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二年级语文组教学科研阶段性小结人类已经走进崭新的 21 世纪,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实施,人们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与劳动技术,交流工作经验与研究成果,乃至自由择业、事业竞争、开展多样文化生活等,都具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渠道与机会,社会交际活动空前广泛、活跃和频繁起来。因此口头语言这一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际工具,更经常地担负起了每个人社会交际的效率甚至成败的重任,显得更为重要。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成为了每个社会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求。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基础语文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应注重培养学
2、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以全新的面貌出现,正是顺应了这种时代发展的潮流,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内涵,意味着观念的更新,同时也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开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学的研究,探讨口语交际教学的规律,总结教师在口语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对于突破课堂教学经验层次和传统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是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具体化地表达,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让学生的听说能力在交际实践中协同发展。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1、通过创设情境提高口语表达根
3、据口语交际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接近生活实际的环境,不但有利于学生捕捉说话的内容,还有利于他们临场发挥,使他们表达更准确、更逼真、更生动。如张晓燕老师教找春天这课,上课伊始,老师运用多媒体技术,一边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一边出示“小草探出了脑袋,蝌蚪快活地游泳,布谷鸟欢快地歌唱,小朋友在空地放风筝”的景象。欢快的乐曲,美好的春景霎时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引发他们强烈的倾诉愿望。 再通过角色表演创设情境,小学生的表现欲望一般都比较强,精彩的表演能把口语交际情境回归生活体验之中,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如彭小竹老师上该怎么办一课,教师可创设小男孩“家”的情境,老师扮成门外的叔叔,与学生进行对话表演,
4、然后每两人为一组直接利用这个情境全面进行交际活动。 2、多元互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1)作好“互动”前的准备,让学生有话可说。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都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要切实作到互动,就必须让学生明确训练目标,目标明确了,学生就有方向性,交流起来就不会盲目和随意了。让学生清楚要求,教师要针对各种情况对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如对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不喜欢表达的孩子我们可以预先提示他们从哪些方面准备,课前就打好腹稿;对口头表达能力较好的、爱表现自己的孩子我们在课堂上不仅要求他们把表达的意思说清楚,还可以指导他们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得更引人入胜。对“说”的孩子我们要求他们大声说、说清
5、楚,对“听”的孩子我们则要求他们安静听、听仔细。合理划分合作小组。口语交际的互动很多时候都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为了让每位学生都充分参与活动。教师在分组时,把好、中、差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有利于他们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评价、相互启发、相互促进。(2)加强“互动”中的调控,让学生会说。叶谰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指出:“学生动起来了,绝不意味着老师无事可做了,而是意味着老师要在收集整理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做更高水平的动,通过教师这一层面的动,形成新的、连续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 ”由此可见,课堂在重视学生交际互动的过程中,一定也需要教师的调控作用。一年级的教师如
6、果能向学生做随时随地的口语表达示范,那么他的学生三个月内就会有喜人的成绩,这是因为任何一种技巧的传授,往往从示范开始。小学生虽然正处于学习运用语言的阶段,生活经历少,口语能力较弱,但他们模仿能力强,直观形象的示范,能使他们学到甚至悟到一些交际语言、方式和态度。所以教师们在课内外待人处事、谈吐举止都要注意语言规范,讲究文明礼貌,坚持说普通话,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学生遇到问题,教师虽然不能越俎代庖,但可以通过语言提示、问题探究等手段,启发学生自我解决。如李长梅老师在教学找春天一课时,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弄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在干什么。通过这样的指导,学
7、生掌握了观察的方法,说的时候,有序可循,在进行其它训练时,也能思路清晰,言之有序,避免看到什么就说什么的现象。口语交际的训练体现的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特点,先指导学生连贯完整地说一句话,再激发学生用一定的句式把每句话连起来,形成一段话,使思维与语言表达融为一体。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让学生有听有说、有评有议,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语言交际的参与者。师生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是双方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而不是学生在教师的权威下被动地做出反应。一年级的皮爱群老师教学的要下雨了时,让学生根据课文说自己的感受,对课文的理解。学生从合作的经
8、验中获得自尊和尊重他人,社会能力和自我调整的能力。没有课堂上的合作,学生很难形成社会所要求的合作性。课上,教师组织同桌之间、前后座位之间、小组同学之间,用说、问、评、议、比、演等方法,进行讨论、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3、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强化语言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必须依赖于社会实践,而形成口语交际能力后,最终又要走向社会。因此,语言能力的培养要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进行。小学生特别爱听故事,尤其是那些妙趣横生、富有儿童情情趣的故事。教师就选择一些文明礼貌、诚实勇敢、勤奋好学等内容的故事让学生听。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说话缺乏条理性,要求他们把故事完整地复述出来,教师就把复述的内容理
9、出一条清晰的线索让学生沿着这条线索,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进行复述。这样有助于加强学生听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生活中,又让小学生选择一位自己最信任的教师或同学,就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同他们作一次深入的说话,从他们那里得到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把两次谈话的经过、交谈的内容和对自己的触动详细地写进当天的日记。再把这日记拿回家,征求父母亲的意见,并就自己的发展方向或理想、追求同父亲或母亲商谈,达成比较一致的见解,以此达到强化语言表达训练的目的。4、挖掘有利因素,加强语言训练从自我体验中引说 。体验是一个人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引起的一系列感受,它能引发强烈的表达欲望。如:过生日是孩子
10、们最高兴的事,且大多经历过,让学生以模拟打电话的形式互谈过程、谈感受,这样就把学生的生活与说话训练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不仅能说,而且还善于发挥。 还可针对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把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引进课堂,创设口语交谈情境,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模拟表演问路、借东西、购物、接待客人,开展“老鹰捉小鸡”、“传话”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和竞赛活动。学生在玩中学说,兴趣盎然,轻松愉快,真正做到“我口说我心”。学生在双向互动的训练中,不仅学会了应用礼貌用语,思维与口语交谈能力也得到同步提高。 语言训练贵在实践,只要我们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课内、课外相结合,努力提高对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意识,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