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张延生象数资料合辑.doc

上传人:dcs1276 文档编号:7634358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177 大小:3.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延生象数资料合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7页
张延生象数资料合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7页
张延生象数资料合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7页
张延生象数资料合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7页
张延生象数资料合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作者简介张延生,教授,工程师。男,汉族,1943 年 3 月出生于陕西省延安市瓦窑堡,山东滕县人,1969 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发动机工艺系工艺专业,曾任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易学教研室主任。兼职与曾兼职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名人协会理事、炎黄道家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医学气功研究会理事等职。并且被数十个企、事业、单位等聘为决策或指导顾问。早年为北京青少年和北京航空学院排球队(全国甲级队)主力队员。受父亲影响,自幼知识及爱好广泛。大学期间常负父亲首创的“经络测定仪”予人测试诊断,以求经络实质再探。1976 年首触研气功养生。1979 年与同道共研发“特异”现象,继接国家任务掀应用热潮。1981

2、 年始修炼并研易。伙志同者发表“弯曲的多维空间及超空间作用力”等论文,引起学术注重。1987 年入选国家在香港举办的“中国古代科技展暨现场表演团”,代表中医、养生界现场演示及学术讲演 3 个月有余。致使香港各界哄动,受新华社表扬。事迹为多国与地区之电视台、广播电台以及近百种书刊杂志主动专题推介。1988 年出任电视连续剧“师魂”的制片总顾问。与剧组人员共同努力,至使该片 1989 年荣获“金鸡奖”的头等奖。主要业绩在研制无人高空侦察机关键部件、6000 吨橡胶压力机、光电跟踪、数控等加工工艺技术方面,独具创建与成果。特别是在研易过程中,屡经困惑之忧,顿悟之喜,终于弃传统之法暂不用,自拓学经。即

3、不从训诂、经文辞句入门,而自象数开窍,实践中寻理;汇现代科学,回馈研探实践。累二十数载心血,精聚体验,汇论己见,不仅探索出学易捷径一套科学的易简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并在领悟中医药、经络、人体科学、传统文化并哲学思想及易学、象数真谛方面,更具独特见地、成果和体系。1983年参与创办“光明中医函授大学”并任教于其中。1985 年始,奔波于国内外,办学、讲演、参与学术。学员 3 万有余,听众近 50 余万人次。期望易理再探,易华重现。经北京市教育局核准, 1988 年率先于国内创办全国性的“易经函授班”。学子 3000。自编易学教材 17 种、 13 册,300 余万字。既有古易原经、原文、原著,又

4、有当今现代科学之易学论文及论着。填补了社会办学“易学”教育的空白。出版并发行了易学思想概说张延生演讲录、心易、炁易、易经与气功、气功与手诊、易学入门、易学应用等著作与录音带。在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上,发表了“易学象数理论是卦彖象爻辞的依据”、“易学象数理论在医学临床中的应用”、“研学易学的方法和途径”等数十篇易学功底深厚,揭“易医学”、“象数学”精髓,影响深远的论文。由于“发古人之未发,言今人之未尽之意”,故引致同仁极度好评。1997 年在“东方网景”网路“传统与现代”栏目中,率先开“延生学苑”易学等专栏。重点宣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相对稳定相对平衡系统的寻求”以及易学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1999

5、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创立“多成易学会”,并于次年 1 月在多伦多市举办“多成易学会首层国际易学研究会”;同年举办“多成易学会网站”(www.DuoS),用中英文宣扬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2001年在“太极易”网站(www.TAICHIE.com)开“延生学苑”专栏,专门宣扬中华文化之精华易学文化。并运用独创的“易学场效应”理论,指导“首钢”香港合资公司标牌的造型设计与创意。协助策划确定 “TOM.com“ 网路公司名称及上市时机等。经常参与各种测试判断实验,取得惊人成果。并在此界破除迷信中,做出贡献。3目录第一部分张氏易说一、易学入门(一)致学习“易经”的朋友们(前言)(二)易经,中国文化的源头(三

6、)学习易经的顺序二、易学研究(一)先天之易 五行文化规律的分布(二)研学易学的方法和途径(三)易学解析(四)现今研习易学存在的思路问题(五)周易中的象数易学举例(六) “易学”与“术数”学促进中国的“数学”发展(七)是否重新考虑使用繁体象形文字表述系统三、易学应用(一)易学医用(二)象学象数理论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三)新运 20 年预测(四)应重视“数学筮符”到“几何卦形”的确立与发展第二部分相对平衡相对稳定系统的寻求1-9第三部分心易一、易经绪论(一)各门科学技术共通的基础理论(二)纯客观、纯物质的自然观(三)形而上者谓之道(四)开放,反思,先进与落后(五)易经是研究什幺的?1、宏观到微观的

7、长远的整体观2、 易经的场理论(1)相同的场可以对应予不同的实体结构形式(2)不同的场可以对应于各自的实体结构形式(3)“模糊思维的判断方法 (4)易经,是如何描述场的? A.易经中的“象”就是对不同的结构形式的描述B.易经是研究八种场、五种态的(六)东方与西方研究方法上的某些区别(七)整体性与片面性4(八)如何认识天人地共性?二、易经与现代科学(一)易经是东方文化的核心 (二)类万物之情,通神明之德(三全息物质的哲学观(四)形而上者谓之道(五)研几入微(六)整体系统易变规律(1)易经系统层次(2)先天八卦系统(3)后天八卦系统(4)场效应规律(七)起卦解卦问答第四部分张延生周易卦象前言一、爻

8、象二、其它爻象三|卦象(一)周易卦象干1、正象 2、卦德 3、概念的象意、其它意象 4、人物 5、人体 6、动物 7、物 8、场所、建筑物 9、状态形状 10、天象 11、季节 12、时间 13、方位 14、数象 15、干支五行 16、味 17、色 18、病象(二)周易卦象坤1、正象 2、卦德 3、概念的象意、其它意象 4、人物 5、人体 6、动物 7、物 8、场所、建筑物 9、状态形状 10、天象 11、季节 12、时间 13、方位 14、数象 15、干支五行 16、味 17、色 18、病象(三)周易卦象震1、正象 2、卦德 3、概念的象意、其它意象 4、人物 5、人体 6、动物 7、物 8

9、、场所、建筑物 9、状态形状 10、天象 11、季节 12、时间 13、方位 14、数象 15、干支五行 16、味 17、色 18、病象(四)周易卦象巽1、正象 2、卦德 3、概念的象意、其它意象 4、人物 5、人体 6、动物 7、物 8、场所、建筑物 9、状态形状 10、天象 11、季节 12、时间 13、方位 14、数象 15、干支五行 16、味 17、色 18、病象(五)周易卦象坎1、正象 2、卦德 3、概念的象意、其它意象 4、人物 5、人体 6、动物 7、物 8、场所、建筑物 9、状态形状 10、天象 11、季节 12、时间 13、方位 14、数象 15、干支五行 16、味 17、色

10、 18、病象(六)周易卦象离1、正象 2、卦德 3、概念的象意、其它意象 4、人物 5、人体 6、动物 7、物 8、场所、建筑物 9、状态形状 10、天象 11、季节 12、时间 13、方位 14、数象 15、干支五行 16、味 17、色 18、病象5(七)周易卦象艮1、正象 2、卦德 3、概念的象意、其它意象 4、人物 5、人体 6、动物 7、物 8、场所、建筑物 9、状态形状 10、天象 11、季节 12、时间 13、方位 14、数象 15、干支五行 16、味 17、色 18、病象(八)周易卦象兑1、正象 2、卦德 3、概念的象意、其它意象 4、人物 5、人体 6、动物 7、物 8、场所、

11、建筑物 9、状态形状 10、天象 11、季节 12、时间 13、方位 14、数象 15、干支五行 16、味 17、色 18、病象四、周易卦象六十四卦序歌6致学习“易经”的朋友们(前言)张延生为了推广易经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栏目推广学习易经的经验。欢迎大家多提宝贵建议。在栏目中我们学习的内容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学习的重点是理、象、数、占(实践)四个方面。我们要尽量克服那种“读死书,死读书,泥于古,而死于句下”的书呆子的教学方法,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原古的“易经”与现代的科学结合起来,形成一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新型科学。 我们古代的科学思想基础包括:1. 阴阳

12、学说;2. 易经学说,包括先天自然之易(河图、洛书)、先天易、连山易、归藏易、后天易、孔子之易、现代易等;3. 干支学说,包括十天干学说、十二地支学说、六十甲子学说等;4. 五行生克治化学说,包括阴阳五行学说、五运六气学说等。我们如果能掌握这些学说,对古代的各门学科知识就容易了解了。故要想学习古代科学文化,必须懂得这些世界观及方法论。而在这群学说之中,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学说是“易经”学说。“易经”学说是不是用来算卦甚至迷信的书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让我们看看历史。四库全书收集了我们祖先从天文到地理、从科学到文化、从生命到非生命体、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等各行各业的知识,是我国古代的

13、一部百科巨著。在这部巨著中,放在最前面位置的是“周易”(收集了三百一十七部“易经”传着),说明“易经”在我国历史上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一部经典。古今图书集成这部巨著,首经也是“周易”。十三经注疏(收集我国历史经典巨著十三部)其首经还是“周易”。连儒家学派必修之书四书五经的首经也还是“周易”。中医的“内经”、“伤寒”、“难经”也是以“易经”为指导的,故有“不研易,不可为良医”,“不研易,不足以言太医”之说。整个道家的巨著道藏中,无处没有“易经”、“八卦”的踪迹。实际上,不懂得“易经”根本无法看懂道家指导炼功的书。直至现在,社会上流行的气功功法,往往都与“易经八卦”、“易经六十四卦”相联系。我国古

14、时作战的指导书籍,如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无不与“奇门遁甲”、“易经八卦”相联系。7古代的历法、气象、风水(现在西方称之为“环境生物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生理学”)、建筑、城市布局、水利建设、社会治安等等,都离不开“易经”的指导。“易经”不单单是算一个人的吉凶祸福的书。虽然远古的人类开始用她来算卦、占卜,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通过实践的印证,发现了大自然的根本规律性,将这些带有根本性的规律写成了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书这就是“易经”。“易经”是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能使用的一种知识。“易经”主要包含了哪几种思想?她包含“变易”、“易简”、“不易”三种思想。“变易”:“易经”认为一切物质都是发展

15、的、变化的。“易经”中“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变化者,进退之象。”“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变而通之以尽利”。“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能。”“变通者趋时者也。”“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这些话,都说明“易经”以变为其看待世界的主导思想。“易简”:又名“简易”,按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复杂问题简单化,哲学上叫“抓住主要矛盾”或“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易经”所包含的内容广泛。易曰:“易与天地准。故能

16、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易广矣,大矣。”“易道广大习备,有天道矣,地道矣,人道矣。”“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些话,说明了世界间事物及其复杂性。如果没有一种简明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是不能认清万物规律性的。如果能按“易经”的指导思想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就能达到复杂问题简单化,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例

17、如,现代医学研究一个人大概有三万多个课题,形成了一门非常复杂的系统科学。如果将这三万多个课题的共性找出来是非常困难的。而我们的祖先在“易经”理论的指导下,把复杂的人类,不管是中国人,外国人,老人、小孩、男的、女的,通过简单的十二条经络就统一起来了。“易简”的另一个意思就是简捷之意,再复杂的事物用“易经”的方法就能很简便地得出结论,找到了事物主要规律。“主要矛盾一解决,其余矛盾迎刃而解。”“不易”:“易经”中另一个主导思想,是说世界一切物质虽然看起来是错综复杂的,但是不管它系统再大或者再小,其“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是不变的。易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就说

18、明了这个问题。那么,“易经”又是以什么为思想的表述呢?是以“卦”的形式为表述。“卦”又是以什么来表述呢?是以“象”的形式为表述。易曰:“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观象系辞,圣人则之。”“圣人有以见天下之颐,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八卦成列,象在其中也。”就是说“易经”的思想是以干 、坎 、艮 、震、巽 、离 、坤 、兑 代表的八种抽象结构形式类型表示总体规律的基础的。又8以八个经卦(俗称八卦)所代表的具体的形象为表述。比如,干 卦具体代表:天、君、王、马、金、玉、圆形、大赤色等;坤 卦代表:地、母、民众、牛、瓦、土、方形、黄色等。其它卦的具体形象表述请参看“易经”说卦一

19、章。我们将要学习的周易卦象一书,还有周易概论中“关于易象”一节,都谈及这个问题。这在“易经”中称为“八卦之象”。对这些“象”一定要搞熟,否则无法学习“易经”。除了这些“象”以外,还有周易概论中“关于易象”一节中的“六画之象”、“像形之象”、“爻位之象”、“反对之象”、“方位之象”、互体之象”(包括:互象、四个爻之间的连互、五个爻之间的连互)等,是我们学习“易经”的基础。今后,我们还要学到“反对之象”、“交错之象”、“半象”、“飞伏”、“游魂”、“上下”、“内外”、“前后”、“往来”、“左右”、“平列”、“悔贞”之象等思想方法,将对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一个全面的、较完善的分析和处理的方法。周易概论作

20、为我们学习“易经”的第一本指导书,是因为它综述了我们学习“周易”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包括历史上人们在研究“易经”时所用的专用术语(承、乘、比、应、据、中、正)、专用定律(各种“象法”)。如果对这些东西搞不清楚,是无法学习“易经”的。这本书还论述“易经”的发展历史及其演变。还有“疑难卦爻辞辨析”,以及最新成果关于“马王堆帛书易经”的分析,给我们学习“易经”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请来信提出,我们将根据大家提出的共同问题,予以指导。易经,中国文化的源头张延生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那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幕幕壮丽的历史画卷,同时亦给我们构筑了一个扑朔迷离的神秘殿堂。

21、提到中国文化,使人自然想起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道德经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以皇帝内经的代表的中医体系。而四书,五经首经周易,道德经有 88 句来源于周易,皇帝内经里讲的很多都是阴阳、五行、八卦。由此可见它们都来源于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为什么讲易经是门科学?仅就四库全书而言,这是中国古代各方面科学技术的总记录,是本大百科全书,此书的首经就是周易另外,古今图书集成,也是收集了古时候的所有能搜集到的各种图书,其编排的首经仍是周易。其次,十三经疏注四书五经的首经都是易经,“不研易,不可为良医”,“不研易,不足以言太医”,就是讲不懂得易经,就不能成为好的中医大夫,也就不能进太医院为皇家治病。如果

22、说易经仅仅是简单算卦的话,那么它如何能够居于各种学科的首位?因此,它是指导古代一切科学技术的一种规律,是指导一切行动的准则,是一种基本理论。这一理论指导着所有科学技术和一切实际行动。这种理论仅存在于我国,国外暂时还没有这种统一的基础理论,而是每一科学领域中有其自己的基本理论。如自然科学有自然科学的基9本理论,数学有数学的理论,体育有体育的理论,医学有医学的理论,社会科学有社会科学的理论,社会管理有社会管理的理论,等等。因而到处是理论到处是“真理”。这是因为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是经不起长期考验的。结果形成的仅是特性,不是共性的真理。事物的本质只有一个,不可能那么多。如果世界到处是真理的话,那就不

23、存在真理了,真理只能有一个。所谓真理那就是事物的本质,本质只能是一个,而且是不会变的。不存在量变到质变的问题。量与质的转变是指两个事物的竞争取代的过程,不是指的一个事物本身的过程,在一种事物中不存在量与质的转变问题。如玉米一粒是玉米,一斤、一吨、一万吨都是玉米,它永远不会变成了菠菜。其本质是不会变的。如果这里的一万吨玉米运走了,而运来一万吨菠菜,这只是一个更替过程,不能说玉米就变成了菠菜了。所以事物的本质是不变的。这是中国古代自古以来抓住的主要思想之一搞了一个最最基础的理论,一切行动都要根据它来进行指导。既然一切都要根据这个理论进行指导,那么它就包括了各个系统的本质,说明了这个系统是非常严格。

24、并不象有人想象的,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朴素的唯物主义”,“封建迷信”等等。全世界中许多高度发达国家的科学家,是不会在封建迷信中浪费时间的。事实上,不能不承认,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严格性超过了我们,那么人家为什么要钻研易经,钻研老庄哲学?当他们发现他们研究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问题,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以前,已经研究得非常系统,非常清楚。这时才“妙不可言”,“玄极了”。他们认为越是不可能的,往往我们中国的哲学越认为可能。他们认为“一加一等于二”,我们则说“一加一可以等于二,也可以不等于二”。最近二百多年,他们才认识到一加一等于一零(即二进制)。所以中国古代从来没有要求,告诉你一个事情就必须

25、是如此这样的道理就必须是非常具体、非常细致的理论,要求某件事必须如此这般等等。而是告诉大家一个哲理,从来不给大家画框框。老子道德经、内经、伤寒、易经、河图、洛书等都是如此,告诉你大自然的规律性,并不讲非常具体的东西,因此,当你读道家书时,感到莫名其妙,很玄。其实并非如此,它只是讲一个道理,大家只要在这个道理指导下,怎么用都是。所以说,它没有什么框框,充满了生命力。例如西医中的青霉素,是什么病,多少体重、什么具体情况下要用多大量、定得非常死,离开这个范畴就不允许了。而中国医学就综合了各方面的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用药可多、可少、可用、也可不用,这样就灵活多了,境界开放多了,把事物都联系在一起,

26、本质就抓住了。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文化如此充满生命力的原因。学习易经的顺序张延生因为我们一般接触到的易经的经文,都是古时的人用易学知识在指导实践中被印证了的事实的记录。由于年代久远,中国文字的广范内含性(一字多音、一字多义),学习起经文来是比较困难的。为了能使大家较快的掌握易经的哲理内容,从孔子时期就将其经文内容归纳提高到世界观方法论上来学易了。故此,孔子及其门徒在六十四卦经文的后面又加上了“十传(又称:十翼)”,将其亲身用易、研易的体会附于经文10之后,告诉后人学易、效法易的方法。要想学好易经,必先掌握“十翼”所告诉我们的道理。“十翼”讲的就是学习易经所应必备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掌握了,易经

27、经文就容易理解了。所以,学易不能一开始就读经文,否则,越读越糊涂。下面我将“十传”的具体内容归纳说明一下,为朋友们提供掌握重点的方法。系辞上传:主要讲为什么要创立八卦、易学学说以及易经的世界观。系辞下传:具体的举例讲解了易学的世界观以及如何利用易学知识指导我们日常的客观实践。彖传上、彖传下:从六十四卦中,每一个六爻卦的整体上来讲这一卦的总体概念及其意义。象传上、象传下:从六十四卦中,每个六爻卦内局部(三爻卦之间或每个爻)情况来解释其具体意义。文言传:因为“乾坤易之门邪”,乾坤两卦是产生易经六十四卦的基础。此传主要就是解释乾坤两卦的含义的。说卦传:因为六十四卦的任何一个六爻卦都是由两个三爻的基本

28、卦上下组合而成,所以,要了解任何一个六爻卦的含义,必须了解每一个三爻卦的具体意义。“说卦传”就是解释组成六十四卦的八个经卦(又称、基本卦、八卦)各自的具体含义的。序卦传: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一定规律的。“序卦传”就是为我们解释六十四卦的发展规律性的,只要我们遵循这个规律办事,将无往而不胜。杂卦传:打乱六十四卦的秩序,用最精炼的语辞,归纳了任何两个互为反对卦(六爻卦)的卦义,使我们对六十四卦的卦义能简便易记。我们学习易经不是为了死背死记其卦辞、爻辞及其经文,而是为了通过熟记这些经文内容,我们能深刻地学习易经每个六爻卦及六十四卦的思维逻辑过程及其逻辑思维方式,用现代的术语说,就是掌握研究分

29、析认识事物规律的方式和方法。大家都要求“多讲点算卦,起卦的方法。”任何一个具体的推算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只是某种具体的技术,不能像周易中讲的“类万物之情、通神明之德”,成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哲理。所以古时的看相、批八字、算卦的只能归类于下“三教九流”之列,不能登科学大雅之堂。当我们熟知易理以后,就可达到“善易者不占”之境界。因为易理讲“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就是讲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性的,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死格式来观察分析问题。任何一种具体技术,都有其死的格式,只适合于一定的具体条件下。但如果我们掌握了一种科学思想,在这

30、种思想的指导下,可以发明各种各样的具体技术。所以,学易主要是学习易经的世界观、方法论。而各种推算方法(在古时统称为“射覆”),只是为了熟习及记忆卦象,同时也是为了通过实践达到加深对易理的进一步了解11之目的。“算卦”不等于易经!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确学习的目的,“算卦”只是利用易经的道理在某个方面的具体应用技术,不含有广泛适用意义性。而易经的道理确有广泛的实用性。先天之易张延生 2000-11-14 如何理解“伏羲之易”,即“先天八卦”;再讲讲“文王之易”,即“后天八卦”;最后,再谈“孔子之易”。当然,这中间还应该有“连山易”、“归藏易”。“连山”、“归藏”之易现在差不多都失传了。现在又有人提到

31、“科学之易”、“现代之易”、“数理之易”等等。他们为此高喊“科学易”,我想是为了说明自己的研易方法有别于古代传统之易学研究,说明自己的研究和理解,要比传统的研究和理解“科学”的多。实际上,中国古代的“易学系统”就够科学的了。只有当今科技进入到一个相当发达文明的时代,人们才能深刻地认识到它其正的科学内涵。所以出现以上的一些提法,我认为这些个提法说明他们对易学思想在概念上的认识与理解就是含糊的。我想他们主要的目的是想说明他们是用当今现代的思想方法来解释古代的“易经”的。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什么易什么易的提法,也只不过是把易学思想运用在数学方面叫“数理易”;用在物理学方面叫“物理之易”;用在化学方面叫

32、“化学易”,或者把易学思想方法用在其它领域,叫其它什么什么易而已。因为易学解决的是世界观问题,其思想方法哪个领域都能通用。 基本上中国的传统中,主要的就是这么四种文化系统。这四种文化系统的规律全掌握了,就可排列组合、交错灵活的使用了。比如咱们平常讲的梅花易数这种判断方法,无非是把易学“十翼”中的“先天八卦”及“后天八卦”的规律和“五行”(为什么叫“梅花”?因为“五行”以五个花瓣来表示,类似梅花。)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梅花易数的辩证方法。卜筮正宗的判定方法,成卦的时候,是根据、运用易传中“筮草法”演变的方法“摇出来的”。“摇”出卦形来以后,如何推导判断?在各爻上按规矩配上“六亲”、“六兽”、“天干

33、、地支”,“冲”、“合”、“世”、“应”、“刑克”等之类的进行分析,这中间就再也没有运用“易学”规律的事了。实际上,它基本上是“干支”文化加上“五行”文化,再加“易学”中的一种成卦的方法组成的判断方法。增删补遗、渊海子平(即“批八字”)呢?这中间干脆“易学”文化方法都没有了。其主要运用的就是“干支”文化枣“天干、地支”和“五行”规律组合的方法。推导过程中根本没有“易学”文化的内容了。包括六全或六壬全口诀、大六壬等也都是“干支”“五行”文化的搭配。不过奇门遁甲的方法,它倒是包括天上的“九星”(“后天八卦”规律)、“八门”(“先天八卦”规律),然后再配上“天干地支”及其“五行”组成一套判断方法。这

34、种判断方法所包含的文化范畴就比较全一些了。反正,中国古代你不管是什么样的推测方法,它都离不开传统的这四种文化理论的指导及规律的搭配。 我们要判断各事物的规律性、运动性,那么我们建立的这个判断系统相对的规律性就得很强。系统的规律性要很强的话,这个系统内部的规律不能总是无规则的在变化。总是无规则的在变的话,你就很难找到它的规律性。就是说,得有一种相对互相制约形成的一种稳定局势枣一种相对平衡稳定的局势。只要没处在这个平衡稳定的局势里,那么就能发现其运动的趋势。它表现的内部在运动呢,是为了保证整体和大局的平衡、稳定。有的是外部和整体的运动呢,也是为了达到整体的新的平衡、稳定。不管怎样,内部运动也好,外

35、部12运动也好,整体运动也好,它是目的都是为了达到一种相对平衡和相对稳定。为什么这么说呢? 观测易学中“先天八卦”的结构分布(如图所示): “天地定位,水火不相射,山泽通气,风雷相抟。”“天地”指干 坤 两卦,“水火指坎 离 两卦;”“山泽指艮 兑 两卦;”“风雷指巽 震 两卦。”(“先天八卦”卦形结构分部图原本结构都是向心摆设的。由于有很多人是初学者,怕不容易看清楚,所以咱们这里的卦形就水平方向摆设了)。 从先天八卦方位图看,它是寻求一种什么样的规律性呢?中国古代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因为咱们是生活在北半球上,一般观象时,主要是“面南而立”进行观测天象。因此,将观测者的前面就作为是南边、前

36、面及上方;即而我们的后面就是北、后及下方;我们的左侧就为东边;右侧就为西边。这种方位的表述与现今国际地图的通用表述方法大不一样(现在地图的表述方法是:左西右东,上北下南),正好与我们的传统表述的方位相反。这是由于我们站在北半球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所决定的。这种方位分布的表述方法,在任何中国古代的方位图中,都应该是如此枣表述方法总是不变的。南也可以表示事物的前方;北也可以表示事物的后方;东可以表示事物的左边;西可以表示事物的右边它既能表示事物的东西南北分布,又能表示事物的前后左右分布,还能表示事物的上下左右分布。不管是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任何事物的规律都是靠这种系统的分布来表述的。所以说,这种分

37、布思想的方法你掌握后,无论你怎么套用在任何的事物分布中:平着铺用、竖着套用、横着套用、斜着套用等等,这种布局规律是不便的,永远是这种结构分布。 因为中国古代时候,人们主要研究的是一种场效应的关系。分析研究事物时,他不在乎你具体是什么东西,什么具体结构,而是想方设法先确定你是什么样的场(抓主要本质的东西),再通过你的场与其它的场进行比较,通过场与场之间的效应关系,寻找你的运行趋势。 因此,我国传统中的数字,已不再是个简单的表数符号(包括卦中咱们讲的“卦序号”),而是某种场及其结构、性质、特点的代号。这种表示方法,实际就是咱们现在通过计算机数理模式来描述世间一切事物的早期方法。在我国传统中,当“先

38、天自然之易”“河图”“洛书”出现以后,就已经进入了用数学、几何模式来描述世间的一切事物的时期了。 在先天八卦分布中,它用了干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些数字。那么这些数字先后排列的顺序,表示的是什么发展趋势及形式呢?(如图所示) 由 1 到 2 、2 到 3、3 到 4、4 到 5、5 到 6、6 到 7、7 到 8,8 再回到 1。这整个发展运行的轨迹反映的就是咱们现在物理学中讲的“波动性”规律。内部波动的目的是干什么?那么,只有分析它的结构及数字的分布才能了解其目的。上 1 加下 8 等于 9,左 3 加右 6等于 9;左上 2 加右下 7 等于 9;左下 4 加右上 5 等于 0。

39、相对方向的数相家均等于 9。说明其从对面的数字分布来讲,它是一种平衡,是相对稳定系统(各方向没有差异产生)。 咱们在化学中讲正负电(又叫阴阳电)。粒子显阳性也不好,显阴性也不行,因为阴阳没平衡,都不稳定。只有当其是既不阴又不阳的时候,才是稳定的存在形式(下面讲到“太极”规律的时候也会发现)。因为从整体数字结构上看它是一个稳定的系统,而从其数字13分布的这个整个结构看,它还含有一个力的传递规律。由 1 到 2 、2 到 3、3 到 47 到8,8 到 1 又返回来的目的,也是为了把内部的这些不管是阴爻或阳爻的阴阳场力中和(抵消)掉。由 1 到 2,共有五个阳爻,抵消掉上的一个阴爻,还剩四个阳爻;

40、再由 2 到 3,4加 2,共有六个阳爻,抵消掉其中的一个阴爻,还剩五个阳爻;再由 3 到 4,5 加 1,共六个阳爻;抵消掉 中的两个阴爻,还剩四个阳爻;继续由 4 到 5,5 加 1,共六个阳爻,抵消掉 下的一个阴爻,还剩五个阳爻;再从 5 到 6,5 加 1,共六个阳爻,抵消掉 中的两个阴爻,又剩四个阳爻;从 6 到 7,4 加 1,共有五个阴爻,抵消掉中的两个阴爻,还剩三个阳爻;最后由 7 到 8,三个阳爻与 中的三个阴爻中合掉了。发展到此,它就不显极性了。所以,先天八卦方位结构就其阴阳爻的总体分布来说,始终保证是一种中性的、稳定的系统。这是从阴阳爻传递的场效果来看,得到的结论。 再从

41、其所有阴或阳卦序之和来看,却为 18,表明亦为平衡。阳卦之阴阳爻同阴卦之阴阳爻,又为 18,同样平衡,还可以从阴阳爻总和上讲,也是稳定平衡。具体从卦爻中的内涵之资料看,依然平衡,这也真正意义上的反映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原理。 五行文化规律的分布张延生 2000-10-31下面看看“五行”文化规律的分布,“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态。其外层有一种相生的规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只有相生的规律存在的话,“五行”的结构组总存向同一个方向滚动。总在滚动说明什么?说明不稳定。按照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那么就需要寻找一种方法,使其整个系统稳定不动。结果在其系统内部采用了:金克

42、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么一种对系统制约的方法,就使其整个系统的场力处于平衡稳定的状态。假如我们任选“木火土金水”五要素中的三个要素,都能形成一个三角形(局面)。因为按几何学中的科学定理认为:“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而且是“唯一的一个平面”。因为它是“唯一”的,所有此平面就是独立的、稳定的。如果同时选其中四个事物行不行?能不能使其较易的达到其整体的平衡与稳定?举个较特殊的四边形枣正方形为例(如图所示)。猛一看,也是平衡稳定的。如果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用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实际生活中用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几何特性各制作一个三条腿、一个四条腿的桌子,其中有一条腿的长短出现问题,桌子就很难摆放平稳

43、,也能引起桌子的晃动。而三条腿的桌子,桌腿即使长短差异比较大,在同样平的地面上摆放,即使桌面都出现了倾斜,与水平面不平行了枣仍然稳定。这就是因为“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其三个(条)点(腿)都在同一个平面上,不会产生高低的差异。而四个点可以形成四种局(平)面。在平面几何中,四个点都在同一个平面(里)上,它们的结构是平稳的。可是四个点在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四个点都同时处在同一个平面中了。那就不一定能随时随地的达到平衡稳定了。其形成了 ABD、BCD、CDA、DAB 四种三角形局面。按哲学上讲,这是形成了四大组合容易解决了。因为各组的矛盾性质、特点、过程等往往不同。所以,很难达到统一解决。就立体几何特

44、性,这四边形假如构成的是“正四边形”的时候,还14容易稳定。因此在江河湖海中截流或筑堤时,往往要投入大量的“正四面体”形的钢筋水泥柱桩或钢筋水泥块来拦洪、抗浪。因为它不管如何的摆放,都是平衡稳定的,不容易被水流冲击移动。除此正四面体结构形式以外的任何四边形、四面形都不能在空间中随意摆放,而始终是平衡稳定摆得住的。所以说,在同一个局面中的事物就容易调整其平衡而达到稳定。古人就是借助于这类经验,确立了“五行”文化系统。在“五行”分布图中任选“金水木”局面。此三个事物中,金生水、水生木这两个过程都是向一个顺时针方向发展;而金克木过程是逆时针方向发展。这经受使此局面运行到“木”这个位置时,就停滞不前,

45、不再往下运动。从而达到稳定。那么,在这一局面中,消耗最大的将是“金”。因为它既要生(给予能量)着水,消耗自己的能量,又要克制木,消耗自己的能量。在这一“局”中,它只有能量的消耗而得不到能量的补充。可是“水”呢,虽然“生”着木消耗了自己的能量(“生”对自身来说是一种支出),同时又得到金相生能量的补充。因此,它自身还是较稳定的。同理,“木”虽被金所克,被动消耗了自己的能量,但同时又得到水相生时给予的能量补充。因此,它自身也较稳定。此局中最不容易稳定的就是“金”。如果金的能量始终得不到补充,这一局面也不能长期维持稳定。再选“土金木”局面为例。这一局面中,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此三个过程中土生金为顺

46、时针方向运行,金克木、木克土两过程使运行方向发生改变(使场力的方向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抑制土生金的发展过程而达到一定程度上的稳定。其中,“土”即生着金(给予金能量),消耗着自己的能量,同时又被木所克,被动的消耗着自己的能量。它只有能量的消耗而得不到能量的补充。因此,它不能长期保持稳定。“木”呢?它既克着土,主动的消耗着自身的能量,又被金所克,被动的消耗着能量,也是双向的消耗自身能量。因此,它也不容易长期保持稳定。只有“金”克木时主动的消耗着自身能量的同时,又被土生着,得到土主动的能量补充。因此,在此局中,“金”是最容易稳定的。如果此局中土和木不能得到外部能量的补充或自身能量的消耗得到抑制,此局

47、面了不能长期保持稳定。研学易学的方法和途径张延生要解决如何研学易学的问题,我们就要了解产生易学思想方法的(环境)时期及其特点。“伏羲”是我国古代母系氏族后期,父系氏族开始时期,氏族社会的“泰族”部落的首领。“泰族”是我国历史上早期文化程度最高的民族之一。分布在海岱之间(岱:即泰山。在今山东省泰安一带。古称为“岱宗”。)。即今山东一带。先期主要是以渔猎为生。古代史书上称其酋长为“伏羲”,又称作“庖牺”(考“庖牺”之义,表示其为出渔猎社会而进入牧畜时期)。相传中国历史上是这位伏羲“画卦”,即创造了以象数为基础卦的形式来描述、表达世间一切事物及其规律的方法(其中卦象之“象”就是象形之像。这种象法是符

48、合认识论的表述方法的。只有先看见、感悟到事物的“形、像”,才能区分事物之间的异同。然后,才可以通过数理统计等规律将其上升为卦理。最后,又通过卦理来指导实践)。我们汉文字在我国历史上,产生的虽然较早(在殷商时期就有了比较完善的雏形)。可是在伏羲时期用文字表达意思的方法还没有产生。因此说明中华民族汉文字的产生要比易卦15的产生晚近三千年。大家都知道,汉字是“象形”文字,是由卦象的意思加之参考万物的形像创造出来的。再加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有些事情完全用语言和文字是不能全面,完整、准确地表达清楚的。故而后来儒、道、医等学术,还是将“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之易卦的表述方法继承和发扬下来了;还有

49、一个原因,汉字往往是一字多音,一字多意的。完全用训诂考证的方法来研究易学思想方法(特别是用文字训诂的方法),等考证到坟墓中的甲骨文时,就发现无法再从文字意义上去了解易学思想方法了(也只能了解到殷商时期人们对易学思想方法理解的只言词组),也就无法正确、全面地理解伏羲当时创卦的真实意义。故而仅此以训诂考证来研究易学是很难全面了解易学的真实面目的。因此,我提倡,弃传统之法先不用(几千年了,方法真是太多,太现成了),自拓学径,即不从训诂,经文辞句入门,而由象数及传说中开窍,于实践中寻理,反窥经文领悟,反复如是,且结合现代科技、哲学及工作、生活之实际,反复研探、实践。期望易理再探,易华重现。传统从微观到宏观,长远的整体观传统中“纯”客观“纯”物质的自然观传统的“形而上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