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3 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 3 节 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惠东中学化学科组 陈碧华一、教材来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 第 3 章 第 3 节沉淀溶解平衡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按照由简到繁、逐步递进的原则构建。首先分析单一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行为,建立起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引入描述这种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在此基础上分析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最后考虑比较复杂的沉淀转化问题。本节教材设计中始终依据实际例子来诠释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分析带动原理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平衡移动的一般规律一步步揭示沉淀溶解平衡的本质。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难溶电解质
2、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与生成进行分析。能写出溶度积的表达式,知道溶度积的含义及可以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推理出新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沉淀溶解平衡状态的存在及其移动方向的确定的方法,树立对立统一转化的思想,激发求知的兴趣和求真的态度。培养探究、思考、合作、交流创新的品质。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沉淀溶解平衡难点:沉淀溶解平衡五、教学方法习题练习、讲解启发、实验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媒体展示六、教具准备:试
3、剂:饱和食盐水、0.1mol/L NaCl 溶液、0.1mol/L AgCl 溶液、浓盐酸仪器:试管、滴管、多媒体平台、电脑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当我们外出旅游,沉醉于秀美的湖光山色时,一定会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石灰石岩层在经历了数万年的岁月侵蚀之后,会形成各种奇形异状的溶洞,如何形成? 小朋友吃糖不刷牙易形成蛀牙又什么原因?这都与我们要学习第三节沉淀溶解平衡有一定关系。【图片展示】 千姿百态的岩石、溶洞、蛀牙。【老师】现在学习沉淀溶解平衡之前,我们首先思考讨论两个问题:问题一,在 NaCl 的水溶液中,再加入固体溶质,固体有没有溶解过程?【学生思考讨论】分两种情况:当溶液没有达到饱和时
4、,固体能继续溶解;当溶液达到饱和时不能继续溶解。【老师提出质疑】达到饱和后固体真的不能溶解了吗?【图片展示】将形状不规则的 NaCl 固体放在饱和食盐水中过了一昼夜后发现变成形状规则的固体且质量不变。你得到什么启示?【老师提示】联想如何改变固定形状的积木?拆拼。2【学生】其实有溶解也有结晶的过程。质量不变说明这两种过程的速率相等。【老师】可用 NaCl(S) Na+ (aq) + Cl-表示【老师】问题二:NaCl 能不能与盐酸反应?在饱和 NaCl 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有什么现象?【学生实验】在饱和 NaCl 溶液中滴加浓盐酸实验现象: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老师】你认为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产生白
5、色沉淀的原因是什么?(提示联系问题一)【学生分组分析讨论】白色沉淀是 NaCl。原因:NaCl(S) Na+ (aq) + Cl-(aq)加入浓盐酸,C(Cl -)增大,使平衡向左移动,有 NaCl 固体生成.【老师】可溶的电解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难溶的电解质在水中是否也存在溶解平衡呢?若有,可以如何表示?(参照 NaCl(S) Na+ + Cl-)【学生】书写:AgCl(s) Ag (aq) + Cl (aq) 【老师】我们的预测到底成不成立?如何用实验验证? 【展示】课前已经准备的底部有白色 AgCl 沉淀,上层为澄清溶液的试管(同浓度同体积 AgNO3溶液与 NaCl 溶液反应,静置)
6、【学生思考讨论设计实验】往上层清液滴加几滴 NaCl 溶液,使 C(Cl-)增大,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沉淀存在溶解平衡,并且平衡向左移动。【学生上台演示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结论:AgCl 难溶物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动画演示】氯化银的溶解过程【分析】一方面:少量的 Ag+ 和 Cl-脱离 AgCl 表面进入水中(沉淀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和 Cl-受 AgCl 表面的阴、阳离子的吸引回到 AgCl 的表面析出(沉淀生成过程).当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生成的速率相等时,既可以形成 AgCl 的饱和溶液,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我们把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多媒体显示】一、沉淀
7、溶解平衡1、 定义: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形成电解质的饱和溶液,达到平衡状态,我们把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2、表达式:如 Mg(OH)2 (s) Mg2+ (aq) +2OH- (aq) 【学生总结】写表达式需要注意之处。【练习】CaCO 3 (s) Ca2+ + CO32- (aq 可省略)【讲解】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一样,合乎平衡的基本特征、满足平衡的变化基本规律。【学生回忆、联系、回答】2、特征:逆、动、等、定、变(1)逆:沉淀生成过程与沉淀溶解过程是可逆的。(2)动:动态平衡,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沉淀的生成与溶解仍在进行。
8、(3)等: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沉淀溶解速率与沉淀生成速率相等。(4)定: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溶质离子浓度保持不变。(5)变:沉淀溶解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当条件改变,会建立新的平衡。【练习】1、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与溶解的速率相等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 2.难溶等于不溶吗?【讲解】习惯上,将溶解度小于 0.01 克的电解质称为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尽管很小,但不会等于 0 ,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3【多媒体显示】4、影
9、响溶解平衡的因素:【老师提示】应该从那几方面去分析?【多媒体显示】 (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绝对不溶的电解质是没有的。同是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差别也很大。易溶电解质做溶质时只要是饱和溶液也可存在溶解平衡。(2)外因:【讲述】:通常我们讲的外因包括浓度、温度、压强等。对于溶解平衡来说,在溶液中进行,可忽略压强的影响。下面请同学们考虑浓度(如加水增大相同离子浓度) 、温度(如升温)对溶解平衡分别有什么影响?【学生思考回答】1、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增大相同离子浓度 2、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交流研讨】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它们可以从周围海水中获取 Ca2+和 H
10、CO3-,经反应形成石灰石外壳:Ca 2+ +2HCO3- CaCO3 +CO 2+H 2O 珊瑚周围的藻类植物的生长会促进碳酸钙的产生,对珊瑚的形成贡献很大。人口增长、人类大规模砍伐森林、燃烧煤和其他的化石燃料等因素,都会干扰珊瑚的生长,甚至造成珊瑚虫死亡。分析这些因素影响珊瑚生长的原因。【练习】在平衡体系 Ca(OH)2(s) Ca2+2OH-中,能使 Ca(OH)2减小的是( )A.Na2CO3溶液 B.AlCl 3溶液 C.NaOH 溶液 D.CaCl 2溶液 【过渡】沉淀溶解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一种,那么当难溶物达到溶解平衡时也会有沉淀溶解平衡常数,其意义又是什么哪?【多媒体显示】二、沉
11、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 Ksp【提问】联系已学的平衡常数,对于 Mg(OH)2 (s) Mg2 + (aq) +2OH- (aq) 其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该如何表示?【学生】 Mg 2 + OH-2 Mg(OH) 2 【老师】Mg(OH) 2为常数,故 KMg(OH) 2也为常数,就是 Ksp。即 Ksp= Mg2 + OH-21、定义: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时,其平衡常数为离子浓度系数次方 的乘积,为一定值,这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简称为溶度积,用 Ksp 表示.2、表达式:例如: Mg(OH) 2 (s) Mg2 + (aq) +2OH- (aq) 25 Ksp = Mg 2 + OH-2= 5.610-12mol3L-3【巩固训练】请写出 BaSO4 Al(OH)3 CuS 的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KSP表达式【多媒体显示】3、溶度积性质:溶度积(Ksp )的大小与难溶电解质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的量无关。 Ksp 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的 Ksp 越小,溶解度越小,越难溶。如: Ksp (AgCl) Ksp (AgBr) Ksp (AgI)溶解度: AgCl AgBr AgI【作业布置】教材 P97 第 3 题八、教学反思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