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风娃娃教学设计沙河口区小学语文学科常态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执教者:沙河口区东北路小学 黄姝 设计思想: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一书中提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语言,进行语言训练;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风娃娃有正确的情感态度,明辨是非,懂得文中体现的道理。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风娃娃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的一篇看图学文。本文共有三幅图,八段文字,文章紧紧围绕本组“ 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
2、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生动有趣,层次清楚。课文中的风娃娃怎么样呢?欣赏一下课文插图,你会看到风娃娃胖乎乎的脸、圆溜溜的大眼睛,长得真可爱。读读课文,又会发现,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 傻”得可爱。他以为做好事很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结果把风筝吹跑了,把人们晒的衣服吹跑了,还折断了新栽的小树。人们都责怪他,他还不知道为什么呢?文章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风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课文结尾留给孩子们一个问题,让孩子们通过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学情分析: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
3、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样做,孩子们能乐于阅读这篇文章,但同时它也是一篇有一定哲理性的课文。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学习和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学目标: 认识 8 个生字:抽、续、吸、极、夫、汗、驶、示;会写 5 个字:夫、示、汗、极、吸。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 3 个自然段。积累语言,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朗读理解词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初步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吉春亚老师说过:“目标的制定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描
4、述,指示要明确。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学习中的变化结果,而不是教师的行为。 ” 】2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随文识字,引导学生通过词句的理解,语句的朗读体会风娃娃的好心,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句式和想象说话的语言训练。2、教学难点:识字,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训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导入1猜谜语:(1)出示:抓不住他的身子,看不见他的影子,小时摇动树枝,大时推动房子。(2)学生猜谜底。2导入课题:(1)师生齐写课题,齐读课题。(2)板画风娃娃、语言导入:风娃娃长着一张胖乎乎的小脸蛋,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真可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猜谜语、简笔画创设情景,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
5、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入学习内容:课文到底写了“风娃娃”的什么事?【质疑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并顺利导出课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新授1、初读课文(1)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找一找下面的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自己读自己的。(2)学生读书。(3)同桌查读生字词。 【通过生生互动,使孩子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从主演变成平等中的首席,更多起组织、协调、引导、帮助的作用。 】2、组织开火车读课文。(1)提出要求:边听边想风娃娃到了哪里?做了哪些事情?【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6、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一部分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一篇课文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教师在教学一篇课文时要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出发,形成对一篇课文完整的鸟瞰式的全景图,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阅读一篇课文的第一步应当是“通读全文” , “知道文章之大概” 。 】 (2)根据学生反馈进行点拨与强化。教师板书:田野、河边、广场、吹大风车、吹帆船、吹风筝、吹衣服、吹小树。 【在此环节中,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层次。 】3、学习第二自然段。PPT 出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逐句教学。(
7、1)PPT 出示:风娃娃来到田野,看见一架大3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A、指名读这句话。B、评价中进行多音字“转”的教学。(1) 、开火车读词语卡片“转动” 。(2) 、讲解不同读音的不同意义。(3) 、练习读词语:转身,向左转。开火车读,齐读。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让学生读准多音字。 】C、课件理解:风车转的慢,所以抽上来的水流得“断断续续” 。D、识字“抽、续” 。【小语学会提出的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教学实施十条建议中,也把识字写字教学放在重要地位。关于识字,建议指出:一至二年级一定要体现以识字为主的教学。把识字和学习词语、理解课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随文识字,是识字教
8、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因为第一学段课本是汉字注音的形式,学生在阅读中随文识字,可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并通过阅读,让汉字反复重现,达到识字的目的。 】E、播放视频理解“断断续续” 。指导朗读。F、PPT 出示: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识字“吸” ,做动作理解“深深地吸、使劲吹” 。指导朗读句子。【词语教学要结合一定的语境展开。吕淑湘先生曾说过:“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 ”要有效地学习词语,就应该将词语与句子、语篇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其表达思想的交流功能。词语是语境的基本单位,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才具有意义。词语一旦进入具体语境,就会显现出它的真实、丰满、生动、鲜明的独特魅力。新课标强
9、调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理解词语,体会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学生通过做动作、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多种途径理解词语,允许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熟记词语,是对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的尊重和理解。 】G、PPT 出示: 风车一下子转得飞快!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向田里流去。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风娃娃也高兴极了。识字“极” 。指导朗读:读出高兴。H、小结:风娃娃做的这些都是好事。4、学习第三自然段:A、出示:风娃娃又来到河边,看见许多纤夫正拉着一艘船。(1) 、识字“夫” 。(2) 、理解“纤夫” 。(3) 、词语拓展:渔夫、农夫、伙夫、读一读理解词意。B、出示句子:他们弯着腰,流
10、着汗,喊着号子,船却走得很慢。(1) 、课件演示,表现辛苦、(2) 、识字“汗” ,指导朗读。C、出示:他急忙跑过去,对着船帆吹起来。船在水面上飞快地行驶。纤夫们笑了,一边收起纤绳,一边向风娃娃表示感谢。(1) 、识字“驶、示” ,么么么么么4(2)语言积累:用“一边一边”进行说话练习。D、指导学生朗读。5、想象说话:假如你就是得到了帮助的小秧苗和纤夫们 ,你们想对帮助了你的风娃娃说些什么?(1) 、课件演示:小秧苗正喝着风娃娃送来甜甜的水呢!(2)说话训练:田野里,秧苗喝足了水,挺直了腰杆说:“_。 ” (3)说话训练: 河边,纤夫们收起了纤绳,看着鼓起风帆的帆船,笑着说:“_。 ” (4)
11、 、引导生可以从夸奖风娃娃或者是自身受益 2 个方面来说话。【小学语文课的语言训练,包括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听与说是口头语言训练,读与写是书面语言训练。听说是读写的基础,读写又促进听说能力的发展。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口语发展先于书面语的特点,应以口语训练为起点。句式和想象说话的训练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6、小结:风娃娃听到大家的称赞,心里可高兴啦!7、全班齐读 1 到 3 自然段。8、写字:夫、示、汗、极、吸。三、质疑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四、课堂练习1、读生字词【低年段识字是重点,巩固本课生字词,力争当课实现人人达标。 】五、全课小结风娃娃为人们办了好事。他
12、高兴起来了,可爱的风娃娃还想继续帮人们做事呢!他还去哪里,做什么事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小结本课学习内容后引出下节课学习内容,留下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板书设计:16、风娃娃田野、河边 广场吹动风车 吹翻风筝吹跑衣服吹动帆船 吹折小树教学评价:整堂课, ,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课堂氛围活泼有序,教学过程自然流畅,能力训练从细微处入手,扎实有效。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 ”因此在本节课上,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把渴望所描绘的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5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激发了孩子们的
13、阅读兴趣。新课程提倡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己钻研课文,学懂知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风娃娃做了哪些事情,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很快找出风娃娃做的事情有:吹风车、吹帆船、吹风筝、吹衣服、吹小树等。教师这一做法让学生整体地了解了课文。教师的作用应突出体现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成为学生学习“学习方法”的帮手。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风娃娃做了哪些事情,正是体现了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而且学生找到了其中的答案,其高兴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学生更增强了自信心,增强了分析综合能力。总揽全文之后,老师能带领学生分块儿先研学风娃娃做好事这一版块,继而启发思考,理解课文韵意。这种启疑-总揽全文-分块研读-总结归纳的教学设计,显得更开放和灵活,更益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有想象才会有创造。在学了第三自然段之后,教师设计了让学生设身处地想象感谢风娃娃的话,这一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与文本对话的平台。学生们的思维都迸出了想象的火花,教室里气氛热烈。在突破本课的难点问题上,想象帮了大忙,学生的思考不再拘泥于一堂课、一篇课文,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从知识延伸到了生活,语文学科的学习也因此产生了新的生命力,这符合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