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实篇讲座-文明与航海何芳川年前,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远航,从时间来说,比西方大航海的时间要早。在瓦斯科达伽马率领葡萄牙舰队到达印度西海岸、即马拉巴尔海岸卡里库特的时候,当地人说,在葡萄牙人到来之前,已经有一个规模很大的船队,每两年来一次,一般艘到艘大海船,船上的人拿的是长矛,配有弩炮,皮肤比较白,有头发不留胡子。当时达伽马猜测他们可能是俄罗斯人或者德意志人。事实上,卡利卡特人所说的早于达伽马的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正是郑和率领的船队。从范围来说,郑和航海比西方航海的范围大得多。哥伦布远航美洲,主要在加勒比群岛及附近的美洲大陆,同当地处在原始社会的印第安人有所交往。瓦斯科达伽马的葡萄牙舰队
2、到达的只是东非的城邦和印度西海岸。而郑和船队遍访亚洲、非洲三十几个国家、地区和城邦,交往的面广得多。从规模上说,达伽马的舰队只有艘船,多名船员,哥伦布也只有不到人的船员和艘船。在哥伦布几次航行美洲的过程中,最大的一次乘员只有人,而郑和航海有名左右的船员,长丈、宽丈的大宝船有艘,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 ,规模很大。有的人在郑和航海百年之后,见到当年造船厂的大铁锚,它经过百年的风吹雨打日晒,仍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说明明代的时候,中国冶铁炼钢的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很清楚,郑和船队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海上商队、海上使团,同时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无敌舰队。近代早期,西班牙有一支无敌舰队,在年被摧毁了。事
3、实上比西班牙早两百年的时候,中国郑和的船队掌握着西太平洋到印度洋的制海权,是一支真正的无敌舰队。虽然是强大的武装,但中国的理念、郑和的理念是和平的理念。郑和是这个理念的执行者,而这个理念的倡导者是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者,在郑和远航时期就是永乐皇帝。明太祖、明成祖,然后到宣德皇帝,四代三个皇帝给各国的诏书、敕令里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是“共享太平之福” 。这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年以来,在对外交往中的一个非常根深蒂固的指导性的理念。郑和在近年的航海生涯中,多次出海,曾到过几十个国家,他和当地以和平交往为主,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武装冲突只有一次,而且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今年是郑和远航周年。这里有一
4、个问题,为什么郑和远航的前个百年,中国人没有庆祝纪念,而到了年的时候,中国人才堂堂正正地大规模地纪念郑和远航事业呢?我在国外曾做过一些学术讲座,其中一个题目是十五世纪世界三大航海活动 ,讲到世纪的三大航海家,其中一位是哥伦布,一位是达伽马,还有一位就是郑和。在欧美诸国,人们对于哥伦布和达伽马,乃至于麦哲伦都如数家珍。但对于郑和,则很少人知道。可以说,在世界历史上,郑和被埋没了几百年。在郑和远航年的时候,年梁启超先生在报纸上发表一篇文章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那算不算纪念呢?算纪念。但那是一个屈辱民族不甘屈辱的呼声。而整个民族来纪念,这是今天中国人做的事情,这是中华崛起的一种需要。中华崛起要注目海
5、洋,要缅怀自己的过去。由此我们不禁要问:海洋和人类文明到底是什么关系?航海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如何?以及对于我们中华民族崛起有什么意义?下面将分几个时段汇报一下自己的心得。一、文明朝霞时期的航海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时期后,由于生产力水平还非常低下,在大海大洋上的航行比较困难。但是人类的祖先不屈不挠,对陌生海洋的深处和对面究竟有些什么东西产生好奇,希望去了解。同时,向大海索取生活资料,即所谓“靠海吃海” 。地中海是一个封闭式的海。同太平洋、大西洋浩瀚无际、狂风怒吼、波涛汹涌的情况相比,地中海为古代文明朝霞时期的人类的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比较便利、比较安全的场所,是一个优质的航海摇篮。地中海
6、东边有埃及。古埃及文明发达以后,就往外扩展。埃及文明基本是陆地农业文明,是尼罗河的大河文明,扩展到地中海岛屿克里特,后来到迈锡尼,埃及的影响就随之流播到希腊。希腊人是一个航海的民族,希腊文明从爱琴海向整个地中海扩散。但地中海最早的、最有名的航海民族是腓尼基人,他们航遍了整个地中海。那么腓尼基人有没有走出地中海呢?西方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有一个记载,这个记载很有趣,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古代历史学家包括中国的司马迁,常常是跋涉千里,所谓走万里路,读万卷书。西方的“历史之父”希罗多德也是到处游历,他最远到达埃及尼罗河中游的地方,也就是现在埃及的阿斯旺高坝一带。希罗多德记载了这么一条材料,腓尼基航海家经
7、过三年的时间,沿海岸周航一大圈。据腓尼基的水手们讲,他们出航的时候,太阳从左手升起;而返航的时候,太阳从右手升起。而且用三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次航行。所以有不少学者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推断腓尼基人绕航了非洲一圈。西方有地中海,东方没有地中海,但是有一个或者两个类似地中海的海域。一个在东北亚,那里渤海、黄海、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相对封闭。还有一个海域就是从中国的两广、台湾到菲律宾、印度支那、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这一块,所以东方的航海集中在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中国的考古学家,在山东荣成发现了年前的船。那时的船已经开成几个隔断,也就是后来船舱的雏形,即使其中一个隔断进了水,
8、别的没进水,放在水里也不会沉,始终漂浮。另外,在浙江河姆渡地区发现了至今年前的几只船桨,说明早在文明朝霞时期之前,山东半岛及江浙一带,也有了早期的航海活动。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大致生活在三个生态地带,即农耕地带、游牧地带和滨海地带。三个地带最后就形成了三类民族,古代的农业民族、古代的游牧民族和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古代滨海而居的商业民族、航海民族。在文明朝霞时期,这三大地带三种民族航海和文明的产生是什么关系呢?游牧地带诸族尚勇好武,控弦数十万,周期性入侵农耕地带。在历史上,游牧民族基本上在文明的朝霞时期沉浮。游牧民族进入古代文明社会,往往是游牧地带提供第一级火箭;游牧民族接触、入主滨海带和农业带
9、以后站稳脚,进入文明时期。这些文明后来甚至很发达,但是它已经不是游牧状态的生产和生活了。农耕地带和滨海商业带,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古代农业民族和商业民族,这两个地带文明的产生和航海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农耕地带常常在大河流域,因为大规模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需要巨大的水源,大河通海的地区常常是文明的发祥地:尼罗河文明发祥地、两河文明发祥地、印度河文明发祥地、黄河文明发祥地(当然现在说中华民族的摇篮不止黄河,长江、珠江、海河、辽河都是,这是现在的发现,但是我们的母亲河一般还是先说黄河) 。四大文明都由农业而产生。农业文明是靠着农业走的,但是和海洋也有关系,来自海洋的营养可以成为农业文明的一个重要补充
10、。至于滨海的商业民族,那里的人民也要吃粮食,所以背后腹地也有一个农业带,但这个农业带相对比较狭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滨海民族因为航海,因为古代商贸,推动他们进入文明。二、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航海先讲三个辉煌的古代文明与航海的关系。第一个讲古罗马文明。公元前世纪,罗马人打败迦太基人,统一整个地中海,地中海成为当时罗马帝国的内海。罗马人不仅在地中海航行,且其航行触角远远超出地中海,西出直布罗陀;北上英伦三岛;同时沿非洲海岸南下;往东北方向,罗马人到达黑海流域;往东南走就走得更远,出红海、进印度洋。罗马把埃及拿下来以后,埃及成为它统治的地方,这样红海就在罗马人的控制之下。据古代罗马作家记载,每年出红海进
11、入印度洋的罗马的船只有艘。每年流入印度和中国的罗马货币达一亿赛斯特斯(古罗马货币单位) 。在印度的东海岸的阿里卡梅杜,二战后发现一个罗马古港,这个古港里发现大量古罗马钱币和很多古罗马陶器,说明罗马人的商船已经到达印度东海岸;更有甚者,他们到达了现在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的金瓯地区。罗马人航海的船是什么样子呢?近年在意大利的比萨挖掘出来古代罗马的船,长米,宽米,载重吨,可以顶风扬帆行驶,这已经很有水平。但更了不起的是,罗马人到东方占领埃及以后,继承了托勒密王朝的航海事业。据记载,托勒密王朝的战舰有层,长度为米,宽米,高可以达到米。古代东方埃及托勒密王朝的航海遗产完全被罗马人所继承。而且他们掌握印
12、度洋信风商业贸易风的秘密,所以可以航行到很远,直到印度东海岸,乃至越南南方河口。在这种情况之下,罗马国家的奴隶制度特别发达。社会经济形态变化在罗马有一个特别典型的情况,就是原始公社制在罗马瓦解得特别彻底。因为罗马大规模航海,大规模的奴隶贸易,使得奴隶占有制容易在社会上占支配地位。由于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军队远征、商业贸易、奴隶买卖等原因,原始公社制度的残余容易破毁,所以在罗马,奴隶制成为一个占有统治、支配地位的形态。罗马文明的辉煌,航海在其中起了某种决定性的作用。第二个讲古代辉煌的中华文明。中华古代文明的辉煌和罗马文明形成了东西交相辉映的局面。中华文明是一个稳定的农业文明,无论是长江、黄河、珠江
13、和海河、辽河,都生长并发展了农业文明。但由于中华文明自古以来拥有漫长的滨海地带,始终有着数量巨大的滨海居民,因而有着很强的航海基因,留下了航海方面的遗产。从辽东半岛到山东、江浙一直到福建、两广,包括台湾,这一广大地区的沿海居民扬帆远航,早就成为一种传统。世纪年代有一种观点:中华文明为什么不如西方呢?答案是中国是黄色文明,而西方是蓝色文明,黄色文明从根本上逊色于蓝色文明。其实,中华文明拥有大量的蓝色文明的传承和基因,这一点我们不能忘记。汉武帝时国势强盛,派卫青、霍去病北征匈奴,又派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东汉班超,在今天的新疆地区经营得非常好。当时中国人知道西方有个大秦国即罗马帝国,班超就派
14、他的副手甘英去做使节到罗马帝国去。甘英西行,长途跋涉,走到一个大海边上,被当时的波斯人拦回去了。波斯人说海上风浪特别大,很危险,你还是回去吧,于是甘英就回去了。甘英到达的是今天的波斯湾。波斯人为什么吓唬他呢?因为波斯人希望掌握丝绸之路的秘密,保持中间人的垄断地位,不愿意罗马人和中国人直接接触。当时罗马人也知道中国,罗马帝国的皇帝不断派兵攻打地中海东岸地区,希望打通东去的通道。中国、罗马双方都有这个愿望,但是波斯不希望双方直接接触。不过,在汉武帝的时候还是派了中国的商人、官吏,乘船下南洋,就是现在东南亚,最远到达印度南方的黄支。当时中国广州造船厂可以造长米,宽米的海船。这种船远航印度是有困难的,
15、所以中国人是“蛮夷贾船,转送致之” ,就是不断转乘东南亚各国的商船,最后到达印度南方。唐、宋时期,中国的航海知识也非常丰富。唐朝一个宰相贾耽所著的广州通海夷道 ,详细记载了广州怎么到东南亚,怎么到印度,怎么到波斯湾,到非洲的三兰,就是到东非海岸。可以看出,唐宋时中国人已经了解到了东非海岸。今天当我们纪念郑和航海周年时应该认识到,郑和航海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自古以来,特别是从两汉以降,中华民族蓝色文明的基因传承下来的。但是,中华文明毕竟是以农业文明为主的,在这种情况下,原始公社解体进入阶级社会,原始公社残余比较浓厚,奴隶制在这里发展成占国家支配地位远比罗马困难。第三个讲穆斯林文明。阿拉伯帝国是一
16、个由游牧、半牧半商的阿拉伯人东征西讨而建立的横跨三大洲的大帝国。他们一路西征,挥舞马刀,占领埃及、马格里布、非洲北岸,沿着地中海往西征,一直到达大西洋。据记载阿拉伯的司令官奥克巴带领骑兵冲到大西洋海边的时候,非常狂热,骑马冲进大海,水淹到衣领,说我已经占领了天尽头。之后阿拉伯人又挥师北上,占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翻过比利牛斯山,到达法国南部的都尔,在那里受到欧洲基督教联军的抗击才退了回去。在欧洲占领了西班牙,在亚洲、非洲都占领了大量地方,特别是后来穆斯林商人走遍天下,渐渐发展成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穆斯林文明带。从上述看来,古代就有西边的罗马文明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方基督教文明、中间的
17、穆斯林文明和东方的中华文明儒佛道为核心的文明。穆斯林文明和西欧中世纪基督教文明都是一神教,彼此排斥得很厉害,它们之间是以战争和冲突居多;而穆斯林文明和中华文明之间的交往则是以和平为主,双方仅仅在唐代打过一小仗。当时,大唐帝国声威远震,唐军已经翻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两河河中地区,这一带纷纷归附。但是阿拉伯人起来了,阿拉伯军队往东打,打到中亚地区,和唐朝在怛罗斯()打了一仗。对方的司令是阿布穆斯林,非常骁勇的将军,唐朝的司令官是名将高仙芝。这次高将军打了败仗,很多的官兵都当了俘虏,被运到西边去,这些官兵都是手工业者、农民,所以中华文明的许多先进的东西,诸如造纸术等等随之传到阿拉伯地区。中国和阿
18、拉伯只打过这样一场仗,双方动员不过几万人,谈不上战争,只能算是一次小的战役。从此以后,中国和阿拉伯文明之间没有任何的冲突,是和平的交往。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有一条圣训,教导他的学生们“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得之” ,就是中国的学问好,你们要去求学。在先知的心目中,中国是一个有学问的地方。伊拉克的巴格达古都奠基人是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第二代哈里发曼苏尔。在奠都巴格达的时候,他有一段名言,说我为什么在这里建都呢?因为这里有底格里斯河,通向海洋,一直通到中国,可以带来海洋可以带来的一切。所以无论是先知还是哈里发,对中国的印象都很好。中华文明和穆斯林文明之间以和平交往为主,中国的四大发明往西传,主要
19、通过穆斯林文明这一带传过去。穆斯林文明向东方流播,南下到印度,到现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整个印度洋周边地区,全部是穆斯林文明带,因此整个印度洋可以说成了穆斯林的内海。当时在穆斯林文明带,阿曼的商船驶向东非,东非的船驶向马六甲,就是今天的新加坡对面的马来西亚南端;印度的船停在波斯湾,整个这一带商贸活动十分频繁,而中国商船也进入印度洋,进入波斯湾,与穆斯林文明带交往十分活跃。阿拉伯人海洋势力非常大。当时埃及有一个大海商家族集团卡里米,每年有数百艘海船在印度洋各处航行。伊本巴图塔,是一位中世纪阿拉伯世界的大旅行家,到过非洲、亚洲很多地方。伊本巴图塔到中国的泉州,他发现泉州是全世界最大最好的
20、一个港湾。在泉州,伊本巴图塔碰到他的摩洛哥老乡布什里。伊本巴图塔还越过撒哈拉大沙漠到达过西非,西非的马里,是黄金国,非常富有。他在那里碰到布什里的兄弟。伊本巴图塔就感觉世界真小。伊本巴图塔后来到了杭州,中国朋友带他去乘船游西湖。邻船上传来一阵音乐,有歌手在唱歌,伊本巴图塔一听,特别激动,在杭州西湖,居然听到著名的波斯诗人萨迪写的一首情歌。这说明阿拉伯人的航海事业当时达到非常辉煌的成就,以至于伊本巴图塔到中国见到他老乡,到西非马里国也见到,然后在杭州也能听到波斯诗人作的情歌。所以,古代文明辉煌与航海的关系,我把它概括为:罗马文明的辉煌,航海是支柱,如果没有航海事业,古罗马文明就达不到这样的辉煌;
21、穆斯林文明的辉煌,航海是转型支柱,因为穆斯林起自沙漠,本来不是一个航海民族,但是建立横跨三大洲的广袤的阿拉伯帝国以后,就控制了波斯湾,控制了红海,控制了印度洋,在这种情况之下,就转化了,航海就成为转型以后穆斯林文明辉煌的支柱;而中华文明的辉煌,农业是支柱,航海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和补充。除了这三大文明带,还有一种类型,我称为沉浮型,就是始终在文明初阶沉浮。比如今天太平洋岛国。这些岛国气候好,物产丰饶,居民属于印度尼西亚人和波利尼西亚人,他们是天生的航海家。他们的船有一种是双舟,两个船并在一起,不容易翻,可以载好几百人,整个部落、氏族可以在大海大洋上迁移。据西方近代航海家记载,这些岛民离开他们家乡好
22、几千海里,可以明白无误地根据天象和各种知识,返回所居住的小岛。太平洋航海民族的活动范围向东到达美洲海岸,向西到达马达加斯加非洲海岸。史料记载,成千上万的小船带着南亚太平洋的人航行到非洲。今天的马达加斯加岛上,靠东边一带的人,肤色比西边一带的明显浅,带有亚洲太平洋血统。但是太平洋诸岛太小,四周的海洋太大,与外界联系非常困难,很难进入高度发达的文明,对文明发展不利。美洲印第安文明也长期沉浮。美洲印第安文明最发达的有两处,一个在墨西哥,一个在秘鲁。西班牙人占领以后,抢夺当地的黄金,拷打当地人,问你的黄金从哪里来,当地人说,我们的国王曾经乘船到海外,和那里的人进行交易弄来的。但是这条资料是一个孤证。古
23、代西非也有航海。在公元世纪,撒哈拉以南的西非地区,兴起了一个马里帝国。这个地方盛产黄金,穆萨在欧洲被叫做。皈依伊斯兰。国王曼萨“黄金王” “黄金王”他带领上千的人,几百匹马,几百匹骆驼,到麦加朝圣。路过埃及的时候,他去会见当时埃及的统治者,然后他和他的随从在那里大把花黄金,大把地赏赐黄金,埃及黄金的价格一下子贬值,以至于年后,伊本巴图塔到达埃及的时候,黄金价格还没有恢复。“黄金王”统一这么大的非洲地区,又有这么漫长的海岸线,自然就想知道大西洋对面是什么。西非热带雨林有很高的树,国王巴卡尔二世命人把树砍下来,造艘大独木船,然后派到大西洋深处。其中艘没有回来,只回来一艘,向国王报告,说遇到暴风都刮
24、散了,有的刮沉了,只有我这条船回来了。巴卡尔二世又命人造了艘独木船。这一次,巴卡尔二世自己带头跳到第一艘船里,率领船队向大西洋深处驶去,从此杳无音讯。伊本巴图塔记载了这个事件。除了穆斯林文明、罗马文明和中华文明以外,上述这些都是属于边缘化的状态。这种长期处于沉浮状态的社会,尽管有可观的航海活动,但对它们的文明,并没有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究其原因,是缺乏文明交往的对象。所以航海主要是促进文明交流。海洋是文明交流的桥梁,航海是文明交流的载体。如果没有文明之间的交流,比如波利尼西亚人在星空之下到处飘荡,找不到交流的对象,飘荡得再伟大再杰出,对于文明进步没有什么促进,美洲印第安人面对浩瀚无际的太平
25、洋和大西洋,没有交流的对象,也没有文明的信息反馈,对于他们的文明的生长,难以有很重要的启示和提升作用。三、资本主义文明与航海资本主义天生需要海洋。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即: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和帝国主义时期。那么,航海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上述三个阶段起过什么样的作用呢?(一)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本主义有个萌芽期,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中世纪的社会中,相对比较容易产生。当时欧洲不是一个大一统的帝国,而是诸侯林立。诸侯林立跟大一统有一个不同,就是林立的诸侯的力量都不够大,而且诸侯之间力量彼此抵消。因此在诸侯林立的缝隙当中,城镇容易产生出来,城镇力量容易独立自治。工
26、商业容易发展起来,农奴也比较容易转化。农奴在伯爵这儿受不了,就往城里跑,因为他如果跑到公爵那儿,也还是农奴,而跑到城里,农奴身份就可以解脱,所以资本主义萌芽就比较容易产生出来。中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比较容易,却不是所有的萌芽都可以长成参天大树,它需要灌溉,而这个灌溉之水就来自海洋。没有海洋,没有航海,欧洲中世纪资本主义的萌芽照样可以产生,但是发展非常缓慢,会受到各种摧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讲,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在地中海沿岸某些地方稀疏出现,就是在意大利半岛,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也就是文艺复兴兴起的地方。可是欧洲资本主义的参天大树,是不是由这些苗子长出来的呢?主要不是。当时地中
27、海的贸易虽然控制在威尼斯、热那亚船队手里。可是奥斯曼帝国崛起了。奥斯曼是一个横跨三洲的大帝国,自称是“马刀建立的国家” ,把整个丝绸之路一拦两断。这样一来,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就没有活水了,没有商业利润,所以后来意大利半岛的发展停滞、活气萎缩下去,人才外流。如果跑到奥斯曼帝国去,就要改宗伊斯兰教,但他们是基督徒,于是就去伊比利亚半岛,投身葡萄牙、西班牙。哥伦布就是这样从意大利过去的。西班牙、葡萄牙首创西方大航海事业,哥伦布发现美洲,这些,意大利人有大功劳。郑和比西方大航海早半个多世纪,我们一直这样讲。但是现在要稍稍地修订一点,就是年郑和扬帆,年葡萄牙人占领北非的休达,也开始了他们的远航事业
28、。当时有个年轻的航海者王子亨利。亨利王子培养人才,建立海校,然后组织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郑和远航到印度洋的时候,葡萄牙人已经开始在非洲海域活动了。他们一点一点南下,绕过好望角。对于郑和来说,印度洋、西太平洋的航路是比较熟知的航路,而在哥伦布和瓦斯科达伽马船队面前,则是完全陌生的海洋,而且风暴非常多。在达伽马之后有一个卡布拉尔舰队,就被风暴打偏了航路,一打打到美洲去了。葡萄牙人无心插柳柳成荫,就在那里建立了一个殖民地,发展起来,现在是拉丁美洲最大的一个国家巴西。、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是骑士之国。骑士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冲锋陷阵的先锋队,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悖论。葡萄牙、西班牙虽然开创西方大航海,做出
29、不朽的贡献,但是它们自己不争气,因为它们是封建国家。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弄了很多钱,但是他们就像是一个双管漏斗,从欧洲弄来的工业品都流到美洲,美洲弄来的金银都流到欧洲。之后荷兰人在世纪取代了西葡两国的地位,成为有名的“海上马车夫” 。世纪以后英国、法国等欧美列强都起来了。西班牙、葡萄牙这两个先行者却边缘化了。在地中海沿岸意大利半岛出现的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没有长成参天大树。西班牙、葡萄牙大航海活动带来的是大量财富进入西欧,像现在的荷兰、比利时、法国北部,以至于英国,这样,资本主义的参天大树在西欧成长起来。所以最先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是西欧资本主义,并不是南欧资本主义,更不是东欧资本主义。这里我还要
30、读一段马克思的资本论里讲的非常经典的话。马克思指出:“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要素。 ”原始积累的主要要素在哪儿呢?在美洲、在东印度、在非洲。这些“主要要素”是怎样万里迢迢地跑到西欧去发挥作用的?靠航海!这里我给大家讲几个具体的事例。美洲发现了金银矿以后, “土著居民被剿灭,被奴役,被埋葬于矿井”。因为西班牙、葡萄牙当时代表着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手段发展了,需要交换的手段贵金属金、银。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到了美洲
31、就要去抢贵金属,非常野蛮残暴。抢还不够,他们找到了巨大的银矿,欣喜若狂,抓当地的印第安人去开采,可是印第安人不适应恶劣的环境,死亡率很高,达到七分之六。以至于当地的印第安人的村庄,哪一家的年轻人被征发去开采银矿,全村预先给他开追悼会,给他送葬。当时记载说,如果要到达银矿井,就要踩过无数人的白骨。此外,还有大量的杀戮、抢劫,以至于后来西班牙人航行到美洲都不需要导航了,说沿着海水漂来的印第安人的尸体,就可以到达美洲了。古巴、海地的印第安人都几乎被杀光了。再说“非洲变成商业性猎获黑人的场所” 。非洲巨大的奴隶贸易,延续了年。掠夺了多少黑人奴隶呢?学术界说法不一。有的说万人,有的说万,万,万,亿等各种
32、估计数字都有。我们取一个中间数,有几千万人,这是没有问题的。世界著名的黑人学者杜波依斯曾经讲过:当人们注意到欧洲的太太小姐们开,在客厅里弹钢琴,奏起美妙的音乐,她们白皙的手指在洁白的象牙的琴键上奏起一曲又一曲非常令人沉醉的乐曲,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白色的下面是黑色和红色。什么意思呢?是大量黑人奴隶的尸体和鲜血,因为运一支象牙出来,从内地运到海岸,要死四个到七个黑人奴隶。而且运奴隶的船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死亡率高达,到了那儿又受到古巴种植园主的奴役。非洲的落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外部因素,就是长达年的黑人奴隶贸易,使得黑人损失几千万人,而且都是最精壮的劳动力。奴隶贸易最重要的是摧毁了非洲人的创造心态
33、,没有精气神了。世纪的西方大探险家李文斯顿记载说,他一个月前路过的一个村子还是一个非常繁华的、鸡犬之声相闻的村庄;过一个月回来,只看见一片废墟,人都被掠卖为奴隶了。非洲人本来是很安宁和平地生活,李文斯顿看到他们拿象牙扎篱笆,本来很富庶的。这是非洲的情况。还有就是“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 。英国殖民侵略军到印度后,残暴得很,掠夺大量金银财宝。当时英国殖民侵略军占领孟加拉以后,对王宫里的金银财宝大肆抢掠。侵略军头领克莱武带头抢掠,最后被告发。此时他因征服印度有功,已经封了爵位。爵爷还在国会里大言不惭,说我只抢了万英镑,到现在还后悔,抢得太少了!西方殖民主义在美洲在非洲在亚洲的赤裸裸暴力劫掠
34、,马克思恩格斯说,这些是“原始积累的主要要素” 。如果没有这些,资本主义的苗怎么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呢?靠什么来灌溉呢?靠的是海洋带来的财富灌溉起来的。反过来看中国,西方大航海是资本主义发展时代的序曲;东方的航海,郑和的大航海是东方封建主义的绝唱,一个古代东方的绝唱。我们有没有资本主义的萌芽呢?学术界大致认为明朝中叶以后有萌芽,江浙一带苏淞杭嘉湖地区有萌芽,跟地中海的萌芽差不多。但是,与西欧地区相比,外部环境不好。恩格斯在讲到奥斯曼帝国工商业难以发展时指出,原因是商人或者工商业者的生命财产没有安全。帝国统治者素丹如果嫉妒你的财产,可以把你杀掉,把你的财产全部占有。在中国,情况也颇相似。中国的资本主
35、义萌芽产生以后,受到的限制很大。比如,在中央集权制度之下的中国古代城市,和西方的城市不同。西方的城市是资本主义的摇篮,而东方的城市是封建王宫的营垒,越是在这种都市里,封建统治控制越是强大。比如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最茁壮的就在苏州。以清代为例,苏州不但有县政府,还有知府,知府上面还有道台,道台上面还有巡抚,然后是南京的两江总督,北京的帝国政府。从上到下,六级政权机构都控制这个地方。这一点和西方确实不同。中国人有从事工商业的,从事工商业也有发财的。从秦朝时就有发大财的,汉朝也有发大财的,一直都有发财的,但是发财之后如何呢?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叫“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末” “本”本末不可倒置。 ,。
36、就是商业,就是农业, “以末致富”可以去经营工商业,可以致富,但是致富以后,就危险了,生命财产都有危险。于是这些财富不是回流投入扩大再生产,而是回流投入土地,买地以后,挂百顷牌、千顷牌,就回流封建领域。我这里举两个文学作品里的例子。文学作品里所反映的,是社会现实。一个例子是关于陆上从商的。 儒林外史里写的周进多次赶考,秀才也考不中,于是他的一个经商的亲戚就把他带着去帮忙记账。有一次到大城市里,看到贡院,于是这些商人说今天也没什么事,咱们去看看考场。不料周先生到考场触景生情,就哭倒在地,哭晕过去。他的亲戚解释说,这位老舅是一个书生,屡试不第,今天到这伤心地,难免哭。众商人说,斯文扫地啊!既然还是
37、读书人,大家把玩的钱拿出一点给他再考。庆幸的是这回考中了,周进就不再做商人,而去做封建官僚了。另外一个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回“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鼋龙壳” ,这个故事也很典型。说的是有一个书生文若虚,文不行,武不行,考试也不中,很落魄。后来朋友看不下去,说我们是海商,你不如到海外跟着去看看。他说我就跟你们去看看吧。大家说我们都有本钱做买卖,你呢?他没钱没货,人家“赞助”他一两银子作本钱,给他办货。他到街上乱逛,忽然看到洞庭橘子,挺便宜,一两银子就买了一担洞庭橘搬到船上。所有的商人都取笑他,说文相公文秀才,这就是你的货啊!一到海外,有人上船来买货,没见过橘子,就尝了一个,觉得很甜,以一个银币
38、买一个橘子。因为特别好吃,一传十,十传百,都来买,价钱涨到一个金币买一个橘子,他就发了一笔小财。回程路过一个海岛,大家上岛去玩,玩完都回船了。他在岛上走来走去,看到一个类似大海龟壳的东西,他觉得很好玩,就顶在头上回来了。全船人都笑话他。回到了家乡海港以后,一个波斯大海商看见了,给他五万两银子买下了这个大海龟壳。吃饭的时候,大家问波斯商人,为何五万两买这个东西?波斯人用刀子从壳里割出一个大珍珠,说一两个珍珠,我的本钱就回来了,这个壳子里好多珍珠,我赚很多。文若虚也发财了。周师爷发财后去当官,文若虚发财以后,安居乐业,培养儿子考秀才,中举人,还是走这一条老路。中国当时缺乏西方大航海的意识,以本守之
39、”守来守去守“以末致富, ,到鸦片战争,守不下去了。(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产业革命以后,大量的机器产品像洪流般涌入东方,打破了东方自然经济的关闸。当时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东方,靠的是两炮,一个是廉价商品的重炮,一个是强大的舰队火炮,打开东方大门。两炮怎么到的东方?靠的还是航海。中国古代长达上千年,其主要的外部威胁,来自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当然,很多入侵或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后来都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古代游牧民族对农业圈的威胁是长期的,不仅威胁亚洲,同样威胁欧洲。这个陆上游牧民族的威胁解除是在世纪,也就是大清帝国康雍乾盛世的时候。清政府一个最大的功劳就是它作为一个少数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以后,在亚洲这一侧
40、比较彻底地解除了游牧圈的威胁,从此,威胁来自海上。所以邓小平同志说,落后就要挨打,主要总结的是近代海上的威胁,小平同志的认识也是历史经验的积累。中国人最早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是林则徐、魏源。还有后来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这一批人。所以后来洋务运动就搞起来了。洋务运动搞了年,新式陆军、新式海军都建立起来,世纪年代北洋水师曾经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阅兵式,当时中国海军在西太平洋名列前茅。这样就曾经造成一个假象,当时的大英帝国要对付俄罗斯南下政策的时候,想在亚洲选择一个盟友,它当时曾经看中大清帝国。可是甲午战争一仗,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陆军打一仗败一仗。英国人十分势利,立刻掉转脸去,不理中国,年和日本签订英
41、日同盟。英日同盟,列宁说是一个战争同盟,果然两年以后,日俄战争爆发。(三)帝国主义时期帝国主义瓜分世界,航海更为重要。当时,美国在世纪末世纪初资本主义飞速发展,国势雄起,这时候美国呼唤海洋,马汉的海权论出来了。马汉“海权论”一出,立刻被西方列强奉为圭臬。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就特别推崇马汉,重视海洋。可是美国的海军不行。华盛顿采取的是孤立政策,独立战争以后干脆就不要海军,裁撤海军,吃了大亏。美国海军一直到世纪年代在争夺太平洋萨摩亚群岛的时候,还不成样子,以至德国人嘲笑说美国没有海军。世纪初,西奥多罗斯福,即老罗斯福建立了美国第一支白色大舰队,环航地球,展示美国的国威。美国的白色大舰队航行到
42、日本的时候,和日本海军联欢。当时美国舰队的少尉中尉们和日本海军的少尉中尉们联欢,喝酒、跳舞,互相抬起、扔高。年以后,正是双方的这批少壮军官都晋升为舰长将军的时候,他们面对面展开了太平洋海上的大厮杀。日本海军也发展得非常快,日本人强化的是教育,所以国家一定要支持教育发展。日本人在明治维新的时候,教育第一,拨给文部省的经费是各部之冠,而且提出一个义务教育的口号,叫做“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强迫义务教育。当时的日本农民不愿意子女受教育,甚至举行暴动来反对义务教育。因为他们希望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但是日本明治政府把农民暴动镇压下去,仍然强行推行义务教育。结果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日俄战
43、争中打败俄国。日本全民教育有了成果。日本普通的水兵都能操作非常现代化的武器装备,这就是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性。四、中华和平崛起与航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而这样一个复兴和崛起的事业是离不开航海事业的。我们纪念郑和远航周年,确定航海日,都是和这个息息相关的。文明的伟大复兴,无非是三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器物、物质文明层面,一个是制度文明层面,再一个最高层面是思想、精神文明层面。从器物文明层面来看,重视海洋,重视海上的交往,特别重视对外贸易,这一点非常重要。外贸对于经济增长所占的比重颇大。前一段时间,有一些青年学生要起来游行,要抵制日货,我在做讲座或者在课堂上,有的年
44、轻朋友慷慨激昂地提出这个要求,并征询老师的意见。我说我不赞成去抵制日货,不赞成去上街游行。因为外贸对中国的稳定与和平发展非常重要,抵制的日货有很多是日资在中国生产的,我们也受损失,这是双输而不是双赢。再有,如果抵制日货,造成日本大量失业,遭殃的主要是日本的老百姓,对于中日两大民族长远的精神上的和平共处和合作是不利的。第三,如果在中国和日本造成同样巨大数量的失业和下岗人员,由于日本社会已经是高度发达的有秩序的社会,同样的情况,在日本引起的社会动荡和在中国引起的社会动荡是不一样的。中国承受起来就会更加艰苦。所以我觉得,当代大学生应该还有一个比较宽阔的眼光与胸怀来考虑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和今天所谈的海
45、洋、航海也是息息相关的。从制度和精神文明的层面来看,我觉得航海、海洋是一种文明的眼光、文明的理念、文明的魄力和文明的知识,所以在制度和思想层面上、精神层面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在中国谈航海,是在谈一种开放的精神。我们在面向海洋的同时,也面向天空,面向外太空。我们的文明意识应该超越当代西方的文明意识。我们能够从传统文化,从西方文化,从世界其他文化、文明当中吸取营养,用大海般开阔的胸怀和眼光,来应对世纪,来促成祖国的伟大复兴以及和平发展。何芳川,年月出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后留校任教起历任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从年至今担任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何芳川先生的研究领域包括亚太研究、非洲史、华侨华人史、亚太区域史。曾发表专著多部,论文余篇,其中非洲通史 (古代卷第一主编)获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一等奖、国家社科基金三等奖;澳门与葡萄牙大商帆获北京市社会科学二等奖。主要兼取有: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专家组副召集人、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世界史学科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