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传统文化清单上中国传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清单上我们丢掉了什么?(转载)1900年2月10日,梁启超写下了激扬一代中国人的巨作少年中国说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而今天,梁启超曾寄望的少年具有的希望、进取、日新、破格、好行乐、盛气、豪壮、造世界、 “常思将来”、 “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 的气质都在这一代身上依稀地看见。可是,代价是他们身上的中国传统日趋稀薄,他们身上的特质与个体不复存在,中国味淡不可闻。到哪里才能找回我们丢失的传统?怎么样才能写出一篇新少年中国 ,而不仅仅是少年全球化? 【忠孝仁义信礼智勇】 何为忠孝仁义?何为信礼智勇?现在只有在台北的大街看路牌才能见到它们了。 “
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要维护的那个轶序不再回来,也切断了我们与“忠孝仁义” 的关联。 “信礼智勇”好歹还是一个各社会通用的生存哲学和基本要求,但我们嫁接了西方的价值理念,在儒家的词语外壳下,内涵不再。 【道德】 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奋斗、快乐、自由通通比道德来得重要;现在的孩子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 【四书五经】 从前,作为书生15岁之前便要把四书五经烂熟于心,几乎都是群“拜经教”,他们对经典的了解,足以让今天的古代文学博士生绝望。1912年1月19日,当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下令“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的时候,这是一个解放思想的壮举;作为后果,近一个世纪
3、后,已经没有多少人回答得出来什么是四书五经了。孩子对以大学 、中庸 、 论语 、 孟子 ;易经 、 尚书 、 诗经 、 礼记 、左传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支柱思想体系,一头雾水。现在,舒乙在北京创办了一家现代私塾馆,专门教授四书五经。 【任侠之气】 何为任侠?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在,与君痛饮三百杯”;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是荆轲、是聂政、是专诸、是李白、是一饭之恩的漂母、是救过伍子胥的渔女。不过,今天他们都在风中消散。再不见独行万里为曾允朋友一诺的男
4、人,再也没有了“拼将一生休,尽君今日欢”的女子。高晓松在他青春无悔的文案里这样幽幽地写道。 从小就被教导明哲保身,不要相信别人,何来的狂狷豪迈之气?何来风流洒脱的风骨?从来没有过年少轻狂,青春就是不完整的青春,读再多的金庸古龙也不管用。 【匹夫有责】 对家庭负责、对族人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为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风气负责这是古人肩上的 N 座大山。而今天,我们既没有为别人奉献的义务,也没有权利向别人索取,只能为自己负责。大学开篇就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在今天成为镜花水月,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和平时期更像是一句空谈。于是,我们坚持不长大,看日本漫画,听 Twins,玩 PUPA
5、或 Hello Kitty,穿满身口袋的阔脚裤,口号是“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咄咄逼人的自由泛滥,让责任感处处失守。而年方10岁的那一拨孩子,耳濡目染的是这一代人放任自流、无限延长的青春期,他们怎么会知道责任感是何物呢? 【诗词曲赋】 如果上世纪90年代的孩子们是从周杰伦的东风破里才开始接触到古典诗词之美,是不是有点迟了?全唐诗有42863首, 全宋词有19990首,李白有诗900余首,陆游有诗6000多首,这还只是中国诗词曲赋的一点零头。然而,我们直到中学毕业所背的还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 “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样的小情调,如何让我们爱慕上我们的浩瀚诗海呢? 不是说古典诗词应被广泛应用
6、,但它从我们的视野里大跨度地撤退、消失,就是这个社会审美能力的丧失。一个从小就被“涉江采芙蓉”、 “袅情丝吹来闲庭院” 、 “醉里挑灯看剑”这样的情韵滋养着的孩子,他们长大以后,心灵或许不至于那么麻木、冷漠。 【琴棋书画】 现在,年轻有为的形象是年少多金,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懂得如何赚钱还要懂得如何花钱,再也不是纳兰容若那种精通琴棋书画的浊世佳公子了。成人的价值取向在下一代人身上复制,甚至强化。学琴(指的是钢琴而非古筝)一定要考级,下棋除非是想成为常昊那样的国手,书画是少年宫的常备项目,为的是升学时加分那种初始的风雅在父母们的鸡毛掸子和考级的压力下,已经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它们唯美的形状了
7、。 【孔融让梨】 “孔融为什么让梨?”“是因为大的梨是坏的。 ”那个古执而陈腐的孔融如果听到现在的孩子这样回答,肯定气得在棺材里跳起来。是的,传统的道德范式正在流失。90年代的孩子被教导:不劳动者不得食。他们几乎从懂事开始就置身于竞争当中,天生就是达尔文主义者。三年级的孩子每周要上40节课,每天要练3小时的琴,六年级的孩子每天做功课到深夜12点,初二的孩子课外还要参加数学竞赛、英语演讲比赛、学生会竞选他如何能够说:同学,第一名我不要,让给你吧? 没人会感激孔融。只是,当整个社会都开始认同“谦逊使人落后”这种工业文明的价值观的时候,中国古人那种曾有过的温润如玉的人格魅力,也就湮没了。 【科举】
8、自隋大业三年(607年)开始,千百年来的寒门就是通过科举跃进龙门的。从“乡试” 、 “会试”到“殿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让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1300多年后,废科举,兴学校,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西方的教育体系登堂入室。私塾成为布满历史尘蠹的老朽,而科学成了新宠。 今天私塾虽然零星地作为新闻存在着,但再也无法听见稚子朗朗的背书声了。在今日的价值取向之下,不具有实用功能的东西,孩子们兴味寡然。 【民风民俗】 过年摸门钉放鞭炮,上元吃汤圆放花灯扭秧歌,端午插艾条挂香符赛龙舟,中元盂兰盆会驱傩随着大城市全面禁燃鞭炮,这些节日离我们渐行渐远,孩子们的非物质所获得的野趣,也就逐渐稀释。
9、有多少孩子还知道飘色?有多少孩子还知道台阁? 90年代生人开始相信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里过生日。他们不知道阿福,没放过风筝,没见过长命锁,没上过八仙桌,没爬过大门槛,所以,传统的东西在他们看来,是没有质感的,是苍白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清单上我们丢掉了什么?2012年04月05日13:53 转载文章 我要参与( 7)1900年2月10日,梁启超写下了激扬一代中国人的巨作少年中国说 ,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而今天,梁启超曾寄望的少年具有的希望、进取、日新、破格、好行乐、盛气、豪壮、造世界、 “常思将来”、 “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 的气质都在这一代身上依稀地看见。可是,代价
10、是他们身上的中国传统日趋稀薄,他们身上的特质与个体不复存在,中国味淡不可闻。到哪里才能找回我们丢失的传统?怎么样才能写出一篇新少年中国 ,而不仅仅是少年全球化?【忠孝仁义信礼智勇】何为忠孝仁义?何为信礼智勇?现在只有在台北的大街看路牌才能见到它们了。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之道要维护的那个轶序不再回来,也切断了我们与“忠孝仁义”的关联。 “信礼智勇”好歹还是一个各社会通用的生存哲学和基本要求,但我们嫁接了西方的价值理念,在儒家的词语外壳下,内涵不再。(馆主注:针对这篇文章,我想分段落标题的将自己的看法简单说说。忠孝仁义信礼智勇,这八个字对于个人的约束性很强,依赖的多是长久熏陶和教化形成的潜意识
11、。先说“忠”,如今谈论这些古人思维需要很多新旧价值的取舍,个人认为忠本身就是智的表现,忠是维持长久稳定安乐乃至相濡以沫的利器,不得不说,我们的现代精神确实缺少了忠的思维,我认为这个思维对于现代人依旧重要。 “孝”,在这个字上蕴含了很多中国传统礼法价值,可以说是父系的造化,我唯一需要强调的就是孝由心发,我比较排斥不由衷的孝,西方人没有这个孝的说辞,但是对待长辈的尊敬却不比中国人逊色,关键在于把由心而发的尊重放在首位,以往中国人谈孝是把孝赋予使命感,即使对家人不由衷也要迫于社会压力装腔作势,这样孝的本意自然就曲解了,要尽孝关键在于尽忠,父子不谈这个德性义务才可以尽孝,无论尊幼把孝看作是必行的义务,
12、这样既不符合现代理性价值,也丢了孝真正的意义。 “仁”,这是我认为为人最关键的品质,仁是人类理性的高额产物,是精华,它维系了人类的终极关怀,没有仁的保障和意识,任何人只能相互积怨,在一个没有仁作为社会保障的时代,人们不仅精神虚空,而且会使人顿感自危和孤立。 “义”,古人谈义在今天看来应该明确的加以新的含义,如今凭一个义字已经不能维系时代价值,我们必须加上一个字“正”,要正义,单凭义容易产生误解,叫人联想鸡鸣狗盗拉帮结社,而正义却既符合中国古人的诉求,又迎合了西方理性价值。 “信”,这是如今被商业社会捧红的一个字,算是回暖,没有信的社会同样人人自危,他代表了一种集体智慧的呼声,所以,信这个字值得
13、提倡。“礼”,这是儒家最关注的字眼,但是像我谈论“ 孝”一样,我认为礼依旧是先发乎心,再发乎尊,而后成礼, “礼多人不怪”实则是人心不古的表现,我认为“礼真人不怪”,礼不在多,而在于真挚,或者说“礼发乎于信”,只有本心而发的礼才是正礼,否则,过度的强调礼的结果就是使人变得虚伪和伪善,而伪善恰恰是孔夫子不想看到的结果,所以,我相信儒家的礼在进行现代解读的时候一定要纠正民间的意识,礼要真挚,有时候一个充满尊重的目光比行礼作揖来的更加有价值。 “智”,这是一个模糊的字眼,古今何为智?仁者见仁。我认为智与聪不同,智慧是后天习得的,聪却是先天的,现代的中国人很聪明,但是说智慧就需要进行推敲了,智慧的初衷
14、就是全人类的福祉,智慧在哲学中代表了最多数人类的集体精神凝练,当今无论是犹太人还是那些高傲的日本人,他们都流于聪敏,但是真正的智慧却是人类最缺乏的,智慧是人类的最高产物,能够生存不是智慧,能够使全世界的人类幸福自由无拘束的生存才是智慧的,因此,教养和真才卓识才是智慧产生的保障,在这里道教认可的“教有为 ”是值得怀疑的,人类的理性多来自教化,失去了教化人类将复归原始,而复归原始却使“ 人” 在价值上贬值,它和西方追求的感性不同,感性是“人”的感性,建立的理性基础上对人性的重视,他不能彻底抛弃理性,人失去了理性教化就会沦为动物,这种后退是人类迈向高智慧生物所不允许的。最后说“勇”,西方人也谈勇,中
15、国人也谈勇,勇在于那种势如破竹的内力,我们蕴勇于心,但是不可以处处以勇逼人,要保持矜持有度,又要不示弱,这里就应该向道家刚柔相济的品质学习。基于以上的分析,可见,历史中的很多价值,在中西整合以后自然可以更加完善的发展下去,只有更高的价值才能发展出更优秀的时代精神。 )【道德】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奋斗、快乐、自由通通比道德来得重要;现在的孩子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馆主注:道德的缺失在我看来是集体缺少教化的表现,道德沦陷缘于上一代人德性责任的缺失,他们没有树立起后代人赖以生存的精神世界,道德教化的落空可能在将来带来一场空前的精神危机,道德断层将是迫使人类精
16、神世界倒退百年的根源所在,只有加强全民的德性感召,加强社会呼吁和价值导航,才能逐渐塑造出属于新时代的道德价值,在这方面唯有依赖更优秀的教育。道德教化首先就在于为人师表的考量,没有德性的师风必然拖垮后代的精神依托,乃至于使后人在怀疑德性中迷失前进的动力。 )【四书五经】从前,作为书生15岁之前便要把四书五经烂熟于心,几乎都是群“拜经教”,他们对经典的了解,足以让今天的古代文学博士生绝望。1912年1月19日,当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下令“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的时候,这是一个解放思想的壮举;作为后果,近一个世纪后,已经没有多少人回答得出来什么是四书五经了。孩子对以大学 、 中庸 、 论语 、孟子
17、;易经 、 尚书 、 诗经 、 礼记 、 左传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支柱思想体系,一头雾水。现在,舒乙在北京创办了一家现代私塾馆,专门教授四书五经。(馆主注:四书五经是如今争议最大的问题,四书五经是封建礼法下的结晶,代表了一种旧社会体系下的智慧产物,学习国学在当今的时代应该突出“新”字,要把不符合新时代价值的内容重新厘定和增补完善,这样才能达到“用”的目的,单凭完全肯定和否定传统都是片面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关键,死学经文除了会培养起更多的应试书痴以外是看不出什么价值的,把国学作为历史学的一个专业门类去推敲还是一条值得考量的路径,既不要强调国学的高贵,也不要彻底否定了国学对于传统中国的意义。值得
18、一说的是国学这两个字,我们现在常讲的“国学”是后人的称呼,现代人对于传统学问的忽视值得重视,但是不能激进的一味突出经书的价值,否则,在精神上又会引发倒退,世界的连结会产生追求新价值的诉求,不能以国为界,时代精神要求人们兼收并蓄,在精神与物质层共同向世界开放,不能不懂一些国学,也不能不懂一些西方价值)【任侠之气】何为任侠?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在,与君痛饮三百杯”;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是荆轲、是聂政、是专诸、是李白、是一饭之恩的漂母、是救过伍子胥的
19、渔女。不过,今天他们都在风中消散。再不见独行万里为曾允朋友一诺的男人,再也没有了“拼将一生休,尽君今日欢”的女子。高晓松在他青春无悔的文案里这样幽幽地写道。从小就被教导明哲保身,不要相信别人,何来的狂狷豪迈之气?何来风流洒脱的风骨?从来没有过年少轻狂,青春就是不完整的青春,读再多的金庸古龙也不管用。(馆主注:侠义代表了理想色彩,鼓励实在与洒脱,鼓励个性的风骨,侠义没什么不对,只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多一份侠义于己于人都没有什么不好。侠义不能建立在对他人的伤害之上,侠义也需要收敛,自我洒脱是一种精神境界,但要适度,过度的洒脱会和很多人生的价值擦肩,人既要理性又要感性,这样才完美多彩,一切付诸侠义缺少
20、实在价值。侠气是个性的,但是不能成为共性,否则世界也就不真实了。 )【匹夫有责】对家庭负责、对族人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为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风气负责这是古人肩上的 N 座大山。而今天,我们既没有为别人奉献的义务,也没有权利向别人索取,只能为自己负责。 大学开篇就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在今天成为镜花水月,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和平时期更像是一句空谈。于是,我们坚持不长大,看日本漫画,听 Twins,玩 PUPA 或 Hello Kitty,穿满身口袋的阔脚裤,口号是“ 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 咄咄逼人的自由泛滥,让责任感处处失守。而年方10岁的那一拨孩子,耳濡目染的是这一代人放任
21、自流、无限延长的青春期,他们怎么会知道责任感是何物呢?(馆主注:对于责任感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责任感是西方产物,中国是农业社会,以家族为本位,所以责任感在中国本来就是个人的,它不属于全体中国的古人,我赞同这个说法,中国可以产生一个屈原,但是不能产生全社会的屈原,人们对于屈原只是敬慕,中国人责任感的缺失和传统社会构造有很大关系,对于中国人的认识,还是费孝通的文字比较透彻,新时代,责任感自然会逐渐走上一个更高的层次,不能说责任感是古人独有,顾炎武张扬的匹夫有责也可能正是说明了历史中中国人就缺少这种匹夫有责的精神,因此匹夫有责才会成为一种价值倡导。应该说,在大的原则问题上,现代的中国人还是能够意识
22、到社会责任感的,只是这种社会责任感的个人渗透还有待时间的发展)【诗词曲赋】如果上世纪90年代的孩子们是从周杰伦的东风破里才开始接触到古典诗词之美,是不是有点迟了?全唐诗有42863首, 全宋词有19990首,李白有诗900余首,陆游有诗6000多首,这还只是中国诗词曲赋的一点零头。然而,我们直到中学毕业所背的还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 “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样的小情调,如何让我们爱慕上我们的浩瀚诗海呢?不是说古典诗词应被广泛应用,但它从我们的视野里大跨度地撤退、消失,就是这个社会审美能力的丧失。一个从小就被“涉江采芙蓉”、 “袅情丝吹来闲庭院 ”、 “醉里挑灯看剑”这样的情韵滋养着的孩子,
23、他们长大以后,心灵或许不至于那么麻木、冷漠。(馆主注:提到社会审美,这里确实值得一议,诗词的美来自文化和精神熏陶,现代社会的物质欲在很大程度上掩饰了真正的精神世界,人们在精神为何物的问题上没有共识,这是现代社会走上物质文明的代价,是精神世界沦丧的代价,无论如何,这种精神缺失早晚都会被人们意识到,当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达到一定饱和以后,精神文明的诉求必然重返。物质社会的发展初期导致的物欲横流和低级趣味都是时代的不良产物,这种扭曲的精神还需要通过将来的教化去纠偏,不能不说,精神的沦丧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悲哀,最大的悲哀就是人们对于这种精神沦丧的不自知)【琴棋书画】现在,年轻有为的形象是年少多金,高学历、
24、高收入、高消费,懂得如何赚钱还要懂得如何花钱,再也不是纳兰容若那种精通琴棋书画的浊世佳公子了。成人的价值取向在下一代人身上复制,甚至强化。学琴(指的是钢琴而非古筝)一定要考级,下棋除非是想成为常昊那样的国手,书画是少年宫的常备项目,为的是升学时加分那种初始的风雅在父母们的鸡毛掸子和考级的压力下,已经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它们唯美的形状了。(馆主注:我只想说“同上” ,毕竟精神的共通来自于这些风雅与闲情逸致,人们在生存理性的过度追求上走上了一条死胡同,人们真的认为生存就是幸福吗?太低级了,真是太低级了。这是时代的又一悲哀)【孔融让梨】“孔融为什么让梨?”“是因为大的梨是坏的。 ”那个古执而陈腐的孔
25、融如果听到现在的孩子这样回答,肯定气得在棺材里跳起来。是的,传统的道德范式正在流失。90年代的孩子被教导:不劳动者不得食。他们几乎从懂事开始就置身于竞争当中,天生就是达尔文主义者。三年级的孩子每周要上40节课,每天要练3小时的琴,六年级的孩子每天做功课到深夜12点,初二的孩子课外还要参加数学竞赛、英语演讲比赛、学生会竞选他如何能够说:同学,第一名我不要,让给你吧?没人会感激孔融。只是,当整个社会都开始认同“谦逊使人落后”这种工业文明的价值观的时候,中国古人那种曾有过的温润如玉的人格魅力,也就湮没了。 (馆主注:这个文章的一些文字还是颇为趣味的,但是不乏意义。我是一个很反对达尔文主义的人,这个主
26、义本来就是留给动物世界的规则,把动物规则当作人的规则,那是何等的不自知的自嘲?人可以讲求原始本性,但是不能放纵,太过于追求原始,整个时代的价值就会因为社会凝练起来的偏执而遭受坍塌垮台,这又是一大悲哀)【科举】自隋大业三年(607年)开始,千百年来的寒门就是通过科举跃进龙门的。从 “乡试”、 “会试”到“殿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让“天下英雄入吾彀(gu 圈套、牢笼)中矣” 。1300多年后,废科举,兴学校,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西方的教育体系登堂入室。私塾成为布满历史尘蠹(d 蛀虫)的老朽,而科学成了新宠。今天私塾虽然零星地作为新闻存在着,但再也无法听见稚子朗朗的背书声了。在今日的价
27、值取向之下,不具有实用功能的东西,孩子们兴味寡然。(馆主注: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现象背后不能归结为“私塾就是优秀的”这样的结论,私塾虽然落后,但是在私塾里读书是没有过度强调实用的,他对于很多当今的农业社会的教化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我想,谈私塾并不是为了重回私塾,它只是引发人们思考读书的意义,传统的中国人自然很多人把读书当作仕途的工具,带有功利性,这和现代人读书的功利性实则一脉相承,原作者并没有看到这里的联系,正是因为人们过于把读书和实用联系起来了,所以,书中的精神诉求往往不被重视,人们停留在功利上,自然不能依赖书本寻找到乐趣,人们记恨书和文字,很大程度上来自社会压力,中国人人口太多,追求文字风雅已然
28、被时代压力凶猛的追打,很多时候,人们追求风雅,但是环境却不允许风雅,这也是社会整体和个人在摩擦以后产生的综合效应,从我的亲身体会上看,读书人如果真的走进了好书的世界绝对是不可自拔的,所有的理都是从书中来的,还包括智慧,书的价值是育人,不是育财)【民风民俗】过年摸门钉放鞭炮,上元吃汤圆放花灯扭秧歌,端午插艾条挂香符赛龙舟,中元盂兰盆会驱傩(nu 旧时迎神赛会;在腊月举行的一种驱逐疫鬼的活动)随着大城市全面禁燃鞭炮,这些节日离我们渐行渐远,孩子们的非物质所获得的野趣,也就逐渐稀释。有多少孩子还知道飘色?有多少孩子还知道台阁?90年代生人开始相信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里过生日。他们不知道阿福
29、,没放过风筝,没见过长命锁,没上过八仙桌,没爬过大门槛,所以,传统的东西在他们看来,是没有质感的,是苍白的。 (馆主注:在文化上,我明白原作者的期望,今日别国都在争夺民间传统节日的归属,那是我们的文化,虽然有些文化里含有迷信成分,但是那依旧是历史历练出来的中华文化,我只想说,文化在每一代人身上都不能丢,我们可以不这么做,但是不能不知一二,把传统文化彻底的一股脑的丢弃,这是国人愚蠢的表现)(实习编辑:许轲)外交部官员:“中国热“、“ 中文热“在拉美不断升温2012-01-17 15:05: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有0人参与手机看新闻转发到微博( 0)1月17日下午,外交部拉丁美洲和加勒
30、比司司长杨万明做客中国新闻网,以“坚持平等互利、促进共同发展回眸2011年中国同拉美国家关系 ”为主题与网友在线互动。中新网记者 张龙云 摄中新网1月17日电 外交部拉美司司长杨万明今日表示,中国与拉美在人文领域的交流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双方的合作也在不断扩大, “中国热”、 “中文热”在拉美不断升温,中国的文化越来越受到拉美人民的喜爱。17日,杨万明做客中国新闻网,以“坚持平等互利、促进共同发展回眸2011年中国同拉美国家关系”为主题与网友在线互动。杨万明说,中拉在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中拉在人文领域的交流源远流长。300多年前,中国的瓷器、丝绸等物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送到
31、了拉美,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拉美的土豆、玉米、烟草等物种也传到中国,丰富了我们的食物和消费品,进而也影响了中国的文化。据一些学者考证,当时所谓的“扶桑国” 指的就是拉美。随着中拉关系的发展,双方人文交流进一步扩大。中国网友很喜爱拉美的足球、音乐和舞蹈,事实上拉美的文学在中国国内也很有影响力,不少拉美的电视剧、电影已在国内播出,反响热烈。另外,很多中国青年人学习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的热情很高,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关注拉美。与此同时, “中国热”、 “中文热”在拉美也不断升温,中国的文化越来越受到拉美人民的喜爱,中国的很多书籍被翻译成西班牙语在拉美出售。杨万明表示,截至目前,中国在拉美共开设了23所孔子学院和9所孔子学堂,覆盖了几乎所有拉美国家,但仍不能满足拉美人民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需求。我们每年都组织高水平的表演艺术团到拉美巡演,来中国访问的拉美文化团组也非常多。另外,中拉民间交流机制不断完善,极大地增进了双方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本文来源:中国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