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而篇第一【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 子:对男子的尊称 ,这里特指孔子。曰(约):说。时:时常。习:用于实践,实习。亦:也是。乎:吗。朋:同学为朋,同志为友。愠(运):怨恨,恼怒。 ” 【译文】 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注释】 悌(替):尊敬师长。鲜 (显):很少。犯上作乱:冒犯尊长,颠覆国家。 【译文】
2、有子说:“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却好犯上的人,少极了;不好犯上,却好作乱的人,绝对没有。做人首先要从根本上做起,有了根本,就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就是做人的根本吧!”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注释】 巧:好。令:善于。色:脸色。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 “ 吾( 务):我。日 :每天。三:多次。省(醒):检查,反省。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是否敬业?交友是否守信?知识是否用于实践
3、?” 【原文】 子曰:“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注释】 “ 导:治理。 乘(胜):军队基本单位,兵车一辆,兵士 100 人。“ 【译文】 孔子说:“治理国家应该事事认真,时时诚信,处处节约,关心群众,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注释】 悌(替):尊敬师长。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能轻松做到这些,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 ”【原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4、 【注释】 贤贤:第一个贤为动词 ,第二个贤为名词。 事: 为做事,事奉。“ 【译文】 子夏说:“重贤轻色、尽心孝顺父母、尽力献身国家、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高等学历,我也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注释】 固:固执。 过 :过失。 惮(但):害怕。毋( 无):不要。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稳重就不会有威严,经常学习就不会固执,一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 【原文】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注释】 终:去世的父母。 远: 祖先。 【译文】 曾子
5、说:“认真办理丧事、深切怀念先人,社会风气就会归于纯朴。 ”【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是:这个。邦 :诸侯国。抑: 还是。其诸:大概。温良恭俭让: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 【译文】 子禽问子贡:“老师每到一个地方,就能了解到该地的政事,是求来的?还是人家自愿告诉的?”子贡说:“老师凭着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的品德得来的。老师的请求,与普通人的请求大概不同吧?” 【原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注释】 【译文】
6、孔子说:“父亲在时世时看其志向,父亲死后看其行动,三年内不改父亲的规矩习惯,可算孝了。 ”【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 【注释】 斯:这。 小大 :小事大事。 节:约束。 【译文】 有子说:“礼法的运用,以和为贵。这是最美好的传统,适用于一切事情。但仅知道和为贵是不行的,违反礼法而讲和是绝对不行的。 ”【原文】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 【注释】 复:实现。 因 :依靠。宗:可靠。 【译文】 有子说:“信誉符合道义,才能兑现诺言;恭敬符合礼法,才能远离耻辱;任
7、用可信赖的人,才会取得成功。 ”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注释】 焉(烟):语气词。也已 :语气词。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住不求安、做事灵敏、言谈谨慎、积极要求上进,就算好学了。 ”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 【注释】 诸:之于的合音。磋 (错的平声)。 【译文】 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样?”孔子说:“可以。不如穷得有
8、志气,富得有涵养的人。 ”子贡说:“修养的完善,如同玉器的加工:切了再磋,琢了再磨,对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说到过去,你就知道未来。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注释】 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 为政篇第二【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注释】 为(围):动词。 北辰:北极星。【译文】 孔子说:“管理国家要以身做则。如同北极星,安然不动而众星绕之。 ” 【原文】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注释】【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首,用一句
9、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洁 。 ”【原文】 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注释】 格:正。【译文】 孔子说:“以政令来管理,以刑法来约束,百姓虽不敢犯罪,但不以犯罪为耻;以道德来引导,以礼法来约束,百姓不仅遵纪守法,而且引以为荣。 ”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困惑,五十理解自然规律,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违规。 ”【原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勿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
10、,我对曰:勿违 。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注释】 问孝:问怎样做才是孝。【译文】 孟懿子问孝,孔子说:“不违礼。 ”樊迟驾车时,孔子告诉他:“孟孙问孝于我,我说:不违礼 。 ”樊迟说:“什么意思?”孔子说:“活着时按礼侍奉;死之后按礼安葬、按礼纪念。 ”【原文】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注释】 其:指父母。【译文】 孟武伯问孝,孔子说:“关心父母的健康。 ” 【原文】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注释】【译文】 子游问孝,孔子说:“现在的孝顺,只是能赡养老人。即使是犬马,都会得
11、到饲养。不敬重,有何区别?” 【原文】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注释】 色:脸色。弟子 :晚辈。先生:长辈。 馔(卷):吃喝。 曾: 难道。【译文】 子夏问孝,孔子说:“和颜悦色很难。有事情,子女都去做;有酒肉,老人随便吃;这样就是孝吗?” 【原文】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 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注释】【译文】 孔子说:“我曾整天同颜回谈话,他从不反驳,象笨人。后来观察,发现他理解透彻、发挥自如,他不笨。 ”【原文】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注释】 廋(搜):隐藏。【译文】 孔子说
12、:“分析其动机,观察其行动,了解其态度;人藏哪去?人藏哪去?” 【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 【原文】 子曰:“君子不器。 ”【注释】 器:用具。【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能象器皿一样,只有一种用途。 ”【原文】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注释】【译文】 子贡问君子,孔子说:“先将要说的做出来,然后再说。 ” 【原文】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注释】 周:合群。比(币):勾结。【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拉帮结派,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原文】 子曰: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 罔(网):迷惑。【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想事,越学越糊涂;想事不读书,越想越头痛。 ” 【原文】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注释】【译文】 孔子说:“走入异端邪说中,就是祸害。 ” 【原文】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汝(如):你。【译文】 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原文】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缺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缺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注释】 禄:官员的工资。缺 :放在一边
14、。 尤:过错。【译文】 子张学做官,孔子说:“多听,不要说没把握的话,即使有把握,说话也要谨慎,就能减少错误;多看,不要做没把握的事,即使有把握,行动也要谨慎,则能减少后悔。说话错少,行动悔少,就能当好官了。 ” 【原文】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措诸枉,则民服;举枉措诸直,则民不服。 ”【注释】 措:放置。 枉 :不正。【译文】 哀公问:“怎样使人心服?”孔子说:“以正压邪,则人心服;以邪压正,则人心不服。 ”【原文】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注释】 劝:勉励。 如之何 :怎么办。【译文】 季康子问:
15、“怎样使人尊敬、忠诚、勤勉?”孔子说:“举止端庄,能赢得尊敬;敬老爱幼,能赢得忠诚;任用贤良、培养人才,能使人勤勉。 ” 【原文】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注释】 奚:为什么。【译文】 有人问孔子:“先生为何不从政?”孔子说:“孝啊,就是孝顺父母、兄弟友爱,以这种品德影响政治,这就是参政,难道只有做官才算从政?” 【原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注释】 “ 輗( 尼),軏(月 ):都是车上关键部位。“【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
16、,怎么能启动?”【原文】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注释】 因:沿用。 或 :有人。【译文】 子张问:“十代以后的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可以知道吗?”孔子说:“商朝继承夏朝,改动了多少,可以知道;周朝继承商朝,改动了多少,也可以知道;以后的朝代继承周朝,即使百代,同样可以推测。 ” 【原文】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注释】 鬼:祖先。【译文】 孔子说:“祭奠别人的先人,是谄媚;遇到符合道义的事不敢做,是懦夫。” 八佾篇第三【原文】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17、也?”【注释】 八佾(义):每佾八人 ,八佾只有天子才能用。孰:什么。【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原文】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奚取于三家之堂?”【注释】【译文】 掌握鲁国实权的三个家族在祭祖仪式结束时,唱着天子祭祖时所用的诗歌。孔子说:“歌词中的诸侯辅助,天子肃穆 ,怎能唱于三家的庙堂?”【原文】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注释】 如何:拿怎么办。【译文】 孔子说:“对于不仁的人,礼法有何用?音乐有何用?” 【原文】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
18、也,宁戚。 ”【注释】【译文】 林放问礼的本质。孔子说:“这个问题十分重大!礼仪,与其隆重,不如节俭;丧事,与其奢侈,不如悲戚。 ” 【原文】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注释】【译文】 孔子说:“偏远小国有君主,不如中原各国没君主。 ” 【原文】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 ”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注释】 曾:难道。【译文】 季氏准备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天哪!难道说泰山会接受他们的无礼朝拜吗?” 【原文】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注释】【译文
19、】 孔子说:“君子没有可争的事情。要争的话,就象射箭比赛:赛前互相行礼,赛后互相致敬。这样的竞争,具有君子风度。 ” 【原文】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启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注释】 予:我。【译文】 子夏问:“笑脸真灿烂啊,美目真妩媚啊,天生丽质打扮得真高雅啊 。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先有宣纸,然后才能绘画。 ”子夏问:“先有仁义,后有礼法吗?”孔子说:“子夏,你启发了我,可以开始同你谈诗了!” 【原文】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证之矣。 ”
20、【注释】【译文】 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清楚,杞国不足以证明;商朝的礼,我能说清楚,宋国不足以证明。现在无法证明是由于文献不足,否则,我就能证明了。 ”【原文】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注释】 禘(帝):天子的祭祖典礼。灌 :禘中的第一次献酒。【译文】 孔子说:“现在天子举行的祭祖礼仪,从一开始我就看不下去了。 ”【原文】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注释】【译文】 有人问天子举行祭祖仪式的意义。孔子说:“不知道,知道的人治理天下,如同摆在这里吧!”指指手掌。 【原文】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注
21、释】 与:参加。【译文】 祭祖如祖在,祭神如神在。孔子说:“自己不去祭,如同不祭。 ”【原文】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 ,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注释】【译文】 王孙贾问:“与其祈祷较尊贵的奥神的保佑,不如祈祷有实权的灶神的赐福 ,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对。犯了滔天大罪,怎么祈祷也没用。 ”【原文】 子曰:“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注释】【译文】 孔子说:“周礼借鉴了夏、商两朝的礼法,真是丰富多彩啊!我赞同周礼。”【原文】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陬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注释】 陬(邹):孔子
22、的家乡。【译文】 孔子进太庙,每件事都问。有人说:“谁说孔子懂礼呢?进太庙,事事问。”孔子听后,说:“这就是礼。 ”【原文】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注释】 皮:皮做的靶子。为 (卫):因为。科: 等级。【译文】 孔子说:“射箭比赛不以射透为主,而主要看是否射得准确,因为人的力量不同,自古如此。 ” 【原文】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注释】 饩(戏)羊:祭祀用的活羊。【译文】 子贡想在祭祀时,省去活羊。孔子说:“子贡啊!你爱惜羊,我爱惜礼。 ”【原文】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注释】【译文】 孔子说:“对领导尽礼,人们认为是
23、谄媚。 ”【原文】 定公问曰:“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注释】【译文】 定公问:“上级怎样对待下级?下级怎样对待上级?”孔子答:“上级尊重下级,下级忠于上级。 ”【原文】 子曰:“关雎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注释】【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快乐却不淫秽,悲哀却不伤痛。 ” 【原文】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注释】【译文】 哀公问宰我,制作土地爷用哪种木头。宰我说:“夏朝用松,殷朝用柏,周朝用栗,说:使人胆战心惊。 ”孔子听后说:“以前的
24、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原文】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注释】 归:钱库。摄:兼职。塞门:屏风。反坫(电):专用土台。【译文】 孔子说:“管仲真小气!”有人问:“管仲俭朴吗?”孔子说:“他家不仅有三个钱库,而且佣人很多,怎么俭朴?“那么管仲知礼吗?“宫殿门前有屏风,他家门前也有屏风;国宴有酒台,他家也有酒台。管仲知礼,谁不知礼?”【原文】 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
25、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注释】 翕(西):和谐。纯 :美好。皦(脚):音节分明。【译文】 孔子同鲁国乐官谈音乐,说:“音乐是可知的:开头是合奏;随后是纯正、清晰、绵长的音调,这样就完成了。 ”【原文】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注释】 仪:地名。封人 :守官。木铎(夺):木舌的铜铃,天子用于发号施令。【译文】 仪地长官求见孔子,他说:“君子到了这里,我都要求见。 ”见孔子后,出来说:“诸位,不要在乎官职,天下无道很久了,老天要你们的老师成为号令天下的圣人。” 【原文】
26、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注释】 韶 武:乐曲名。【译文】 孔子评论韶乐:“尽善尽美。 ”评论武乐:“尽美不尽善。 ”【原文】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注释】【译文】 孔子说:“作为领导,对群众不宽容,对规章不严肃,办丧事不悲哀,我怎能看得下去?” 里仁篇第四【原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注释】 里:同一起居住。【译文】 孔子说:“同品德高尚的人住在一起,是最好不过的事。选住址不顾环境,哪算聪明?”【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注释】 约:贫困。【译文】
27、 孔子说:“品质恶劣的人,忍受不了贫穷,享受不了快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原文】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注释】 好(号)。恶( 误) 。【译文】 孔子说:“只有仁者能正确地爱人,正确地恨人。 ”【原文】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注释】 苟(狗):如果。【译文】 孔子说:“一旦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就不会为非作歹。 ”【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注释】 乌乎:怎么。造次 :匆忙。【译文】 孔子说:“富和贵,人人向往,不以正当
28、的方法得到的,不要享受;贫和贱,人人厌恶,不以正当方法摆脱的,不要逃避。君子扔掉了仁爱之心,怎么算君子?君子时刻不会违反仁道,紧急时如此,颠沛时如此。 ”【原文】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注释】 盖:大概。【译文】 孔子说:“我没见过喜欢仁道的人,厌恶不仁道的人。喜欢仁道的人,认为仁道至高无上;厌恶不仁道的人,目的是避免受不仁道的人的影响。有能够一天尽心为仁道的人吗?我没见过没能力的,可能有,但我没见过。【原文】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注
29、释】 党:集团。【译文】 孔子说:“人的过错,各不相同。观察过错,就能了解人的精神境界。 ”【原文】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注释】 朝(召):早上。【译文】 孔子说:“早上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原文】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注释】 恶:粗,不好。【译文】 孔子说:“立志追求真理,而耻于粗布淡饭的人,不值得交谈。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 ”【注释】 义:适宜。比:接近。【译文】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事,不刻意强求,不无故反对,一切按道义行事。”【原文】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
30、注释】【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怀仁德,小人心怀家乡;君子心怀法制,小人心怀实利。”【原文】 子曰:“仿于利而行,多怨。 ”【注释】 仿:依照。【译文】 孔子说:“一切按利益行事的人,人人厌恶。 ”【原文】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注释】 何有:有什么问题。【译文】 孔子说:“能以礼让治国吗?没问题!不能以礼让治国,怎么实行礼法?”【原文】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注释】【译文】 孔子说:“不要担心没有地位,要注意做人的立场;不要怕没人了解自己,要想法使自己容易得到理解。 ”【原文】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
31、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注释】【译文】 孔子说:“曾参啊!我的思想是用一个基本思想贯彻始终的。 ”曾子说:“是。 ”孔子走后,其他学生问:“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思想,就是忠恕。 ”【原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注释】【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原文】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注释】 齐:看齐。自省 (醒):自我反省。【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要反省自己。 ”【原文】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注释】 几:婉转。【译文】
32、孔子说:“父母有错,要好言相劝,听不进时,要尊重他们,要任劳任怨。”【原文】 子曰:“父母在,不远遊,遊必有方。 ”【注释】【译文】 孔子说:“父母在世时,不要走远,必须远走时,一定要留下准确的地址。”【原文】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注释】【译文】 孔子说:“三年内不改父亲的规矩习惯,可算孝了。 ”【原文】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注释】【译文】 孔子说:“父母年龄,不能不知道。一因长寿而喜,一因年高而惧。 ”【原文】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注释】 躬:自身。逮(代):做到。【译文】 孔子说:“古人不轻易说话,是怕自己说到
33、做不到。 ”【原文】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注释】 约:约束。【译文】 孔子说:“严于律己,就会少犯错误。 ”【原文】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注释】 讷(ne 的去声):说话迟钝。【译文】 孔子说:“君子要言谈简洁,要行动敏捷。 ”【原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注释】【译文】 孔子说:“高尚的人不会孤独,必有志同道合者相聚。 ”【原文】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注释】 数(硕):屡次。斯 :就。【译文】 子游说:“在领导面前爱唠叨,就会自取其辱;在朋友面前爱唠叨,就会遭到疏远。 ” 公冶长篇第五【原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
34、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注释】 缧绁(雷谢):捆人的绳子。【译文】 孔子评论公冶长:“可以把姑娘嫁给他。虽然坐过牢,但不是他的错。 ”孔子把女儿嫁给了他。【原文】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以其兄之子妻之。【注释】 妻(气):把嫁给他。【译文】 孔子评论南容:“国家太平时,不会倒霉;国家混乱时,不会坐牢。 ”孔子把侄女嫁给了他。【原文】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注释】 斯:指子贱。斯 :指品德。【译文】 孔子评论子贱:“这人是个君子!如果鲁国没有君子,他怎么会有好品德?”【原文】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汝,器也。 ”曰:“何器也
35、?”曰:“琏瑚也。 ”【注释】 琏瑚:宗庙中盛粮食的器皿。【译文】 子贡问:“我怎样?”孔子说:“你啊,象器皿一样,只有一种用途。 ”问:“什么器皿?”答:“琏瑚。 ”【原文】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注释】 佞(宁去声):能言善辩。御 :抵挡。口给: 嘴快话多。【译文】 有人说:“仲弓有仁德但没口才。 ”孔子说:“要口才干什么?善于辩驳的人让人讨厌。我不知道他是否称得上有仁德,要口才干什么?”【原文】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 ”子悦。【注释】【译文】 孔子要漆雕开当官。漆雕开说:“我还没自信。 ”孔子听后很高兴。【
36、原文】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注释】 桴(扶):木筏。【译文】 孔子说:“理想无法实现了,我准备乘筏漂到海上。会跟我走的,只有子路吧?”子路听说后很高兴。孔子说:“子路啊,他比我勇敢,但缺乏才能。 ”【原文】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注释】 宰:负责人,总管。【译文】 孟武伯问:“子路的品行到达
37、了仁的境界吗?”孔子说:“不知道。 ”又问。孔子说:“子路可以做大将,不知他仁否。 “冉求怎样?”孔子说:“冉求可以当市长,不知他仁否。 “公西赤怎样?”孔子说:“公西赤可以当外长,不知他是仁否。 ”【原文】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注释】 与:赞同。【译文】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强些?”子贡说:“我怎能和他比!他能闻一知十,我只能闻一知二。 ”孔子说:“你是不如他,我同意你的看法。 ”【原文】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
38、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注释】 圬(污):抹墙。【译文】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他象朽木一样无法雕琢,象粪墙一样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孔子又说:“以前我看人,他说什么,我信什么;现在我看人,听他说,再看他做。因为宰予,我改了过来。 ”【原文】 子曰:“吾未见刚者。 ”或对曰:“申枨。 ”子曰:“枨也欲,焉得刚?”【注释】 枨(成)【译文】 孔子说:“我没见过坚强的人。 ”有人说:“申枨坚强。 ”孔子说:“申枨欲望太多,怎么能坚强?”【原文】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注释】【译文】 子贡说:“我不愿
39、被迫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我也不愿强迫别人去做。 ”孔子说:“子贡啊,这不是你能做到的。 ”【原文】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注释】【译文】 子贡说:“老师的文章,可以听得到;老师有关本性和天道的理论,不是光靠听就能理解的。 ”【原文】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注释】【译文】 子路听到一件该做的事,没有做完时,就怕又会听到另一件。【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译文】 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称号?”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
40、文 。 ”【原文】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注释】【译文】 孔子评论子产:“具有君子的四种品德:行为谦逊,尊敬上级,关心群众疾苦,用人符合道义。 ”【原文】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注释】【译文】 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交朋友,交往越久,越受人尊敬。 ”【原文】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梲,何如其智也?”【注释】 “ 蔡:大龟,因蔡国盛产大龟。山节: 山形的斗拱。藻梲(桌):画了水草的柱子。“【译文】 孔子说:“臧文仲建造自己的宗庙,房顶呈拱形,柱子上画着水草图案,庙内藏着大龟,象天子的宗庙一样,这怎么算明智?”【原文】
41、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 ”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何如?”子曰:“清矣。 ”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注释】 令尹:楚国的宰相。已 :罢免。弑(式):下级杀上级。【译文】 子张问:“子文三次做宰相时,没感到高兴;三次被罢免时,没感到委屈。卸任前,总是认真地办理交接事宜,怎样?”孔子说:“算忠心了。 ”问:“算仁吗?”答:“不知道,哪来仁?”又问:“崔子杀了齐庄公,陈文子
42、抛弃家产跑了。到了另一国,他说:这里的大夫同崔子一样。 又跑了。再到一国,再说:他们同崔子一样。 再跑了。怎样?”孔子说:“算清白了。 ”问:“算仁吗?”答:“不知道,哪来仁?”【原文】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注释】【译文】 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原文】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注释】【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愚笨别人学不来。 ”【原文】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
43、裁之。”【注释】【译文】 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家乡的学生们志大才疏,文采扬扬,不知该怎样指导了。 ”【原文】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稀。 ”【注释】【译文】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仇,怨恨他们的人也就很少。 ”【原文】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注释】 醯(西):醋。【译文】 孔子说:“谁说微生直爽?有人向他要醋,他家没有时,却到邻居家要来给人。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注释】【译文】 孔子说:“甜言蜜语、满脸堆笑、点头哈腰,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心怀
44、怨恨跟人交朋友,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原文】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 敝:损坏。盍(何):何不。伐: 夸耀。施:表白。季路: 子路。【译文】 颜渊、季路侍奉时。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愿望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坏了也不遗憾。 ”颜渊说:“但愿能做到不夸耀优点、不宣扬功劳。 ”子路说:“您的愿望呢?”孔子说:“但愿老人能享受安乐,少儿能得到关怀,朋友能够信任我。 ”【原文】 子曰:“已矣
45、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注释】【译文】 孔子说:“这个社会完了!我没见过明知有错而能自我批评的人。 ”【原文】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注释】【译文】 孔子说:“每十家必定有和我一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好学而已。 ” 雍也篇第六【原文】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注释】 南面:指君主,因为坐北朝南为尊。【译文】 孔子说:“仲弓可以当君主。 ”【原文】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注释】 无乃:岂不是。【译文】 仲弓问子桑伯子这人怎样,孔子说
46、:“还行,办事简明。 ”仲弓说:“计划严密而又行动简明,以此来管理百姓,不也可以吗?计划粗糙而又行动草率,不也太随便了吗?”孔子说:“你说得对。 ”【原文】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 贰:重复。【译文】 哀公问:“您的学生中谁好学?”孔子答:“有个叫颜回的好学,不对人发怒,不重复犯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却没有,没听说过谁好学。 ”【原文】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 ”请益。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注释】
47、釜(斧):约 100 斤。庾( 雨):约 40 斤。秉: 约 2000 斤【译文】 子华出国当大使,冉子请孔子拿点米给子华的母亲。孔子说:“给一百斤。”冉子说:“给多点吧。 “加四十斤。 ”冉子给了两千斤。孔子说:“子华在齐国,坐豪华车,穿名牌衣,我已听说了。君子君子只救济穷人,不添加财富给富人。 ”【原文】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斗) ,辞,子曰: “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注释】【译文】 原思在孔子家做总管,孔子给他一万斤粮食,他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了,给你老家的乡亲们吧!”【原文】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注释】 騂(辛):红色。【译文】 孔子讲
48、到仲弓时,说:“他虽然出身贫寒,但他却象小牛犊一样,长出了红红的毛、尖尖的角,适宜于祭祀山神,即使没人想用,山神也不会答应。 ”【原文】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注释】【译文】 孔子说:“颜回能做到三个月心中不违反仁道;其他人,只能十天半个月而已。 ”【原文】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注释】 何有:有什么困难 ?没问题。【译文】 季康子问:“可以让仲由当官吗?”孔子说:“仲由果断,当好官没问题!”问:“可以
49、让子贡当官吗?”答:“子贡精明,当好官没问题!”问:“可以让冉求当官吗?”说:“冉求多才多艺,当好官没问题!”【原文】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注释】 汶(问):鲁国的界河。【译文】 季氏请闵子骞当费市市长。闵子骞说:“请替我婉言谢绝了吧!如果再有人请我,我就逃到外国去。 ”【原文】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注释】 牖(有):窗户。【译文】 伯牛生病。孔子去探问,从窗口握着他的手,说:“快要死了,命该如此吗?这样的人竟然会得这样的病!这样的人竟然会得这样的病!【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注释】 箪(单):饭筒。【译文】 孔子说:“颜回真贤德!一篮饭,一瓢水,在陋巷,人人都愁闷,他却乐在其中。颜回真贤德!【原文】 冉求曰:“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划。 ”【注释】 划:划定界线,停止前进。【译文】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您的学说,而是能力不足。 ”孔子说:“如果是能力不足的话,会半道而废,现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