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央民族大学研 究 生 学 期 论 文论文题目: 为什么要表演读日常生活中的自 我呈现有感 学 期: 2011-2012 第二学期 学生姓名: 姜可欣 年 级: 2011 级 院系单位: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指导老师: 钟进文 杨春 课程名称: 调查组织与设计 任课教师: 黄志辉 完成时间: 2012 年 5月 20日 学校代码:10052学 号:S110766为什么要表演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有感戈夫曼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第一次让我对一贯认为晦涩难懂的社会学著作有了新的认识,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无数次的反观自身,无不叹服于社会学家对日常生活鞭辟入里的分析。也许人的社会性表现之一就是我们
2、从出生开始就在学习表演,我们在不同场景的舞台上,小心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努力为自己的观众塑造一种形象。这种形象管理艺术似乎不需要有人传授,我们每个人都在自觉学习这一套方法。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不约而同得选择表演,背后是什么驱动力在起着作用,真实的自我被掩埋在了哪里?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处在不同的情景中,即戈夫曼所说的“前台” ,面对不同的观众,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上班的时候我们要面对同事、领导,回家要面对家人,坐车要面对司机,买东西要面对售货员等等,我们与我们的观众产生着这样那样的互动。在这个互动中,我们自身最关注的是什么呢?是观众的反映和认可吗?也许表面上看,我们之所以表演是为了让我
3、们的观众满意,但其实我们关注的只有我们自己。生活中我们最关心的是什么,如果一层层地剥掉外皮,最核心的应该是“我自己” 。我关心我的家庭、我的事业、我的发展,我们大多数人的兴趣只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大多数人都想要争取更好的职位,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享有更好的特权,我们总想从社会中寻找满足。我们怕成为无名小卒,怕被看不起,怕被践踏。我们努力地想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于是我们选择站在舞台上来表演,来得到观众的重视,以此得到安慰。然而表演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真实的自我被抛至到了哪里了呢?也许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恐惧。我们在生活中有太多恐惧,怕找不到工作,怕买不起房子,怕没有钱,怕被别人看不起,怕异样的眼
4、光,怕受人歧视,怕别人嘲笑,怕成就不够大,怕疾病,怕痛苦,怕没有爱和失去爱,怕寂寞无聊,怕死亡等等。我们无刻不生活在恐惧之中,渐渐地我们把真实的自我蜷缩起来,伪装起来。我们表现得能力很强,表现得落落大方,表现得体面绅士,表现得勇敢无畏。而这一切也许都源自身后莫大的黑洞,充满恐惧的黑洞。从形而上的角度再去想,我们的表演是否给我们带来了幸福和安和。我们掩饰自我的一个强有力的理由是,我应该做我应该做的事情,我要成为“应该的自己” ,而不是“真实的自己” 。而又有多少人能完全把真实的我锁住,所以“应该的我”常常会和“真实的我”拿出来比较。一比较就有了痛苦,就有了矛盾,就获得不了安和。我们在社会中与人的
5、相处都建立在我们为他人所塑造的形象上,而不是建立在真实自我之上。同样一个人,老师对他有个特定的印象,同学对他也有个特定的印象,朝夕相处的舍友又有一种印象,这些印象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但是这又都是我们努力虚构和维护出来的,我们的人际关系建立在这些虚构的抑或根本不存在的假象上,我们生活在各种虚构的理念中,试问又如何获得生活中的幸福与安宁。矛盾和冲突就难以避免,痛苦由此而生。为什么不停止比较,彻底地去面对自身的恐惧,去认识它,了解它。社会学家拥有他们缜密的思维和判断,但就像一句俗语所说,当所有科学家都在努力攀爬科学之巅的时候,哲学家早已在巅峰等待已久。印度一位哲人曾说过“即使你望着一棵树说:这是菩提树 ,这些植物学的常识已经夹在你和大树之间,而限制你真正地看到它。你想接近一棵树,必须用手去触摸它,因为文字并不能帮你触摸到它。 ”当一个人在他人面前建立情景模式的时候,他与观众就失去了真正的联系,因为这个人想在他人面前展现自己的想法阻碍了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