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案例 34 常见的酸和碱(一)【课 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课题 1(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什么是酸、碱、盐,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了什么是酸后,完成对碱的模拟的自主探究,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从离子观点了解什么是酸、碱、盐。三、教学准备溶液导电性实验仪器、紫色石蕊试液、锌粒、氧化铜粉末、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
2、钾溶液。四、教学过程提问: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在不借助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学生演示:向试管中吹气,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追问:为什么会变色?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提问:除了碳酸,还有其他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吗?探究实验:分别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小结过渡:碳酸、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它们还有其他的共性吗?探究实验: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反应。由此可见,它们在性质上是有一些共性的。为什么它们会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呢?探究实验:氯化钠导电性实验。提问:氯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导电?回忆物理课中学习的导电原理,推测氯化钠溶液
3、导电的原因。FLASH 动画展示氯化钠溶液的导电过程,解释电离的概念,介绍电离方程式。结论: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探究实验: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导电性。结论:稀盐酸与稀硫酸都能导电。分析:为什么稀盐酸和稀硫酸能导电?归纳:稀盐酸、稀硫酸中都存在着相同的阳离子H +,所以它们在化学性质上具有了相似性。不仅稀盐酸、稀硫酸中存在 H+,其他的一些物质也能电离出唯一的阳离子H+,我们把它们归为一类物质酸。小结:探究思路通过实验发现一些物质具有共性,试图去解释具有共性的原因;通过对导电性的探究,发现酸存在相同的阳离子H +,归纳出酸的概念。自主探究:“碱。”评价与小结:评价自主探
4、究成果。新知识提示:氯化钠属于哪一类物质?课外学习:“什么是盐?”另附:学案什么是酸、碱、盐示范探究探究活动一:稀盐酸 稀硫酸紫色石蕊试液 锌 粒 氧化铜粉末 结论: _ 探究活动二:导电性实验发现:稀盐酸 _ (填“能”或“ 不能” )导电;稀硫酸 _ (填“能”或“ 不能” )导电。原因: _什么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_ 的化合物叫作酸。自主探究探究活动一: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钾溶液无色酚酞试液 硫酸铜溶液 氯化铁溶液 结论: _探究活动二:导电性实验发现:氢氧化钠溶液 _ (填“能”或“不能”)导电;氢氧化钾溶液 _ (填“能”或“不能”)导电。原因: _(提示:氢氧化钠溶液中
5、存在着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试写出它们的电离方程式:_ 。什么是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 _ 的化合物叫作碱。课外学习:“氯化钠” 。点评:在人教版课标教科书全国实验经验交流暨研讨会上听了姜君老师的这节课后我感到非常兴奋,似乎一下对新课程所提出的基本理念如何进课堂找到了感觉。本节课开始连续提出了三个问题,步步深入,由对个别酸的讨论顺利地引向了对酸的共性的讨论,由于问题情景设计得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探究得出结论后,姜老师话题一转,又把问题带入了更深的层次,即为什么会有相似的性质,通过探究实验得出 NaCl 导电的结论,由此又推论探究得出 HCl、稀H2SO4 也同样能导电,导电的原因是都存在着相同的阳离子 H+,由此也得出了酸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结果。一系列的推论和探究引领着学生慢慢走入做科学的殿堂。讨论了酸的共性后,姜老师及时总结探究思路,让同学完成碱的模拟自主探究,最后又作了一个新知识的提示,导入盐的探究,把盐的探究作为课外学习留给同学们。相信听了本节课的同学在接受什么是酸、碱、盐的新概念的同时,对为什么进行科学探究和怎样进行科学探究的问题一定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今后怎样自主学习定会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