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企业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关系2005 年第 4 期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No. 4, 2005(第 7 卷第 4 期) Journal ofLiaoningAdministration College (Vo.l 7.No. 4)财政金融试论企业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关系邓东杰(辽宁省总工会,辽宁沈阳 110013)摘 要 本文对企业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关键词 企业;净利润;现金流量中图分类号 F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053(2005)04016902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实现净利润最大化始终是企业的追求目标。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日益崇尚“现金至尊”的现
2、代理财环境中,现金流量分析对信息使用者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是因为现金流量表可以清楚反映出企业创造净现金流量的能力,更为清晰地揭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财务状况。事实上,单从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来看,现金流量已日益取代净利润,成为评价公司股票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从财务报表角度考虑,除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外,重点要阅读的是第三张基本会计报表,即现金流量表。目前,衡量企业健康与否的总收入、净利润、现金流三项指标中,首先考量的也是现金流,然后才是净利润。而实践中,净利润与现金流量又存在必然的差异。那么净利润与现金流量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二者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寻求有效途径协调二者关系,本文就此谈点粗
3、浅看法。一、净利润和现金流量的关系企业某一时期的净利润等于企业该时期的收入减去该时期的成本费用;而企业某一时期的现金净流量等于现金流入量减去现金流出量。从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计算公式中,我们不难看出,如果企业在某个时期的收入数等于现金流入数、成本费用数等于现金流出数,则净利润与现金流量同步。否则,只要收入不等于现金流入、成本费用不等于现金流出,净利润与现金流量二者产生差异就不可避免。从上述公式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计算净利润与现金流量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是净利润与现金流量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会计的计量基础有两种,一是权责发生制,一是收付实现制,企业计算净利润时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而计算现金流量时
4、却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因此,企业净利润与现金流量二者之间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计量基础的不一致。实际工作中,二者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企业通过放宽信用政策,延长信用期限等方法扩大产品销售,增加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但同时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债权也大量增加,这必然使企业资金被买方大量占用,增加了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增加了企业利润,会产生企业所得税、股东分红等问题,这就需要企业垫交所得税款和股东分红款,因此就造成企业现金短缺,此时净利润与现金流量之间必然产生差异。2存货在企业流动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大,而且也是企业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项目。存货增加,一方面意味着企业由于原
5、材料购入增加而导致企业现金流出量的增加,另一方面意味着产成品等商品滞销,从而使成品资金无法及时变现,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净利润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3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有八项,而且不同的资产减值准备计入不同的损益类账户。因此,企业如果没有按规定科学合理地计提各种资产减值准备,而是随意计提,则会使企业利润虚增或虚减,而事实上这些资产由于种种原因可收回金额已经少于其账面价值,将来的现金流入量肯定少于其账面价值,这又会造成净利润与现金流量不一致。4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必须一次性支付大量现金,而根据配比原则,它们的价值却只有一部分通过计提折旧或摊销的方式计入当期损益,而且计入损益数
6、的多少还取决于折旧方法或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这样在资本性支出发生的当期,就会使净利润大于现金净流量,而在资本性支出发生的以后时期,由于每期都要摊销费用,必然使净利润减少,但现金却不必再支付,这就使净利润少于现金净流量。因此资本性支出的支付、摊销及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等也会使企业净利润与现金流量之间产生差异。5企业对外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时,如果大多数投资都是169收稿日期2005-05-20作者简介邓东杰(1971-),女,辽宁省总工会会计师。2005 年 7 月第 7 卷第 4 期邓东杰:试论企业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关系 Ja.l 2005Vo.l 7.No. 4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那么在年终被投资单
7、位有净利润时,投资单位就可按其所持有的表决权股份的比例计算其应享有的份额,在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的同时,便确认为当期的投资收益,而不管这部分收益是否已经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形式收回(事实上被投资单位当年发放的股利一般都少于当年实现的净利润)。这样,在确认投资收益增加的同时,会使企业净利润增加,但企业的现金流入量却并不是同比例增加。6企业不管通过什么渠道筹集资金,在筹资活动发生时,都会使企业现金流入量快速增加,而还本付利往往要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进行,所以企业因此时偿还本息而发生的现金流出量比较少,从而使企业现金净流量增加速度快于净利润的增加速度。另一方面,在筹资活动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
8、还本付息引起的现金流出量较大,而新的筹资活动很少时,现金流出量就会大于现金流入量。而且由于利息费用数额较少,所以企业净利润减少速度较慢,这都会使企业净利润与现金流量不同步,从而产生差异。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经常会出现不一致,尤其在企业净利润大于现金净流入量这种差异出现时,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很大的风险,因此如何实现企业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同步增长,就显得尤为重要。二、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有效协调途径1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净利润和现金流量,只有当采用某种信用政策增加的盈利大于采用此项信用政策所增加的成本时
9、,采用和实施这种信用政策才是有利的。所以,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如对应收账款进行事前、事中、事后三级链管理等),使企业在扩大销售、增加利润的同时,保证应收账款及时收回,使企业的现金流入量同步增长。2加强对存货的分析与管理,加速存货的流转。存货积压,必然提高企业资金占用水平,造成企业资金流转不畅或资金短缺,因此加强对存货的分析与管理就非常重要。(1)定期对存货结构进行分析,找出存货增加的关键因素。企业应定期对连续几期的存货结构进行动态的计算分析,将在存货中所占比重最大和增加数占存货增加数比重最大的存货项目,作为分析
10、和管理的重点,分析该存货项目快速增加的原因,以便及时调整有关政策,减少库存。及时处理积压存货,可降低存货的资金占用水平和存货的相关成本,在有利于增加企业净利润的同时,加速资金的周转,增加企业的现金流量。(2)保持购销平衡和产销平衡。企业应建立科学的市场预测和决策机制,制定比较准确的产品销售计划,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企业期初、期末存货水平,合理地确定产品的生产量,也就是企业应在以销定产的基础上,制定企业的生产计划,然后根据每种产品原材料的消耗情况及每种产品的计划产量,并考虑原材料的期初、期末库存情况,合理确定原材料的采购计划,确定原材料的最优经济订货量。通过保持购销平衡、产销平衡,使存货数量既满足
11、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又不会过多地占用资金,从而使企业的净利润与现金流量同步增长。3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合理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的损失情况,企业只有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定期对各项资产的价值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并对可能发生的各项损失计提有关资产减值准备,才能反映各项资产的真实价值和各项资产的损失情况,正确地计算损益。同时,由于各项资产种类繁多,市场变化莫测,企业很难客观把握资产损失的准确数字,这也会使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而随意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以企业应尽量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合理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4合理安排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
12、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使企业的现金流量达到最优化。由于经营活动是企业重要的经济活动,所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首先要满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只有在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净流入时,企业才有可能进行投资活动。因此,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企业用于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量的多少。对那些对外扩张的企业来说,由于投资活动在企业活动中的比重较大,所以投资项目效益的好坏,反过来又进一步决定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在企业整个现金流量中的比重;而对那些实行内部发展战略的企业来说,通过内部挖掘潜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等途径,可以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
13、能力,因此其现金流量主要取决于经营活动获取现金的能力。当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相对不足而企业又必须进行投资活动时,企业的资金来源只能是筹资。成功的筹资活动有助于企业投资活动的进行,有利于企业抓住机会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而投资活动搞得好必定会促进企业经营活动的进行,返过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充足且相对稳定,既有利于企业进一步进行投资活动,又有利于企业成功地筹集到资金。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三者之间紧密相关、相互影响,而且不同的企业、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各有其特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只有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分析研究和适当调整三者的比例关系,才能使企业的现金流量更好地满足企业经营及发展的需要,使现金流量达到最优,从而实现企业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同步增长,使企业实现双赢。责任编辑:一然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