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谷晓芸guxiaoyun_,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中世纪宗教神学纲要基督教的兴起 (欧洲)柏拉图学说与奥古斯丁的神学亚里士多德的再发现与阿奎那的神学伊斯兰教的产生(阿拉伯)佛教的产生 (印度),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传统观念认为: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是封建的基督教的世界,宗教禁锢着科学、政治、经济的发展,欧洲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成为神学的婢女;中世纪是西方古代文化和近现代文化高峰间的低谷,充斥着愚昧和野蛮文艺复兴时期近代资产阶级与封建基督教的斗争是科学与宗教、信仰与理性、野蛮与文明、智慧与蒙昧、进步与落后之间的斗争。西方近现代文化就是在与封建的基督教文化斗争
2、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中世纪的光辉 中世纪的黑暗也透射着人类文明的光辉。基督教对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中世纪的文化,不仅表现为庞大的神学哲学体系的建构,而且也表现为罗马法的恢复,自然科学研究的苏醒,特别是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更是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就,不仅出现了一系列英雄文学和骑士文学的光辉篇章,而且创造出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哥特式建筑,它使中世纪人的精神文化理念,在视觉形象艺术里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表现。基督教文化的繁荣把中世纪精神推到了顶峰,使它成为西方历史的一个卓越而独特的阶段。,中世纪欧洲的自然观,基督教的兴起目前信仰最多的宗教。公元一世纪中叶,产生于地中海
3、沿岸的巴勒斯坦,135年从犹太教中分裂出来成为独立的宗教。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逐渐成为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主要精神支柱。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罗马公教(天主教)和希腊正教(东正教)。十六世纪中叶,公教又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陆续派生出一些脱离罗马公教的新教派,统称“新教”,在中国称为“耶稣教”。基督教是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大教派的总称。,中世纪欧洲的自然观,圣经的产生圣经由旧约和新约组成;由四十多个不同的人执笔;汇编由公元前1400年的摩西时代到公元1世纪末传教徒约翰,共经历了1500年的时间;但是,就是这样一种方式写作汇编成的一本书,却写出了同一件事-上帝救赎人类的计划,
4、写了同一个人物-耶稣基督的生平及其工作(救赎之工),甚至也写出了人类历史的起点及终点。,中世纪欧洲的自然观,基督教的五大论题上帝创世说人类中心说原罪说神恩说对不朽的信仰,中世纪欧洲的自然观,宗教哲学的发展 宗教哲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两个主要阶段,即古代的“教父哲学”和中世纪的“经院哲学”。 某种意义上说,中世纪哲学是柏拉图主义与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奇特混合物。从教父哲学到早期经院哲学,先是柏拉图主义的天下,后来经过托马斯阿奎那的努力,亚里士多德又成为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最高权威。亚氏的形而上学不仅为哲学家们提供了一个深邃的思想领域,而且他的逻辑三段论亦为哲学家们提供了推理论证的方法。当然,柏拉图主义和奥古
5、斯丁的思想也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它们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世纪欧洲的自然观,柏拉图学说与奥古斯丁的神学哲学与神学的联姻 柏氏理念论关于存在某种超越经验的实在的观点是其哲学与基督教神学之间的最大一致性,此正是对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产生最大影响的原因所在。灵魂本来是参与永恒世界或精神世界的,后来却坠落于地上,寄寓在人的肉体中,但它内在的目的必然要求它摆脱肉体对它的束缚,尽可能地参与到精神世界,即神的世界中去。最后通过提升而超出物质世界。这些理论都被基督教神学所接受,不仅为一切基督教的神秘主义者所利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为官方的教会所使用。,中世纪欧洲的自然观,柏拉图学说与奥古斯丁的神学哲学与神学的联
6、姻 柏拉图奥古斯丁主义认为,上帝的知识先于其他的知识,它是认识的原则,是原初的真理,是主体与客体的绝对统一,根据这原初真理,我们才可以认识其他一切事物。上帝不可能被怀疑,因为怀疑只有在主客体分离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上帝的知识最先来到,我们必须从它出发。在这种哲学中,上帝不是从其他前提引申来的结论,而是先于一切结论存在的,上帝使这些结论成为可能。,中世纪欧洲的自然观,柏拉图学说与奥古斯丁的神学哲学与神学的联姻 奥古斯丁赞同柏拉图的观点,认为理性的对象是真理,是对真理的把握,只有理性才拥有严格意义上的知识。真理必然是永恒绝对的,但是,理性与真理的关系如何?在他看来,理性对万物的判断必然要依据某些
7、确定的原则,这些确定的原则就是真理。因此,真理不可能低于理性,如果真理低于理性,那它将被理性所判断,而不会依据它进行判断。同样,真理也不可能等于理性,即理性不可能从自身中创造出那些确定的原则,即创造出真理。因为理性是人的心灵状态和过程,处于流变中,如果真理和理性相等,那它也将是变动的,但真理不可能随着人的理性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真理是永恒不变的,而人的理性却变动不居,两者不可能相等。所以,结论只有一个,即真理高于理性。,中世纪欧洲的自然观,亚里士多德与阿奎那宗教哲学 他们认为:上帝对我们来说并不是首先存在的,即使任何事物都从上帝出发,但我们的知识不能从上帝出发。我们的知识必须从上帝所创造的结果,
8、即这有限的世界出发,然后从有限世界达到上帝。在知识的活动中,我们没有上帝,但通过它们,我们却可以达到上帝,上帝的知识和一切知识一样,必须从感性经验开始。,中世纪欧洲的自然观,柏拉图奥古斯丁主义是从绝对的统一出发去理解万物的实在性,强调万物对理念的依赖,是在上帝中凝视万物,托马斯亚里士多德主义是从万物的实在性到绝对的统一,注重万物存在的独立性和它们自身的价值,是在万物的终极处发现上帝。这也就是宗教哲学接近上帝的两种方式,但是二派关于知识的获得却都是本意于终极原则的知识,即上帝的知识,即使这种方法筑起科学之路,它也彻底摧毁智慧之路,中世纪阿拉伯的自然观,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公元七世纪初诞生于阿拉伯
9、半岛,是由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所创,目前世界上有10亿多信徒,他们大多分布在阿拉伯国家,以及中非、北非、中亚、西亚、东南亚和印度、巴基斯坦、中国。,穆罕默德,中世纪阿拉伯的自然观,古兰经产生 古兰经形成时间只有短短的23年,直接领受安拉启示的人是一位既不会阅读又不会书写的文盲安拉的使者、先知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和跟随着他的数千名索哈伯都能准确背诵全部经文,穆罕默德在世时,所有的经文都有书面记录。伊斯兰兴盛时期古兰经经过严格的校对和检查,由专人负责编纂成册,然后,这部经典以其最准确的书面形式传播到伊斯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世纪阿拉伯的自然观,伊斯兰教的五大教义信安拉信天使 信先知 信经典 安拉
10、派天使传达其启示去创造伊斯兰教 信后世,中世纪阿拉伯的自然观,伊斯兰的宇宙观 伊斯兰认为,真主安拉是宇宙和人类的主宰,穆斯林必须敬畏真主,服从真主,以主为本,遵循真主的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真主本真理而创造天地”。“我(真主)已展开大地,在那里安置了稳固的山岳,我使一切美好的物种在里面生长出来。”古兰经,中世纪印度的自然观,佛教的产生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其创始人为悉达多乔答摩,迦毗罗国的太子,生长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相当于我国的春秋时代。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思是“释迦族的贤人”。相传他感慨人生的苦难,决心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办法,探索其中的真理,用来导化众生。于是他在29岁就放弃王室
11、生活,开始求道的长途路程。,中世纪印度的自然观,佛教的基本教义“四谛”第一谛是“苦谛”第二谛是“集谛”第三谛是“灭谛”第四谛是“道谛”,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的特点,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的基本点:自然界及其万物是由上帝(神)创于虚无之中;按照上帝的创造和安排,地球是宇宙不变的中心,各天体的位置和运行都是上帝的安排的,而地狱就在我们的脚下;自然界万物自己是不能运动的,而是在上帝的推动下运动的,运动又服从造物主的目的;人类由上帝创造,人类既不能理解上帝的目的,更不能改变上帝的意志,一切只能服从。,基督教树形图,圣经的写作,君王大卫政治家但以理祭司以斯拉哲学家摩西牧羊人阿摩司税吏马太渔夫彼得和约翰医
12、生路加学者保罗,写作的地点,更是各在一处,有的写在西乃旷野,有的写在亚拉伯高大的山岭中,有的写在巴勒斯坦山中,有的写在耶路撒冷圣城圣殿里,有的写在伯特利的先知学校中,还有的写在罗马的监狱内和拔摩的海岛上,他们前后的时间相差1600多年。,教父哲学,教父哲学的主要内容有:创世说原罪说救赎说来世赏罚说天启说:认为人们的认识和理性要服从信仰,与信仰抵触的一切知识都是无用的,信仰完全来自上帝的天启,一切真知都是天启的产物。,经院哲学,经院哲学渊源于二世纪的教父哲学,真正形成于中世纪中期以后。因产生于天主教的修道院(经院),所以被称为经院哲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和官方哲学。经院哲学是在宗教的神学信
13、条受到质疑时,利用抽象的推理方法对宗教信条进行论证,使它系统化、合理化,以达到维护宗教统治地位的一种基督教哲学。集大成者是意大利籍的巴黎大学教授托马斯阿奎那,经院哲学,经院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是共相与殊相,即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围绕这个问题的争论而产生了两大派别:唯名论:认为共相不过概念、词语而已,没有实际存在的意义。而个别事物才是真实的存在。唯实论:认为普遍的共相是真实的存在,而殊象个别不过是现象。,奥古斯丁(A.D.354 A.D.430 ),罗马帝国基督教思想家,教父哲学的主要代表。出生于北非的塔加斯特,父亲是异教徒,母亲则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在完成高等教育后,先后在北非的塔加斯
14、特、迦太基,意大利的罗马和米兰教授雄辩术,研究神学哲学问题,阅读柏拉图学派和新柏拉图学派的著作。,奥古斯丁(A.D.354 A.D.430 ),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反映在与摩尼教、多纳图派、伯拉纠三个异端的争论上,这几次捍卫真道的胜仗,使其成为初代教会的一名大神学家。,奥古斯丁有两本很有名的作品:忏悔录Confession上帝之城The City of God,奥古斯丁(A.D.354 A.D.430 ),与多纳图的争辩奥古斯丁与多纳图的争辩漫长而复杂。奥古斯丁差一点被多纳图暗杀,所以奥古斯丁一气之下,用世俗的政权,出兵镇压多纳图派,使得神学争论,演变成为政治迫害。奥古斯丁在这一场争执中,强化了
15、自己的神学思想,也为此后一千年的中世纪庞大的教权铺了路。他说:上帝为了让保罗信主,不惜弄瞎他的眼睛,那么教会为什么不能用武力,使失丧的人归回呢?,托马斯阿奎那(A.D.1225-A.D.1274),托马斯阿奎那是经院哲学体系的完成者。阿奎那歪曲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为基督教教义辩护。他提出“二重真理论”,将哲学和神学分开,认为神学真理来自上帝的启示,是信仰的真理;哲学真理从辩证推理得来,是理性的真理。哲学理性要为神学教条的信仰找理由,为神学服务。阿奎那的神学大全是中世纪官方思想体系的百科全书。,托马斯阿奎那(A.D.1225-A.D.1274),托马斯关于上帝存在的“五大论证” 他认为“上帝的存在
16、”是超越“理性”的,无法用理性的方法给予充分的证明。以说明神学是独立于哲学的学问,而使哲学和神学分别获得独立发展的价值和机会。,一、不动的推动者之论证,感觉表白告诉我们:世界上每一运动的东西,需要某种东西来推动,某种东西又需另一物体来推动。运动不外象亚里士多德说的,是事物从潜在性转变为现实性。一件事物,除非某一现实事物的影响,它决不能从潜在性变为现实性。譬如,用火烧木柴,木柴就发生了变化,这就是以现实的热,使潜在的热变为现实的热。依此推理,如果没有第一个推动者和绝对的现实性,我们将被迫无止境地往上追溯,永远不能达到终点。所以,一定有某种存在是不动的第一推动者,即上帝,这是必然的。,二、最终因的
17、论证,世间每一结果都有其原因,如果没有一个自因的、不依靠任何东西就存在的东西,我们又被迫在因果系列上趋于无穷,那么有一个最终因,也是必然的。这个最终因,我们就称之为上帝。,三、自身必然性的论证,我们看到自然界中一切事物都生生息息,既存在又不存在。这样,如果一切事物都会不存在,世界就自始至终不该有事物的存在,因为事物若不凭借某种存在的东西就不会产生。这就是说,一切存在事物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有些事物必须作为必然的事物存在。不过,在必然的事物中有的是由于其他事物所引起,有的则不是。要把由其他事物引起必然性的事物推到无限,这是不可能的。正如第二个论证一样,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某一东西,自身具有自己的必然性,而所有的人都说它就是上帝。,四、由等级存在论证上帝的存在,一切事物的善良、真实和尊贵等有多有少,有高有低,这是同最高点比较而言。譬如一事物之所以被称为较热,乃是按它比较最热的东西来决定的。所以,世界上必有一种最善良、最完美和最高贵的存在,我们就称之为上帝。,五、从目的因来论证上帝的存在,我们看到,那些无知的人甚至那些生物,也都为着一个目标而活动。但是,一个无知者如果不受某一有知者的指挥,那他就象一支不受射手指挥的箭那样,也不能够达到他的目的地。这就意味着必然有一个智慧的存在者。一切自然事物都依靠它指引而趋向自己的目的,这个存在者就是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