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诵读 画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熟读成诵。2、能在语言环境中学习“有、无、去、来”四个生字,了解“有”和“无”、“来”和“去”意思相反。 3、能对照图画用自己的话说说是局的意思,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欣赏诗中所描绘的充满勃勃生机和浓浓春意的画面。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借助一组“山”、“水”、“花”、“鸟”图,引出古诗。1、教师出示图画,学生思考:看一看,图上画着些什么?2、学生自由交流。(注意说话完整)3、教师小结过渡:有人写了一首古诗来赞美这么美的图画,老师读给大家听一听。(出示“画”)二、初步感知,读通古诗。1、听教师朗读古诗。2、教师出示古诗,学生逐句跟
2、读,把古诗读正确。3、教师标注停顿,再次带领学生朗读,注意诗句中的停顿,把古诗读通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4、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同桌互相听一听。5、男女生对读,齐读。三、了解意思,学习生字。1、教师对照图画,讲解古诗的意思:远远看去,山是那样绿,走近一看,溪水从山上缓缓流下,却听不到一点流水的声音。春天已经过去了,可是花儿仍旧开放着,小鸟在树上站着,有人走到它的身旁,它也不惊慌、不害怕。2、小朋友,你能读出这四句诗写了那四种美丽的景色呢?学生交流:山、水、花、鸟3、再读古诗。4、找找诗句中意思相反的磁(远近 有无 来去)5、学习生字“来、去”你用什么
3、方法记住这两个字?(注意“无”的第二声,“来”一起书空。)跟读、指名读、开火车读。6、学习“有”、“无”。(1)跟老师读,指名读,开火车读。(2)说话练习:同学们,你有什么?(3)教师解释“无”的意思:“无”在这里就是“没有”的意思。一、再读古诗,展开议论。1、指名读(注意停顿、正音)2、议一议:为什么人走近听,还是听不到水声?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没谢?为什么人走近了,鸟没飞走? 二、指导朗读,背诵古诗。1、学生挑战读古诗,师生一起评一评。2、学生表演读古诗。3、对照四幅图画,试着背诵古诗。五、做游戏,复习巩固。1、游戏:“照镜子”。2、动脑筋:在这首古诗中,“有”与“无”是意思相反的,
4、那么与“来”的意思相反的又是哪个字呢?出示:去模仿着找一找:远 近学生交流,教师圈出这 6 个生字。3、齐读(背)古诗。4、回家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让他们猜猜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教后反思:这是学生学习语文以来学的第一首古诗,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大部分学生在上学前已经学过这首古诗,并且很多学生也已能背诵。因此,在指导学生背诵方面,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但是,这首诗中有不少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学生较难正确地读准。如:“山、色” ;“近、听、惊”等,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醒。古诗的教学的另一方面是要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尽管学生年龄小,但是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诗” 、 “画”的意境。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直观的感受对理解诗句的意思有很大的帮助。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度考虑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