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诗歌修辞技巧.doc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7611667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修辞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诗歌修辞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诗歌修辞技巧在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互文、反复、通感等;1、 比喻 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比喻的作用为可以化未知为已知;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易懂;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形象。如: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从明亮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含有渴望参加战斗之意,此诗运用比喻使画面更形象生动,更易于彰显诗歌的主题

2、。再如:刘禹锡望洞庭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设问和比喻。作者以设问引起读者对满腔愁绪的思索,又以“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喻体,把抽象的情感 “愁”,写得如春水般汪洋恣肆,长流不断,形象生动的把愁的深度和力度表达了出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

3、归京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涤。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比喻与通感。 “急雨”“私语”作为大弦与小弦的喻体,使得抽象的音乐旋律变得具体可感,形象生动。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采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使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同时显露出来,写出了音乐的清脆悦耳,错落有致。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运用比拟,能寓情于物,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可以使叙述

4、生动形象,加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可以把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描写得有声有色,可见可闻。如:唐朝贺知章咏柳中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 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3、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如:唐朝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曰,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

5、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 (思) 、 “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唐朝的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曰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一首诗歌中“ 晴”与“情” 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 “倒是无晴胜有情”。 4、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也可以使语言简练、含蓄。 如:杜牧的赤壁:

6、“折戟沉砂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文中的“东风”指的是赤壁“ 火攻”的事;“二乔” 指的是大乔、小乔。大乔是东吴之主孙权之兄孙策的妻子,小乔是东吴主帅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命运代表了东吴国家的命运。文中的“锁二乔” 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借代和夸张。作者抓住了赤壁之战“火攻水战” 的特点,用“樯橹”代

7、指曹操的军队,用“ 灰飞烟灭”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同时“ 谈笑间” 是作者使用的夸张手法,表达了战争取胜的轻松,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年轻有为的周瑜将军的倾慕之情。用语精炼、含蓄。5、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或揭示事物的本质,给听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表达说写者强烈的感情,用以讽刺或歌颂,感染听读者的作用。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在这首诗歌中作者愁生白发,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6、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

8、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杜甫的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 对“ 不尽长江” 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 “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 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7、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其作用使内容集中,增强气势;条理清晰,阐发透彻;结构整齐,节奏鲜明。在诗歌中就表现为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9、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就用纯名词性的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8、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元朝阿鲁威作的小令“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就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再如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

10、祠堂何处?锦官诚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蓊蓊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带动全篇。 9、反问 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引人思考以求共鸣的作用。 如:王安石叠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 就在末两句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10、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

11、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 ”,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 “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曰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诗篇将昔曰的繁盛和今曰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再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

12、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11、互文互文也叫“互言”、 “互见”、 “互文见义 ”等,它的特点是上下文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它的修辞作用是言简意赅,语意含蓄,节省文字而又扩大了诗文的容量。它在古代分为以下几种:单句互文,就是指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相互补充。如:白居易的琵琶行 “主人下马客在船” ,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王昌龄的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从字面理解,这句诗是“ 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实际上,应该理解为 “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关口”。对句互文,就是指下句含有上句已经出现的词,上句含有下句将要出现的词,对

13、句与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依据上下两句的关系,对句互文又可分为近义式和反义式。近义式对句互文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 。这两句诗应译为 “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秀发,把黄花帖在脸上。 ”反义式对句互文如:“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 客至 ) 。从字面上看,前后两句对举,但在意义上两句都话外有音,而且是正反结合。即 “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不曾缘客开。 ”此种互文句用词更为简约而含义更为丰富。隔句互文,就是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例如:“十曰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王勃滕王阁序 ) 。这里的

14、“十曰休假”和“千里逢迎 ”是隔句, “胜友如云”和“ 高朋满座 ”是互文。 “胜友”“高朋”“如云”“ 满座 ”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12、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不仅表现为具体事物之间相互比拟时的感觉挪用,还表现为将抽象事物具象化时的心灵沟通。如:郎士元的听邻家吹笙 :“凤吹声如隔彩霞, 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 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一首诗歌中的“凤吹声如隔彩霞”就说笙曲似从天降,极言其超凡入神。作者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印象,给读者的感觉更生动具体,间接烘托出笙乐的明丽新鲜。林逋的山园小

15、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诗歌就传神地描绘了黄昏月光下山园小池边的梅花的神态意象:山园清澈的池水映照出梅枝的疏秀清瘦,黄昏的朦胧月色烘托出梅香的清幽淡远。在“ 暗香浮动月黄昏”中作者用视觉 “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鲜明又微妙地表现出梅花的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闲静的气质风韵。13、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的修辞方法叫做衬托。这种修辞方法按主要事物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关系不同,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称正

16、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称反衬。如:王籍的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是以动衬静的反衬,写出了山林无比的幽静。苏舜钦的 夏意:“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曰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以黄莺婉转的啼鸣反衬深院正午时的寂静、清幽。14、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手法。运用反复可以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常记溪亭曰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通过“争渡,争渡” 的反复,表现了主人公快速划桨的急切神态,写出了少女们的热情活泼,无拘无

17、束,顽皮好胜的天然情态。15、顶真“顶真 ”也叫“顶针”、 “联珠”,就是用前文的结尾(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做下文的起头,使语句互相衔接,紧凑流畅,生动活泼。如: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中的“ 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 ”。不仅让此曲具有回环跌宕的韵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