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麦品种农大 211 简介【品种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室由组合“农大 3338/S180”于 2001 年育成,2004参加北京市小麦新品种区试,2007 年通过北京市新品种审定。【品种特点】 抗寒、抗旱:该品种抗寒性与抗旱性有良好的结合,近年各地种植过程中,在多个不灌冻水地块均正常越冬。在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对干旱均表现较强的抗耐性,干旱条件下分蘖、成穗不减少,株高降低不明显,结实、灌浆正常,籽粒饱满。 抗病、抗倒:综合抗病性好,对条锈、叶锈、纹枯、叶枯等病害表现高抗,白粉病发展慢,一般年份无需防病。茎秆较强,柔韧性好,高产不倒。 株高适中,穗层整齐:该品种株高 75cm 左右,
2、是高产品种的理想株高。同时,穗层整齐是其突出特点, “地不平,麦子能长平”是许多种植户对该品种的共同感受。 适应性强且广,丰产稳产性好:叶片窄小,苗期生长量小,耗水肥少,春季对温度变化反映迟钝,高温不疯长,使该品种能有效避免倒春寒危害,扩大种植范围,不利年份保持品种的结实性和稳产性。 落黄突出,熟相好:熟相是品种适应性的具体体现。该品种在京津唐、冀中南、河南漯河等地均有突出的熟期表现,穗、秆金黄,叶片保绿期长。 籽粒饱满,商品性突出。 综合性状优良,易于推广。【产量表现、适种地区】2002 年本校品比中亩产 484 公斤,比对照京 411 增产 5.95%。2003 年示范亩产 453 公斤,
3、比京冬 8 号增产 11.6%。2004 年南郊农场示范种植 10 亩,平均亩产 685 公斤。2005 年示范繁殖中,出现多块大面积超千斤地块,深受好评。2006 年在北京通州、房山,天津武清、蓟县、静海,河北保定、廊坊、唐山、沧州、邯郸等地各种水肥条件下均表现优良,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2007 年在京、津、冀各地引起了广泛关注,面积迅速发展到 20 余万亩。【栽培要点】1 该品种分蘖力、成穗率高,适期播种,播量不宜过大,在中等以上肥水条件下,基本苗控制在 15-18 万/亩即可。2 春季返青后,苗期生长量不大是该品种的特点,因此返青期不需进行过多肥水促苗。对冬前总茎数 7080 万/亩的壮苗,返青期应注意松土保墒,可以不施肥、不浇水。3 重施拔节肥水,以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4 视天气情况浇好孕穗、灌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