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宏观经济学教案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 范锡文教学单元 第一单元 时 间2章 节名 称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的特点就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流派第四节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授 课方 式 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教学时数 4 学时教 学目 的通过本章学习,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明确宏观经济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引起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学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同时导出以后章节的学习。教 学要 求要本章侧重于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及体系;从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入手,让同学们在了解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础上,掌握宏观经济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从中深入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教 学方 法案例教学与课堂讲述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经济问题相结合、启发式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 学内 容1776 年,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发表,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1890 年,马歇尔出版经济学原理 ,建立了以均衡价格理论为核心的经济理论体系,标志着微观经济学的诞生。但从1929 年 1 月以美国为中心的经济大危机很快席卷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震撼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使经济学家、政治学家不约而同地来讨论政府在未来为防止出现这样的经济波动而可以采取的调
3、节措施。1936 年,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引起了经济学界的轰动。由于凯恩斯的理论强调了经济的宏观方面,而把以往的经济理论又基本归于微观方面,因此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明确地分工了,也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诞生。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经济活动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社会的总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研究重点和阐述的差别。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目标实际的国民产出的高水平和快速、稳定、均衡的增长使一国宏观经济追求的首要目标。保持劳动力的
4、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的第二大目标。维持价格总水平稳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第三个目标。3开放经济中,保持汇率的稳定和进出口的大致平衡是各国对外经济方面力求达到的目标第二节、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的特点就 就研究方法而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由于研究对象和范畴的差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 从现实经济运行角度看,宏观经济变量的基础是居民户和单个厂商在各种市场上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解释不与微观经济个体行为相一致,宏观经济学就缺乏现实基础,就有可能脱离实际。因此说,微观经济分析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二、行为主体的
5、划分宏观经济学将它们划分为三种主要的主体:家庭、厂商与政府。宏观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要研究这三种行为主体在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等市场中的行为方式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一个开放的经济社会中,还包括国际市场。三、宏观经济学的整体分析方法宏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如果说微观经济学是以个体经济为研究对象,那么宏观经济学则是以总体经济为研究对象。因而,宏观经济学对整体经济行为进行研究时不能向微观经济学那样运用个体的分析方法,而只能用整体的分析方法。第三节、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流派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古典宏观经济学 (17 世纪中叶20 世纪 30 年代) ;以凯恩斯
6、主义为中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形成时期(20 世纪 30 年代70 年代) ;凯恩斯主义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分庭抗礼时期(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一、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凯恩斯革命是指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对宏观经济学的古典学派进行了带有革命性质的批判,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其标志是 1936 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有效需求理论。从 20 世纪 4050 年代以来,凯恩斯的理论得到后人的进一步拓展,使之不断完善和系统化,从而构成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完整体系。这些拓展主要体现在希克斯和汉森同时创建的“IS-LM”模型、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
7、” 、弗里德曼提出的“永久收入说” 、托宾对投资理论的发展、索罗等人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以及克莱因等人对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发展。二、新经济自由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 20 世纪 5060 年代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促成了凯恩斯主义的盛行。但是随着垄断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激化,国家干预经济不断引起一系列的新问题,特别是 70 年代以来出现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滞胀”局面,使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陷于困境,受到各式新经济自由主义流派的挑战。4各种色彩的新经济自由主义具有各自的论点和论证方法,但是,反对国家干预经济,鼓吹恢复和加强自由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作用,是他们的共
8、同立场。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与新凯恩斯学派的争论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在理性预期下,市场能够自动出清,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没有必要的,这又回到了古典学派的主张,因此理性预期学派也被称为 “新古典学派” 。由于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的理论主张和新古典学派基本一致,货币主义往往也被看成是新古典学派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凯恩斯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在吸取了理性预期的某些研究成果后,出现了“新凯恩斯学派” 。目前,宏观经济学的争论主要在新古典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之间展开,其争论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和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两个方面。 第四节、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与主要内容一、宏观
9、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从经济学史的角度来看,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17 世纪中期到 19 世纪中期,称为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或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第二阶段,从 19 世纪晚期到 20 世纪 30 年代,即从早期宏观经济学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过渡时期;第三阶段,以 1936 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作为起点,到 20 世纪 60 年代左右,这是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时期;第四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是现代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的时期。二、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决定论、失业论和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
10、论、宏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其中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教 学重 点难 点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联系。讨 论练 习作 业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简述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联系区别?3、简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4、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与新凯恩斯学派的争论有哪些?5参 考资 料1、 (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 (第十六版)华夏出版社,1999 年2、2、 (美)曼昆经济学原理 (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3、 (美)多恩布什、斯塔兹宏观经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4、王秋石主编
11、宏观经济学原理 (第三版修订版)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5、 (美)萨克斯、拉雷恩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6、张金水等 应用宏观经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年7、张云峰等 宏观经济学典型题解析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年8、陈恳、王蕾宏观经济学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教 学后 记本章是宏观经济学的开始,主要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流派,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等方面介绍宏观经济学,是对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全面总结。由于课时原因,并不能完全讲授相关理论,并且学生们对该章的兴趣非常浓,建议以后可以推荐一些有关书目由
12、学生阅读完成。案例 1:美国宏观经济史(1960 一 1996 年)。经历了多次衰退后,美国经济走进了 60 年代。约翰.肯尼迪 当选总统后,希望重振经济。在那个年代,被称为“新经济学”的凯恩斯主义主宰了华盛顿。肯尼迪以及后来的约翰逊总统的顾问们力主扩张政策,国会批准了刺激经济的举措。内容包括 1963 年和 1964年的大幅度削减个人所得税和公司税。在 20 世纪 60 年代早期,GDP 每年增长 4,失业下降,价格保持稳定。到 1965 年,美国经济达到了潜在的产出水平。遗憾的是政府低估了越南战争所需要的开支。国防开支从 1965 年至 1968 年增长了55。甚至置严重通货膨胀性的经济景
13、气已经变得很明显时,约翰逊总统仍然在推迟采取旨在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的痛苦的财政措施。直到 1968 年,增税和减少民用支出的措施才得以出台。但这对缓解经济过热引起的通货膨胀的压力来讲已经为时太晚。联邦储备系统也以采取货币供应快速增长和低利率的政策来容忍经济的扩张。结果,在 1966-1970 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经济都在大大高于其潜在产出能力的水平上运行。在低失业和高负荷的运转压力下,通货膨胀率逐步升高,开始了从 1966 年持续到 1981 年的所谓“通货膨胀时代” 。两位数的通货膨胀是不可接受的。联邦储备系统采取了措施,在经济学家保罗沃尔克的领导下,为减缓通货膨胀而开出了货币紧缩这剂猛药。19
14、79 年和 1980 年,利率大幅上升,股市下跌,企业很难获得贷款。联储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减慢了消费者和企业支出的增长。受打击最为严重的是总需求中那些对利率变化比较敏感的部分。1979 年以后,住宅建设、汽车购买量、商业投资以及净出口额全都急剧下降。执行货币紧缩政策的收获是通货膨胀的急剧下降。通货膨胀率从 1979-1980 年的平均12下降到 1983-1988 年的平均 4。货币紧缩政策成功地结束了“通货膨胀时代” ,但国6家为此付出了代价,即货币紧缩时期的高失业和低产出。20 世纪 80 年代初,果断的货币政策又为 19821997 年的长期经济扩张奠定了基础。除了 1990-1991 年
15、这一段温和的衰退外,这个时期是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宏观经济稳定时期。实际 GDP 以 3的年增长率增长。同时通货膨胀率只略高于 3。一直到 20 世纪 90年代末,许多劳工都未经历过痛苦的经济周期和高通货膨胀的年份,有些人因此天真地宣布经济周期在“美好的新世界经济”中已被消除。 资料来源:陈恳、王蕾宏观经济学解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案例 2:联想收购 IBM中国联想收购美国 IBM 全球个人电脑业务,是一件震动世界的大事件也让关心这一事件发展的人们产生了夜不能寐的无尽联想。 民族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冲击世界五百强,成为工业化国家,实现富民强国的民族之梦。世界极的管理咨询公司指出,这次收购的亮点就是联想通过低成本生产又借助世界巨人 IBM 的品牌,同时通过 IBM 全球 PC 营销渠道和国际级的研发机构完成了自己飞跃。我没见过靠为别人贴牌生产成为国际品牌公司的,耐克是反过来成功的典范。联想肯定在IBM 的全球 PC 业务一百多亿美金的产值总量上做了更多的联想。 资料来源:网络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