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药外观性状是中药质量重要评价指标 ,涉及到形态、色泽、 气味、 质地等方面。其中 ,颜色和气味是外观质量检查中的主要指标。由于目前仍是通过眼看、 鼻闻、 口尝的方法来控制中药的颜色和气味 ,检测结果不可避免的受到感观差异和检测环境的影响 ,客观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 ,电子鼻和电子舌相继问世 ,并出现了成熟的商业化产品 ,在食品、 环境检测和医药等研究领域逐渐开始应用。本文简要介绍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 ,提出利用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对中药性状气味进行客观化表达的构想 ,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1、机器视觉的原理和结构什么是机器视觉?有哪些主要结构?主要结构的类型?模块之
2、间是怎样配合运作?模式识别方式?2、机器视觉研究现状机器视觉优点?在哪些方面应用较成熟?举例:农作物、茶、果蔬、卷烟、医药领域(舌苔、包装、灌装等)及其他方面(环保、安全?)果蔬等食品的质量分级和新鲜度判别;并对酒、 卷烟、 咖啡、 茶叶的类别和产地进行区分;电子鼻和电子舌另一个很有潜力的研究是用于识别甚至量化食品中的细菌;3、机器视觉客观表达中药的应用前景(1)中药外观“形色”标准化研究无论是汤剂还是成药 ,药材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临床用药的有效性。长期以来 ,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都以化学成分含量测定为中心。但中药是通过多成分、 多靶点的作用方式起效 ,其物质基础应当是中药的药效组分。通过测定药
3、材单一或极少数几种化学成分来控制中药质量的方法一直备受争议。古人的经验鉴别是从整体上控制中药质量的方法之一。通过药材的外观性状 ,主要是从形、 色、 气、 味等方面来衡量药材品质。药材的形状主要影响有效成分的溶出 ,而色、 气和味与药材所含成分及其含量直接关联 ,可以作为有效组分的评价指标。然而 ,传统的气味检测方式由人的感观控制 ,缺乏客观性 ,准确性、 重复性差 ,不能适应现代标准化控制的需要。电子鼻和电子舌不但可以实现气味的客观化表达 ,与普通的化学分析仪器 ,如色谱仪、 光谱仪等相比 ,它们得到的不是被测样品中某种或某几种成分的定性与定量结果 ,而是给予样品中与气味相关联成分的整体信息
4、。(2)外观打假+近红外(3)评价炮制“火候”研究中药饮片加工炮制是中药的一大特点 ,也是中药加工工艺之关键。现行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中药炮制品单列的仅有少量品种 ,可见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之薄弱。并且 ,由于绝大多数炮制品的物质基础不明 ,公认的化学定量指标少之又少 ,性状描述仍然是炮制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在这种情况下 ,对外观性状的标准化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另外 ,中药饮片、 中成药是中药出口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外观的标准化控制 ,使商品外观统一、 稳定 ,可以提高饮片和成药的商业价值 ,是中药产品国际化的要求之一。在实际生产中 ,为节约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很多传统炮制工艺被摒弃。
5、以炒法为例 ,现在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中常将辅料炒改为辅料烘 ,清炒改为单烘。针对这种情况 ,出现了不少改进炮制工艺的研究。比如有人研究不同炮制工艺对枳壳质量的影响 ,用麸炒法和麸烘法对比研究 ,测定不同炮制品中总黄酮含量 ,因结果相差不大即得于麸烘法可以替代麸炒法的结论。然而某一类化学成分是不能全面表征炮制品质量的 ,据此得出否定结论有轻率、 片面之嫌。目前评价炮制工艺时大多都忽视了新工艺对炮制品外观的影响。外观不但可反映炮制品的内在质量 ,也会影响其商业价值。以茶叶的炮制工艺为例 ,烘法制得的成品色泽上并无明显变化 ,还可提高生产效益 ,但茶叶炒后具有独特香味 ,远非烘法能比。找几个药材举例:
6、马钱子、穿山甲、阿胶、王不留等,炒制的外观形色变化由于不同人对气味的感受能力不同 ,并且人体感观具有易疲劳、 适应和习惯的特点 ,传统的鼻闻口尝方法主观 ,检测结果不稳定。利用电子鼻电子舌可将炮制经验转化为客观数据 ,有利于炮制经验传承 ,还可为炮制工艺提供检测参数 ,为开展炮制工艺专用检测设备研究提供借鉴。同时 ,与传统的分析手段相比 ,嗅觉和味觉传感器具有快速、 准确和高效的优势 ,可以从气味方面实现火候的在线监控 ,从而达到从宏观上控制炮制工艺稳定性的目的。4、总结气味和有效组分、 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还有待加强。在电子鼻和电子舌的技术支撑之下 ,气味有望成为中药质量控制中新的可量化指标 ,完善现有技术标准。古人对中药鉴别、 炮制等多方面的经验是今天中药科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对这些宝贵的遗产和财富 ,应运用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加以考证和发展 ,以丰富和促进现代中药科学的研究。