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膏滋药是如何制作的沉默是金 nbsp 2011年0膏滋药是如何制作的2011年06月01 日一经医生开具处方后,患者即可将其及时地交付有代客加工膏方资质的医院药房或社会药房进行加工。经过审方、核价、付费等程序后,顾客只要按照登记预约的时间,按期取货。而膏滋药的加工制作从排单、配料、 物料 校对、直至制作,则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在对 物料 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以后,膏滋药的制作有煎煮、浓缩、收膏、盛装等过程。 物料 的准备 在药物煎煮之前,必须对该剂膏方的配料按照一般饮片、细料药、胶、糖的不同逐一分类,根据各 物料 的不同加工要求,分类处理。 除一般饮片外,配方中出现的细料药应根据药物的特
2、性,单独处理,或另煎、另炖,或直接和入收膏的药汁中。 人参类、枫斗、海马、海龙、鹿茸片、冬虫夏草、西红花等应单用小锅另炖、另煎3次,最后压榨取汁,合并煎汁、过滤,适当浓缩,备用,待收膏时直接兑和浓缩的药液中。 琥珀粉、羚羊角粉、紫河车粉、坎梧、蛤馍粉、珍珠粉、川贝粉、三七粉、灵芝孢子粉、青黛等细粉状药料,以及呈液体状态的鲜竹沥,应在收膏接近完成前,随搅随加,徐徐倾入药汁中,与药汁充分 混匀 。 黑芝麻、胡桃仁、枣泥、龙眼肉是药食两用的补益药:可分别将黑芝麻、胡桃仁炒香碾碎;红枣煮熟后去皮、去核碾成泥状;龙眼肉略洗、去除杂质。上述物料 均在收膏行将完成时,加入药汁中,搅拌均匀,直至成膏。 阿胶等
3、应事先用黄酒浸泡至软,而后隔水炖烊,备用;同样,糖或蜂蜜应根据不同种类的特点,事先进行炼制,备用。 煎煮 将方中中药饮片用清水隔夜浸泡、或浸泡1小时以上;每料药煎煮23次,第一煎水沸后2小时左右滤取煎液,第二煎水沸后1小时以上滤取煎液,第三煎半小时以上滤取煎液,最后对药渣还须压榨取出余汁。对每次煎液都用2440目筛网过滤,并静置使沉淀,合并上清液,再用80100目筛网过滤。 这个加工过程是对膏方配伍中体积最大的一个部分-中药饮片提取药效的过程,所加的水量要根据中药体积来定,干的饮片经过一段时间浸泡后会吸收较多的水分,体积也有所膨胀。煎煮前要再次检查一下煎药锅中水的余量,添加适量的水,使药材中的
4、水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煎煮仍容易滤出,水不至于煮干,保证药效充分煎出。如果水量少,虽然煎煮后滤出的药汁会很浓,但大部分已经溶出的药效成分仍被药渣吸附,不能随水溶出,影响煎药效果。但水量也不能太多,否则滤出的药汁淡且体积大,给下一步浓缩带来困难。 浓缩 将上述滤液倾入干净的锅内煎煮浓缩,水沸后,用勺不断捞去浮沫;药汁经浓缩去除大部分水分后,兑入细料(如人参等)的煎液,继续加热浓缩至稠厚,即得“清膏”。 在浓缩过程中随着水分的减少,药汁也越来越浓稠,越是浓的药汁越容易溢出,溢出部分就无法收回,药汁损失,势必影响膏方的药效。因此,当药汁渐浓时就要注意调整火力,火不能太旺,避免药汁溢至锅外。 收膏 于上述
5、清膏中加入配方中规定的糖和胶类,糖和胶类都经事先加热炼制或烊化,临用时,趁热和入,同时,要适当调节火力,并继续加热,充分搅拌,以免粘底起焦。在收膏行将完成时,兑入细粉药(如川贝粉等)以及其他已加工备用的 物料 (如芝麻、核桃仁等),边加边搅,混合均匀,直至成膏。 即将成膏时,除了以药汁在棒(铲)上挂旗或“滴水成珠”等现象作为判断依据外,又常将正在加热的膏体呈“蜂窝状”沸腾的状态描述为“翻云头”,此时可熄火停止加热,膏滋药即制成。 药店或药房加工膏滋药的传统工具是很有特色的,熬膏的锅是采用铜质特制的圆底敞口锅,传热快,水分易于蒸发,且所煎煮、熬炼的药味中的成分不易与铜质锅身发生化学反应。收膏过程
6、中不断用平头木棒(铲)加以搅拌,加速水分挥发,避免药汁熬焦、粘锅。 盛装 煎成的膏滋应趁热转入容器中盛装。盛器可选用大口容器,以利于服时取用方便;容器以大小适中的搪瓷锅、陶瓷罐、大口瓶等为宜,并经事先清洗、烘干消毒灭菌后放凉备用,以免日后膏滋生霉、变质。 需要提醒的是,刚放入膏滋药的盛器不可以马上加盖。应贴上标识后,转至凉膏间;凉膏间的温度应保持在20以下,并有紫外线消毒装置。已经装膏的盛器应充分放凉后再加盖,切莫心急,过早给还热着的盛器盖上盖。否则,热的膏中继续蒸发出的水蒸气在锅盖上冷凝后又回入膏中,时间久后,不能在短时间服完的膏滋药极易产生霉变现象。 如果可能的话,请医生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病情辨证处分后,到药店将膏方的药料配齐,并且在自身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也可以参照上述制备方法,在家中自己制作膏滋药。 地图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