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4文言文阅读.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7595016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4文言文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4文言文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4文言文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4文言文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4文言文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 1 -【高考猜题】+ 文言文阅读第 1 套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韩愈公讳丹,字文明,姓韦氏。公之父政,卒雒 lu 县丞,赠虢州刺史。公既孤,以甥孙从太师鲁公真卿学,太师爱之。举明经第,选授峡州远安令。顺宗嗣位,诏拜谏议大夫。刘辟反,围梓州,诏以公为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公行至汉中,上疏言:“梓州在围间,守方尽力,不可易将。 ”征还入议蜀事。刘辟去梓州,因以东川节度使让高崇文,拜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将行,上言:“臣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 ”上以为忠。一岁,拜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公既至,则计口受俸钱,委其余于官。罢八州无事之食者,以聚其财。始教人为瓦

2、屋,取材于山,召陶工教人陶,聚材瓦于场,度其费以为估,不取赢利。凡取材瓦于官,业定而受其偿,从令者免其赋之半;逃未复者,官与为之;贫不能者畀之财,栽食与浆,亲往劝之。为瓦屋万三千七百,为重屋四千七百,民无火忧,暑湿则乘其高。明年,筑堤捍江,长十二里,疏为斗门,以走潦水。公去位之明年,江水平堤,老幼泣而思曰:“无此堤,吾尸其流入海矣!”灌陂塘五百九十八,得田万二千顷。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卒有违令当死者,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去。上书告公所为不法若干条,朝廷方勇于治,且以为公名才能巨,治功闻天下,不辨则受垢,诏罢官留江西待辨。使未至,月余,公以疾薨。使至,辨凡卒所告事若干条,皆无丝毫实。诏笞卒百,

3、流岭南。公能益明。 (选自韩愈文集 ,有删改)注:高崇文:唐代大将,刘辟反,统兵往讨,平定叛乱。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举明经第 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B因以东川节度使让高崇文 让:移让C为重屋四千七百 重:重要D不辨则受垢 垢:污秽,耻辱【解析】重:重叠【答案】C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韦丹“治功”的一组是(3 分)( )征还入议蜀事 罢八州无事之食者为瓦屋万三千七百 筑堤捍江得田万二千顷 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A B C D【解析】个人经历;总体评价,与“治功”无关【答案】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刘辟造反围困梓州,韦公被

4、任命为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管理梓州,他认为此时梓州正处在包围之下,尽力守卫都很困难了,实在不容易担任那里的将领,就回绝了。- 2 -B韦公被任命为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将要上任,给皇帝上书说这三州都不是要害的地方,不如让它们归属河东,皇帝认为他很忠心。C韦公担任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后教导人们建瓦屋,从山上取得材料,召集陶工教给人们制作陶瓦的方法,并在集市上供应建屋的原料,不获取利润。D一名受到韦公惩罚的士卒诬告韦公违法,韦公因此被朝廷免职,但事后朝廷派人来调查,发现士卒是诬告,而这件事使韦公的才能更加显现出来了。【解析】 “实在不容易担任那里的将领”错, “易将”的意思是“更换将领”【

5、答案】A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公既孤,以甥孙从太师鲁公真卿学,太师爱之。 (3 分)【解析】看懂意思+字字落实+ 灵活处理:既,已经,以后;以,以身份;爱,喜欢。【答案】韦公在父亲去世之后凭甥孙的身份跟随太师鲁公真卿学习,太师很喜欢他。(2)无此堤,吾尸其流入海矣!(3 分)【解析】看懂意思+字字落实+ 灵活处理:其,表推测语气,或许,大概。(3)卒有违令当死者,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去。(4 分)【解析】看懂意思+字字落实+ 灵活处理:定语后置句;果:最终,终究;杖,杖责;去,离开。【答案】有一个违反命令应当判死刑的士卒,韦公最终没有杀他,实施杖刑后让他离开了。【

6、参考译文】韦公名丹,字文明,姓韦。他的父亲名韦政,在雒县县丞任上去世,朝廷追赠虢州刺史。韦公在父亲去世之后凭甥孙的身份跟随太师鲁公颜真卿学习,太师很喜欢他。后参加明经考试合格,经过选定授以峡州远安县令的官职。顺宗皇帝嗣位,下诏授以谏议大夫之职。刘辟造反,围困梓州,皇帝下诏让韦公担任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韦公走到汉中时,给皇帝上疏说:“梓州现在正处在被包围的时候,他们正在尽力防守,这时不可以更换将领。 ”朝廷征召他回来讨论蜀地之事。刘辟离开梓州,韦公趁机将东川节度使之职移让给高崇文,自己被朝廷授予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之职。将要上任,给皇帝上书说:“我所治理的三个州,并不是要害之地,不值得设置

7、官职,浪费国家资财,不如让三州归属河东方便。 ”皇帝认为他很忠心。过了一年,被授予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之职。韦公到任后,就计算家里的人数来接受朝廷的俸禄,把多给的钱都交给官府。罢免了八州的无所事事只是白吃饭的人,来聚集钱财。开始教导人们建瓦屋,从山上取得材料,召集陶工教给人们制作陶瓦的方法,把木材、陶瓦聚集到集市上,估计建屋的费用而定价钱,不获取利润。凡是从官府领取木材、陶瓦的人,房子建好以后再交钱,遵从命令的人免除他们一半的赋税;逃跑还没有归来的人,官府给他们将房子建好,贫穷不能购买材料的人官府给予他们钱财,用车装着食物和水,亲自到各处劝说他们盖瓦屋。建造瓦屋一万三千七百间,建造两层的瓦

8、屋四千七百间,百姓没有了火灾的忧虑,夏天潮湿就住在上层。第二年,修筑堤坝保卫长江,长十二里,分散修筑闸门,用来泄出洪水。韦公离职的第二年,长江洪水达到了与堤坝相平的高位,百姓老幼都哭着思念韦公的好处说:“如果没有这道堤坝,我们的尸体- 3 -或许要流入大海了!”开挖池塘五百九十八口,从而获得田地一万两千顷。凡是为百姓祛除祸害兴办有利的事都像是追求享受一样。有一个违反命令应当判死刑的士卒,韦公最终没有杀他,实施杖刑后让他离开了。这个士卒上书朝廷告发韦公所做的若干条违法的事,朝廷正在严抓吏治,并且认为韦公是一位以才能闻名的大臣,治理地方的政绩名闻全国,不辨明是非就会蒙受耻辱,就下诏罢免韦公的官职留

9、住在江西等待辨明。使者还没有来到,过了一个多月,韦公因患病去世了。使者到后,辨明士卒所告发的若干条事项,没有一件是真实的。朝廷下诏鞭打这名士卒一百下,流放岭南。韦公的才能更加显现出来了。第 2 套袁随同君墓志铭姚鼐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两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 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 一见异之, 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余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 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

10、后调江宁知 县。江宁故巨邑,难治。 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 职 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 终居江宁。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 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檑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

11、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 随园诗 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 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 书者。 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 4 -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 县,乃大好官也。 ”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赜。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 (选自惜抱轩文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 举:成功。B甫及陕,

12、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甫:刚刚。C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 造:建造。D君始出,试为溧水令 试:任用。【解析】造:前往,造访【答案】C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袁枚“文才出众”的一组是(3 分) ( )君之少也,为学自成。 试以铜鼓赋,立就,其瑰丽。君亦遇事尽其能,事无不举矣。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英思,通乎古法。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A B C D【解析】排除【答案】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袁枚在巡抚金鉷的推荐下,参加了当年的博学鸿词科的考试,一下子就考取了,在考取的二百多人中,袁枚的年龄最小。 B袁

13、枚的骈文、散文都很精熟,他的文章既能符合古人的作法,又都具有自己的独创性,而于诗歌的成就最高。 C袁枚在翰林院学习结束后,即被派放到江南任职,最初任溧水令,后来被调到江宁担任知县,最后被排挤发放到陕西任职。 D袁枚一生尽管没有能够做到什么大官,但他却很有治理才能,在江南任职时能得到地方百姓的好评。 【解析】袁枚在巡抚金鉷的推荐下,参加了当年的博学鸿词科考试,但没有能够考取。 “及试报罢”是后来“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 。【答案】A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 【解析】看懂意思+字字落实+ 灵活处理:“一” ,全;“发”

14、 ,表现,表达;“喜”,愉悦,使。 。 。 。 。 。开心【答案】那瑰丽、奇异、幽邃、旷远的景象,全都表现在诗文之中,以此来自我愉悦(以此来愉悦自己的心情) 。- 5 -(2)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解析】看懂意思+字字落实+ 灵活处理: “后进” ,后生,后辈;“举” ,列举;“焉” ,代词,指诗文一言之美者。【答案】后辈年轻人的诗文,即使只有只言片语是美的,袁君也一定能够列举出这些词句,把它诵读给他人听。(3)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解析】看懂意思+字字落实+ 灵活处理:“显” ,显赫;“世” ,世人,时人,当世的人们

15、;“极” ,穷尽,充分的享受;“及” ,赶得上。【答案】袁君仕宦虽不显赫,然而当时的人们认为,一百多年来,充分享受到山林的乐趣,并获得文章的盛名的,恐怕没有人及得上袁枚的。【参考译文】袁君是钱塘人,名枚,字子才。他任职期间,在官场中有名望政绩。辞官之后,在江宁西城修建了一个园林居住,称随园。当时人叫他随园先生,这是他最著名的一个字号。祖父名锜,父亲名滨,叔父名鸿,都因为贫困而到各地去当幕僚。袁君年少时,读书自学,有所成就。二十一岁,从钱塘抵达广西,到巡抚衙门中探望担任幕僚的叔父。 巡抚金鉷大人一见面就觉得他与众不同,叫他写一篇铜鼓赋试试才学,袁君很快就完篇了,文词很瑰丽。恰逢博学鸿词科开考,金

16、鉷就举荐了袁君。当时共举荐了二百多人,袁君年龄最小。结果应试落榜。乾隆三年顺天府乡试,考中了举人。第二年成为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学习期满,改派到江南做县官,最后调任江宁知县。江宁本是大都市,不易治理。当时尹文端任总督,最了解袁君的才能。袁君也尽自己的能力办事,没有什么避忌,因此办事没有不成功的。不久辞官回家,后再次起用,被派往陕西。刚到陕西,因父亲去世而返回,此后一直居住在江宁。 袁君本来因文章出色入选翰林院,也有声望,但出乎意料地被排挤外放;等到做知县,显示了才能,却又始终得不到升迁。从陕西回来的时候,刚四十岁,就断绝了做官的念头,把他的全部才华都用到了文辞诗歌上。东南地区的山水胜迹,都有

17、他的游踪,那瑰丽奇异、幽邃旷远,全都表现在诗文之中,自我怡悦,随兴抒意。各地的读书人来到江南,都要前往随园投赠诗文,几乎每天都有人去。袁君的园林馆舍,有花、竹、水、石,幽深宁静,景色秀丽。至于建筑、器具,也都很精美,用来款待客人的东西很丰盛。袁君殷勤好客,乐意和人交往,看到别人好的地方,总要把它说出来。后辈人的诗文,即使只有片言只语是美的,袁君也定能列举出这些字句,诵读给他人听。 袁君的古文、骈文,都能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通晓古人的作文之法,至于写作诗歌,更能充分发挥他的才气工力。一般人心里想说而难以表述的意思,袁君都能表述清楚,因此许多读书人仿效他的诗体。所以随园诗文集 ,从朝廷达官到市井小

18、民,都懂得贵重它。海外琉球国,也有人来寻取这部书。袁君仕宦虽不显赫,然而时论认为,一百多年的,充分享受山林的乐趣,获得文章的盛名,恐怕没有及得上袁君的。 袁君刚入仕途的时候,曾任溧水县令。他的父亲从远方来到溧水县衙所在地,怀疑儿子年轻,缺乏吏治的能力,曾隐满自己的姓名到民间察访,大家都说:“我们县年轻的袁知县,真正是个好官啊!”袁君的父亲这才高兴地进了县衙。在担任江宁知县的时候,曾经早晨治理政务,晚上邀集读书人一起饮酒赋诗,著名的轶事更多。江宁的贸易场所中,有人把袁君所审理的案件,编为歌曲,刊刻- 6 -流播四方。袁君认为这些不值得一谈,后来决意不要别人记述他做官治事的成绩。袁君于嘉庆二年十一

19、月十七日谢世,享年八十二岁。第 3 套徐霞客传钱谦益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生于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繇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年三十,母遣之出游。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其行也,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居平未尝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游台、宕还,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质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其颠罡

20、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三宿而始下。”其与人争奇逐胜,皆此类也。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往复万里,如步武耳。谓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傅会;江河山川,多囿于中国一隅。欲为昆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后返。小舟如叶,大雨淋湿,要之登陆,不肯,曰:“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丙子九月,辞家西迈。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请从焉。遇盗于湘江,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瘗静闻骨于迦叶道场,从宿愿也。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病甚,语问疾者曰:“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

21、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余之识霞客也,因漳人刘履丁。履丁为余言:“霞客西归,气息支缀,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三月而反,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其为人若此。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加:超出B过陈木叔小寒山 过:经过C质明已失其所在 质明:天刚亮D多承袭傅会 傅会:把无关系的事物硬说成有关系【解析】过:拜访【答案】B2.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霞客奇情逸志的一组是(3 分)( )力耕奉母,践更繇役 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

22、快耳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 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A B C D - 7 -【解析】说他有孝心 表现他对黄石斋的友情之笃厚【答案】C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徐霞客十分喜欢山水,曾登雁荡山十日而返,放志远游一生,终穷天下之胜,对自己的一生毫无遗憾。B徐霞客出游行装简单,常忍受饥饿翻山越岭,虽有重重困难和险阻,仍不忘记录旅行见闻,文采斐然。C徐霞客曾跟随僧人静闻登鸡足山,途中静闻遭遇强盗而病死,徐霞客最终将静闻葬于迦叶道场,了却静闻的夙愿。D徐霞客游览考察之后,认为一些天文地理书中有错误之处,后腿脚有病,不便行走,于是修撰鸡足山志。【解析】原文有

23、“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请从焉”,可见应是静闻跟随徐霞客,而非徐霞客跟随静闻。【答案】C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4 分)【解析】看懂意思+字字落实+ 灵活处理:间道,从小道;扪,攀,拉【答案】我从小道,手拉藤条登上了大小龙湫,看到有一个坑洼在那里,是大雁住的地方。(2)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3 分)【解析】看懂意思+字字落实+ 灵活处理:创,伤害;函,用盒子装;【答案】静闻被伤害致死,他就用盒子盛放他的尸骨,背着尸骨前行(3)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3 分)【解析】看懂意思+字字落实+ 灵活处理:系

24、,拘押【答案】 (他儿子)详细讲述了黄石斋被拘押的情状,他躺在床上十分感叹,不吃东西去世了。【参考译文】徐霞客名弘祖,是江阴梧塍里人。生在乡里,却奇情充沛,十分喜欢山水,种田侍奉老母亲。出钱请人代替服劳役,好像笼子里的鸟一样,迫不得舒展,容易触到边沿,经常想着飞走。三十岁的时候,母亲打发他出游。东南地区美丽的山水,都是他十分熟悉的地方。有去过两三次的,有去过多次的,没有只去过一次的。他出行,不刻意整束行装,不包裹食物;能几天忍受饥饿,能遇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并能吃饱,能徒步跑几百里。攀登陡峭的山壁,踏过丛生的竹林,上下攀援,空中横渡山谷,像拿绳索打水一样。平常也未曾写过华丽的文章,但出游到

25、几百里的地方,却能靠着破壁枯树,点燃松枝干穗,拿笔快速地记录,(写出的东西)好像是记得清清楚楚的账目,好像是高手画的美丽图画,即使是很会写文章的人也没法超过他。游览天台山、雁荡山回来,在小寒山拜访陈木叔。陈木叔问他:“可曾到过雁荡山的最高峰?”徐霞客不敢肯定回答。天刚亮,他人已经不见了。十天以后回来了,说“我从小道,手拉藤条登上了大小龙湫,看到一个坑洼,是大雁住的地方。山顶劲风逼人,有好多麋鹿围绕着我住下。住了三宿才下山。”他和人争奇斗胜,都是这类情况。- 8 -母亲去世,服丧期满,他更加放开心志游览远方。在福建拜访了黄石斋,看遍了福建的胜山,都不是当地人所熟知的。登上了罗浮山,拜谒了曹溪,回

26、来又在云阳追访黄石斋。来回上万里,好像是在近处漫步。说前人记载天文地理,很多是抄袭,把没有关系的事物硬说成有关系。长江黄河二条经脉,山与水两者之间的界限,大多于中原之内。打算游览昆仑山等中原以外的地方,直到西北沙漠地区才回来。乘坐一艘树叶般的小船,大雨淋湿了小船,邀请他上岸,他不愿意,说:“这就好比山泉猛下,撞击肩和背,实在是快活啊!”丙子年九月,辞家西行。僧人静闻希望登鸡足山,礼拜迦叶,请求跟从。在湘江遇到了强盗,静闻被伤害致死。他就用盒子盛放他的尸骨,背着尸骨前行。把静闻的尸骨埋葬在迦叶道场里,了却了静闻的夙愿。徐霞客回到云南,脚生病,不好走,便修撰鸡足山志,三个月以后修撰完毕。(他)病得

27、很厉害,对前来探望的人说:“西汉张骞开辟道路,未见昆仑山。唐朝玄奘奉皇上使命,才有机会西游。我不过是一个老百姓,一根竹杖一双鞋,走到黄河、沙漠地带,登上昆仑山区,走过西域,留名很远的国家,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我认识徐霞客,是通过漳州人刘履丁。刘履丁对我说:“徐霞客从西方回来,呼吸困难。听说黄石斋被皇帝下诏关到监狱里,就派他的长子辗转崎岖的山路,前往探视,三个月才回来,他儿子对他详细讲述了黄石斋被拘押的情状,他躺在床上十分感叹,不吃东西去世了。”他这个人为人就像这样啊!第 4 套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公行状归有光公讳宪卿,字廉甫。世居苏州昆山之罗巷村,以耕农为业,父始入居县城。山阴萧

28、御史鸣凤奇其姿貌,曰:“是子他日必贵,吾无事阅其卷矣。 ”选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历迁郎中。吏在司者,莫不怀其恩。江右田土不相悬,而税入多寡殊绝。巡抚傅都御史议均之。公在粮储道,为法均派折衷,最 为简 易。升山东按察司副使,兵备临清。 先是虏薄京城,又数声言从井陉口入掠临清。临清绾漕道,商贾所凑,人情恇惧,公处之宴然。或为公地,欲移任。公曰: “讵至于此?”境上屯兵数万,调度有方,虏亦竟不至。师尚诏反河南,至五河,兵 败散,独与数 骑走莘县,擒获之。在镇三年,商民称其 简静。瓯宁李尚书自吏部罢还,所过颇懈慢。公劳送礼有加,李公甚喜,叹曰:“李君非世人情,吾因以是识其人。 ”景王封在汉东,未之国,

29、诏命德安造王府,公董其役。奏水灾,乞蠲贷。亲行鄂渚云梦间,拊循之。公仕宦二十余年,未尝一日居家。山东获贼,湖广营 造,东南平倭,累有白金文绮之赐。而提督采运之擢,旨从中下,盖上所自简也。公事母孝谨。每巡行,日遣人问安。还 ,辄拜堂下。母茹素,公跽以请者数,不得已, 为之进羞膳。 在江陵,有所使吏迟至。公问其故,言: “方食市肆中,又无马骑。 ”故事,台所使吏廪食与马,荆州夺之。公曰:“彼少年,欲立名耳。 ”竟不复问。所居官,廉洁不苛。采办银无虑数百万,先时堆积堂中,公 绝不使入台门。第贮荆州府,募召商夷, 赏购过当,人皆怀之。故总督三年,地 穷边裔,而民夷不惊。以是为难。- 9 -余与公少相知

30、,诸子来请撰述。因就其家得所遗文字,参以所见闻,稍加论次,上之史馆。谨状。(选自归有光震川先生集,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临清绾漕道,商贾所凑 凑:会合、聚集B亲行鄂渚云梦间,拊循之 拊循:安抚、抚慰C盖上所自简也 简:简缩、精简D稍加论次,上之史馆 论次:论定编次【解析】简:选拔、选择 【答案】C2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李宪卿一身廉洁为政不苛的一组是(3 分)( )吏在司者,莫不怀其恩 公在粮储道,为法均派折衷累有白金文绮之赐 “彼少年,欲立名耳。 ”竟不复问公绝不使入台门 募召商夷,赏购过当A B C D 【解析】写部下对李公的感激,指向不明朗;

31、写李公采取的均税措施;写李公多次因功而受皇帝赏赐。三句均未表现人物的“廉洁不苛” 。写李公对部下的“不苛” ;写李公的“廉洁” ;写李公对商夷的“不苛” 【答案】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公祖上世代居住乡村,历以耕种为业,至其父方始迁入县城居住,山阴萧御史为李公的姿容相貌所惊奇,对他很是赞赏,认定此人日后必定显贵。B李公任临清兵备之职时,面对人心惶惧的局势,毫不畏惧,泰然处之,拒绝了他人所作的调任安排,采取措施积极防御,调度得法,最终俘获了虏帅。C李尚书自吏部被罢官还乡,沿途所到之处对他均怠慢无礼,惟李公的态度和行为与众不同,以礼迎送,倍加热情,李尚

32、书非常高兴,内心赞叹不已。D作者与李公相互接触并不多,行状应李公儿子之请,就其家所遗留下来的文字材料,并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撰写而成,从中可见李公的为人为官之道。【解析】最终是敌虏竟然不敢打进来。俘获的是在河南起兵谋反而兵败的师尚诏【答案】B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先是虏薄京城,又数声言从井陉口入掠临清。 (3 分)【解析】看懂意思+字字落实+ 灵活处理:薄,迫近- 10 -【答案】在这之前,敌虏逼近京城,并多次扬言要从井陉口进兵掠夺临清。(2)景王封在汉东,未之国,诏命德安造王府,公董其役。 (3 分)【解析】看懂意思+字字落实+ 灵活处理:国,封地;造,建造;董

33、,督责【答案】景王的封地在汉水以东,还没有到封地,皇帝下诏在德安建造王府,李公督察那里的工役。(3)母茹素,公跽以请者数,不得已,为之进羞膳。 (4 分)【解析】看懂意思+字字落实+ 灵活处理:茹,吃;跽,长跪;羞膳,美味食品。【答案】母亲吃素食,李公多次跪请她(吃些荤食) ,没有办法,她因此吃些美食(美味的食品) 。【参考译文】李公名宪卿,字廉甫。世代居住在苏州昆山的罗巷村,以务农谋生,到他的父亲时开始入住县城。山阴萧御史鸣凤认为他的外表奇特,就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显达,我闲常时看过他写的文章了。 ”李公被选任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多次升职担任了郎中。他属下的官吏,没有不感念他的恩德的。江南

34、的土地情况相差不大,可是税收差别悬殊。巡抚傅都御史商量对这些田地收相同的税收。李公当时在粮储道任职,制定法规摊派税收适中,最是简便易行。他升任山东按察司副使,担任临清兵备。在这之前,敌人逼近京城,并多次扬言要从井陉口进兵掠夺临清。临清连结漕运通道,是商贾聚集的地方,人们惊惧恐慌,李公对此很镇定。有人因为李公任地动荡,想给他调动。李公说:“哪里要紧张到这种地步?”他在其管辖的边境上驻扎了几万军队,调遣安排得法,敌人最终也没有到来。师尚诏在河南造反,进攻到五河,军队失败溃散,他只跟几个骑兵逃到莘县,李公抓住了他。在任三年,商民称赞他政令简便不苛刻。瓯宁李尚书从吏部被罢职还乡,经过的地方官员很是怠慢

35、。李公却以礼迎送,倍加热情。李尚书很高兴,赞叹说:“李君不像常人薄情,我通过这件事因此了解他的为人。 ”景王的封地在汉水以东,还没有到封地,皇帝就下诏在德安建造王府,李公督察那里的工役。又因为水灾上奏,请求朝廷减免租税,借放钱粮。他亲自在鄂渚云梦之间巡查,安抚当地的人民。李公做官二十多年,不曾有一天住在家中。在山东捕拿盗贼,在湖广营建修造,在东南平定倭寇,多次获得丰厚的赏赐。提拔他担任负责采运的提督,圣旨是从内廷下达的,因为这是皇上自己挑选的。李公对母亲非常孝顺细心。每次出外巡行,每天派人问安。回来后,总是在堂下拜见。母亲吃素食,李公多次跪请她吃些荤食,母亲没有办法,为此吃些美味的食品。 在江

36、陵任职,有一个他下属的官吏迟到。李公问他原因,他说:“正在集市中吃饭,又没有马骑, (所以迟到) 。 ”按照惯例,衙门下属的官吏由公家供给口粮和马匹,荆州府改变了这样的惯例。李公就说:“他是个年轻人,想要出名罢了。 ”最终也没有查问。担任官职,廉洁不苛刻。他负责采购的银两不下几百万,开始堆积在公堂中,李公完全不让这些银钱搬进院子,只保存在荆州府中。招募人商量事务,奖赏总是超过他们的辛劳,人们都很感激他。所以总管这项事务三年,即使身处边远地区,老百姓也不受惊扰。人们认为这样做很难。我跟李公年轻时相互熟悉,他的儿子来请我撰写他的生平。就依据他们家能得到的遗留下来的文字,参照自己的见闻,第 5 套-

37、 11 -胡颖,字叔献,潭州湘潭人。父,娶赵方弟雍之女,二子,长曰显,有拳勇,以材武入官,数有战功,颖自幼风神秀异,机警不常,赵氏诸舅以其类己,每加赏鉴。成童即能倍诵诸经, 中童子科,复从兄学弓马,母不许,曰:“汝家世儒业,不可复尔也” 。遂感励苦学,尤长于春秋 。绍定三年,范讨李全,檄颖入幕,颖常微服行诸营,察众志向,归必三鼓。后全败,遣颖献俘于朝,以赏补官。五年,登进士第,即授京秩。历官知平江府兼浙西提点刑狱,移湖南兼提举常平。性不喜邪佞,尤恶言神异,所至毁淫祠数千区,以正风俗。衡州有灵祠,吏民夙所畏事,颍撤之,作来谂堂奉母居之,尝语道州教授杨允恭曰:“吾夜必瞑坐此室,察影响,咸无有。 ”

38、允恭对曰:“以为无则无矣,从而察之。则是又疑其有也。 ”颖甚善其言。以枢密都承旨为广东经略安抚使。潮州僧寺有大蛇能惊动人,前后仕于潮者皆信奉之。前 守去,州人心疑焉,以为未尝诣也;已而旱,咸咎守不敬蛇神故致此,后守不得已诣焉,已而蛇蜿蜒而出,守大惊得疾,旋卒。颖至广州,闻其事,檄潮州令僧舁蛇至,载以阑槛,颖令之曰:“尔有神灵当三日见变怪,过三日则汝无神矣。 ”既及期,蠢然犹众蛇耳,遂杀之,毁其寺,并罪僧。颖为人正直刚果,博学强记,吐辞成文,书判下笔千言,援据经史,切当事情,仓卒之际,对偶皆精,读者惊叹。临政善断,不畏强御。在浙西,荣王府十二人行劫,颖悉斩之。一日轮对,理宗曰:“闻卿好杀。 ”意

39、在浙狱,颖曰:“臣不敢屈太祖之法以负陛下,非嗜杀也。 ”帝为之默然。(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登进士第,即授京秩。 秩:俸禄B咸咎守不敬蛇神故致此臣 咎:责怪C援据经史,切当事情 切:符合D不敢屈太祖之法以负陛下 屈:曲解【解析】屈:使弯曲,引申为枉曲【答案】D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胡颖“不喜邪佞”的一组是(3 分) ( )成童即能倍诵诸经所至毁*祠数千区吾夜必瞑坐此室,察影响,咸无有 尔有神灵当三日见变怪,过三日则汝无神矣遂杀之,毁其寺,并罪僧荣王府十二人行劫,颖悉斩之 A. B. C. D.【解析】表 现的是胡颖聪 明好

40、学, 表现的是胡颖“临政善断,不畏强御”【答案】C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胡颖自幼风神秀异,机警不常,他想跟从哥哥学习弓箭骑马,但目前勉励他要承继世代读书的家风。B.胡颖拆除衡州一座灵祠,修建了来谂堂奉养母亲,他怀疑这会带来不好的影响,于是在晚上独坐在屋子里观察。C.潮州的百姓和先后在潮州任职的官员都信奉并礼敬寺庙里的一条大蛇,胡颖用事实向大家证明这不过是条普通的蛇而已。- 12 -D.胡颖博闻强识,出口成章;他为官正直,刚毅果断,面对皇帝意有所指的问询,他也能坦然直言相告,令皇帝无言以对。【解析】胡颖“ 必瞑坐此室,察影响”是为了证明并无神异之

41、事【答案】B4.把文字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 赵氏诸舅以其类己,每加赏鉴。【解析】看懂意思+字字落实+ 灵活处理:类,像;每,常常【答案】赵家的几位舅舅认为他很像自己,常常对他加以称赏和品评。(2) 颖常微服行诸营,察众志向,归必三鼓。【解析】看懂意思+字字落实+ 灵活处理:微服,穿着一般人的服装。【答案】胡颖经常穿着一般人的衣服在各军营间行走,观察了解士兵的想法和动向,三鼓时分才回来。(3) 檄潮州令僧舁蛇至,载以阑槛。【解析】看懂意思+字字落实+ 灵活处理:檄,下公文;舁,抬【答案】下公文至潮州命令寺僧把大蛇抬起来,用栅槛把它关在里面。第 6 套天顺间,锦衣卫指挥门

42、达 怙宠骄横,凡忤之者,辄嗾觇卒潜致其罪,逮捕拷掠,使无诘证,莫可反异。由是权倾一时,言者结舌。其同僚袁彬质直不屈,乃附以重情,拷掠成狱。内外咸冤之,莫或敢发也。 京城有杨埙者,戍伍之余夫也。素不识彬,为之上疏曰:“正统十四年,驾留沙漠,廷臣悉奔散逃生,惟袁彬一人,特校尉耳,乃能保护圣躬,备尝艰苦。及驾还复辟 ,授职酬劳,公论称快。今者无人奏劾,卒然付狱,考掠备至,法司虽知其枉,岂敢辨明。陷彬于死,虽止一夫,但伤公论,人不自安。乞以彬等御前审录,庶得明白,死者无憾,生者亦安。臣本一芥草茅,身无禄秩,见此不平,昧死上言。 ”遂击登闻鼓 以进,仍送卫狱。 达因是欲尽去异己者,乃缓埙死,使诬少保吏部

43、尚书华盖大学士李贤指使。埙阳诺之。达遂以闻会三法司,鞫于午门前,埙乃直述,所言皆由己出,于贤无预。达计不行,而彬犹降黜,居第尽毁。 未几,英宗升遐 。言者劾达罪,举埙事为证。达谪死南丹,彬复旧职,代达总卫事。华亭张弼论曰:义者无所为而为合天下之公论者是也使虽公论行之以私则其中已不义矣若埙者于彬无恩于达无隙又非言官以图塞责也。特以公论所激,挺身- 13 -以突虎口,其不死者幸也,勇于行义何如哉!然此公论,具人面目者皆能知之,而高冠长裾,号称科第人物者,乃低佪淟涊 ,甘为之扫门捧溺,无所不至,而覸然 自得,夸噪于人,何利害之移人乃如是其烈耶!闻埙之风,亦可少愧矣!予来京师,国子祭酒乡先生陈汝同曰:

44、“埙真义士也,吾欲为之作传。 ”先生没而传未作,弼故补之。不特为埙计也,庶亦励世之顽无耻者云。(取材于明张弼东海文集 ,有删改)注:门达:丰润(今属河北)人。 复辟:指明英宗恢复皇位,重新称帝。登闻鼓:古代帝王为臣民提出谏议或申述冤情,在朝堂外悬鼓,许击鼓上闻,谓之登闻鼓。 升遐:指帝王之死。淟涊:污浊。覸(jin)然:偷偷地看着人的样子。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辄嗾觇卒潜致其罪 嗾:唆使 B今者无人奏劾,卒然付狱 狱:案件C埙阳诺之 阳:假装D先 生 没 而 传 未 作 没 :通“殁” ,去世【解析】应解释为“监狱”【答案】B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

45、同的一组是( )A乃附以重情,拷掠成狱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素不识彬,为之上疏曰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C达因是欲尽去异己者 蒙故业,因遗策 D何 利 害 之 移 人 乃 如 是 其 烈 耶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解析】B 两个“为”都是介词, “替”A 第一个“以”是介词“把” ;第二个“以”是连词,因为。C 第一个“因”是介词, “趁” ;第二个“因”是动词,“沿袭” 。D 第一个“何”是代词, “为什么” ;第二个 “何”是语气词, “啊”【答案】B3下列用“ /”给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义 者 无 所 为 而 为 合 天 下 之 公 论 者 是 也 使 虽 公 论

46、行 之 以 私 则 其 中 已 不 义 矣 若埙 者 于 彬 无 恩 于 达 无 隙 又 非 言 官 以 图 塞 责 也 。 A义 者 /无 所 为 而 为 /合 天 下 之 公 /论 者 是 也 /使 虽 公 论 行 之 /以 私 则 其 中 已不 义 矣 /若 埙 者 /于 彬 无 恩 /于 达 无 隙 /又 非 言 官 以 图 塞 责 也 。B义 者 /无 所 为 而 为 合 天 下 之 公 /论 者 是 也 /使 虽 公 论 /行 之 以 私 /则 其 中 已不 义 矣 /若 埙 者 /于 彬 无 恩 /于 达 无 隙 /又 非 言 官 以 图 /塞 责 也 。C义 者 /无 所 为

47、而 为 /合 天 下 之 公 论 者 是 也 /使 虽 公 论 /行 之 以 私 /则 其 中 已不 义 矣 /若 埙 者 /于 彬 无 恩 /于 达 无 隙 /又 非 言 官 /以 图 塞 责 也 。D义 者 /无 所 为 而 为 /合 天 下 之 公 论 者 是 也 /使 虽 公 /论 行 之 以 私 /则 其 中 已不 义 矣 /若 埙 者 /于 彬 无 恩 于 达 /无 隙 又 非 言 官 /以 图 塞 责 也 。- 14 -【答案】C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 分)(1)内外咸冤之,莫或敢发也。 (4 分)【解析】看懂意思+字字落实+ 灵活处理:“冤”

48、“莫” “发”【答案】朝廷内外的官员都认为袁彬冤屈, (但)没有人敢揭发这件事。(2)埙乃直述,所言皆由己出,于贤无预。 (4 分【解析】看懂意思+字字落实+ 灵活处理:“乃” “所言” “无预”【答案】杨埙于是直接陈述,他所说的都是自己一个人做的,和李贤没有相干。(3)不 特 为 埙 计 也 , 庶 亦 励 世 之 顽 无 耻 者 云 。 (4 分)【解析】看懂意思+字字落实+ 灵活处理:“特” “计” “庶”【答案】不仅仅为杨埙考虑,也希望用来激励世上那些愚顽没有羞耻之心的人。【参考译文】天顺年间,锦衣卫指挥门达恃宠骄横,凡是与他意见不合的人,他就唆使密探暗中罗织罪名,逮捕、拷打他,即使没有证据,也不敢反抗。因此他权倾一时,说话的人都噤若寒蝉。他的同僚袁彬正直不屈,于是门达用重案陷害,严刑拷打,构成罪名。朝廷内外的官员都认为袁彬冤屈,(但)没有人敢揭发这件事。京城里有一个叫杨埙的人,本是一名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