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关注对话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性语言.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7595874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对话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性语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注对话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性语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注对话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性语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注对话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性语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注对话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性语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注对话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性语言内容提要:新课程的标准非常注重关注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变化,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性语言的运用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向和理解的深度广度更是和教师的引导语休戚相关。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此谈谈自己的点滴看法。关键词:对话教学引导性语言生活中我们常常有这样感觉:在百思不得其解时候,身边人随便一句话就能“一语点破梦中人”,自己顿时茅塞顿开,幡然醒悟。其实学习也是一样的,当学生身陷各种问题之中,必定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思路有时候无法打开,一时间不知道从何想起,这时候,如果教师适时点拨一下,学生的思维就会豁然

2、开朗,视野也会柳暗花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教学是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质的教学,在对话教学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成为目的,教学真正成为教育的基本途径,对话生成改变了传统搬运和移植知识的教学形态。这些正好符合新课程标准观点:一方面强调学生在课堂上对于问题的发展生成,要求教师能够尊重和激发学生的多元思维,另一方面也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帮助和引导,尤其是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习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同时要求教师的引导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因此,在课堂对话教学中,不管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还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教师的引

3、导语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重要所以要求更高,怎样顺理成章“引”学生渐入佳境呢?怎样不露痕迹“导”学生感事悟情呢?下面结合对话教学的三个主要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体会。一、必须给师生对话提供开放空间师生对话是课堂对话教学的最主要方面,对话往往用在教师检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感悟,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占主导作用。教师的引导除了体现对主题的调控和对学生的评价鼓励外,还应当适时地根据学生的理解状况了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话题,为学生学习的学习提供一种思路所在,给学生搭建对话平台使学生的认识得到深化、情感得到升华等等!现在课堂上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教师越来越多,在听别人上课和自身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课堂上学生对于

4、问题的探究大部分是围绕教师的导向性问题开展的。例如:一教师在上人教版第四册语文的一节口语交际课小熊真可爱时,她首先个别提问,几个学生都是说熊爸爸要去砍树为自己的家做家具,小熊使劲拉住爸爸并且说明保护植物就是保护环境的道理,爸爸反过来夸奖小熊懂事,其他小动物就夸小熊真可爱!教师在小结这几个同学的发言时说:“这几个同学都非常的聪明,知道爱护树木的道理,他们和小熊一样可爱。”于是在接下来的小组学习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仿照前面的几个同学让小熊给爸爸讲几句道理,爸爸就轻而易举就悔过了。很明显学生的思路在教师肯定前面的几个同学时就受到定向引导了。其实,如果结合生活实际的话,小熊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说服爸爸。

5、也许爸爸没有听小熊的话,它就要想另外的办法(如找到动物界的森林管理员说服爸爸,告诉爸爸乱砍树要罚款)让爸爸没有砍树木。问题就是教师在肯定最初的几个学生之后,没有再引导启发学生仔细思考,让学生从另外的角度来想办法,所以学生就比较浅显地顺延了前面几个学生思路,思维没有发散和深入。假如教师加上这样的引导语:你们再想想,如果熊爸爸没有立刻听小熊的话,小熊会再想什么办法?你们都是爱护树木的小专家,快去帮帮小熊吧!这样就给学生的讨论提供了一种空间,而不是一条直路,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局限于一个方面了!那学生口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可爱的小熊,教学也就会取得更加深入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思考时

6、,学生都会利用过去所学的知识以及课本上的材料,分别试着去解决。并且他们往往是按照大人鼓励肯定的方向发展,有时候在实施创造性的问题或者活动时,学生因为受到知识背景的局限很可能沉默或者无从反应,这时候教师需要用智慧的语言提多一些线索去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例如,在人教版语文第四册看月食一课时,大部分教师都会注意到引导学生仿照课文中的比喻句进行说句拓展训练,可是,有一个地方很多教师和学生却很少注意到,就是月食最初的变化“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块似的”文中并没有写这时候像什么,如果教师稍做提示给学生一点这方面的提示,相信学生就会展开想像的翅膀:像被老鼠偷吃了一块的月饼,像摔烂了一块的大玉盘,像像一张蒙着白布的

7、脸被抹黑了一块 只是因为教师帮助学生找到了一个想象的切入点,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语言发展就可能产生质的飞跃!在实际的教学中,因为学生有个别差异,因为个人的经验不同,所以常常在遭遇到挫折时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就会降低,这时教师就必须以“助产士”的角色,适度的引导学生去探讨问题的关键。有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无法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帮助梳理学生的语言,甚至可以让学生用一些词语在教师的语句中填空。比如:学生想说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可是,学生不会用“既又”句式,教师就可以引导一下:“ 你的意思是,任何人既有又有”,对吗?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完成句子,说完后可以让学生重复一下教师的规范语

8、言,虽然只是简单地几句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就可以起到真正的提示作用。这样学生既有自己参与的成就感,又学会了新的表达句式,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二、需要给生生对话明确要求课堂对话的另一个方面就是生生对话,虽然这个时候学生应该是主角,教师不应该过多干预,但是有的学生在自己的思想天马行空的时候往往会偏离训练内容的主要方面而只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这时教师的适时引导和点拨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如果学生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偏离了学习要求,教师就不能袖手旁观、听之任之。比如在学习中彩那天时,一个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父亲的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精心设计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学生在小组模拟辩论时热闹非凡,“该还

9、”和“不该还”双方争执不下,教师在巡视时只是注意了学生有没有小组活动,没有注意到学生实际辩论的细节内容,结果小组汇报辩论时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观点竟然是不该归还。因为他们认为从课文中看出“我”家里很拮据,而库伯家很富有,并且彩票也是爸爸帮库伯买的只有爸爸知道当时哪一张是库伯的。当时的场面很热闹,认为“不该还”的一方的学生振振有辞,甚至他们的辩论比“该还”的一方要精彩!这个时候教师显然有点尴尬了,直到辩论结束时她也没有办法顺水推舟地教育学生要讲诚信。其实,教师应该非常清楚课文的侧重点是赞美父亲的诚信的人品不是说是讲有钱人库伯没有同情心!学生因为同情“我”家而来指责库伯的观点教师也可以认可肯定,但是要

10、引导学生明白:诚信是一种高尚品质,不能因为别人没有同情心而放弃对自己的要求,课文的主要意图也是希望我们可以学习父亲的诚信品质。如果这样教师就要把学生从钻牛角尖中拉过来了!三、能够给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提供方法学生和文本的对话虽然主要是学生自身的理解,但是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从什么角度去思考和理解文本也多依赖教师的语言引导。例如感情澎湃的内容可以鼓励学生多大声朗读来体会,意义深刻的内容则可以建议学生默默思考领悟,说明介绍性质的文章可以边读边画,说文明理的文章可以和别人讨论来解决,小说故事则可以读演结合像这样的提示其实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捷径。因为课堂教学要求我们在规定的时间要完成相应的内容,如果学

11、生没有比较明确的方法,学习的效率一定是不高的。虽然我们现在强调学生自己体验得到结果的过程,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教师的适当引导确实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教师的引导性语言可以说是贯穿整个教学的一条丝线,如运用得当可以使课堂上学生的点点思维连贯流畅,课堂节奏行云流水,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很多灵感火花就无法迸发出来。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尤其是在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时,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在提问让学生非常明确文本的要求,在总结时一定要引导把握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教学的互动和沟通是建立在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的。因此,对于学生,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培养他们大胆准确表达自己的习惯

12、,培养学生注意和自己对话的教师、同学的有效交流互动,在自我表达时一语中的,清楚明了;在讨论争辩中寻知明理,分请主次轻重。对于自己,一定要求自己的引导性语言到位,如此学生就不会议论纷纷却没有正确的思路,也不会哗众取宠而背主求次。不过对于教师而言,要做到引导语言清晰到位,言简意赅,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驾轻就熟的,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多注意反思总结,经常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反复推敲、举一反三才会有成效。关注教学的细节在教学设计时,许多老师总是考虑教学的环节安排,考虑教学内容的取舍,考虑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这些当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大的教学环节安排妥当之后,要上好课,还得在教学的细节

13、上下工夫。比如词语教学,大家都知道要求学生读正确,但是这样让学生读正确,用什么方法,如何调控等,都要精心琢磨。如果,一位学生在读词语的时候读错了一个,你怎么办?怎么评价?怎么引导?这些都是教学的学问,也是“磨”出教学艺术和机智的地方,千万不可忽视。真正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智慧往往在一些教学的细节上体现出来的,有些教学的新理念也是在教学的细节中透射出来的。会听课的老师与不大会听课的老师,区别往往是前者注重从细节中感受到了上课教师的教学理念,而后者往往只是记得教学的环节和教师、学生说的具体的话,而感受不到其中蕴涵的道理。所以,我们不但要学会设计教学的细节,也要学会听看教学的细节。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是不是

14、好课看什么?看是否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发展?即学生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有多大?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他们在原先的基础上长进了多少?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等。而不要仅仅看这堂课运用了什么先进的教学方法,教了多少内容。我们评价一堂语文的好坏有一个误区,那就是看这位老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内容) ,似乎一躺课非得要完成多少多少教学的内容。我以为这是一种误区。因为决定一堂课的学习内容多少的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即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可学习域限,学生学习潜力大,可以多学点,学生学习潜力小,只有少学点。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要视班级的具体学习状况,不必能一刀切!况且,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一个很关键的能力。

15、所以,你在自己的班级里,语文课的第一教时只读通课文,我以为只要学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就是好课!教学要有自己的主见!千万不要人云亦云!这就是教学的独立性!这就是教师教学个性的体现!当然,必须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判定语文课的唯一标准,在于其目的是不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水平,是不是以听说读写训练为核心,是不是以学习字词句篇为主体。这是语文教学的立足之本。改变教师的引导语。我采用较多的有“他(她)的好朋友,有谁愿意帮忙的”,“还有谁愿意和他交换意见”,“对于他提出的观点,你有什么想法”等等,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思维 ,不再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更多的引导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同组各位有经验的老师的帮助下,

16、我把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近阶段急需改进的问题定为:课堂教学教师引导语的规范性和丰富性。规范性指:用词的准确、精练。丰富性指:引导有层次、语言积累有广度和深度。所谓“三思而后行” ,根据问题,我思考并制定了近阶段的改进措施:1、 从别人的课堂中学习:观摩组内其他老师的课,注意观察记录他们的优秀的引导语。2、 从自己的课堂中实践: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的准确、精练;在设计教案时注意明确引导目标,精心设计引导方法,注意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学生适当的语言积累。每次抓一个重点环节进行训练。3、 从名师课堂实录、教学案例中积累:多阅读、观看名师的课堂教学,从中汲取精华,尝试运用于自己的教学语言。4、 从

17、课后评价中反思改进:积极听取备课组中有经验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仔细反思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的教学引导语,及时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途径,并作好积累、总结以便下一次的反思。3、 “谢谢你送给了我们一个清凉的夏天!”师生间的对话,不只是言语的应答,它强调的是师生双方的“敞开”与“接纳”,是一种在互相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视觉融合”、精神相通,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低段语文教师需要怀着平等、宽容、纯真的情怀,展开与学生的心灵对话。李老师在指导和评价学生的朗读时,运用儿童的视角和语言,贴近儿童的心灵。比如在读红太阳这一段时,她说:“其实我也特别喜欢红太阳,你能好好读读这一段,把温暖的红太阳送给我吗?”“让我们一

18、起送出一个温暖的红太阳吧!”这样儿童化的教学语言使课堂充满融融暖意,学生会知道,语文课堂里的诵读感悟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一、 丰富想像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保证 罗伯特弗罗斯特说:“教师有两种,一种是在你的脑袋里灌满沉重的东西,使你无法走动;另一种是在你的背后轻轻点拨一下,就能使你直上云霄。”我想李老师就是属于后一种教师,因为她在这堂课上所创设的学习情境,开发了学生的想像空间,拓深了学生的思维层次,实现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重要途径和保证。在学习黄太阳这一段中,为了让学生能真切体会到文中所说“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这一与伙伴们分享快乐的情感体验,李老师创设了一个情景表演的教学

19、环节:先出示秋景组图,最后把画面定格在秋天的果园里,提供一个句式请学生说话果园里有哪些果子成熟了,然后请学生当当果园里面的小落叶,“如果你是一片小落叶,你会邀请哪些小伙伴来尝尝果子的香甜呢?你会怎么邀请呢?”因为有前面的说话基础,学生在表演邀请的时候语言上有明显的提升,展开了温馨快乐的口语交际。这一教学设计,不仅是学生理解什么叫“忙着邀请”的过程,更是愉悦其耳目、激动其心灵、开发其智力的过程。此外,在学习春天的太阳这一段时,教师特意留了一个文本空白给学生,将原文中“噢,画个彩色的,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 ”一句删去,画上一条供学生发挥想像力的横线,请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填写自己送给春天的太阳。这个设计十分大胆巧妙,因为阅读的创造性首先源于读物本身所留给读者的创造凭借和时空,我们的学生是最具创造活力的万物之灵,能凭借读,又超越读。在这里,学生的想像得以发挥,学生的个性得以凸现,学生的情感得以尊重,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