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说明: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6 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18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敕造(ch) 草窠(k)讪讪(shn)悚然(sng)B盥沐(gun) 两靥(y) 忖度(cn) 宫绦(tio)C瞋视(tin) 屏气(bng) 间或(jin)懵懂(mng)D蹙缩(c) 盘螭(l) 咀嚼(j)朱拓(t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杜撰 钿头银篦 不经之谈 走头无路B戏谑 阴谋鬼计 居坐宴息孽根祸胎C梦魇 瘦削不堪 纨袴膏梁珍惜韶光D潦倒
2、 宸翰之宝 沸反盈天 绾着发髻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在远处,天的尽头一片霞光。我怀疑自己 看见海市蜃楼,但又觉得还是一片彩虹而已。我的双眼模糊,有如隔岸观火,什么也看不清楚。B在荷兰,现代化的公路、建筑和田园风光相辅相成,如诗如画,可惟独首都阿姆斯特丹老城内拥挤不堪。C中国电信以先进技术为依托,亦步亦趋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D小平同志侃侃而谈。他还谈到中国要保持稳定、干部和党员要把廉政建设作为大事来抓、要注意培养下一代接班人等重大问题。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异国的赛场上,在万众瞩目的时刻,当看到国旗升起、国歌响起的时候,他激动得流下了热
3、泪,心情久久不能平静。B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他们需要的并不仅仅是帐篷、饮用水、粮食和生活用品,他们还需要精神的抚慰。C目前世界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一种是基于地球自转而得出的“世界时”,一种是基于原子振荡周期而确定的“原子时”。D在世博会举办 156 年来,已不仅仅局限于物质成果的展示,而是越来越重视反映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5下列句子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2 -A. 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B. 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C. 值此中秋佳节,令女出阁之庆,聊备薄酒,以飨众亲朋好友。
4、D. 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6.红楼梦第 5 回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见到的金陵十二钗图册中,有一幅画下面的判词写道: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暗示的是以下谁的命运:()A. 秦可卿 B.王熙凤 C.贾探春 D.薛宝钗2、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2 小题,共计 1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 7-8 题。汉上逢同年崔八李频去岁曾游帝里春,杏花开过各离秦。偶先托质逢知己,独未还家作旅人。世上路岐何缭绕,空中光景自逡巡。一回相见一回别,能得几时年少身。注:托质,寄身,这里指人在旅途。7.以下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5 分)A. “汉上”指汉水边,点明相逢之地,“同年”指同榜考中者,点明崔八与诗人关系。B. 首联写去年春天曾和崔八同游京城,杏花落后又匆匆离别,相聚时间很短。C. 第三句中的“偶”与第四句中的“独”形成反差,说明崔八一直漂泊在外。D. 第五、六句写沿途及空中美景不断,乐景衬哀情,抒发了与崔八的依依惜别之情。E. 第七句以“见”和“别”形成对比,连用两个“一回”,强化了感情。8.诗歌除表达与友人惜别之情外,还表达了哪些感情?(6 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回答 9-12 题。(共 19 分)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巡按陕西,西安
6、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转徙。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时侍郎许廓往抚辑,廷议又起丁忧布政使李昌祺原官。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雨亦旋降,岁大丰。居三年,召还,授刑部左侍郎。明年,永丰民夏九旭等据大盘山为乱。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 3 -英宗即位,进尚书。正统二年五月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
7、府增置墩堠。免屯军租一年,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寻以宣、大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而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朝廷不听。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帝以源有劳,置不问。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注。智以闻,诏两责之。岁旱,录上疑狱,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累月,释还职。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恕。陕西佥事计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六年,以足疾命朝朔望。八年致仕,卒。(节选自明史魏源传)注直庐:值班房。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
8、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B.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C.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D.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丁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丧,期间丁忧的人
9、不准为官,因特殊原因朝廷强招丁忧的 人为官,叫做“夺情”。而官员守丧期满之后,朝廷就可以起用。B.伍,是古代民户编制单位,五家编为一伍。也是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士兵五名编为一伍。文中用来代指军队,今天也有“参军入伍”之说。C.疏,疏通、分条陈述,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战国前臣僚向君主进呈文字统称上书,秦朝始称为奏。汉代臣僚分析问题的奏章别称为疏。唐宋以后上奏文书统称奏议,多数称为奏疏。D.朔望,农历的每月最后一天称为“朔”,农历每月十五日(有时是十六日或十七日)称为“望”,望日的第二天,叫既望,农历的每月第一天称为“晦”。1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魏源办
10、案精明,体察民情,安抚灾民,皇帝认为魏源清廉正直有作为。魏源深得朝廷重用,两次遭遇父母丧事,都在守丧期间被重新任用。- 4 -B.魏源本来被委以重任去平定大盘山的乱民,但他还未到达,官军已抓获夏九旭。皇帝又命令他去四川采集木材,同时整顿边防事务。C.魏源整治边镇有方,但因推荐兵部侍郎于谦等事被谏官以身临边关擅自更换设置大臣为罪名,一起上疏弹劾他。皇帝并没有追究。D.陕西佥事计资提出,武官犯其他罪的等同专类罪名,给予俸禄减半的惩罚,并贬黜到最边远的地方,魏源认为此建议很好,上奏请求朝廷施行。12.把以下句 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5 分)(
11、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5 分)四、默写(8 分,每空 1 分)13.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道难中李白引用的关于“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2)_,_。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其三)(3)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4)_,_。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琵琶行)五、阅读题(一)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杜甫传(节选)冯至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筹划建造草堂,地址选在城郭西郊的浣花溪畔,这里环境清幽,尘事不杂,杜甫十分满意,作卜居诗以唱心中之乐,反映出作者久
12、经动荡得以安宁之后的恬静安适的心境。杜甫有一位表弟此时在成都府任司马,听说杜甫要在西郊建造草堂,便走过来看他,还送了些钱。杜甫十分感激,作诗酬谢。关于草堂的建造过程,杜甫无诗记录,我们所见到的是他忙着写诗向各地友人索求各种树苗以美化草堂环境。另外,他还不辞劳苦亲自去石笋街果园坊的徐卿家要果木苗,不管黄梅绿李,是果木树都要。这自然是为了装点草堂,同时也有以果备荒的打算,他是挨过饿的人,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深知它们的重要,“高秋总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题桃树)。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花果树木之外,他还向友人索要日用家什。可以想见,他当时安家伊始,支锅立灶,盆碗瓢勺,
13、所需家什向人索取者一定不少,只是没有件件入诗罢了。这年春末,草堂盖成,树木栽好,老杜坐在院中,有滋有味地欣赏起来了。他赞美它所面临的青青郊野,赞美遮日吟风的桤林茂叶与和烟滴露的笼竹翠梢,欣喜鸟来暂息,燕来定- 5 -巢。细想起来,这些风物不过是寻常农舍之景,却招来如此赞叹,这从反面使我们认识到他的生活境遇已落到十分可怜的地步。他在秦州山野寻找栖居之地的苦况,他长途跋涉于险山急流、危栈古道的种种艰难,成为他乐此茅宅的生活和感情基础。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如江村诗写村居景物和情事最相融洽:“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 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
14、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此诗比较典型地反映出作者初居草堂时的心境。然而这种心境是以“故人供禄米”为条件的,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全靠故人的周济,一旦故人稍怠,立刻就会陷入困境。他们偶有接济失时,杜甫的生活就成问题。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顿下来,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他曾瞻仰过武侯祠,作蜀相诗,对诸葛亮一生的磊落功绩做出高度的评价,为其未能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而痛洒千秋之泪。此诗虽为吊古,却有伤今之意。当时战乱尚未平息,山河破碎,宇内烟腾,于此国事维艰之际,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这样的贤相来主持国政!此外,诗中写他羡慕诸葛亮的得
15、遇明主,也含有不满于肃宗的意思,他素怀匡时济世的远大志向,却被冷落与排挤,这种不平之气隐隐透于诗中。游览古迹的同时,杜甫还交结了一些风雅人士。还有一个邻居是黄四娘,她家院子里种着成畦的花木,春天一到,万紫千红,杜甫曾去观赏,写出的诗作江畔独步寻花声娇色丽,充满无限生机。杜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密切,农人时常送给他一些蔬菜,他也常把种植的草药赠予他们。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他对农民的纯朴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农家茅舍里找到了寻觅许久的赤诚之心,在不通文墨的农民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这使他感到在茫茫人世间自己的归宿还是与农民的茅舍相杂为好。代宗即位后,曾召杜甫回京补京兆功曹参军,他没有赴
16、任,想来与此不无关系。(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相关 链接】草堂在暮春时节落成了这是 760 年,中原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杜甫却结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这里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他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大世界,如今暂得休息,于是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引起他的羡慕。他在这时期写了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我们把这类的诗句和 759 年在洛阳道上与秦州道上的诗相比,会发现意境上有多么大的一个悬殊!难道杜甫自己的生活刚刚有了着落,便陶醉在自然的春光 里,忘却了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了吗?(冯至杜甫传,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9 年版)14.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在中原
17、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的时候,杜甫结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成都建成了一个栖身的处所草堂。- 6 -B.建造草堂所需一切,有的是亲友赠送,表弟送了些钱;有的是杜甫索求的,他向友人索求了各种树苗、果木苗及所需家什。C.材料特意介绍杜甫写的江村,表现杜甫定居草堂的初期,生活暂时安定,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寻常景象,也能引起他的诗兴。D.杜甫作蜀相,流露出在国事维艰之际被冷落被排挤的不平之气。作者引用这篇诗作,意在解释杜甫不应代宗召补的深层原因。1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 分)A.在建造草堂时,除了亲友的主动帮助,杜甫也忙着向各地亲友“索求”“花果树木”“日
18、用家什”,以至于无暇写诗记录草堂的建造过程。B.“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这表明杜甫即使在“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的时候,审美观也依然是现实主义的。C.草堂岁月里,全靠故人接济的经济条件也没有能阻挡杜甫对寻常农舍之景的赞叹,他写了不少田园诗来表达暂得栖身之所时的安适心境。D.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中原和关内,坐在建好的清幽的草堂院内,杜甫过起了有滋有味的闲适生活,回京做官的机会也因此放弃了。E.杜甫总是关注身边的现实生活,笔下的诗篇也大都如实地记录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的心灵感受,草堂岁月里写下的诗章也依然如此。16.草堂岁月里的杜甫真的“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记了
19、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了吗”?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 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车祸(日本)东野圭吾事情发生前,没有任何预感。那天早上 8 点半,平介下了夜班,回到家中,他马上打开了电视。其实也没什么特别想看的,只是想知道昨天相扑比赛的结果。今年已经步入 40 岁的平介相信,今天也一定和之前的 39 年一样,是个平淡无奇的日子。有一个频道是他每次下夜班后必看的。那是个对文艺界丑闻、体育比赛结果等集中播报的频道,内容很浅,但是涉及面很广。但是,今天画面上出现的,并不是平日里播音员的笑脸,而是一个积雪的山地。出什么事了?平介心里闪过一个念头,不
20、过他并不想详细了解事由。此刻他最想知道的是他所关注的力士赢了没有。- 7 -平介在一家汽车零件加工厂的生产车间工作。一年前,他被提升为组长。这周轮到他们组上夜班了。这一年,平介的工厂经营状况出奇地好,像平介这样身在第一线的人变得忙碌不堪,加班一两个小时是家常便饭,有时甚至会加班 3 个小时,有时加班费比基本工资还多。但是,在工厂里待的时间长,就意味着在家待的时间短,平介很难和妻子直子、女儿藻奈美一起吃晚饭。如果是夜班的话,早上 8 点钟就能到家,正好赶上藻奈美吃早餐的时间。边和马上要升入小学 6 年级的独生爱女聊着天真的话题,边享受着妻子亲手做的饭菜,这对平介来说是一种无法取代的快乐。下夜班后
21、的疲惫,在看到女儿的笑容后马上就烟消云散了。正因如此,下夜班后一个人吃早餐让他觉得没有味道。这样无聊的早餐从今天起要持续3 天,因为直子带着藻奈美回长野的娘家去了。她堂兄病故了,她要赶去参加堂兄的葬礼。本来说好是她一个人去长野的,但就在快出发时,藻奈美忽然嚷着也要去。她说她想在那边滑雪。女儿好不容易有了个春假,可自己工作太忙,一直没能陪家人游玩。因此,对平介来说,这未尝不是个补偿的机会。于是他决定一个人忍受寂寞,让藻奈美和妻子一起去。他一边享受着熟悉的味道,一边调高了电视的音量。画面中那个主持人在说着什么,但是,他脸上却不见了平日的笑容。平介对此还是没太在意,只是心不在焉地想着,有关昨天体育赛
22、事的报道还没开始吧。画面被切换了,好像是刚才看到的积雪山区。一个穿着滑雪服的年轻男记者,身后有许多身着黑色防寒服的男子正来来回回地忙碌着。“这里是事故现场。今早 6 点 左右,一辆由东京开往志贺高原的滑雪游大巴发生了坠崖事故。这辆大巴属于总部设在东京的大黑交通公司的。”听到这里,平介的脑海里产生了轻微的混乱。因为几个关键词陆续飞进耳朵里志贺高原、滑雪游大巴、大黑交通这次回娘家,直子一直犹豫着一件事,那就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碰巧直子有个朋友在旅行社工作,于是便去拜托她。结果真就碰到一辆滑雪游大巴上还有座位。听到还有空座,直子高兴得直拍手。没错,她说了,是大黑交通,是 11 点从东京站出发开往志贺
23、高原的滑雪游大巴。想到这里,他全身倏地一下热了起来,随后浑身冒汗。他感到心跳在加快,能清晰地感觉到耳根后面的脉搏在跳动。平介将跪在地上的双膝滑到电视机前,他不想漏过报道的任何细节。- 8 -平介已经完全没有了食欲。虽然口渴得不行,但也顾不上喝水了。他现在深深陷入了一种切实的感觉之中这场悲剧可能和自己有关。他一面害怕着杉田直子和杉田藻奈美的名字被读到,一面用四分之三的心在想:怎么可能呢,这种悲剧应该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平介伸手拿起了电话台上的电话,想打给直子的娘家。说不定她们已经到那边了,自己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不,应该说他心里祈祷着事实就是如此。抓起话筒,刚要按号码键,他又停住了。他无论如何都想
24、不起直子娘家的电话号码了。只记得,那是个编成顺口溜之后非常容易记的号码,尽管他也曾经记住过,可是现在,他把那个顺口溜给忘掉了。没办法,平介只好从旁边的彩色整理箱中翻出了电话簿,他终于找到了想找的号码。先是区号,最后四位数是 7053。看了之后平介还是没能想起那句顺口溜。平介再次拿起话筒,正要拨号,电视中的播音员又说话了。“据刚刚得到的消息,之前被送往长野中央医院的一对疑似母女的二人名字应该是杉田”平介放下电话,坐直了身体。女播音员再说什么,他已经完全听不见了,耳边一直有个声音在响,过了良久,他才注意到那是自己喃喃自语的声音。啊,想起来了。7053 是直子名字的谐音。又过了两秒钟,他猛猛地站起身
25、来。17.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平介相信今天和“之前的 39 年一样,是个平淡无奇的日子”,这儿的“平淡无奇”四字一语双关,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强调今天和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B. 本来说好是妻子一个人回娘家的,但就在快出发时,女儿“忽然嚷着也要去”。作者这么处理,表现了女儿的任性和不懂事,也同时点明悲剧发生的原因。C. 作者多次写到平介“想不起直子娘家的电话号码”,也想不起电话号码编成的顺口溜,直到最后才想起来,这样写意在说明平介的粗枝大叶和不拘小节。D. 小说笔锋老辣,文字鲜加雕琢,叙述简练凶狠,蕴含着巨大的冲击力。平平常常的生活中,灾
26、难毫无征兆地骤然而至,写出人世的无常,让人印象深刻。18.小说前半部分用不小的篇幅写平介看电视的情节,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 分)19.小说中的平介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六、语言文字运用(8 分)- 9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3 分)中国的儒者将孔子看成圣人,把孟子看成亚圣。历代帝王几乎都将孔子视为无可挑剔的圣人,但对孟子,总觉得味道有点儿别致。既然如此, ?这也许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孟子的性善论,一是他的民本思想。这里说孟子主张性善论,是和荀子的“人性本恶”相对而言的。 ,因为
27、后来的不良教育及社会熏染而变坏了;荀子认为人性本是恶的,但通过教育和觉悟可以走向善。 ,其价值取向也都是让人培养和保持善和美,但切入点不同。21. 对联被视为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请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共 5 分)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千家乐 耀眼红 十里欢春节:_(3 分)端午节:_(2 分)七、作文(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儒勒凡尔纳是 19 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当初他的第一部小说气球上的星期五接连被 15 家出版社退回。在他痛苦和愤懑时,他的妻子
28、给了他鼓励,他便尝试着走进了第16 家出版社。结果经理赫哲尔阅读后,当即表示同意出版,并与他签订了 20 年的写作出版合同。根据以上材料,选取一个角度,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10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6 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18 分)1、A(B、绦 to,C、瞋 chn,D、螭 ch,拓 t)2、D(A、头投,B、鬼诡,C、梁粱)3、D(A、隔岸观火:比喻见人有危难不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不表示看不清楚。B、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相互辅助,相互促成。应为“相得益彰”,即两者相互配合协助,双方的优点和长处就更能显露出来。C、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
29、,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含贬义。)4答案:C 解析:A,“看到”“国歌响起”动宾搭配不当,应在“国歌”请加“听到”;B,不合逻辑,“生活用品”包括了前面的内容;D,缺少主语。5.答案:D解析:A 项,“府上”是对别人的家的尊称,应改为“寒舍”。B 项,“垂念”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应改为“感念”。C 项“令”,敬词,称对方;且没有“令女”这一说法。6. 答案:B3、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2 小题,共计 11 分)7、CD(选对 1 个给 2 分,选对两个给 5 分)8、颔联抒发作者自与崔八分别后旅居未归的孤苦之情;颈联感慨人世艰难,时光飞逝,功业未成;尾联
30、借相见与离别的辩证关系,发出年华渐老,欢愉短暂的慨叹。(共 6 分,每点 2 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回答 9-12 题。(共 19 分)9(3 分)C 10(3 分)D 【解析】“朔”和“晦”的解释说反了。11.(3 分)D 【解析】“深刻”在文中是“苛刻”的意思,“寝”是“停止”的意思。- 11 -12(10 分)翻译:(1)魏源与许廓、李昌祺打开粮仓救济,免除拖欠的赋税和各种杂役,流亡的百姓逐渐回归家园。(“发”“仓廪”“逋”各 1 分,语意分 2 分)(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庠序”“以” “孝悌”各1 分)四、默写(8 分,每空一分)(1)地崩山摧
31、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4)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五、阅读题(一)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14. D“意在解释杜甫不应代宗召补的深层原因”错。15CE(答对 1 个 2 分,答对两个 5 分)解析 A.“以至于无暇”错误;B.“在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的时候”表述的时间错误,这种认识是在草堂建成后;D.“因此”的表述不合文意。16. 杜甫并没有“陶醉”“忘却”。理由:他欣赏、赞叹农舍之景,只是他心灵寻得片刻宁静的表现,在并不丰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下能够如此,正是杜甫热爱生活、关注现实的体现。从这一时期的杜诗
32、中,读者看到的是杜甫平静心境后的报国无门的悲慨。(每点 2 分,言之成理即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17、D18、对情节的发展起作用 ,使下文平介发现“车祸”发生的情节非常自然;也为后文情节突转作铺垫,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对刻画人物形象起作用,刻画了平介这个生活平庸、爱好单一的中年男子的形象,使这个形象显得真实感人。(答对 1 点 2 分,答对 2 点 5 分)- 12 -19、工作勤奋,不辞辛劳。常常深夜加班,补贴家用,被提升为组长。关爱家人,有责任心。对妻子女儿关爱有加,虽工作繁忙仍抽时间陪伴家人。爱好单一,生活面狭窄。工作之余只喜欢看看电视上的体育赛事。(每点 2 分)六、
33、语言文字运用 (8 分)20、何不将孟子排除在圣贤之外呢 孟子认为人性本是善的 两人都是从人性出发21、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 (3 分)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 碧波竞舟十里欢 (2 分)附文言文翻译: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考中进士,授职监察御史。辨明松江知府黄子威被诬陷的事,上奏减免浙东沿海一带渔民的课税。魏源巡视考察陕西,西安发生大瘟疫,治疗救活了很多人。上奏说:“各官府粮仓储存的粮食有 1090 多万石,足以维持十年。现如今百姓因发生瘟疫而妨害了农事,我请求(让他们)交纳钞券代替两税的一半。”皇帝听从了他的请求。他两次遭遇父母丧事,都在守丧期间被重新任用。宣德五年
34、,黄河以南地区因干旱发生饥荒,百姓大多辗转迁徙。皇帝认为魏源清廉正直又有作为,任命他为左布政使,让他乘驿马快速赴任。当时侍郎许廓前往河南安抚灾民,朝廷商议又起用在家守丧的布政使李昌祺,让他官复原职。魏源与许廓、李昌祺打开粮仓救济,免除拖欠的赋税和各种杂役,流亡的百姓逐渐回归家园。不久,雨也降了下来,当年粮食大丰收。过了三年,魏源被召回朝廷,任刑部左侍郎。第二年,永丰百姓夏九旭等占据大盘山作乱。皇帝认为魏源是江西人,命令他前往安抚,都督任礼率兵跟随其后。还未到达,官军已抓获夏九旭,于是皇帝又命令他们二人在四川采集木材,同时整顿边防事务。英宗即位,(魏源)升任刑部尚书。正统二年,命令魏源整治大同、
35、宣府各边镇,准许他根据情况自行决断处理事情。魏源派遣都督佥事李谦守卫独石。巡察天城、朔州各要塞,命令将吏分区守卫。设置威远卫,增加修筑开平和龙门城,从独石到宣府,增设瞭望敌情的堡垒。免除屯军租税一年,储存火器作为边防装备,那些依附权贵逃避兵役的人全部收编到军队中。不久,因为宣府、大同的军务长久松懈,请求朝廷召回巡抚佥都御史卢睿,推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这时,谏官把身临边关擅自更换设置大臣作为魏源的罪名,一起上疏弹劾他。皇帝认为魏源有功劳,放置不予追究。事情办完后回到朝廷,魏源与都御史陈智在值班房相互责骂,陈智把这件事报告给皇帝,皇帝下发诏书,责备了他们俩。有一年发生旱灾,魏源审核上奏疑难案件,并且请求推行到全国,朝廷批复同意。不久因断案不当获罪,跟侍郎何文渊一起被关进监狱。得到宽恕,又因为上奏辽王朱贵烚的罪状,- 13 -不说跟他有关内乱的事,和三司官员一起都被关进钦犯监狱。过了几个月,魏源被释放并官复原职。魏源在刑部时间长,断案大多平和宽缓。陕西佥事计资说,武官犯其他罪的,等同专类罪名,给予俸禄减半(的惩罚),并贬黜到最边远的地方。魏源认为他所说的过于苛刻,上奏停止了这一做法。六年,因为脚病,朝廷特命他只须在初一和十五上朝。八年,退休回家,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