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论 文 题 目 课 程 名 称 评 阅 成 绩 课程论文题目区 域 经 济 学 理 论 的 发 展学 生:(商学院,学号) 摘 要: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和地理学整合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应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通过对区域经济情况 社会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科学依据 区域范围,大可以理解为国家小则可理解为国家内某一地区区域经济学运用的是经济学观点,研究的是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以及经济组织相互之间的关系本文将讨论区域经济的形成发展及实际应用,详细分析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关键词: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发展及应用引言区域经济学中的区域并不是指单一某
2、一种区域类型,而是依据研究需要的不同,既可以是经济区域,也可以是行政区域,还可以是自然区域区域经济学包含区域经济学和区内经济学。把区域经济学视为经济学和地理学融合的应用经济学,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学的社会实践功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国内对区域经济学研究也更加深入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问题如何实际应用区域经济学理论,促进我国经济,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国内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首要任务。一、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区域经济学是较为新型的经济学科,与古典经济学相比起步较晚,但从经济学发展历史来看,人们很早就在尝试研究空间与经济的关系。最早的例
3、子是杜能的农业土地区位研究,这些经典的研究分析为后续空间经济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这个时期区域经济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人们也在以不同的形式对区域经济进行着研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区域经济学作为空间经济问题分析的框架,开始被人们普遍接受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区域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分支科学主流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现象,一些经济理论需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并且基本不考虑空间因素区域经济学则将空间因素考虑了进来,所以得出的研究结论很多时候都与主流经济学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例如:运输成本问题研究在主流经济学中生产空间和市场空间分离,所产生的成本算在生产成本内,降低成本的方式是改进运输技术
4、。区域经济学则认为调整生产区位才是大大降低运输成本,避免额外成本,提升效益的主要手段所以在区域经济学理论中则就要研究厂商区位如何合理选择,来实现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从单纯的区位研究到区域经济研究,从微观发展到了宏观,整个区域经济学逐渐从独立学科走向成熟阶段。(一)农业区位理论农业区位理论创始人是德国经济学家冯杜能,他于 1862 年完成了农业区位论专著孤立国对农业和国民经济之关系( 简称孤立国 )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区位理论的古典名著。1.杜能“孤立国”理论(1)杜能圈:(二)工业区位理论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人是德国经济学家阿尔申尔德韦伯。韦伯 1909 年发表的工业区位理论:区位的纯
5、粹理论,提出了工业区位论的最基本理论。以后他又于 1914 年发表工业区位理论:区位的一般理论及资本主义的理论,对工业区位问题和资本主义国家人口集聚进行了综合分析。其理论的核心就是通过对运输、劳力及集聚因素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最低点,作为配置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三)中心地理论该理论是由由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于 1933 年提出的。1.中心地理论有关基本概念2.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四)市场区位论德国经济学家廖什在 1940 年出版的经济空间秩序一书中独立的提出了与中心地理论相似的市场区位理论。他把市场需求作为空间变量来研究区位理论,进而探讨了市场区位体系和工业
6、企业最大利润的区位,将空间均衡的思想引入区位分析,研究了市场规模和市场需求结构对区位选择和产业配置的影响。(五)大推动理论大推动理论是英国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罗森斯坦罗丹于 1943 年在东欧和东南欧国家工业化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提出来的。该理论的核心是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以促进这些部门的平均增长,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全面发展。(六)贫困恶性循环论及平衡增长理论1953 年,哥伦比亚大学的罗格纳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提出了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克斯认为,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1.在对资本品部门和消费品部门及各自内部进行投资
7、时,要保持适当的比例2.进行制度改革并推进社会态度的转变3.提出详细周密、符合具体技术、政治和社会条件的改革和经济增长时间表4.严格控制不符合平衡增长意图的投资5.运用政府和社会的力量,通过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消除发展的障碍。 (七)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在其 1957 年出版的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区一书中,提出了“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理论,强调“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的作用,说明了发达地区优先发展对其他落后地区的促进作用和不利影响,提出既要充分发挥发达地区的促进作用,又要采取适当的政策来刺激落后地区的发展,以消除发达与落后地区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八)增长极理论法国区域经
8、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在经济空间:理论的应用(1950)和略论增长极的概念(1955)等著述中,最早提出了增长极理论。1.增长极形成条件(1)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人才(2)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产环境(3)一定的规模经济效益2.佩鲁增长极理论的主要观点现实世界中经济要素的作用完全是在一种非均衡的条件下发展的,因此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增长点和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其理论的核心在于,在经济增长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起因(行业)在一些区域聚集,从而形成一种资本、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速度较快
9、,并且能对周围地区产生“腐蚀”推动作用的“增长极”。在经济不平衡的增长过程中,创新将起到重要作用。(九)梯度理论20 世纪 60、70 年代,区域经济学家克鲁默、海特等人,在赫克曼、威廉姆斯的不平衡发展理论和美国哈佛大学弗农等人的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区域发展梯度推移理论,在创立至今的 40 多年中,经历了静态梯度推移理论、动态推移理论、反梯度推移理论和广义梯度推移理论等四个发展阶段。1.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大致来说,这三种部门在工业生命循环中所处的阶段如图所示:兴旺部门 停滞部门 衰退部门2.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论的内涵3.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论的动因4.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
10、象(十)产业集群理论产业集群最早出现在国外,因此国外学者对其研究也较早。在不同时期对产业集群研究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因此产生了不同的学派,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以下 4 种:1.马歇尔的集聚理论西方对于集群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亚当斯密,他在国富论一书中首先提到了集群一词。新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继承了斯密对劳动分工的开创性观察,第一个比较系统的研究了产业集群现象。2.韦伯工业产业集群理论韦伯在工业区位论中探讨了促使工业在一定地区集中地原因,即多个工厂集中在一起与各自分散时相比,能给各工厂带来跟多的收益和节约更多地成本,所以工业有集中地愿望。3.科斯交易费用理论罗纳德科斯在 1937 年发表的
11、企业的性质一文中,认为企业是作为市场的替代物而产生的,并通过形成一个组织来管理资源,可以节约市场运行成本。在科斯的研究之后,威廉姆森等经济学家进一步对交易费用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完善。威廉姆森将交易费用分为事前的交易费用和事后的交易费用。4.波特产业集群理论1980 年以来,新的产业集群原理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其首先出现在迈克尔波特 1990 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波特把产业集群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峰,他从组织变革、价值链、经济效率和柔性方面所创造的竞争优势角度重新审视产业集群形成的机理和价值。波特产业集群的理论是结合有关国家竞争优势的研究而展开的,认为国家只是企业的外在环境,政
12、府的目标是为国内企业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因此,评价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在于该国能否有效的形成竞争性环境和创新。他在书中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其框架主要由四个基本因素(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撑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和两个附加要素(机会及政府)组成。在竞争理论中,波特强调各个要素发挥作用时,是一个动态系统性机制的变化。国内竞争压力和地理集中使得整个钻石构架成为一个系统,在这个动态系统中只有每一个要素都积极参与,才能创造出企业发展的环境,因此地理集中是必要的。地理集中形成的竞争压力可以提高国内其他竞争者的创新能力,但更为重要的是地理集中而形成的产业集群将使四个基本要素整合成
13、一个整体,从而更容易相互作用和协调。二、 区域经济的影响因素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实际上区域经济学,不仅涉及经济问题因为,区域经济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多样,涉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政策,还受到区域文化区域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每一个区域的经济情况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有的区域经济发展迅速,有的区域则十分缓慢,并且每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点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在区域经济学研究中必须有针对性的结合各区域实际情况,才能获得科学的研究结果状态,区域政策并不完善,很多制度不规范,甚至一些制度制约着经济发展。区域政治体系不成熟必然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建设经济,只有在稳定和谐的区域内才能得到发展,完善的区域制度是区域经济发
14、展的基础法律法规不完善、不稳定、不客观等问题,十分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另外除了政治因素外,区域文化和区域资源也对区域经济产生着影响,一些区域经济增长完全依赖区域资源和区域文化,例如以旅游业为经济来源的区域,依靠的就是区域内的旅游资源,不难看出经济和区域的关系,区域可以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也可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条件。三、 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实际应用通过对中国区内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来看,实际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目前我国很需要搞区域平衡,我国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的发展很有希望成为世界级经济城市群。但中国地大物博,国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区域几乎都集中在东部沿海,这种情况下自然导致了区
15、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出现我国大多数集中在中西部的城市依然处于落后状态,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东部沿海人口人数达四亿,中部四亿、西部四亿、东北一亿。东北是老工业基地,需要的是技术提升。但相比之下中部和西部不仅工业化程度低,且城市统筹问题也有待解决,想要促进中西部经济发展,需按照工业发展规律,抓产业集群抓优势产业,突出区域特色,发挥区域优势,进而提升区域经济。由于中西部没有东部沿海的地理优势,无法以外贸推动经济,但中西部完全可以承接东部沿海中间产品的产业分工,为其提供配套服务,来实现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另一方面,除了依靠区域内实力外,还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部资金和技术另外,在政治层面,地方
16、政府应积极制定相关经济发展策略,为区域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以满足本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建设中产业布局区域要分散,避免恶性竞争,可利用资本集中的方式来满足市场需求,但生产区位要分散,这样才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四、 结论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区域经济学理论不断完善,区域经济学理论中的很多观点都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启发,很多理论都值得借鉴通过对区域经济学的分析不难看出,区位选择和区域经济的关系。区域经济的宏观政策不仅影响着经济活动和区位优势的发挥,更影响着经济市场的运行,影响着整个区域经济的格局因此,想要促进我国经济,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必须积极应用区域经济学理论,加强区域制度改革创新,合理发展区域经济。参考文献1徐梅玉.浅谈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J.湖北工商学院,2012(11)2李力旺.讨论经济全球化下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J. 浙江经济学院,2011(14)3王关媛.论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创新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012(07)4区域经济学理论.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