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力发展现代林业 加快建设生态中共市委常委、市委书记 2009 年 7 月 20 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今天,省林业局、省森林文化研究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日照,召开首届绿色山东生态文化论坛,对于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省林业局和省森林文化研究会安排参加本届论坛,我们倍感荣幸和高兴,倍受鞭策和鼓舞。位于山东省南部,总面积 1485 平方公里,总人口 165万,是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近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发展现代林业,加快建设生态 ,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
2、8 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 477.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3%;地方财政收入 19.5 亿元,增长 22.1%。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预计实现 258 亿元,增长 15.2%;地方财政收入实现 13 亿元,增长 21.4%。在全国百强县中列第 23 位,跻身“2008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200 强” ,被评为全国首批“ 绿色小康 县” 、“中国文化旅游名城” 、“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市” 、“首届建 设创新型国家百强 市” 、“省级文明城市” ,荣2获“ 山 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 。一、准确把握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确立建设“生态”的科学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
3、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生存环境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生态文明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中,推进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基础是建立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前提是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关键是处理好保护改善生态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在生态建设中,林业居于首要地位,处在前沿阵地,发挥着先导作用,肩负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林业是基础,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承担着建设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
4、性的重要职责,对实现生态良好、维护生态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林业是民生,是百姓的福祉所在。发展林业,改善生态,人民群众才能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绿色的食品、拥有健康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居环境,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才能不断提高。林业是未来,是关系子孙后代利益的大事。今天栽下的是树木,生长的是生态文明成果,收获的则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未来。基于这些认识,近年来,我们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3加快,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紧缺、环境容量收窄等矛盾的新形势下,坚决克服“不惜牺牲环境、不惜牺牲资源、不惜牺牲群众利益,片面追求增长”的错误思想,牢固树立“既要保增 长 、更要保环境” 的
5、可持 续发展理念,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 绿水青山” 的生态 文明理念,把加强现代林业建设作为发展生态文明、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围绕建设生态目标,积极实施五大工程、培植壮大四大产业、创新完善三大机制,加快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努力使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人民生活更美好。二、实施“五大工程” ,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为建设生态创造良好基础林业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 肾” ,是 陆地最重要的两大生 态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的重要枢纽。森林和湿地能够吸滞粉尘,净化空气,
6、维持碳氧平衡;能够增加湿度,减弱噪音,有效调节和改善区域小气候;能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减轻旱涝和风灾;能够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加强林业生态建设,让青山永驻、绿水长流、空气清新,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和谐安全的生态屏障,为人民群众创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近年来,我们围绕建设“森林”,4积极实施“五大工程 ”,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景 观丰富的林业生态体系。一是实施林网建设工程。始终把农田林网和绿色通道作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积极实施农、林、水、田、路综合治理,统一规划、同步实施,积极发展多树种、多功能、高效益的高标准农田林网。高标
7、准、高质量地实施绿色通道建设,建成了一批集景观效应、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于一体的景观线、旅游线和生态线。目前,全市共建成高标准农田林网 95.4 万亩、绿色通道林带 800 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 28%。二是实施绿化示范村镇建设工程。绿化美化村庄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手段。我们按照“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的目标要求,深入开展“ 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 动,突出抓好文明生态村和绿化示范村创建工作,扶持引导农民绿化美化环境,发展庭院经济。目前,全市共创建文明生态村 267 个,省级绿化示范村 32 个、绿化示范镇 2 个,2 个
8、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镇” ,2 个镇被评为“全省环境 优美镇” 。三是实施城市“增 绿增花”工程。绿色环境是城市人居环境的第一要素,一个城市有水才有灵气,有绿才有生气。城市绿化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我们围绕打造“花之都、绿之城” ,大力实施以种树为主的城市“增绿增花” 工程,积 极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实施了荆河、小清河“两河” 景观绿化美化建 设,全长 30 公里5的荆河景观带建设正在全面推进;按照“一路一树、一路一景”的要求,广泛栽植樱花、广玉兰、紫叶李等景观树种,完成了20 余条城市道路的绿化配套建设,新建、改建绿地广场十余处;积极开展社会绿化,组织创建省
9、级、市级花园式单位和花园式小区 122 个,120 余家沿街单位全面拆墙透绿、还绿于民,努力使广大市民时时处处能够看到绿色、闻到花香,享受新鲜空气、自然情趣和优雅环境。为了实现“让森林拥抱城市、让城市走进森林”的目 标,在城市周边规划建设了 5 处湿地森林公园,目前已栽植各类花卉苗木 90 余万株,完成绿化面积1.5 万亩。仅今年上半年,就完成城市绿化建设投资 1.1 亿元,新增城市绿地面积 40 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 37%。四是实施湿地保护工程。西临微山湖,拥有 55 公里长的湖岸线,湿地生态资源丰富。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湿地生态资源,专门成立了滨湖湿地保护示范区,与国家林业局
10、合作举办了两届“湿地保 护与发展高层论坛” ,实施了湿地资源保护、恢复示范、科研与宣教工程。为更好地保护湿地生态景观,防止乱砍滥伐,为后人留一片绿荫,我们创造性地提出“经营生态” 的理念,市财政出 资 2600 多万元,把湿地公园内的 3 万亩速生林收归国有;每年出资 260 万元,从农民手中返租湿地 4000 亩,进行统一保护和管理,最大限度地保持和发挥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五是实施生态文明教育传承工程。加强生态文化教育载体建设。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教育功能,6积极创建国家环保教育基地、湿地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基地、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投资 800 万元,建设了占地 1400 亩的水生植物园,
11、园内收集培育各类水生植物 1000 余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生植物群落保育和生态实验区;投资 9800 万元建设了集湿地生态文化展示、湿地植物观赏于一体的湿地文化博物馆。近期,滨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了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专家验收。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建设。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 文明 ”建设总体规划和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统一安排部署,统一检查考核,使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常态化。加强生态文化宣传教育。成功举办了五届微山湖湿地红荷节、两届国际墨子文化节和中国环保形象大使暨红荷形象大使选拔赛等节会活动,有力宣传推介了湿地生态文化。广泛开展生态教育进机关、进校园、进
12、家庭活动。去年以来,共举办各类生态教育讲座 46 次,增强了广大群众的绿化意识、生态意识。通过全面加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田间林成网、山上绿成片、城市花团锦簇、村庄绿荫掩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综合效益。首先,保障了城乡生态安全。近年来,在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生态环境质量仍然得到明显改善,2008 年,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 312 天,出境水质达到南水北调水质要求,顺利通过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核查,这其中7林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遍布城乡的 20 多个大、中型公园和成千处小型绿地、广场,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健
13、身的主要场所,大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第三,维护了生物多样性。生态良好的森林和湿地,为野生动物尤其是昆虫、鸟类提供了栖息场所,使生物种类和数量逐步增加,有效地维护了自然生态平衡。目前,滨湖国家湿地公园已经成为数千只鹭鸟的集中栖息地和灰鹤、大雁等鸟类迁徙的中转站,大量的野生鸟类重新在城区安家落户。第四,增强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吸引了更多外来客商到投资兴业。2008 年,全市开工建设过亿元重点项目 85 个,完成年度投资 117.5 亿元。今年以来,共实施过亿元重点项目 87 个,总投资 534.4 亿元。实践证
14、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发展的永恒竞争力,是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最好的投资环境。三、培植“四大产业” ,加快兴林富民步伐,为建设生态增添发展活力林业产业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是涉及一、二、三产业的复合型产业群体。加快发展林业产业,能够为其他产业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能够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追求和改善膳食结构的需要,能够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娱乐的需要,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等方8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深入挖掘林业资源,着力培植壮大四大产业,林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大力发展林果产业。积极推行山区坡地退耕还果,发展大樱桃、板栗、核桃、花椒、油桃、酥梨
15、等名优林果,经济林面积达 13.3 万亩;充分利用沿湖涝洼地、采煤塌陷地等非基本农田发展速生丰产林 10 万亩,积极推广上林下渔、鱼鸭混养等立体经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培植壮大花卉产业。扶持壮大了龙泉董村、姜屯颜楼两大花卉繁育销售基地。董村花卉大世界经营面积达 5 万平方米,年交易额达到 10 亿元。全市共发展花卉苗木公司 50 余家,花卉种植经营户超过 1000 家,花卉种苗面积发展到 1 万亩。已经成为全国南北种苗花卉的集散地和引种过渡区。积极发展板材加工业。培植形成了张汪、滨湖两大木材加工产业基地。全市木材加工、家具制造企业达到 600家,年加工木材 36.5 万立方米,年产值达
16、到 6.3 亿元。突出发展生态旅游业。依托独有的湿地、山水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生态旅游景点景区建设。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被评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盈泰生态温泉度假村被评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莲青山风景区被评为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省级地质公园。四、创新“三大机制” ,激活生产要素,为建设生态提供不竭动力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激发林业的内在活力,9增强林业发展的动力。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建立完善充满活力的现代林业发展体制机制。一是创新责任目标管理机制。建立并落实了领导干部任期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保护目标责任制,市、镇(街)、村三级层层签订绿化目
17、标责任状,认真组织实施,严格兑现奖惩,充分调动了各级各部门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二是加快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按照“ 谁 投资 、谁受益、 谁经营、谁得利” 的原 则,采取竞标拍卖、分户承包、租赁经营等形式,放开搞活林地、林木使用权。目前,全市已发放林权证 419 份,林木经营面积达到 7 万亩。三是探索生态林业共建机制。采取建立植树基地、拍卖绿地游园冠名权、认建认养绿地等形式,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造林绿化。市人大专门通过决定,向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发出了认养绿地和古树名木的倡议。今年以来,共有 30 多个机关事业单位认养、认建公共绿地 70 余万平方米,全社会义务植树 280 万株,形成了“植绿、护绿 、爱绿” 的良好风 尚。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市的林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提出的新观点、新理念,学习借鉴兄弟县市的好经验、好做法,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全力打造生态、和谐,努力让165 万人民 拥有一个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