。最著名的有上海的同济大学和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从九十年代初,上海民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附属同济大学)就为1000多家政府机关和企业做了有关学习型组织的讲座。其中包括宝钢,贝尔实验室,江苏油田等。同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从1997年以来,在组织学习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和工作。他们把研究

12、运用于团队建设和远程教育,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21。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研修中心于2001年5月主办了首届全国学习型组织高级论坛。该中心正在致力于帮助中国企业建立学习中心,还积极参加了学习型组织全球工作网络的组织活动。直到今天,在中国已经出现了众多成功的学习型企业:上海宝钢股份有限公司,联想集团,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公司,伊利乳品集团,海尔集团,江中制药集团公司等等。越来越多的公司、组织,其中包括私有股份制企业和国有企业,逐渐认识到必须把学习和创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组织的持续学习能力才能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商务环境中生存并取得长久的成功。 【9】2 基本理念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提出,高等教育的课

13、程体系应该体现教育与科技的相互支撑。当前大学本科教学还停滞在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和应用过程上,没有跃迁到发现与创新科学知识的程度,造成大学本科教学过程不完整。 【4】21 组织组织是为实现某些目标而设计的人群集合体,是每个成员在这个集合体中进行各种活动的构架系统。所有正式组织不论其级别和规模差别多大,均包含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愿望和信息沟通三个基本要素。22 学习学习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所谓学习往往是指人们掌握知识与能力的一种特殊活动。心理学家对于个体学习的比较公认的一种定义为: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 【10】 当然这里对学习的界定还是基于个体学习,其实学习的概念有了更广泛的意义,人

14、们之间相互的作用而产生的行为及认知变化都可看成为广义的学习。23 组织学习组织学习是组织为了形成其核心竞争力,而围绕信息和知识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它是组织不断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以适应持续变化的环境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11】 组织学习是相对个人学习而言的,组织学习是在个人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目标更明确,即把个人学习和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强调学习属于组织行为,促进组织的变革和发展。24 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就是通过不断学习来改革组织本身的组织。学习在个人、团体、组织或者组织相互作用的共同体中产生。学习,对组织中的每个成员是终身性的,对团体和组织则是持续性的并可以战略性地加以运用的过程

15、。就整体而言,学习是跟工作同时进展,且两者是统一的。学习不仅导致知识、信念、行动的变化,还增强了组织的革新能力和成长能力。因此我们可以把学习型组织理解为把学习共享系统组合起来的组织。 【12】25 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主动学习,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接受型学习中,传授知识是讲述成型的知识与技能,属于继承,单纯继承不能产生创新。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究性学习的模式是基于解决问题,是基于项目活动和任务驱动;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是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研究性学习能够超越接受型学习的

16、教育实践,促发学生自主建构过程,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超越简单的重复的技能训练,追求在开放的、真实的学习情境中,通过综合的复杂的活动,培养综合的高层次的能力;超越以兴趣为中心的活动课程,借助于富有挑战的问题和项目,提高学习活动的层次和深度。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联结共同点是研究性,教师的研究性教学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结合的共同体。22 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传授知识、学习方法及科学观和科学态度的教学方式。而进入21世纪之后,高校层次的划分开始转向以学校类型为重要依据,分为应用型高校、教学型高校、教学研究型高校、研究型高校。研究性教学不专

17、属于教学研究型高校、研究型高校。不同层次、不同定位的本科院校都应建立相应的研究性课程体系。研究性教学能够突破以讲授为主按学科组织教学的封闭式教学体系,是符合教学、研究和实践应用三者辨证关系的教学新模式,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23 研究性教学课程体系科学地构建本科研究性教学课程体系能够解决灌输式教学与研究性学习二元分离的状态,实现双基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融合,拓展学生的能力空间。研究性课程体系包括课内的研讨课程、网络课程、体验课程以及课外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制团队训练、各种学科竞赛等。构建研究性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开发基于学科的研究性课程、设计合适的学习方式、创设新型的学习情境

18、等;培养途径是将项目应用于教学领域,形成基于问题的培养方式,培养学生与社会职业需求无缝衔接的能力;研究性课程发展模式是采用发展项目和集成项目的方式。24 项目制研究性教学项目制研究性教学是研究性课程体系的一部分,是以真实科研项目为牵引,以各种项目团队教学的方式,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科研项目实训紧密结合,弱化教师课堂讲授,增强学生自主和快速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培养一批兼具技术力和领导力的创新人才。项目制教学中,人才的培养、思想和态度的训练是第一位的,项目研究只是培养途径。 【5】25 科技创新团队概述团队是指为完成某一特殊使命而建立起来的一个打破组织内

19、部门限制,由多部门专业人员组成的临时性组织,它的最大功效是处理现在组织结构所无法解决的临时性问题和机会。团队作为一个全新的创新组织,在科技创新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顾名思义,科技创新团队是以科技创新为目的而组建的团队,科技创新主要是指与科技发展相关的全部创造性活动,它包含着一种特殊的精神气质,凸显了洞察力和独创性的交汇,是新观念和新方法的融合,包括科学知识的生产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技术成果的引进与本土化、成果推广等。企业里的产品、技术开发团队,高等院校里的科研创新团队等都属于科技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团队不同于其他各种专业团队、创业团队、工作团队,其具有以下特征:251 团队人员知识层次高

20、。因为从事的是科技创新活动,团队由某一知识领域的专家组成,因此团队成员的知识水平高。252 临时性。团队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集聚在一起,并相互协同合作以完成课题任务,课题结束则宣告了团队的解散。也就是说,科技创新团队因课题而存在,随课题结束而消失。253 创新性。该团队的组成是为了在某一技术或知识领域获得创新性的成果。科技创新的问题不是在直觉上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是什么的问题,而是那些在科技领域所遇到的一个由“给定”“目标”和“差距”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没有直接明显的方法、想法或途径可循的情境”。科技创新的任务则是根据“给定”、消除“差距”、达到“目标”,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 【6】3 项

21、目制本科研究性教学31 团队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实现学习和科研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这个群体主要由学生和教师组成,团队成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共同研究解决科学问题,共同形成学习和科研成果,共同实现团队目标。根据项目方向,团队可以按专业和跨学科专业进行组队,每队由专职教师导师、学生导师(项目组长、学生主管、资深队员)、兼职导师、核心层队员(一线队员、二线队员)和预备队员组成每个团队都由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共同组成,团队中的每位学生均经过预备队员二线队员一线队员项目组长学生管理者的培养过程。基于项目的团队建设形成了由专职指导教师、学生导师(项目组长、学生主管

22、、资深队员)、兼职导师构成的多维导师制,团队可以针对不同的项目,或同一项目的不同阶段,聘请正式和非正式的各种导师,可以自由选导师,选对应企业,选工作室,选项目等。 【7】32 教学目标321 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过程同时包含因素的分解和因素的合成,创新思维包括分析和综合两方面。按分析的思路层层展开是基本的思维方式,是理解自然科学理论体系的思维方式。但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中需要把各方面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的复杂的事物,当有一个新想法付之实施时,往往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因此必须综合考虑。思维方式要兼容演绎和归纳两种方式,在不同场合要用不同方式。在任务展开时要用演绎法,而且往往不存在最佳方案或唯一结论,要

23、考虑多个因素,设想多个方案。选择方案时要善于权衡轻重,作比较判断,归纳到一个方案。研究性教学要求必须遵循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和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根据由基础课程的“分析模式”过度到高年级的“综合模式”的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同时培养学生的分解问题能力和合成系统工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分析思维和工程的综合系统思维。322 培养二次研发能力与多元智能科学理论创新是唯一的,只有世界第一,没有世界第二。而技术创新是多元的,技术创新的门槛要远低于科学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并非单指技术活动、技术研究,技术创新必须有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社会价值指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经济效益指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

24、价值。如果技术创新只是停留在研究所、实验室,只做一些原理研究,或者做个样品,通过技术鉴定,获得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等评价,这种技术活动不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并非一定要原创性或独占性的,创新不等于创造发明,不一定要有专利。创新方式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其中原始创新中既有技术创新,也包含了其它内容,集成创新和再创新是技术创新。所以,团队选择技术创新路线既培养了学生到企业的适应能力,又遵循了人才成长规律。多元智能是制造产品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质上多元智能是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没有先例可循的新问题,还有制造有创新性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25、项目学习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信息化社会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中,各学科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大学生的多元智能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整合和返璞归真,由于项目更贴近生活和现实问题,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更具竞争力。323 培养团队精神和个人价值观现代科技工程项目极少是一个人完成的,都需要团队集体工作。团队精神是团队为共同实现目标与使命而遵守的行为标准,对其共同价值取向等经过锤炼升华,成为团队成员共同的理念或心态。团队精神是维持团队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是团队成员愿意为实现团队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和工作风气。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共同目标,精髓是既严格分工又密切合作的共同贡献,团队创造的价值大于各成

26、员创造的价值总和,团队精神由思想、道德、技术和智能构成。价值观是人们对各种客体满足主体需要进行的评价和根本看法,是通过社会化培养起来的。个人价值观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知识和经验在头脑中积淀并形成的有关客观事物重要性、有用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是不易改变的。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可以提升团队业绩,团队成员的相互协作有助于正确的个人价值观的养成,团队精神与正确个人价值观的结合有助于团队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制创新团队培养可以为团队成员创造适宜的发展环境,为团队成员建立合理有效的机理机制,通过采用设置超级目标、项目拓展训练等教学方法,帮助团队成员团队价值观养成,形成团

27、队精神。33 管理机制创新的基础是人才的个性化,个性化的教育能够科学健康发展的关键是管理机制。研究性教学改革促进了课程的项目化、产品化、模块化、实践化、研究化、综合化和多样化,引起了一系列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变化,开发综合性的试验、开发综合性课程和随时接受企业的项目是一项非常常规的工作。针对研究性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需要构建一种开放的、灵活的教育教学制度来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差异和个性,需要学分制的教学管理体系支撑,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正规化的规章制度,需要突破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导师制,建立本科教育新型的“德智合一”导师制育人模式。管理机制创新是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的重大改革之处,除教学管理改

28、革与创新外,团队管理还突出表现在技术管理与思想引导上,管理途径主要有人际关系途径、角色界定途径、价值观途径和任务导向途径。最有效的是价值观途径,发展成员问的相互理解,引导团队成员做事情的整体立场和价值观念,感知自己为团队共同目标做出的贡献。团队管理体现了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个性化管理,体现了学生工作与教学管理的融合,使技术管理与思想引导达到高度的统一。深化了做人第一,技术第二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思想。 【8】4研究性学习环境的构建41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构成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群体所在是学校,是由学生组成的班级中,这中间就有组织的问题。学校班级作为一种组织,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该起到怎样的一种作用呢?

29、笔者认为,学校班级应成为“学习型组织”。我们有时认为学校、班级其本身就是“学习型组织”,何谓还应成为“学习型组织”呢?我们所要倡导的“学习型组织”,用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中提出的观点,是说真正的学习型组织是一种不同凡响,更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由伟大的学习团队形成社群,有着崇高而正确的核心价值、信念与使命,具有强韧的生命力与实现梦想的共同力量,不断创新、持续蜕变。在其中,人们胸怀大志,心手相连,相互反省求真,脚踏实地,勇于挑战极限及过去的成功模式,不为眼前近利所诱,同时以令成员振奋的远大共同愿景,以及与整体动态搭配的政策与行动,充分发挥生命的潜能,创造超乎寻常的成果,从而由真正的学习中体悟工作的意义

30、,追求心灵的成长与自我实现,并与周围的世界产生一体感。显然,在这样一种组织中,学校工作已不再是人们单纯谋生的手段,班级中的学习也不再是学生追求知识,掌握技能的唯一目的。学校工作的意义在于追求自己的内在价值。通过工作,人们享受人生,不断学习、自我否定、自我创新、探求生命的真正意义。班级中的学习意义在于学生的能力养成、智力发展,在于培养学生的意志、个性品质。在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索激情和创造精神,学会与各种人群交往和团队协作,尊重和欣赏别人的劳动,感受体现和创造美的事物,培养工作的责任心和计划性等。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目的也正在于此。所以,针对学校组织和班级组织来说,摒

31、弃传统的组织模式,构建“学习型组织”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条件。42 研究性学习的教育提升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是一个新的挑战。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内容综合、形式开放,注重实践、探究和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有着显著的区别。而对研究性学习,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要进行全面的提升。首先是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能从过去着眼于学生的分数、升学率等狭隘、短视的观念转变到着眼于学生全面、长远的发展,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新观念。教师的教学观念要能从传统的教学局限于传授知识、结论性给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培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观念要能从单向地、终结性评价转变为注重学生学习

32、过程及能力形成的评价,并要发挥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其次,是教师知识的更新提升。我们现在的教师,尽管接受过正规的知识教育,但走上工作岗位后,只注重了所从事教学专业的研修,却忽视了其他相关知识的掌握。久而导致本学科知识日渐丰富,而跨学科知识和其他知识日渐贫乏。但研究性学习所涉及的学习空间和学习内容是相当广泛而且是开放的,因而教师的知识面窄,量不足是亟待改变的现实。面对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储备,开放学习空间,最大限度丰富自己的知识。43 研究性学习的社会转型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突破了原有学校教育的时间与空间,扩展到了全社会。因为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体验以及综合应用

33、进一步加深、加宽。研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怀疑精神和求知欲望,这使得学生有强烈的探求动机,将学生的求知行动贯穿于广泛的社会生活当中。然而这就会使传统的社会系统受到冲击。需要整个社会改变某些固有的思想及认识,进而实现社会的转型,构建学习型社会。我们认为,学习型社会是研究性学习开展的重要环境,也是一个长期的环境基础。学习型社会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概念,强调以教育为主导的学习的社会化、全员化与终身化,强调了集体、团队和全社会学习意识、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支持体系的构建。研究性学习正是为当今社会向学习型社会转型所作的准备和尝试,它从理念上改变了学校单纯实施教育的认识而树立起社会才是教育的主阵地的思想;它

34、确定了社会才能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条件和帮助,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也能使学生体验社会过程的研究性学习的出发点;它把学生作为社会个体的社会权利与社会责任感的意识及形成作为教育的立足点。研究性学习为千百年来教育的梦想,培养具有真正社会意识的“人”,能适应未来社会大同的“人”作了有益的尝试探索。因而,社会的转型,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是研究性学习得以有效地长期地开展下去的环境保证。参考文献:1白日霞,黎树斌,刘玉彬教学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4):70732 9 12 秦敏信息技术在创建学习型组织中的应用研究D 783http:/www.knowledge.hut.fi/

35、projrcts/learningoganization/research.html 4张建林大学本科教学过程完整性与研究性学习理工高教研究,2005(2):73775 8白日霞,陈兴文,付 杰,田 云项目制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大连名族学院学报,2008(11)6 覃 丽不同生命阶段科技创新团队的动态功能匹配初探J大众科技,2006(1)7杨家珍,王琪团队创新有效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J理工高教研究,2006(5):89918 白日霞,陈兴文,付 杰,田 云项目制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大连名族学院学报,2008(11)10 钟启泉现代学科教育学论析J12511 黄健造就组织学习力J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