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高考复习--中国的古代艺术.ppt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757911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考复习--中国的古代艺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6高考复习--中国的古代艺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6高考复习--中国的古代艺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6高考复习--中国的古代艺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6高考复习--中国的古代艺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节:中国的古代艺术,【课标要求】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与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 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过程;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 就。,1、汉字的起源神奇的传说:仓颉造字,相传上古黄帝时,史官仓颉根据日月星辰、鸟兽足迹等自然景物创造了汉字。图为仓颉像。,仓颉造字虽只是传说,但据考证,仓颉可能是对汉字进行整理和规范的第一人。图为传说中的仓颉造字台。,“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一、汉字的发展演变,2、汉字的演变,二、书法艺术1、含义: 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遵循一定章法的独特艺术,2、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 篆书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汉字的统一小篆,始于秦代

2、,特点: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有图案美,隶书,始于秦,盛于汉特点:字体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东汉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出现了:,汉朝末年,文字形体又由隶书演变成了现在使用的“楷书”。“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是可以作为楷模的字体。特点:字型方正,规矩严整.,图为楷书的创始人钟繇,在隶书成为汉代通行的主要字体的同时,又出现了一种写得简便、潦草的字体,叫做“草书” 。草书是隶书快写而简便的结果。“草”是潦草、快捷的意思。主要是用来起草文稿和写信。由于写得比较快,所以在书写过程中有的省去了字形的一部分,有的把一些笔画连在一起。到唐朝以后的“狂草”,则更是难以辨认。“狂

3、”就是漫无章法,随心所欲。这种几乎无法辨识的“狂草”实际上不再是一种实用的书写字体了,而只是一种艺术观赏形式罢了。,草书,行书,成熟于晋代代表:王羲之,王献之; 北宋四大家特点:兼具楷书规矩与草书放纵,雅俗共赏,具有实用和审美价值,兰亭序,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3、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王羲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楷书,二.笔墨丹青中国画,1、起源:新石器时代颧鱼石斧图; 岩画,壁画,地画,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2、中国画分类,按技法分: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按艺术风格分:工笔重彩画、水墨淡彩画按题材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3、绘画的发展演变,(1)先秦两汉:帛画、漆画、壁

4、画、画像石、画像砖,(2)魏晋的凸显个性:,(3)唐朝的雍容华贵,唐代阎立本步辇图,政治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唐代的画家们创制法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盛唐气象。,(4)宋元的山水花鸟,(5)明清的怪僻清新:,由于地域、理念、师友等各种原因及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动荡,明清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一团和气图 明宪宗朱见深,清初八大山人朱耷安晚册之四。,郑板桥的兰竹图,(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家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

5、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4、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特点,(3)从绘画的风格看,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如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就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4)从绘画的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品向商品发展。到宋代,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三、金声玉振,1、上古先秦时期的音乐,自皇帝时代至周代, 三位一体的乐文化已相当发达,诗、舞、乐,河南舞阳:骨笛、西安半坡遗址:陶 埙 湖北随县:青铜编钟(伟大发现),2、汉唐时期的音乐,(1)秦汉:设立 乐府 机构,收集 民间 歌曲和异域音乐,融合成新的音乐样式。有

6、“ 相和歌”、“ 清平三调 ”。 (2)东晋:形成清婉、细腻、柔美的南国 “ 清商乐 ” (3)南北朝、隋唐时代;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 歌舞俗乐,总趁称 燕乐 。,3、宋元明清时期的音乐,表现:(1)戏曲音乐繁荣:(2)器乐艺术发达,形成了 艺术门类(3)产生诸如 等一大批名曲,古琴、琵琶、筝、三弦、唢呐、笛、箫,十面埋伏、霸王卸甲,四、宫廷舞和民间舞,1、宫廷舞蹈的发展历程:,萌芽:新石器时代彩陶盆上的古人扮作动物跳狩猎舞的形象产生:夏商时代已经产生了宫廷舞蹈。发展:周代制定礼乐制度;汉代设立乐府。鼎盛:隋唐宫廷舞蹈发展的鼎盛时期,官办乐舞机构教坊司、梨园院、太常寺等,培养专业乐舞艺人。衰落

7、:明清,2、民间舞蹈的发展,五.戏曲艺术,1.戏剧简要发展:(1)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的乐舞百戏,隋朝的“四方散乐”,唐代的杂技歌舞等奠定了戏曲的基础(2)宋代出现的杂剧与南戏是中国最初的戏曲形式(3)元:元杂剧,标志着中国戏剧的成熟(4)明传奇剧的发展,促进了京剧的出现和繁荣(5)清:京剧崛起,2.京剧的发展过程,(1)背景: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B统治者的重视和艺术家们的努力。 (2)形成与发展:A清朝乾隆年间,安徽的徽戏班进京演出。B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在徽汉艺人的实践下,徽剧与汉剧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

8、表演方式,形成一个新剧种,后称为京剧。C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清朝时期,京剧走向全国;民国以来,京剧逐渐走向世界。,(3)特点:A题材: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B音乐:以二黄和西皮为主,用京胡、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板等打击乐器伴奏。C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行当的化妆有一定的谱式。红色代表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黑色代表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白色代表阴险奸诈,刚愎自用。 紫色代表刚正威武,不媚权贵等。D表演形式:表演艺术歌舞并重,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多用虚拟性动作,把生活中实有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4)对京剧的评价:A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当加以珍惜和保护。B京剧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地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并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才能保持长久不衰的生命力。,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批判继承,创新发展具体:(1)对中国传统文化要加以珍惜、保护(2)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3)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只有民族性的文化,才有世界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