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巫山县教师新村 12#、14#住宅楼整体纠倾工程后期修护专项方案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二 O一一年三月编制:审核:批准:巫山县教师新村 12#、14#住宅楼整体纠倾工程后期修护专项方案一、巫山县新县城教师新村位于重庆市巫山县长江北岸县城,长江左岸岸坡地带,建筑场地位于巫山新县城上西坪移民住宅小区南侧,建筑占地面积约 2600m2,共 7 栋建筑,自西向北东呈圆弧布置,建筑编号依次为 11-17 号,单栋建筑长度23.6 米,宽度 15.8 米,主体结构均为七层砖混结构,承重墙为240 页岩砖混合砂浆砌筑,楼盖为预应力空心板,采用横墙承重体系,层层设有圈梁一道。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承重墙砌筑于
2、地梁上,并通过地梁传至桩基础。桩基础埋深在 14 米左右,桩端持力层为三叠系中统巴东组灰岩,岩体破碎,呈强风化状。该建筑于 2006 年竣工并投入使用。2008 年初发现部分房屋发生变形,房屋底层墙体及地面发现有开裂现象,2008年 11 月中旬,变形、开裂现象加剧,部分房屋倾斜现象严重,威胁到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此,重庆巫山县地质灾害整治中心特委托我院对巫山县新县城教师新村 12#、14#楼进行纠倾加固。二、顶升就位后,锁紧所有的千斤顶,及时在顶空隙中砌入砖墙或混凝土预制块。采用快凝早强高标号 M10 砂浆砌筑。三、砌到离托换梁底不到一匹砖时,其间空隙用快凝早强高标号 M10 砂浆灌注密实,灌注时采用砂浆枪进行灌注,并采用超高灌注来保证砂浆的密实度。四、待砌入的砖墙及嵌入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分批撤除千斤顶,顶升洞口用上述方法砌筑填实,相邻千斤顶不得同时撤除。五、千斤顶撤除后,采用预先制作好的 C30 混凝土预制块填充,在预制块与原砖墙间采用 C30 混凝土填实。六、在撤除千斤顶的过程中实时监测建筑物是否有异常,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必须马上停止千斤顶的撤除作业,并恢复千斤顶原状态,并上报相关的参建单位。七、整体顶升就位后,构造柱连接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处理,其连接采用主筋上下焊接,连接区箍筋加密,间距为100。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二 O 一一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