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前大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情况分析:通过上学期的教与学,幼儿已初步掌握了 16 的加减运算,理解了 16的数的组成,另外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立体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中那个还发现他们对于动手操作,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力求新、奇,恰当的融合知识和趣味。二、学期目标:1、 教幼儿学习6 10数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体验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2、 教幼儿学习 10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把握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体验加减、互逆关系。3、 教幼儿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4、 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
2、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5、 启发幼儿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目的不同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及正逆性关系。6、 教幼儿熟悉球体、圆柱体,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体验平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7、 引导幼儿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右转动。8、 教幼儿熟悉时钟,学着看整点和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中天天的名称和顺序。9、 教幼儿熟悉一元以内的纸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知道它们的值是不同的。10、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操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11、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回纳、概括有关数学经验,学
3、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题目,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题目。12、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材料3、教学重难点 1、能理解数字的意义并能准确计算。 2、能对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为今后的学习打基础。 四,教学进度第一二周按群数计算、复习3和4的组成与加减法第三周学习5的组成及加减运算第四周学习6的组成及加减运算第五周数的记录和统计,单双数的认识第六周学习7的组成及加减运算第七周学习8的组成及加减运算第八周测量、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第九周学习9的组成及加减运算第十周认识球体
4、和圆柱体、变与不变第十一周二等分和四等分、复习8和9的组成和加减第十二周学习10的组成和加减第十三周认识时钟、认识日历第十四周复习分类、复习排序和序数第十五周复习形体、区分形体5、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由于环境、教育条件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幼儿逐渐表现出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这就形成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和个性差异, ,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因材施教的发展幼儿的能力,带领幼儿认真开展数学活动,使每个孩子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六、教学措施 儿童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活动,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对周围环境中的事物进行观察、操作,同时展开联想、想象,比较、分析等内在的思维活动。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把数学知识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游戏的方法培养和保护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创造和提供一定的条件帮助幼儿合理地运用其掌握的数学知识,将其转化为认识事物的能力。 学前大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孙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