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产业角度看钦州工业发展编者语:被市委组织部委派到钦州挂职学习,在钦州挂职学习期间,钦州市委市政府挂职单位对我们非常照顾,通过在钦州市工信委规划科 6 个月学习,领导让我参与学习钦州市的重点镇工业发展规划、产城融合等一系列规划编制的学习。为此,因此,我选择的题目是从产业角度看钦州工业发展,通过分析产业发展,学习钦州的先进经验。、 钦州发展现状改革开放 30 年以来,钦州的产业发展思路从“强调传统第一产业” 到“ 开始尝试 工商业的对外发 展”,再到寻找出“临海大工业” 这一产业 增长极,继而深化 为“ 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 的三足并 进,逐 渐发展到最近的集中力量于“ 重化工业、一港带全局
2、” 。随着中石油千万吨 级炼 油工程的顺利开展、金光综合工业园的建设以及林浆纸一体化、钦州燃煤电厂等大型项目的有效投入,钦州的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发展的进程迅速加快,以港口工业发展作为自身发展增长极的思路逐步清晰。但钦州在广西仍属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经济总量小,除却依托农业发展而来的食品加工制造业外,原有工业建设缺乏强有力的内生产业。近几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是在“空降型” 重石化 产业 的带动下产生的,但是 这类重工业产业具有高投资、高产出、低就业的特点,如果不注重延伸其上下游产业,对钦州市的贡献除却拉动 GDP 外,对就业、富民等的贡献实际极为有限。同时基础设施、人才结构等自身现有条件薄弱:大
3、批发、大流通、总代理、连锁配送等流通方式空白,海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材专业批发市场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钦州技术人才结构不合理。教育人才的比例较高虽然拉动了钦州在南北钦防四市专业技术人员占单位就业人员的比例名次,但与工业发展积极相关的制造业、住宿餐饮业、商务服务业的人才比例钦州市在四个市中却是最低的。二、发展优势但钦州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与政策优势。首先,从北部湾“ 南北 钦 防” 层面看, 钦州市正好位于 “人”字形城市主发展轴带的中心交叉点及其沿岸港口群的中心位置;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层面看,钦州是广西的南大门和大西南的出海大通道,是中国沿海最靠近东盟的港口城市,也是中国东盟
4、自由贸易区的海上连接点,同时具备良好的深水港条件。这一切是以中石油项目为代表的现有港口大工业选址在钦州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为钦州吸引更多港口大工业项目落户扩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同时,钦州地处桂南沿海,西近越南、东临广东,无论生活习惯还是民俗风情,与两地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文化上的协同性为促进两地企业间社会经济文化关系网络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包括以产业链条上游供给企业和下游需求企业构成的生产关系。这有利于钦州吸引以广东为代表的沿海先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其自身内陆地区,也有利于钦州产业提升到一定阶段的对外辐射和二次转移。保税港区政策是我国目前政策级别最高、开放形式最宽的区域开放政策,基本与自由贸易
5、港接轨。其具有国际中转、采购、配送和转口贸易、商品展示、出口加工等功能,实施保税区政策和出口加工区政策,进口货物入港保税、出口货物入港退税。2008 年 6 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广西钦州保税港区,这是我国第六大保税港区。2012 年 3 月 26 日,国务院批复设立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 5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 50 万人。规划为工业区、科技研发区、配套服务区、居住区等功能分区。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开发的精神,首期开发建设 15 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 7.87 平方公里。一期为包含居住、产业、商业以及行政办公用地的综合区,总用地 15.11 平方公里,已于 2011 年 8
6、月 1 日正式破土动工。二期为生活性服务中心、产业区和居住区,总用地18.1 平方公里。三期为智慧生态区以及产业区,总用地 22.2平方公里。它们其设立标志着钦州发展重大的政策机遇首先,进一步优化了钦州临港的区位条件:政策优势加上地理优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推动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服务大西南和实施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中,钦州将被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地位。其次,进一步促进区港联动发展:可通过连接保税港区、国际物流园区,优化物流监管,促进保税港区和港口在功能和运作等方面的有机结合,使得现代物流和工业一起成为支撑钦州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点。三、工业规划选择原则1. 增长极带动:在当前钦州发展的特殊阶
7、段,产业发展的突出优势在于临港产业,产业选择要以临港产业为导向,充分体现临海、临港的区位优势和保税港区带动的物流发展产业特色,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2.区域协调:按照区域产业合理分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的原则,钦州市的重点产业选择应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区域分工框架内进行,结合当前最近的发展机遇及动向对其进行修正。为了避免分散布局和重复建设,产业选择应注重与北部湾其他城市的配套,实现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体现自身产业优势和特色。3.立足基础:钦州市原有产业结构体现了本地区的传统优势所在,如依托良好农业基础的食品加工制造业即是此类,随着新兴产业和相关项目进入,这些原有优势产业不应该受到忽略,而应
8、该借助新兴产业的发展加以持续提升,在符合钦州市整体发展方向和与现有产业形成关联的基础上,形成优势产业的梯次升级和战略布局。4.环保优先:由于钦州市目前大举发展的临港石化工业具有重污染性,因此产业选择更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产业选择要充分考虑钦州市的城市定位、生态功能、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尽可能降低工业和相关服务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属于国家明令禁止、严重污染环境且难以治理、浪费资源、技术落后的项目和产业,均不能作为钦州市的产业选择内容。、生态导向生态工业区理念的应用:以可持续发展战略、循环经济理念和生态工业区建设原则为指导,以建设循环经济体系为目标,立足于钦州市
9、经济及社会发展现状,结合已有的工业区发展规划,形成以效益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以科技为动力,把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构建和生态工业建设整合起来。总体来说,钦州市市域的主导产业应为石油化工业、食品加工业、冶金工业、能源工业和仓储物流业。潜导产业主要可能有林浆纸工业、船舶制造业、新材料研发、信息工业产业和商贸服务业。关联产业则包括精细化工与专用化学品制造、塑料加工业、纺织服装业、环保产业、机械制造业、等。四、产业布局1钦州市区建设条件:该片区地基稳定,但没有临海岸线资源和水运条件,不适合发展港口型产业。区位条件:本区是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城市规划区内现有的人口集聚地,适宜提供较多就业岗位的都市型产业
10、。交通条件:该片区外围主要有南北高速公路、钦北铁路、南防铁路,通过进港公路、扬帆大道、临海大道等交通干道联系其他组团,内外交通便捷,可允许少量科技含量高或劳动密集程度高的一类工业。生态条件:该片区向北多为山区和半山区,靠近水源地保护区,作为现有的人口积聚地,生态质量要求高。主城区利用钦江穿城而过的特点,主要塑造“ 一江两岸” 的城市水体风光带。环境要求:该片区位于城市规划区上风向,占据通风道,不能发展具有大气污染的产业。综合上述要求,该片区适宜发展土地集约型、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而不宜大气污染产业及大用地企业布局。在钦州市可选择的产业中,符合这一要求的主导产业类型有:商贸批发
11、、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房地产业等。2.主城区周边工业区包括五部分:河东工业园区的小江工业园、黎合江工业园、大田工业园、皇马工业园。建设条件:建设条件较好,但没有临海岸线资源和水运条件,不适合发展港口型产业。区位条件:小江工业园、黎合江工业园、大田工业园位于主城区的东向延伸方位,皇马工业园位于主城区的北向延伸方位。交通条件:小江工业园、黎合江工业园、大田工业园都位于钦州城区东部,临 308 省道相望,周边有南北高速公路、进港公路、325 国道等作为主要联系。皇马工业园位于钦州城郊以北,以马皇铁路编组站为主要交通支持,配合以 325国道、310 省道等交通联系。生态环境条件:小江工业园、黎合江工业
12、园、大田工业园靠近主城区,在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对主城发展及人民生活的影响,坚持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并重的原则,严格实行污染物的总量控制。而皇马工业园位于钦州北部的山区和半山区,位于城市上风向,且靠近水源地保护区,工业还没有形成规模。现状有较丰富的原材料和生态旅游资源,生态质量要求高,抗污染能力差。 综合上述要求,主城区周边工业区适宜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土地集约型、环境友好型、快捷运输型产业发展,而不宜大气污染产业、大用地企业布局。在钦州市可选择的产业中,符合这一要求的主导产业类型有:医药制造、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业、机械制造业、冶金工业、农业等。3.钦州港工业区建设条件:片区地基稳定,同时
13、不受用地政策限制,适合大用地企业布局。区位条件:作为南宁以及大西南地区最近的出海口岸,具备良好的临海岸线资源和水运条件,适宜发展大工业。交通条件:沿海岸线漫长,依托钦州湾,水路、陆路交通都非常便利。主要交通干线包括滨海公路、南北高速公路、进港公路以及 308 省道等。 生态条件:西侧是被誉为“海上蓬莱” 的七十二 泾风景区,东侧是以三娘湾沙滩、奇石、民俗为主的风景旅游区。港区是目前钦州开发建设的重点地区,大面积填海造地、挖山砍树,已大大改变了周边环境。环境要求:该片区位于城市规划区下风向,可适度发展具有大气污染的产业。但考虑到临近三娘湾旅游度假景区,要注意污染产业的环保问题。综合上述要求,该片
14、区适宜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快捷运输型的大运量产业。在开发区可选择的产业中,符合这一要求的主导产业类型有:现代物流、化工制造、林浆纸工业、能源工业、石油化工业、环保产业等。4.其他钦南区那丽丽光工业集中区发展食品工业和为临港工业配套的产业,灵山县陆屋工业集中区发展农产品加工、考虑为临海大工业配套,浦北县城工业集中区发展制药、编织、农产品加工,灵山县十里工业集中区发展农产品加工、医药、纺织、机械、电子等产业,钦南区久隆工业集中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尤其是食品加工工业等,钦北区大寺工业集中区发展果蔬加工、林化、环保产业等,钦北区小董工业集中区发展机械、建材、食品,灵山县檀圩工业集中区发展纺织、制药、农产品加工等,灵山县武利农产品加工区发展农产品加工,浦北县泉水张黄工业园及浦北县寨圩工业集中区发展丝绸、工艺、农产品加工等。五、工业产业规划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