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棵小桃树导学案 17.12.28学习目标:1. 勾画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感情。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3.进一步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寄托在小桃树上的“志”。一、预习字词解释:1、识记字音字形矜持(jn) 摇撼(hn) 拱(n ) 淅淅沥沥(x l)恍然(hun ) 马嵬坡(wi) 忏悔(chn ) 欲绽(zhn) 猥琐(wi su) 幼稚(zh) 赤裸(lu) 服侍(shi)孱头(cn.tou) 哆嗦(du.suo )2、掌握解释伫立:长久地站立。生灵:生命。孱头:软弱无能的人。矜持:拘谨,拘束。楚楚:娇弱柔美。垂垂暮老:形容
2、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踏青: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服侍:伺候,照料。恍然: 忽然醒悟的样子。猥琐:(容貌、举止)庸俗不大方。含贬义。幼稚: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赤裸:光着身子,不穿衣服。祸不单行:形容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祸:灾难。二、作者简介贾平凹,原名贾平娃,生于 1952 年,陕西丹凤人,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1953 年出生于陕西一个偏僻的农村,母亲是农民,父亲是教师。文革的时候(1966-1976),当教师的父亲被打成反革命分子,开除公职进行劳动改造,家庭受到毁灭性打击。十三岁的贾平凹也因此受到牵连,初二还没有上完
3、就辍了学,破灭了上大学的梦想,当兵不要,民办教师不要,代课教师也不要。这使他的性格发生了改变,因要求不能乱说乱动,从此胆怯、自卑、少言寡语。1972 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1975 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5 年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76 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在迷茫中开始探索、开始追求1978 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2 年后从事专业创作。2003 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2005 年,获得鲁迅文学奖。2008 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
4、1 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2012 年,获得朱自清散文奖 。三、自检字词:矜持( ) 摇撼( ) 拱( ) 淅淅沥沥( )恍然( ) 马嵬坡( ) 忏悔( ) 欲绽( ) 猥琐( ) 幼稚( ) 赤裸( ) 服侍( )孱头( ) 哆嗦( )自检解释:( ):长久地站立。( ):生命。( ):软弱无能的人。( ):拘谨,拘束。( ):娇弱柔美。( ):形容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 ):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 ):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忽然醒悟的样子。( ):(容貌、举止)庸俗不大方。含贬义。( ):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光着身子,不穿衣服。( ):形容不幸的
5、事接二连三地发生。3、搜集关于桃花的诗句(找 2 句)四、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用横线画出表明小桃树生长过程的词语,试着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埋在角落萌芽长上二尺来高有院墙高了开花枝儿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五、走近桃树,感受形象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请到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并读出它的特点。(从形态、颜色、神态、动作等入手)用这个句式作答:这是一棵 的小桃树,从文中 第 小节的“ ”可以读出来。读一读,品一品。6、在对比中完成我和小桃树的生长经历。(在文中找关键词句)生长环境 成长经历 面对挫折的态度小桃树贾平凹七、由物到人 托物言志托物言志: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
6、等。关键是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小桃树的成长就是作者的成长;小桃树经历的挫折就是作者经历的挫折;小桃树的坚强就是作者的坚强。这就是托物言志。这里的“志”就是作者对待小桃树的特有的情感,即作者在小桃树身上蓄着的梦,一个向往幸福的信念。八、启发探究同学们,你从这棵小桃树身上得到什么启示?九、文章主旨:本文描写了一棵 的小桃树,赞颂了它 的精神,揭示了 的哲理。十、小练笔以我的 为题写一段话,填写你喜欢的一种植物,尝试使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和明线暗线交织的叙述方式。(100 字左右)十一、课外阅读:丑石 贾平凹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
7、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
8、。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人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
9、;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真的,是太丑了”。“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以丑为美?”“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
10、些顽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思考问题:1:本文“丑石 ”的“丑”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请阐释文中天文学家说这块石头“以丑为美”的意思。3:本文作者通过写自己家乡门前的一块丑石,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参考:写法: 欲扬先抑(衬托)或者象征(托物言志)。前者的好处是用大量的文字,极尽“丑石”的“不能再丑的丑 ”,以及人们对它的极大嫌怨,在天文学家到来之后,验明了丑石的身份,又转而写“丑石”的美,以及人们对它的重视和敬佩;前后对比鲜明,反衬强烈,使丑石的美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后者的作用是用丑石象征有过巨大贡献却默默承受委屈、误解和孤独的人。象征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富有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