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医学寄生虫学四年制本科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医学寄生虫学英文名称:Human parasitology 课程类型:总学时:28 学时(讲课学时:20 ;实验学时:8)学分: 1.5适用对象:护理学、公共卫生管理医学寄生虫学是一门独立的医学基础课,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与人体及外界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与生物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及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医学寄生虫学由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三部分组成。根据当前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及我院五年制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医学寄生虫学总学时为
2、28 学时,因此我们只能选择若干重要章节作为教学内容,它们包括:总论、医学原虫、吸虫、绦虫、线虫。其中安排 20 学时理论讲授和 8 学时实验实习。本大纲是参照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大纲,结合目前我国、我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流行趋势而编写的。学生应当通过听理论课和自学,掌握上述各章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实习课学会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结果,并争取学习一定的实验方法。具体如下:1、在教学活动中要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正确理解内因和外因、理论和实践的关系。2、教学内容上主要介绍常见的、重要的寄生虫,同时结合本省实际情况。还要介绍一些地方性流行的寄生虫病的病原寄生虫
3、。内容的选择上既要注重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又要介绍祖国医学对寄生虫病的认识及我国重要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还要介绍国内外寄生虫学的新成就,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同时,对寄生虫名称及重要专业术语必须介绍外文,为同学逐步掌握阅读外文书刊的能力创造条件。3、在教学方法上,使用多媒体教学。重点和难点讲授时通过多精讲,细讲,多角度强调来强化。要充分发挥同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24、考试采用多种方式,如闭卷、报告撰写、笔试、口试、标本辨认等。理论成绩实验成绩平时成绩比为 50-7030-455-20。第一篇 总 论目的要求:一、掌握
4、:1、寄生虫、宿主的概念,宿主的种类2、寄生虫的生活史、感染阶段、寄生部位;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二、熟悉1、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2、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3、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4、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三、了解寄生虫及寄生虫病研究新技术、方法1、分子生物学2、免疫学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寄生虫学总论二、主要教学内容:1、寄生虫的危害性、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寄生虫病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寄生虫学的研究与发展方向2、寄生虫生物学与寄生虫病寄生关系及演化、寄生虫生物学(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与宿主类别、寄生虫的分类) 、营养与代谢、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5、学、寄生虫病特点3、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因素、特点、防治措施4、寄生虫及寄生虫病研究新技术、方法(1)分子生物学(2)免疫学第二篇 医学原虫3第六章 医学原虫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医学原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类型、医学原虫的运动方式及生殖方式。2、熟悉医学原虫的致病机制、分类。3、了解医学原虫的摄食及代谢等生理活动。学时安排:理论课:0.5 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医学原虫概论二、主要教学内容:1、形态:胞膜、胞质(运动细胞器) 、胞核。2、生活史类型:人际传播型、循环传播型、虫媒传播型。3、生理:运动、营养代谢、生殖方式。4、常见种类的分类:叶足纲、动鞭纲
6、、动基裂纲、孢子虫纲。5、致病特点:增殖作用、机会致病、播散作用。第八章 孢子虫目的要求:一、掌握1、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种类,间日疟原虫生活史的基本过程,间日疟原虫与恶性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的比较。间日疟原虫红细胞内期的发育过程及各期形态特征,四种疟原虫的鉴别;疟疾发作的机理及周期性,再燃与复发,凶险型疟疾;病原学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2、弓形虫生活史及感染方式。二、熟悉1、人体对疟原虫先天免疫及获得性免疫的特点。国内疟区的划分及省内的地理分布,流行环节及影响因素,流行形式;疟原虫的抗药性。2、弓形虫的五种形态名称、滋养体、包囊、卵囊的形态、弓形虫的致病性。三、了解1、疟原虫人体免疫诊断的应用价值
7、及人体免疫预防的展望;防治原则。2、弓形虫的实验诊断、传播流行及防治原则。学时安排:理论课:4.5 学时教学内容:4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疟原虫、弓形虫二、主要教学内容: 1、形态: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各期的形态(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 。弓形虫形态:滋养体、包囊、卵囊。2、生活史: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红细胞外期、红细胞内期及配子体形成期)和在蚊体的发育。弓形虫生活史:在终宿主(猫)体内的发育、在中间宿主(人等)体内的发育。3、 营养代谢:疟原虫的营养代谢。4、 致病:疟疾发作、疟疾的再燃与复发、贫血、脾肿大、凶险型疟疾。弓形虫致病机制,临床分类(先天性弓形虫病和获得性弓形虫病) 。5、 免疫
8、:带虫免疫、疟疾的疫苗。弓形虫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体内可导致感染活化。6、 实验诊断:疟原虫病原学诊断(血膜染色镜检) 、免疫学诊断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弓形虫病原学检查与血清学检查。7、 流行:疟疾流行概况(我国疟区分布)及流行环节。弓形虫流行概况与流行环节。8、 防治:疟疾预防及抗疟药物。弓形虫病防治原则。第三篇 医学蠕虫第十一章 吸虫目的要求:一、掌握1、卫氏并殖吸虫成虫、虫卵的形态特征及生活史过程;童虫、成虫的致病性及异位寄生;常用的病原学检查方法。2、日本血吸虫成虫、虫卵、毛蚴、尾蚴的主要形态特征;成虫寄生部位及产卵,虫卵在人体内的分布发育;虫卵的排出途径,毛蚴孵化的条件及其在中间宿主体内
9、的发育;尾蚴侵入人体后的移行发育过程;血吸虫的致病作用;常用的病原学检查方法和免疫学诊断方法的评价。二、熟悉1、吸虫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发育过程。2、卫氏并殖吸虫感染方式,转续宿主的概念及其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斯氏狸殖吸虫成虫的形态特征,比较其在生活史、致病性、病原学检查及分布方面与卫氏并殖吸虫的异同。53、人体血吸虫的种类,国内及省内血吸虫病流行概况及防治成就;理解血吸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对其流行的影响;钉螺的形态特征及主要生态习性;伴随免疫的概念;防治原则。三、了解1、常见寄生人体吸虫的分类。2、我国致病的并殖吸虫虫种及其地理分布、防治原则。3、日本血吸虫先天性免疫的表现及免
10、疫逃避的成因。学时安排:理论课:5 学时 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吸虫概述、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日本血吸虫二、主要教学内容: 1、形态:吸虫的外形(口、腹吸盘) 、体壁、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并殖的概念;并殖吸虫成虫、虫卵的形态。日本血吸虫成虫(雌雄合抱) 、虫卵、尾蚴、毛蚴的形态。2、生活史:并殖吸虫感染阶段、发育过程、在人体的寄生部位、中间宿主及保虫宿主。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部位、感染阶段、感染方式、中间宿主及其体内的发育过程。血吸虫发育各期的生物学:虫卵的排出、毛蚴的孵化、尾蚴逸出的条件等。3、 致病:并殖吸虫病变过程及临床分类。日本血吸虫尾蚴、童虫、成虫、虫卵所致的损害。
11、临床表现:急性、慢性、晚期血吸虫病、异位血吸虫病。4、诊断:并殖吸虫病原学诊断及免疫学诊断。日本血吸虫病原学诊断与免疫学诊断。5、流行:并殖吸虫流行区类型、传染源、中间宿主、转续宿主。日本血吸虫地理分布、流行环节、流行因素、流行区类型。6、防治:不生食或半生食溪蟹等第二中间宿主是预防并殖吸虫病最有效的方法。日本血吸虫病防治: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第十二章 绦虫目的要求:一、掌握1、猪、牛带绦虫及亚洲无钩绦虫成虫、虫卵及囊尾蚴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终宿主的感染阶段、感染方式;中间宿主的感染阶段;人体感染囊尾蚴的方式;囊虫病的临床分型;成虫和囊尾蚴的致病作用;常用病原检查方法。62、
12、棘球蚴的形态结构特点;人感染棘球蚴的方式及棘球蚴的致病性。二、熟悉1、多节绦虫的基本形态结构;猪带绦虫传播与流行;驱虫治疗原则。2、牛带绦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病原检查,并能与猪带绦虫进行鉴别。三、了解1、圆叶目绦虫和假叶目绦虫形态及生活史的异同;我国常见的人体寄生绦虫虫种。2、我国猪带绦虫的地理分布及省内流行区域。3、细粒棘球绦虫免疫诊断及其评价;传播与流行及防治原则。学时安排:理论课:4 学时(含亚洲带绦虫)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绦虫概述、链状带绦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及亚洲无钩绦虫二、主要教学内容: 1、形态:绦虫成虫的基本形态结构、中绦期、虫卵。猪、牛带绦虫及亚洲无钩
13、绦虫成虫、虫卵、囊尾蚴的形态。牛带绦虫与猪带绦虫及亚洲无钩绦虫进行比较。细粒棘球绦虫成虫、虫卵、棘球蚴的形态。2、生活史:主要介绍圆叶目绦虫的生活史并与假叶目的进行比较。猪、牛带绦虫及亚洲无钩绦虫的中间宿主、终宿主、感染阶段及在人体的寄生部位。细粒棘球绦虫发育过程、感染阶段、感染方式、在人体的寄生部位。3、致病:猪、牛带绦虫及亚洲带绦虫的致病。棘球蚴病的致病机制及临床表现。4、诊断:几种带绦虫病原学诊断方法及免疫学诊断方法。细粒棘球绦虫确诊依据、常用的免疫学诊断方法。5、流行:几种带绦虫分布、流行因素(不良的食肉习惯及养猪习惯等) 。细粒棘球绦虫地理分布及引起流行的因素。6、防治:几种带绦虫病
14、、囊虫病病人的治疗、管理厕所猪圈、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肉类检查。细粒棘球绦虫的防治原则。第十三章 线虫目的要求:一、掌握1、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成虫及虫卵的形态特征,两种钩虫成虫的鉴别要点、生活史及感染方式、幼虫及成虫的致病性、病原学检查方法(饱和盐水浮聚法、钩蚴培养法)7的原理。2、旋毛虫幼虫(囊包)的形态特征、旋毛虫生活史的完成及感染方式,成虫及幼虫的致病性;病原学检查方法及免疫学诊断方法的评价及应用价值。二、熟悉1、线虫的形态特征;原体腔的概念。2、寄生于人体的钩虫种类,我国钩虫的分布。3、旋毛虫在国内及省内的分布、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三、了解1、线虫生活史类型及常见寄生人体虫种分类。2
15、、钩蚴习性;农业耕作方法与钩虫传播的关系及防治原则。学时安排:理论课:4 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线虫概述、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旋毛形线虫二、主要教学内容: 1、形态:线虫成虫的形态(体壁、原体腔、内部器官) 、虫卵。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成虫、幼虫、虫卵。旋毛形线虫成虫、幼虫囊包的形态。2、生活史:线虫的发育阶段、生活史类型(土源性线虫、生物源性线虫)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感染阶段(丝状蚴) 、感染方式、移行途径、及在人体的寄生部位。旋毛形线虫感染阶段及感染方式、幼虫和成虫的寄生部位、宿主范围。3、致病: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幼虫所致病变及
16、症状、成虫所致病变及症状。旋毛形线虫致病过程(侵入期、幼虫移行期、囊包形成期)及相应临床表现。4、实验诊断: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粪便检查方法(饱和盐水浮聚法、钩蚴培养法) 。旋毛形线虫病原学检查(肌肉组织活检)及免疫学检查。5、流行:旋毛形线虫动物源性疾病、造成人群感染的因素。6、防治: 钩虫病的防治。旋毛形线虫病的防治。8医学寄生虫学教学学时数表教学内容 讲课学时数 实验内容 实验学时数 备注总 论 2医学原虫概论、弓形虫 2疟原虫 3 弓形虫、疟原虫 2吸虫概论、肺吸虫 2日本血吸虫 3 吸虫 2绦虫概论、细粒棘球绦虫(包生绦虫) 2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 、牛带绦虫(肥胖带绦虫) 、亚洲无钩绦虫2 绦虫 2线虫概论、旋毛形线虫(旋毛虫) 2钩虫及其他线虫 2 钩虫、旋毛虫、其他线虫 2执笔人:杨照青 教研室主任: 二级学院(部)领导审核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