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力学大题最后提升1.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7626535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力学大题最后提升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力学大题最后提升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力学大题最后提升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力学大题最后提升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力学大题最后提升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物理试卷第 1 页(共 6 页)力学计算题最佳 6 题选编1、 (2011 延庆二模 38) 某提升装置中,杠杆 AB 能绕固定点 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水平地面上的配重乙通过细绳竖直拉着杠杆 B 端。 已知 AO:OB=1 :2,配重乙 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 S 且 S=400cm2。当在动滑轮下面挂上重 800N 的物体甲静止时(甲未浸入水中) ,竖直向下拉绳子自由端的力为 T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配重乙对地面的压强为 P1 且 P1=2104Pa;如果在动滑轮下挂一个重力为动滑轮重 10倍的物体丙,并把物体丙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如图 22 甲所示,竖直向上拉绳子自由端的力为 T2,杠杆

2、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配重乙对地面的压强为 P2 且 P2=1.25104Pa。已知物体丙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图像如图 22 乙所示,如果不计杠杆重、绳重和滑轮轴间摩擦,图中两个滑轮所受重力相同。取 g=10N/kg。配重乙的体积为 510-2m3,求(1)配重乙的密度(2)物体丙出水面前后匀速上升时,滑轮组两次的机械效率分别为 1、 2,求 1: 2。 (3.3103 kg/m3)图 22 乙5m/g1015200V/cm34 82 6图 22 甲OA B乙丙物理试卷第 2 页(共 6 页)2、 (2011 东城二模 38)38如图 24 是利用电子秤显示水库水位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主要由滑轮

3、C、D,物体 A、B 以及轻质杠杆 MN 组成。物体 A 通过细绳与滑轮 C 相连,物体 B 通过细绳与杠杆相连。杠杆可以绕支点 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且 MO:MN=1:3。物体 B 受到的重力为 100N,A 的底面积为 0.04m2,高 1 m。当物体 A 恰好浸没在水中时,物体 B 对电子秤的压力为 F1;若水位下降至物体 A 恰好完全露出水面时,物体 B 对电子秤的压力为 F2,已知:每个滑轮的重力为20N,F 1F2=277。滑轮与转轴的摩擦、杠杆与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g 取 10N/kg。求:(1)物体 A 的底部距水面深为 0.25 m 时,A 受到的浮

4、力 F 浮 。(2)物体 A 的密度 A。(3)如果把细绳由 N 端向左移动到 N, 处,电子秤的示数恰好为零,NN MN =1760,此时物体 A 露出水面的体积 V 露 。电子秤图 24物理试卷第 3 页(共 6 页)3如图 26 所示,物体 A 重 1000 N,其体积为 410-2m3,B 、 C 都是完全相同的动滑轮;杠杆 DE 可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EOD21。小成受到的重力为 600N,当物体 A 完全浸没在水中时,他通过细绳在 E 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 F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成对地面的压强为 p1;当物体 A 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时,小成在 E 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

5、 F2,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成对地面的压强为 p2,已知p1p 2 53,杠杆 ED 和细绳的质量,以及滑轮的轴摩擦均忽略不计。求:(1)物体 A 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动滑轮 B 受到的重力 G 动 ;(3)小成在 E 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 F2。BDCEO EA图 26B物理试卷第 4 页(共 6 页)4图 21 甲是海洋中学科技小组设计的打捞水中物体的装置示意图。DB 是以 O 点为转轴的水平杠杆,OD 的长度为 1.6m。水平甲板上的配重 E 通过细绳竖直拉着杠杆 D 端,配重 E 的质量 mE 为 225kg。安装在杠杆 DB 上的行走装置由支架、动滑轮 X、提升电动机、定

6、滑轮 K 构成,行走装置的质量 m为 25kg。电动机 Q 可以通过定滑轮 S 和动滑轮 X 拉动行走装置沿 BO 水平滑动。固定在提升电动机下的定滑轮 K 和动滑轮 M 组成滑轮组 Y,当行走装置处于杠杆 DB 上 C 点的位置时,提升电动机拉动绳子 H 端,通过滑轮组 Y 竖直提升水中的物体 A。物体 A 完全在水中匀速上升的过程中,滑轮组Y 的机械效率为 1,甲板对配重 E 的支持力为 N1;物体 A 全部露出水面匀速竖直上升的过程中,滑轮组 Y 的机械效率为 2,甲板对配重 E 的支持力为 N2。滑轮组 Y 提升物体 A 的过程中,行走装置受到的水平拉力始终为零,杠杆 DB 在水平位置

7、保持平衡。已知物体 A 的质量 mA 为 50kg,体积 V为 20dm3, N1 与 N2 之比为 32, 1 与 2 之比为 910。物体 A 被打捞出水面后,停留在一定高度,电动机 Q 开始拉动行走装置。在行走装置以 0.05m/s 的速度水平匀速移动的过程中,拉力 T 所做的功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 21 乙所示,行走装置受到的水平拉力为 F。细绳和杠杆的质量、滑轮与轴的摩擦、水对物体的阻力均忽略不计,g 取 10N/kg。求:(1)OC 的长度;(2)拉力 F。图 21乙50W/J1001502000 t/s20 4010 30B支 架 提 升 电 动 机DOE打 捞 船QA甲定 滑

8、轮 K定 滑 轮 S 动 滑 轮 X动 滑 轮 MTHC物理试卷第 5 页(共 6 页)39、如图 21 甲所示是液压汽车起重机从水中打捞重物的示意图。 A 是动滑轮, B 是定滑轮, C 是卷扬机,D 是油缸, E 是柱塞。通过卷扬机转动使钢丝绳带动 A 上升,被打捞重物的体积是 V0.6m 3。若在打捞前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 p11.810 7Pa,当物体在水中匀速上升时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为p22.410 7Pa,重物完全出水后匀速上升时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 p32.610 7Pa。假设起重时 E 沿竖直方向,重物出水前、后 E 对吊臂的支撑力分别为 N1 和 N2,重物出水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9、为 90%,重物出水前卷扬机牵引力做的功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 21 乙所示。吊臂、定滑轮、钢丝绳的重以及轮与绳的摩擦不计。 ( g 取 10N/kg)求:(1)动滑轮的重力;(2)支撑力 N1 和N2 之比;(3)重物出水前匀速上升的速度。物理试卷第 6 页(共 6 页)38.如图 21 所示是一套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杠杆 OC 可绕固定点 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D: DC=1:9,系在杠杆 D 端的细绳通过定滑轮 E 与物体 B 的一端相连,滑轮组 Y 由定滑轮 Z 和动滑轮 H 组成,滑轮组 Y 的自由端细绳通过定滑轮 M 与物体 B 的另一端相连,整个装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小明通过定

10、滑轮拉动 C 端的细绳提升水中实心均匀物体 A,当物体 A 始终浸没在水中且匀速上升时,小明对地面的压力为 N1,对地面的压强为 1.6104Pa,滑轮组 Y 的自由端细绳对物体 B 向右的拉力为 T1;当小明利用装置把物体 A 完全拉出水面,物体 A 在空中匀速上升时,小明对地面的压力为 N2,滑轮组 Y 的自由端细绳对物体B 向右的拉力为 T2。已知:小明所受重力为 660N,在所有拉动过程中,小明始终双脚着地,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 125cm2,物体 A 的密度为 2103 kg/m3, N1:N 2=8:3,T 1:T 2=101:201, (不计绳重和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及水对物体 A 的阻力,g 取 10N/kg)求:(1) 物体 A 在空中匀速上升时,小明对地面的压力 N2 为多少;(150N)(2) 水平地面对物体 B 的摩擦力大小和动滑轮组 H 所受的重力大小分别是多少。(75N 100N)ED图 21BAOCMHZ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