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孩子真正成为“读书郎”香口乡中心小学李晓霞语文的课堂,应是书声琅琅;语文的课堂,应是激情飞扬;语文的课堂,应是朗读的天堂。目前,在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缺少了文思泉涌,缺少了挥斥方遒,缺少了逸兴思飞,取而代之的是无助的眼神,是喑哑的沉默,没有了情感的碰撞,没有了思想的火花。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如何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呢?我个人觉得:要让孩子真正成为“读书郎”,朗读可以耀亮课堂。朗读是语文“读写听说”四大能力之一。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可以看出读的功用。要搞好语文课堂的朗读,关键在于师生的互动。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
2、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在这样的活动中能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首先,我们教师要营造课堂朗读的氛围。一篇文章,是作者内心情感涌动的产物,在字里行间总渗透着丰富的情感,我们学习一篇文章,心中的琴弦总能被文章拨动,学生同样如此,他们有想倾吐感情的冲动,可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课堂严肃紧张的氛围压抑着他们,久而久之,他们朗读的冲动逐渐衰退。针对这种情况,营造课堂朗读的氛围至关重要。如何来营造呢?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强化朗读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勇于示范,用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去感染学生,运用现代各种音像材料,将学生带入文章的境界之中。让学生随着朗读,
3、感受作者的情感脉络。古人不是常说“三分文章七分读”嘛!其次,朗读要与文章剖析结合。朗读是为了很好地理解文意,对文章的剖析又能够促进更好的朗读。朗读还可以增加对文章的理解,读者以自己人生的际遇、心中积淀的情感和文章相溶,可以使文章意蕴更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读法指导。结合文章,要先直观的演示“怎样读”,然后讲明“为什么要这样读”。这样从感性到理性就很明了。明了的基础就是让学生充分地剖析文章。在讲独坐敬亭山古诗时,就要紧密联系诗词内容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思考,把握整首诗的感情基调。让学生针对“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进行剖析。这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鸟
4、儿飞走了,云飘远了。诗人只有静静的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的看着诗人。此刻诗人十分动情,世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真是难得一知己!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缓慢点,表达出诗人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学生在处理这两句的朗读时,由于诗意理解不清,导致朗读不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能准确的朗读了。第三、朗读时目标要明确、具体。朗读不是乱读、滥读。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学生朗读前,教师没有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没有认真听,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
5、羊式的无所收获的朗读。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问题如: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或哪几个人?文章写了哪几个场面?文章的线索或感情基调是什么?如此等等。对于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对于美读,不仅应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还应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并把握朗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语境,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对于分角色朗读,应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
6、要留足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如果是个别朗读,还应为其他学生布置任务,使他们边听边思考。如果是集体朗读,则要求学生读得整齐而有气势。我在教文言文杨氏之子时,往往先让学生听老师的范读,要求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同时要求学生边听边动笔,在文中给生字词注音,给难读的语句标出朗读的节奏。然后让学生自已练读,要求学生读准读通课文。再指名个别学生朗读,要求读得准确而流利。接下去就引导学生赏析文章内容,必要时,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最后要求学生整体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这样朗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并且每个朗读
7、环节都要完成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思维始终在活动。因此,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速度大大加快,对文章理解的深度也大大加深。第四、朗读时方法要灵活、多样。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等。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我教七律长征时,我先让学生听录音,然后示范朗读,用激情澎湃的朗读声使学生深受感染。他们马上产生了朗读的热情,情不自禁地读起来,从而
8、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的境界中去。但是,范读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有益。但也可能产生“滥竽充数”和唱读的不良效果。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我们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总之,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声情并茂,和谐婉转,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就能为语文的教、学及运用奠定牢固的基础。让朗读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让我们的学生成为真正的“读书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