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价方法.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7633405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价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价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价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价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价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附件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1 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广东省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一般性原则、程序、内容和方法。本指南适用于因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导致生态环境损害的鉴定评估。 本指南不适用于因核与辐射所致生态环境损害的鉴定评估。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指南引用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10070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 地下水 质量标准环境损害鉴定评

2、估推荐方法(第 II 版)(环办 201490 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环境损害评估推荐方法(环办2014118 号)司法鉴定文书格式(司发通2016 112 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2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for eco-environmental damage指鉴定评估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 综合运用科学技 术和专业知识, 调查污染环境、 破坏生态行为与生态环境损害情况,分析 污染环境或破坏生 态行为与生态环境损害间的因果 关系,评估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所致生态环境损害的范围和程度,确定生态环境恢复

3、至 基线并补偿期间损害的恢复措施,量化生 态环境损害数额的过程。生态环境损害 eco-environmental damage指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环境要素和植物、 动物、 微生物等生物要素的不利改变,及上述要素构成的生 态系统功能的退化。生态系统服务 ecosystem service指生态系统直接或间接为人类提供的惠益。生态环境基线 eco-environmental baseline指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未 发生时, 评估区域内生态环境及其生 态系统服务的状态。期间损害 interim damage指生态环境损害开始发生至生态环境恢复到基线的期间,生态系

4、统向公众或其他生态系 统提供服务的丧失或减少。3生态环境恢复 eco-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指生态环境损害发生后,采取各 项必要的、合理的措施将生态环境及其生态系统服务恢 复至基线水平,同时补偿期间损害。按照恢复目标和阶段不同,生态环境恢复可包括基本恢 复、 补偿性恢复和补充性恢复。基本恢复 primary restoration指采取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环境及其生 态系统服务恢复至基线水平。补偿性恢复 compensatory restoration指采取各项恢复措施,补偿生 态环境期间损害。补充性恢复 complementary restorat

5、ion指基本恢复或补偿性恢复不能完全恢复受损的生态环境及生态服务时,采取各项弥补性 的恢复措施,使生态环境及生态 服务恢复到基线水平。永久性损害 permanent damage指受损生态环境及其功能难以恢复,其向公众或其它生 态 系统提供服务的能力完全丧 失。4 总则44.1 鉴定评估原则4.1.1 合法合规原则鉴定评估工作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指南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开展,鉴定评估报告应符合法律法规和技术指南规定的程序、 结构及内容要求。禁止伪造数据和弄虚作假。4.1.2 科学合理原则鉴定评估工作应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工作方案。鉴定评估工作方案中应包含严格 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

6、4.1.3 独立客观原则鉴定评估机构及鉴定人员应当运用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独立客观地开展鉴定评估,不受 鉴定评估委托方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4.2 鉴定评估内容4.2.1 鉴定评估范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时间范围以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发生日期为起点,持 续到受损生态环境及其生态系统服务恢复至基线为止。生 态环 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空间范围 的确定可以综合利用现场调查、环 境监测、遥感分析和模型 预测 等方法,依据污染物的迁移 扩散范围或破坏生态行为的影响范围确定。4.2.2 鉴定评估内容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以及生 态环境 损害5情况;鉴定污染物性质

7、;分析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与生态环境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确定生态环境损害的性质、类型、范围和程度;计算生态环境损害实 物量,筛选并给出推荐的生态环境恢复方案,计算生态环境损害价值 量,开展生 态环境恢复效果评 估。4.3 鉴定评估工作程序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包括鉴定评估准备、生 态环境 损害调查、因果关系分析、生 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生态环境损 害价值量化、 报告编制和生态环 境恢复效果评估。鉴定评 估实践中,应根据鉴定评估委托事项开展相应的工作,可根据 鉴定委托事 项适当简化工作程序。必要 时,针对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的关键问题,开展 专题研究。生 态环 境损害鉴定评估基本工作程序

8、见图 1。4.3.1 鉴定评估准备通过资料收集分析、现场踏勘、座谈走访、文献查阅、 问卷调查等方式,掌握污染环境 和破坏生态行为以及生态环境损害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征,确定生 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内 容和范围,筛选特征污染物、评估指标和 评估方法, 编制鉴定评估工作方案。4.3.2 损害调查确认根据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方案, 组织开展污染环境和破坏生 态行为以及生态环境 损害状况调查或相关资料收集。生 态环境损害调查应编制调查 方案,明确生 态环境损害调查 的目标、内容、方法、质量控制和质量保 证措施,并进行专家论证。4.3.3 因果关系分析基于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 和生态环境损害事实的调

9、查结 果,分析 污染环境或破坏生 态行为与生态环境损害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4.3.4 损害实物量化对比受损生态环境状况与基线的差异,确定生 态环境损害的范 围和程度, 计算生态环境 损害6实物量。4.3.5 损害价值量化选择替代等值分析方法,编制并比 选生态环境恢复方案,估算恢复工程量和工程费用, 或采用环境价值评估方法,计算生 态环境损害数额。4.3.6 评估报告编制编制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意见)书,同 时建立完整的 鉴定评估工作档案。4.3.7 恢复效果评估跟踪生态环境损害基本恢复和补偿性恢复的实施情况,开展必要的调查和监测, 评估生 态环境恢复措施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决定是否

10、需要开展补充性恢复。7生 态 环 境 损 害 鉴 定 评 估 委 托资 料 收 集分 析 现 场 踏 勘 文 献 查 阅 制 定 工 作方 案基 础 信 息收 集 分 析 损 害 行 为调 查 确 认 环 境 基 线确 认 损 害 事 实调 查 确 认污 染 物 质同 源 性 分析迁 移 路 径合 理 性 分析受 体 暴 露可 能 性 分析受 体 损 害可 能 性 分析生 态 环 境损 害 类 型确 定选 择 评 估指 标 参 数 量 化 损 害时 空 范 围 量 化 损 害程 度价 值 量 化方 法 选 择 筛 选 制 定 恢 复 方 案环 境 价 值 评 估 方 法恢 复 工 程 费 用

11、估 算筛 选 制 定 恢 复 方 案编 制 生 态 环 境 损 害 鉴 定 评 估 报 告 ( 意 见 ) 书生 态 环 境 恢 复 方 案 实 施跟 踪 监 测 恢 复 情 况 , 评 估 恢 复 效 果 , 确 定 是 否 开 展 补 充 性 恢 复鉴 定 评 估 准 备损 害 调 查 确 认评 估 报 告 编 制因 果 关 系 分 析损 害 实 物 量 化损 害 价 值 量 化恢 复 方 案 实 施恢 复 效 果 评 估图 1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基本工作程序84.4 鉴定评估报告(意见)书编制总体要求鉴定评估机构应根据委托方的委托事项,编制鉴定评估意见书或鉴定评估报告书。鉴定评估意见书

12、包括生态环境损害确认、因果关系分析、生态环境损害量化及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涉 及 的 特 别 事 项 等 , 鉴 定 评 估 报 告 书 的 格 式 和 内 容 要 求 参 见 附 录 A。 用 于 生 态 环 境 损 害司 法 鉴 定 目 的 的 , 报 告 书 格 式 参 见 司 法 鉴 定 文 书 规 范 。生态环境恢复效果评估应编制独立的生态环境恢复效果评估报告。5 生态环境损害调查确认5.1 收集分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的相关资料,开展现场踏勘和采样分析等,掌握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的基本情况。5.1.1 明确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的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频

13、 率、特征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过程、排放总量等情况。5.1.2 掌握乱捕滥猎、乱砍滥伐、毁林造田等破坏生态行为的破坏方式、破坏对象和影响范 围等情况。5.1.3 分析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产生生态环境损害的可能路径、途径和机制,如特征污 染 物 排 放 导 致 环 境 空 气 、 地 表 水 、 沉 积 物 、 土 壤 、 地 下 水 等 损 害 , 并 进 一 步 造 成 生 物 损 害 的 路径、途径和机制。5.2 收集分析生态环境损害的相关材料,确定生态环境基线,开展生态调查、环境监测、遥 感分析、文献查阅等,确认评估区域生态环境与基线相比是否受到损害,识别生态环境损害 的类型。5.2

14、.1 基线的确定方法包括:a) 利用 污染环境 或破坏生 态行为发 生前评估 区域近三 年内的历 史数据确 定基线, 数据 来源包括历史监测、专项调查、学术研究等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历史数据;b) 利 用 未 受 污 染 环 境 或 破 坏 生 态 行 为 影 响 的 相 似 现 场 数 据 确 定 基 线 , 即 “对 照 区 域 ” 数 据 。“对 照 区 域 ”应 与 评 估 区 域 的 生 态 环 境 特 征 、 生 态 系 统 服 务 等 具 有 可 比 性 ;c) 利 用 模 型 确 定 基 线 。 可 考 虑 构 建 环 境 污 染 物 浓 度 与 种 群 密 度 、 物 种

15、丰 度 等 生 态 环 境 损害评价指标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来确定基线;d) 参 考 环 境 基 准 或 国 家 和 地 方 发 布 的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 如 GB 3095、 GB 3096、 GB 3097、 GB 3838、GB 10070、GB 11607、GB 15618 和 GB/T 14848 等确定基线。5.2.2 当基线确定所需数据充分时,优先选择 5.2.1 a)和 5.2.1 b)确定基线,如果 5.2.1 a)和 5.2.1 b) 不 可 行 , 可 考 虑 选 择 5.2.1 c) 和 5.2.1 d) 确 定 基 线 。 当 基 线 确 定 所 需 数 据

16、不 充 分时,可综合采用不同基线确定方法并相互验证。5.2.3 生态环境损害确认应满足以下任一条件:9a) 评估区域空气、地表水、沉积物、土壤、地下水等环境介质中特征污染物浓度超过基线 20%以上;b) 评估区域指示物种种群数量或密度降低,且与基线相比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c) 评估区域指示物种种群结构(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改变,且与基线相比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d) 评估区域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且与基线相比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e) 评估区域植被覆盖度降低,且与基线相比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f) 评估区域生物物种丰度减少,且与基线相比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g) 评估区域生物体外部畸形、骨骼变

17、形、内部器官和软组织畸形、组织病理学水平损害等发生率增加,且与基线相比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h) 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其他情形。6 因果关系分析6.1 因果关系分析应以存在明确的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和生态环境损害事实为前提。6.2 污 染 环 境 行 为 与 生 态 环 境 损 害 间 因 果 关 系 分 析 的 主 要 内 容 包 括 环 境 污 染 物 ( 污 染 源 、 环境 介 质 、 生 物 ) 的 同 源 性 分 析 、 污 染 物 迁 移 路 径 的 合 理 性 分 析 、 生 物 暴 露 的 可 能 性 分 析 和 生 物发生损害的可能性分析。6.2.1 调查分析污染环境或破坏生

18、态行为与生态环境损害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污染环境或 破坏生态行为与生态环境损害间应存在明确的时间先后顺序。6.2.2 环 境 污 染 物 的 同 源 性 分 析 。 采 样 分 析 污 染 源 、 环 境 介 质 和 生 物 中 污 染 物 的 成 分 、 浓度 、 同 位 素 丰 度 等 , 采 用 稳 定 同 位 素 或 放 射 性 同 位 素 和 指 纹 图 谱 等 技 术 , 结 合 统 计 分 析 方 法 , 判 断污染源、环境介质和生物中污染物是否具有同源性。6.2.3 迁移路径的合理性分析。分析评估区域气候气象、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环境条 件 , 判 断 是 否 存 在 污

19、染 物 从 污 染 源 迁 移 至 环 境 介 质 最 后 到 达 生 物 的 可 能 。 建 立 环 境 污 染 物 从 污染 源 经 环 境 介 质 到 生 物 的 迁 移 路 径 假 设 , 识 别 划 分 迁 移 路 径 的 每 一 个 单 元 , 利 用 空 间 分 析 、 迁 移扩 散 模 型 等 方 法 分 析 污 染 物 迁 移 方 向 、 浓 度 变 化 等 情 况 , 分 析 判 断 各 个 单 元 是 否 可 以 组 成完整的链条,验证迁移路径的连续性、合理性和完整性。6.2.4 生物暴露的可能性分析。识别生物暴露于环境污染物的暴露介质、暴露途径、暴露时间和暴露方式,结合

20、生物内暴露和外暴露测量,分析判断生物暴露于环境污染物的可能性。6.2.5 生物发生损害的可能性分析。通过文献查阅、专家咨询和毒理实验等方法,分析污染 物 暴 露 与 生 态 环 境 损 害 间 的 关 联 性 , 阐 明 污 染 物 暴 露 与 生 态 环 境 损 害 间 可 能 的 作 用 机 理 ; 建 立污染物暴露与生态环境损害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合环境介质中污染物浓度、生物内暴 露和外暴露量等,分析判断生物暴露水平产生损害的可能性。6.2.6 排除其他可能的因素的影响,并阐述因果关系分析结论的不确定性。106.3 破 坏 生 态 行 为 与 生 态 环 境 损 害 间 的 因 果 关

21、 系 分 析 , 主 要 通 过 文 献 查 阅 、 专 家 咨 询 、 样 方调 查 和 生 态 实 验 等 方 法 , 阐 明 破 坏 生 态 行 为 导 致 生 态 环 境 损 害 的 可 能 的 作 用 机 制 , 建 立 破 坏 生态行为导致生态环境损害的生态链条,分析破坏生态行为导致生态环境损害的可能性。7 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7.1 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内容7.1.1 综合考虑评估对象、目的、适用条件、资料完备程度等情况,选择适当的实物量化指 标、方法和参数。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损害,一般以特征污染物浓度为量化指标;对生态系统 服务的损害,一般选择指示物种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种群结构

22、、植被覆盖度等指标作为量 化指标。7.1.2 比较污染环境行为发生前后空气、地表水、沉积物、土壤、地下水等生态环境质量状 况,确定生态环境中特征污染物浓度超过基线的时间、体积和程度等变量和因素。7.1.3 比较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发生前后生物种群数量、密度、结构等的变化,确定生 物资源或生态系统服务超过基线的时间、面积和程度等变量和因素。7.2 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方法7.2.1 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空间分析、模型模拟。7.2.2 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过程中应综合利用 7.2.1 所列方法,并对不同方法量化结果的不 确定性进行分析。8 生态环境损害恢复方案筛选与价

23、值量化8.1 恢复方案筛选与价值量化内容8.1.1 生态环境损害价值主要根据将生态环境恢复至基线需要开展的生态环境恢复工程措施 的费用进行计算,同时,还应包括生态环境损害开始发生至恢复到基线水平的期间损害。8.1.2 生态环境恢复方案的筛选应遵循以下程序和要求:a) 应首先确定生态环境恢复的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恢复策略;b) 应综合考虑恢复目标、工作量、持续时间等因素,制定备选基本恢复方案;c) 估 计 备 选 基 本 恢 复 行 动 或 措 施 的 实 施 范 围 、 恢 复 规 模 和 持 续 时 间 等 , 选 择 适 宜 的 替 代 等值 分 析 方 法 , 评 估 期 间 损 害 ,

24、 计 算 补 偿 性 恢 复 行 动 工 程 量 , 制 定 补 偿 性 恢 复 方 案;d) 综合采用专家咨询、费用-效果分析、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对备选生态环境恢复方案 进行筛选。筛选应重点考虑备选基本恢复方案和补偿性恢复方案的时间与经济成 本 , 兼 顾 方 案的 有 效 性 、 合 法 性 、 技 术 可 行 性 、 公 众 可 接 受 性 、 环 境 安 全 性 、 可 持 续性等因素,筛选比对后确定最优基本恢复和补偿性恢复方案;11e) 在 进 行 生 态 环 境 损 害 评 估 时 , 如 果 既 无 法 将 受 损 的 生 态 环 境 恢 复 至 基 线 , 也 没 有 可 行 的

25、补 偿 性 恢 复 方 案 弥 补 期 间 损 害 , 或 只 能 恢 复 部 分 受 损 的 生 态 环 境 , 则 应 采 用 环 境 价 值 评 估 方 法对 生 态 环 境 的 永 久 性 损 害 进 行 价 值 评 估 , 计 算 生 态 环 境 损 害 数 额 。8.1.3 生态环境恢复费用,按照国家工程投资估算的规定列出,包括:工程费、设备及材料 购 置 费 、 替 代 工 程 建 设 所 需 的 土 地 、 水 域 、 海 域 等 购 置 费 用 和 工 程 建 设 费 用 及 其 他 费 用 , 采 用 概 算 定 额 法 、 类 比 工 程 预 算 法 编 制 。 污 染

26、环 境 行 为 发 生 后 , 为 减 轻 或 消 除 污 染 对 生 态 环 境 的 危害 而 发 生 的 阻 断 、 去 除 、 转 移 、 处 理 和 处 置 污 染 物 的 污 染 清 理 费 用 , 以 实 际 发 生 费 用 为 准,并对实际发生费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判断。8.2 生态环境损害评估方法8.2.1 生态环境损害评估方法包括替代等值分析方法和环境价值评估方法。替代等值分析方 法包括资源等值分析方法、服务等值分析方法和价值等值分析方法。环境价值评估方法包括 直接市场价值法、揭示偏好法、效益转移法和陈述偏好法。8.2.2 优先选择资源等值分析方法和服务等值分析方法。如果受

27、损的生态环境以提供资源为 主,采用资源等值分析方法;如果受损的生态环境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为主,或兼具资源与 生态系统服务,采用服务等值分析方法。8.2.3 如果不能满足资源等值分析方法和服务等值分析方法的基本条件,可考虑采用价值等 值分析方法。如果恢复行动产生的单位效益可以货币化,考虑采用价值-价值法;如果恢复 行动产生的单位效益的货币化不可行(耗时过长或成本过高),则考虑采用价值-成本法。同 等条件下,优先采用价值- 价值法。8.2.4 如果替代等值分析方法不可行,则考虑采用环境价值评估方法。根据方法的不确定性 从小到大,建议依次采用直接市场价值法、揭示偏好法和陈述偏好法,条件允许时可以采用

28、 效益转移法。常用的环境价值评估方法见附录 B。8.2.5 以下情况推荐采用环境价值评估方法:a) 当评估生物资源时,如果选择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或对照区的发病率作为基线水平 评价指标,由于在生态环境恢复过程中难以对其进行衡量,推荐采用环境价值评估 方法;b) 由于某些限制原因,生态环境不能通过工程完全恢复,采用环境价值评估方法评估 生态环境的永久性损害;c) 如果生态环境恢复工程的成本大于预期收益,推荐采用环境价值评估方法。9 生态环境恢复效果评估9.1 生态环境恢复效果评估的内容9.1.1 生态环境恢复方案实施后,定期跟踪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服务的恢复情况,全面评估 生态环境恢复效果,包括是否

29、正确执行生态环境恢复方案,是否达到生态环境恢复总体目标 和分项目标,恢复行动实施期间是否造成二次污染,是否需要开展补充性恢复等。如果基12本 恢复或补偿性恢复未达到预期效果,应进一步量化损害,制定并筛选补充性恢复方案,具体 参照 7.1、7.2、8.1 和 8.2,损害量化内容纳入补充性恢复方案。9.1.2 生态环境恢复效果评估需制定生态环境调查和监测方案,定期进行调查、监测和分析, 包括大气、地表水、沉积物、土壤、地下水等环境监测,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监测, 水文、地质等相关参数的监测,以及生态系统恢复状况调查。9.1.3 公开征求公众对恢复行动的意见,调查公众对恢复行动实施效果的满意度

30、。9.2 生态环境恢复效果评估的方法生态环境恢复效果评估的方法包括环境监测、生物监测、生态调查和问卷调查等。10 附则13附录 A(资料性附录) 生 态 环 境 损 害 鉴 定评 估 报 告 书 的 编 制 要 求A.1 基本情况写 明 生 态 环 境 损 害 鉴 定 评 估 委 托 方 、 委 托 鉴 定 评 估 事 项 和 生 态 环 境 损 害 鉴 定 评 估 机 构 ; 写明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背景,包括损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和经过;简要说明生 态环境损害发生地的社会经济背景、环境敏感点、造成潜在生态环境损害的污染源、污染物 等基本情况。A.2 鉴定评估方案A.2.1 鉴定评估目

31、标依据委托方委托鉴定评估事项,详细写明开展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目标。A.2.2 鉴定评估依据写明开展本次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A.2.3 鉴定评估范围写明开展本次鉴定评估工作初步确定的生态环境损害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及确定时空范围的依据。A.2.4 鉴定评估内容写明 本次鉴定 评估工作 的主要内 容 , 包括 生态环境 损害评估 对象和生 态环境损 害鉴定评估内容(生态 环境损害 确认、因 果关系分 析和损害 数额量化 等。A.2.5 鉴定评估方法详细阐明开展本次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技术路线及每一项鉴定评估工作所使用的技术方法。A.3 鉴定评估过程与分

32、析A.3.1 生态环境损害调查确认详细介绍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调查和生态环境损害调查方案,包括资料收集、现场 踏勘、座谈走访、采样方案、检测分析、质量控制等过程,写明调查确认结果,包括是否存 在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以及行为方式,是否存在生态环境损害及损害类型等。A.3.2 因果关系分析详细阐明本次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鉴定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与生态环境损害 间因 果 关 系 所 依 据 的 标 准 或 条 件 , 以 及 分 析 因 果 关 系 所 采 用 的 技 术 方 法 。 详 细 介 绍 因 果 关 系 分 析 过程 中 所 依 据 的 证 明 材 料 , 现 场 踏 勘 、 监

33、 测 分 析 、 实 验 模 拟 、 数 值 模 拟 等 过 程 和 结 果 。 写明因果关系分析的结果。14A.3.3 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详细阐明本次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所依据的标准和条件,以 及量化生态环境损害所采用的技术方法。给出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的结果,即生态环境损 害的类型、时空范围及损害程度。A.3.4 生态环境损害价值量化详细阐明本次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生态环境损害价值量化所依据的标准、规范,所 采用的评估方法,以及相应的证明材料。明确界定生态环境损害价值量化的范围,即包括哪 些类型的损害以及每种类型损害量化的构成。对于生态环境损害价值量化,如采用基于

34、恢复 目标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方法,应阐述确定生态环境恢复方案的原则与过程,给出生态环境 损害价值量化的结果。A.3.5 生态环境损害恢复方案筛选详 细 阐 明 各 备 选 生 态 环 境 恢 复 方 案 的 工 作 量 、 持 续 时 间 、 实 施 成 本 , 介 绍 各 方 案 的 有 效 性、合法性、技术可行性、公众可接受性、环境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提供数据来源与依据。A.4 鉴定评估结论针对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委托事项,写明每一项生态环境损害的鉴定评估结论,包括 生态环境损害确认结论、因果关系分析结论和生态环境损害量化结论。A.5 特别事项说明阐明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科学性。明确报告的

35、所有权、使用目的和使用范围。阐明 报告编制过程及结果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A.6 签字盖章鉴定人签字,并加盖鉴定评估单位公章。A.7 附件附件包括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过程中依据的各种证明材料、鉴定评估实施方案、 现场调查监测方案、现场调查监测报告、实验方案与分析报告等。15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常 用的 环 境 价 值 评 估 方 法B.1 直接市场价值法B.1.1 生产率变动法生产率变动法也称作观察市场价值法,是利用生 产率的变动 来评价环境状况变动的方 法。 该方法适用于衡量在市场上交易的资源使用价值,用 资源的市 场价格和数量信息来估算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总的效益或 损失是消

36、费者和生产者剩余之和。B.1.2 剂量-反应法剂量反应法也称为生产率法或生产要素收入法,将 产出与生 产要素(如土地、 劳动力、 资本、原材料)的不同投入水平联系起来。 该方法的适用条件有:a) 环境变化直接导致销售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产量增加或减少,同时影响明确且 能够观察或根据经验测试;b) 市场功能完好,价格是经济 价值的有效指标。B.1.3 人力资本和疾病成本法人力资本法通过环境属性对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影响来评估环境属性的价值。通常用因 疾病引起的收入损失或治疗费用表示。B.2 揭示偏好法B.2.1 内涵资产定价法内涵资产定价法又称作享乐价格法,是根据人们为优质环境的享受所支付的价格

37、来推算 环境质量价值的一种估价方法,即将享受某种产品由于环境的不同所产生的差价,作为环境 差别的价值。该方法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空气质量恶化对财产价值的影响。此方法的出发点 是某一财产的价值包含了它所处的环境质量的价值。如果人们为某一地方与其它地方相同的 房屋和土地支付更高的价格,且其它各种可能造成价格差别的非环境因素都加以考虑后,剩 余的价格差别可以归结为环境因素。16B.2.2 避免损害成本法避免损害成本法指个人为减轻损害或防止环境退化引起的效用损失而需要为市场商品 或服务支付的金额。可用于评估净 化的空气和水等非市场商品的价 值。B.2.3 治理成本法治理成本是按照现行的治理技术和水平治理

38、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支出。治理 成本法适用于环境污染所致生态环境损害无法通过恢复工程完全恢复、恢复成本远远大于其 收益或缺乏生态环境损害恢复评价指标的情形。B.3 陈述偏好法B.3.1 条件价值法条件价值法也叫做权变评价法或或然估计法,条件价 值评 估法用调查技术直接询问人们 的环境偏好。当缺乏真实的市场 数据,甚至也无法通 过间接的 观察市场行为来赋予环境资源 价值时,通常采用条件价值评估(CVM)技术。该技术特别适用于选择 价值占有较大比重 的独特景观、文物古迹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B.3.2 选择试验模型法选择试验模型法基于效用最大化理论,采用 问卷为被调查 者提供由资源或环境

39、物品的不 同属性状态组合而成的选择集。 让被调查者从每个选择集中 选出自己最偏好的一种方案,研 究者可以根据被调查者的偏好运用经济计量学模型分析出不同属性的价值以及由不同属性 状态组合而成的各种方案的相对价值。B.4 效益转移法效益转移法基于消费者剩余理论,是一种非市 场资源价值评 价方法。若非市 场资源价值 受时间、空间和费用等条件限制,可适用此方法。效益转移法的适用条件如下:a) 对参照区的要求:要确定参照区的范围和规模,包括区域人口规模, 评估中所需要 的数据需求(如价值的类型:使用价值、非使用价 值或总价值)。b) 对评估区和参照区的相关性的要求:评估区的环境资源的质量(数量)及其变化与 参照区的资源质量(数量)及其预期变化应相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