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鉴赏诗歌语言,2015年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之四,第一课时 炼字,教学目标,1、鉴赏古诗词中的领字;2、鉴赏古诗词中的关键语句。,考纲解读,鉴赏古诗词的语言,主要考查对关键字词(诗眼)的理解,对名句的赏析,对语言特色(如自然、质朴、清新、绮丽、含蓄、简练、形象、生动等)的把握。,1. (2007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分析】找诗眼一般抓住动词和形容词。第三联突出景物特点的字应该是“明”和“
2、出”。 放回到原句中描绘,“明”字突出“白水”在阳光下闪亮,波光粼粼的特点,“出”字写出了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高考真题,1. (2007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案】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
3、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高考真题,第一种模式:分析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题型样式,领字,诗歌语言,(2005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作。 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答:“望” ,全诗关键,是“远望”之意。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悲苦的双眼;全篇的景物描写皆因此而起,在诗中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答题示例,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
4、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析】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分析炼字型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
5、怎样的感情。 格式: 释义文意表达效果,技巧点拨,阅读下面唐 贾岛送邹明府游灵武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2012年湖北)(8分)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课堂练习,答: “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 “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目。(2012年安徽) 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
6、光里涌银山。 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课堂练习,(2012年四川) 阅读下面元曹伯启子 规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作用。解答这个字,要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答案:“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卷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
7、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课堂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目。(2012年安徽) 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的一 首。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答案示例:“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课堂练习,鉴赏诗歌语言,2015年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之四,第二课时 炼词,知识回顾,答题模式: (1)
8、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含义) (2)指出表现手法,并展开联想,结合诗句描述景象。(手法及描述)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意境、情感、作用),(2010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好事近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 ;“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
9、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是以愉悦人心。,巩固复习,描述,作用,诗意:在湓口乘船归乡,黄昏时分,就停留在散花洲准备夜宿。两岸长满了白蘋红蓼,映衬着渔夫身上蓑衣的一抹绿意。 只要是能打到酒的地方我便可以视如家乡一般,只要四季都有丰足的菱芡。明天又将乘风前行,管他今日是在江南还是江北。,解答“炼字”类诗歌鉴赏题“三意识”:1、主题统帅意识。 真正读懂诗歌,准确把握情感基调。炼字的目的是炼意,对诗歌中炼字的答题,都要考虑到该字对意境、主题的表达作用,最终归结在“主题”这个终结点上。2、全面规范答题意识。3、根据词性区别答题的意识。,巩固复习,(清)沈德潜:“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
10、意胜而不以字胜” 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 “炼字”的本质在于“炼意”:使“意” 具体化、生动化、深入化。,炼字与炼意,巩固复习,题型样式,第二种模式:分析关键词型提问方式:1、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请结合全诗赏析某词的妙用。3、某句中某词在诗中有何作用?4、某词在诗中有何种精神内涵?,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
11、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高考真题,答题模式: (1)解释词语在句中的含义。(含义) (2)指出表现手法,并展开联想,结合诗句描述景象。(手法及描述) (3)点出词语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意境、情感、作用),方法总结,(2006辽宁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lu确:山多大石。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典例分析,第一步:(联系句意)解释词意,“铿然”一词 的声音,,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第二
12、步:有无手法的运用?,对比。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对比,第三步:从情感上分析词语。,联系前文,表现了作者 的情怀。,乐观旷达,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lu确:山多大石。,(2006辽宁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lu确:山多大石。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
13、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典例分析,2010年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答:“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课堂练习,(2012年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初见嵩山 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
14、,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9.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课外练习,【答案】“清瘦”即“消瘦”,突出了山峰“高峻挺拔”的特点,用了拟人手法。山峰清瘦如人,诗人清瘦如峰。借物喻人,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鉴赏诗歌语言,2015年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之四,第三课时 炼句,“炼词”解题方法: (1)解释词语在句中的含义。(含义) (2)指出表现手法,并展开联想,结合诗句描述景象。(手法及描述) (3)点出词语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意境、情感、作用),知识回顾,释词义明手法
15、,描景象绘意境,点情感,谈作用。,1、了解诗歌“炼句”的题型;2、掌握“炼句” 题的解题方法。,教学目标,(2012年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初见嵩山 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9.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高考真题,【答案】 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
16、画面。,第三种模式:分析关键句型提问方式:1、请结合全诗,赏析某一句诗(或某一联诗)。2、简析某一句诗(或某一联诗) ,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3、某某诗句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诗中的某某诗句,有的版本写作“某某诗句”。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题型样式,“炼句”解题步骤: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诗句的含义。(含义) (2)指出表现手法,并展开联想,分析诗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手法及意境) (3)结合全诗,分析情感和主旨。(情感、主旨),方法总结,析语意明手法,绘意境点情感,明主旨。,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5年全国卷2)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
17、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4分) 答: “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典例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江苏卷)送魏二 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
18、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4分) 答:(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课堂演练,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2011年天津)骤雨 【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 答:(2)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课堂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19、,回答问题。(2011年山东卷)咏山泉 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答: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犹如一面镜子,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课外练笔,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12年重庆)(6分) 鹧鸪天 预报 金王 寂 秋
20、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亭皋:水边的平地。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答: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前一句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后一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狭窄。,课外练笔,(2)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2分),不说自己很久没有去钓鱼了,荒却了钓鱼台,
21、很令人哀怜,反说家乡父老哀怜“我”荒却了钓鱼台。实际上还是表现自己想回去再钓鱼,从这里作者阐明了自己不愿做官的心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题目。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提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 答:“雁引愁心去”好。(步骤一)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步骤二) 它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想象更奇特,更新颖,与后一句对仗映衬,更显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回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 (步骤三),课外练笔,(2012年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初见嵩山 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9.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高考真题,【答案】“清瘦”即“消瘦”,突出了山峰“高峻挺拔”的特点,用了拟人手法。山峰清瘦如人,诗人清瘦如峰。借物喻人,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