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总 的 来 看 , 全 球 化 是 一 个 以 经 济 全 球 化 为 核 心 、 包 含 各 国 各 民 族 各 地 区 在 政治 、 文 化 、 科 技 、 军 事 、 安 全 、 意 识 形 态 、 生 活 方 式 、 价 值 观 念 等 多 层 次 、多 领 域 的 相 互 联 系 、 影 响 、 制 约 的 多 元 概 念 。 “全 球 化 ”可 概 括 为 科 技 、 经 济、 政 治 、 法 治 、 管 理 、 组 织 、 文 全 球 化 是 个 进 程 , 指 的 是 物 质 和 精 神 产 品的 流 动 冲 破 区 域 和 国 界 的 束 缚 , 影 响
2、 到 地 球 上 每 个 角 落 的 生 活 。 全 球 化 还 包括 人 员 的 跨 国 界 流 动 。 人 的 流 动 是 物 质 和 精 神 流 动 最 高 程 度 的 综 合 。按 英 国 学 者 戴 维 . 赫 尔 德 的 说 法 : “全 球 化 是 一 个 体 现 社 会 关 系 和 交 易的 空 间 组 织 变 革 的 过 程 , 此 过 程 可 以 根 据 其 广 度 、 强 度 、 速 度 以 及 影 响 来 衡量 , 并 产 生 了 跨 大 陆 或 区 域 间 的 流 动 与 活 动 、 交 往 与 权 力 实 施 的 网 络 。 ”科 技 进 步 是 一 切 社 会 变
3、 迁 的 原 动 力 , 交 通 和 通 讯 技 术 的 进 步 是 全 球 化 的依 托 。 交 通 的 进 步 促 进 人 员 和 物 质 产 品 的 全 球 化 , 通 讯 的 进 步 促 进 精 神 产 品的 全 球 化 。 当 然 , 两 类 技 术 的 作 用 经 常 分 不 开 。 互 联 网 能 调 动 资 本 , 轮 船也 能 传 播 精 神 。 化 、 思 想 观 念 、 人 际 交 往 、 国 际 关 系 十 个 方 面 的 全 球 化 。全球化的进程应该说是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发展的,资本的本性就是要打破一切地理的疆界而无限扩展下去。金融全球化过程从本质上说是国
4、际金融寡头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摆脱本国政府干预、并逐步打破民族国家政府为保卫本国金融产业和其他产业所设置的屏障的过程。从理论上说,全球一体化有利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优配置。事实上,通过参与国际贸易,发展中国家可以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国内资源的更为有效的配置,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提高国内企业生产效率。从而提高经济增长速度。通过引进外国资本以弥补本国储蓄之不足,发展中国家可以在保持较高投资率的同时,逐步改善大众的生活水平。特别是,通过引进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发展中国家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增加国内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意味着主权国家对本国经济发展进程的控制和的减
5、弱,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对民族国家经济进程影响的增加。中国对全球化进程的参与必须是有步骤的。中国决不应放弃建立起一个可以独立自主的国民经济体系的目标。在引入外国竞争因素的同时,中国必须对自己的战略产业、支柱产业和新技术产业加以保护。 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所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已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影响到中国经济: 、收入效应,危机导致亚洲国家国内需求锐减,进而使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下降。 、替代效应,亚洲国家的货币贬值使中国出口商品在亚洲危机国和第三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 、倾销加剧,由于急于恢复国际收支平衡,一些亚洲危机国家完全不顾成本和价格而竭力扩大出口,从而造成中国出口的困难和进口的增
6、加。 、初级产品价格暴光跌,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和由此引发的经济衰退,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一些受危机影响的国家为改善国际收支,大量增加初级产品的出口,更是使初级产品价格进一步暴光跌。初级产品国际价格的暴光跌不但影响了中国有关产品的生产与出口,而且造成了走私的猖獗。 、投资者信心降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投资者普遍看淡新兴市场,流入中国的外资明显减少。 、信贷紧缩,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震荡,全球性的金融风险磊大提高,与此相关,出现了全球性的信贷紧缩,中国可以获得的外部资金大大减少。 、贬值预期蔓延,由于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国内外都存在对人民币贬值的相当强烈的预期。对人民币的贬值预期不但
7、使投资者望而却步,而且使资本的外流和外逃加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交通运输能力的发展,现在研发和制造分开进行在成本上变得完全可行。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讲,它已经不可能遵循原先产品周期的理论,先有几年拿到手上自己用下来几年给发达国家企业用,最后拿到发展中国家变得落后。我花那么多的钱一年之内不能把市场占完,这项技术要被市场淘汰掉。技术那么复杂,完全自己来做自己研发的话,可能没有形成一个有竞争力产品的时候,所有的技术开始发生变化,这样使得跨国公司行为发生非常重要的变化。新技术在发明的同时力争在全球同步制造产品和技术。IT 产品中间,最近几年出现技术全球同步发行的局面。我们看了四个城市新设立的近百家外商投
8、资大企业,没有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使用本土淘汰的产品和技术,而且大部分都是最先进的技术。我们原来由一家两家跨国公司垄断中国市场的格局变了以后,为了在这个市场上生存,经济学最简单的道理,技术进步加速、产品价格下降。这个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含义?在科技全球化出现是之后科技成本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带给企业的含义是什么?先进技术外部获得的可能性在增加。我们如果觉得引进技术从企业的角度来讲,跨国公司到中国来成为中国的本土企业,成为中国产业当中的组成部分,对于任何一个单独的企业来讲,我还是希望知识产权我自己持有,在使用上非常便利。即使这样,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种渠道形成。科技全球化以
9、后,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研发能力可以分离,有多种渠道可以买得自己的知识产权,杜邦、惠普都有自己大量没有使用的技术愿意转让。大公司愿意转让,我们还有第三方研发趋势的出现,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研发设计能力作为产品出售。硅谷企业从 97 年以后九成企业不准备把技术产业化,而是专门做设计和研发。全球企业市场的形成,企业重组的全球化,国际市场上大量并购行为对于发展中有非常重要的理想,就是并购有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但是财务状况不好的企业。特别像韩国走了一条非常通用的道路,中国一些大企业也正在这样做。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多种渠道形成,获得外部技术的可能性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不见得有技术能力的企业就一定处在竞争优势,这
10、是比较有争议的。研发和制造的分工并不必然表示你的能力。美国 IT 产业当中研发投入比重最高的十个企业从 97 年之后算起,有七个企业已经连续三年亏损,有四家企业已经退出,持续的研发投入并没有给这些企业带来盈利。第一位是北方电信,北方电信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24.3%。ESM 企业专用电子服务制造企业排在前三位的是蓄电、北创立、复视康,专门做贴牌产品,这三家企业是最有竞争力的 IT 企业。蓄电公司在全国有三家公司,在美国股市十年的表现排在第17 位,不仅是业务能力的扩张,仅仅排在微软之后。这种变化很快,而且很深刻。随着生产分工体系进入全球之后,大公司内在赚钱的循环被打断,以前IBM 在中
11、期之前我自己做研发通过巨大的制造能力把研发分摊掉,产品相对垄断出现高价位最后回收。中国低成本制造企业出现之后,分工可以低成本进行以后,大公司做了研发之后不可能在本土变成有竞争力的制造业。研发把钱变成知识,最后搭在产品之上,知识才能变成钱,后半截被劈开。现在对大企业来讲其实是比较困难的,在制造领域中间跟中国企业无法相比,只能往高处走,投资大、风险大。当然我们不能说做研发不赚钱,做制造赚钱,这方面需要更大量的数据支持,但是至少原来讲的研发一定赚钱、制造一定亏损,这个必然性也被打破。中国在制造当中是一个有利的状况,即使在现在的分工状况下,中国在全球化状况中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我们现在的优势在什么?从
12、国际经济学这个角度来讲,发达国家在全球化当中处在主动有利的位置,发展中国家处在被动的地位。在国际竞争当中很重要的是要素性质,中国在全球化当中特殊有利地位,我们短缺的要素是全球化当中流动性非常好的要素,缺了没关系可以进来,但是我们的优势要素是很难流动的要素。我们有一个非常迅速成长的市场,我们有低成本的制造能力,我们有国内很好的配套能力,也是发展中国家相对很好的科技能力。我们缺的要素进得来,我们独有的要素流不出去,美国有它的优势,有科技能力,也有很好的市场,但是很难想象把我们的低成本制造能力大规模进口到美国去。确实在中国本土上我们有比较强的能力能够集成全球的要素优势。中国在全球化当中未来一二十年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个人理解就是全球化背景给我们提供的机遇。我们做制造是否有优势,做制造不吃亏是否不需要搞研发?研发需要几个能力的形成:大规模制造能力的形成、产业技术能力的积累、配套体系的形成、与产业相配套的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